健康與社會
2013-1
联经出版社
祝平一
无
《健康與社會:華人衛生新史》由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祝平一主編,乃華人社會衛生史研究之進階讀物,適於對醫療史或衛生史有興趣的研究生和學者。
《健康與社會:華人衛生新史》以個案研究提出華人衛生史研究的可能徑路,以西方公共衛生體制進入華人社會為主軸,探討這一歷史過程中,台灣、香港與中國衛生觀念與實作之變遷。論題含括西方公衛體制輸入後,華人衛生體制的建立與變遷、衛生的實作和概念、操作衛生體制的物質文化、傳染病的防治、衛生體制如何形塑身體與主體、健康不平等與性別等議題。
本書精采內容含括了討論華人社會衛生史上的公共衛生(Public Health)、近代中國醫院的誕生、19世紀中國通商港埠的衛生狀況、清代的痧症、民國時期的肺結核與衛生餐檯、日治時期臺灣公共衛生、DDT與二次戰後台灣的瘧疾根除、美援下的衛生、民國時期的心理衛生、蘭嶼達悟族的精神醫療變遷與展望、當代中國農村衛生保健典範變遷、中國計畫生育等,皆為一時之重要研究成果。
※ 本書作者群
劉士永(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暨人文社會科技研究中心)
梁其姿(香港大學香港人文社會研究所)
李尚仁(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祝平一(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雷祥麟(中央研究院近史所暨陽明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
劉士永(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暨人文社會科技研究中心)
林宜平(臺灣大學職業醫學與工業衛生研究所)
郭文華(國立陽明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
王文基(國立陽明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
蔡友月(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
劉紹華(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小濱正子(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姓名排列按本書目次順序)
編者:祝平一
台灣台南人,現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研究興趣:明清的科技醫療與社會、中西文化交流史、天主教史。
導讀
第一章 公共衛生(Public Health):一個華人社會裡的新興西方觀念(劉士永)
第二章 近代中國醫院的誕生(梁其姿)
第三章 十九世紀中國通商港埠的衛生狀況:海關醫官的觀點(李尚仁)
第四章 瘟疫與社會:以清代的痧症為例(祝平一)
第五章 衛生、身體史、與身分認同:以民國時期的肺結核與衛生餐檯為例(雷祥麟)
第六章 日治時期臺灣公共衛生的發展與特徵(劉士永)
第七章 對蚊子宣戰:DDT與二次戰後臺灣的瘧疾根除(林宜平)
第八章 如何看待美援下的衛生?一個歷史書寫的反省與展望(郭文華)
第九章 預防、適應與改造:民國時期的心理衛生(王文基)
第十章 巫醫、牧師與醫師:蘭嶼達悟族的精神醫療變遷與展望(蔡友月)
第十一章 當代中國農村衛生保健典範變遷:以合作醫療為例(劉紹華)
第十二章 中國計畫生育的開端──1950-1960年代的上海(小濱正子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