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東京昆蟲物語

泉麻人,譯/黃瑾瑜 時報文化
出版时间:

20040705  

出版社:

時報文化  

作者:

泉麻人,譯/黃瑾瑜  

Tag标签:

无  

作者简介

泉麻人
1956 年生於東京,專欄作家。著有《東京 23 區物語》、《B 級新聞圖鑑》、《東京腳踏車日記》等書。在他的專欄裡可看出他是一位「昆蟲愛好者」,不過,本書是他第一本以昆蟲為主題所寫的書。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東京昆蟲物語 PDF格式下载



  蝉。
  
  我很喜欢蝉。
  已经忘记了第一次知道蝉是几岁。只记得有一次和爸爸从一个小区出来,爸爸说,秋儿,你看,蝉。我抬头看梧桐树,什么都看不到。于是爸爸折回小区,问门卫借了一个板凳,慢慢得踩上去,小心翼翼的接近蝉的位置,突然一伸手,捕到了这只蝉。可惜,是只雌蝉,并不会鸣叫。我并不怕它,拿在手上,仔细看了看。就这么一直拿着,回到了家里,放进了之前养蝈蝈的笼子。我还一直趴在桌上观察它。到了晚上,爸爸说,蝉晚上要喝露水的,于是放到了天井里。
  第二天,蝉死了。于是我知道了,蝉,是养不活的。
  一直到现在,我还始终保持着这个怪异的习惯。无论走在校园,大街,或者公园,只要大树上有蝉的鸣叫,我总会停下来,试图用眼睛发现蝉的位置。如果发现在高处,就看一会儿;如果在触手可得的地方,那么我一定会试图抓它,即使身边有女孩的时候。抓到后,拿在手上观察一会儿,就放走了。
  我一直想捕捉一种蝉,上海话叫“钥匙圈”。它的鸣叫声和其他蝉不一样,据我仅有的几次远远的观察,这种蝉体色非常的青翠。但这种蝉一直停留在很高很高的树上,我从未有机会去捕捉它。
  还有一种蝉,我一直也想见。网上说,美国的一个小镇上,有一种蝉,好像在地底下要生活27年,然后在地面上生活3个月。每27年,那个小镇就有蝉灾,到处,到处都是蝉。这样壮观的局面。
  来到大学以后,和周围的同学聊天。有的出自于农村。其实我真的很羡慕他们,能够在一个相对自然的环境长大。当我说到,我很想亲眼看看金蝉脱壳。他们都惊讶极了。说,你竟然没看过?他们在夏日的早上,一直都能看到。我当时,真的是,无论怎样描述羡慕之情都不为过。前天的夏天,上海的植物园开办了晚上的观察昆虫的亲子活动,还特别强调了,观察金蝉脱壳。我马上打电话报名,可是,名额已经满了。这一等,就是一年。
  第二年,再打电话报名,又被告知,名额又满了。但这次运气来了,由于实在太火爆,加了一次特别活动。慕名前去,带着相机。看到了各种昆虫,就是没看到金蝉脱壳。直到马上要走的时候,一个游客发现了一个正在金蝉脱壳的蝉幼虫。于是,我在那儿,对着它,拍了一个多小时,同行的游客早就走了。回来传照片到网上,留的一段话是,终于完成人生一大宏愿。
  前几年,上海的夏天已经没有蝉的鸣叫声了。因为每年都喷洒大量的农药。直到去年的报纸上说,上海的环境大有改善,因为现在限制使用农药了,今年环保局又接到了说蝉声太吵的投诉,请求去灭虫。
  但愿之后的每个夏天,我都能听到蝉鸣。
  
  
  金龟子
  
  
   金龟子应该是我最喜欢的昆虫了。
   已经忘记了是何种情况下和它相遇了。喜欢的原因,首先,金龟子是绿色的,我最爱的绿色。然后呢,金龟子可玩性很高,每次我抓到金龟子,总会让奶奶帮我用线缠住它的背部,然后另一端做个线套,套在我的手指上。这样,我能像放风筝一样,放金龟子。另外呢,金龟子很好养,不会像蝉一样隔夜就死了。夏天,吃完西瓜,总是把西瓜皮掰下一小块来,给金龟子。
   对金龟子的喜爱,甚至,让我的第一个QQ网名取成了金龟子。但真的,当时的我,真的不知道中央电视台有个少儿节目主持人,蘑菇头,金龟子。
   虽然是如此喜爱,但我对金龟子的捕捉,却从来都非常暴力。我好像很少看到金龟子停在某个地方,只有少数的几次,看着它飞入草丛中,我过去捉它,或者叫,捡它,因为真的很轻松。大多数情况是,金龟子绕着你飞啊飞,然后我就一甩手,把金龟子打下来,掉在地上的金龟子,并不能立马重新起飞,然后我再捡它。
  有几次,有个飞行物围着我飞来飞去,我一挥手,却挥了个空。于是认真观察它的飞行轨迹,准备下手准一点。这一仔细观察,可把我吓坏了,这哪里是金龟子,根本就是一个大黄蜂。就这一次吓,让我到现在为止,已经很少再捕捉金龟子了。
  小学的时候搬家,去到了离学校较远的地方。每天要坐公交车。那天回家,在学校附近的小区里,看到了一只金龟子,捉住,就拿在手上玩。看它老老实实的,于是我也放松了,把自己的手掌撑开了。一撑开,金龟子就飞走了。到时的我,也是懊恼非常,好像整个坐车的过程,都在懊恼。
  下车后,走在马路上,路边有一块西瓜皮,上面停着一只金龟子。当时我真是一蹦一跳的跑到西瓜皮旁,捡起了这支金龟子。心里真的在想,它是先飞过来等我吧。真好。
  只是不巧的是,这一幕被来接我的老爸看到了。以后,老爸都会笑话这个事情。
  
  
  
  蟋蟀
  很意外的,这本书里竟然对蟋蟀就这样一笔带过。我与蟋蟀的故事可多着呢。虽然已经完全不记得与蟋蟀的初始,也已经很多个夏天,没有真正的去捕捉蟋蟀,但很多事情,还是就如在眼前。
  家里一直就有很多蟋蟀盆,好像是大伯的。据说蟋蟀也必须用这种盆养,不然不容易将蟋蟀养得凶狠。蟋蟀很重要的一个可玩性,就是能相互较量。小时候,经常是我们小孩子捉到的蟋蟀在一起斗。当时不懂,几乎是让自己的蟋蟀在车轮战,赢了还要继续跟对方的其他蟋蟀斗。也是后来才知道,原来还有人真的用蟋蟀来赌钱。
  说到捉蟋蟀,其实我不是非常擅长。在听声音辨别蟋蟀位置的时候,我总是辨别的不精确。这点老爸就非常在行。听到声音后,一点点靠近,等蟋蟀继续鸣叫。最后把范围缩小在一个块石头下。然后打开手电筒,将石头翻开。说来也怪,如果马上被手电筒照到,蟋蟀并不会跳着逃开,而是停在那里。这个时候再用蟋蟀网去网住,很轻松的就能捉到蟋蟀了。只是,每次捉到蟋蟀后,自己腿上的蚊子快也已经很多很多了。
  说到蟋蟀后,就是饲养了。其实也很简单。每天放一点米饭进去,在放一点水进去。蟋蟀盆里会专门放一个小的容器,就是盛放这些食物的。然后大概隔个三四天左右,要将蟋蟀盆洗一下。这个时候,还要帮蟋蟀洗澡。其实就是用一个大的脸盆,放满水,然后把一个蟋蟀放进去,让它畅游一会儿,自己就在旁边洗蟋蟀盆,洗完了,再把蟋蟀捞起来,放回去。当然也不能同时洗两个蟋蟀,这样他们在水里就会斗起来了。洗蟋蟀的时候,发生过一个惨案。我在天井里洗蟋蟀,然后好像奶奶叫我,我怕走开的时候蟋蟀会逃走,然后就蟋蟀网网住了在水里的蟋蟀。网很重,会沉下去,蟋蟀也会被带下去。我看蟋蟀没事,也就走开了。可能就一小会儿,回来才发现,蟋蟀已经溺死了。也谈不上伤心,但肯定知道以后该怎么弄了。至于这具蟋蟀的尸体,就放在门口喂蚂蚁了。喂蚂蚁又是一个非常好玩的事情。以后再聊。
  蟋蟀养一段时间,就要开始斗了。但因为都是小孩子,都是自己捕捉的蟋蟀,而且又是在上海市区捕捉的蟋蟀,其实品种,个头什么的,在蟋蟀中都属于品相很差的,属于老弱残兵那种。斗起来也没什么劲。只是小时候不觉得。直到发生了两个事情,一个是我在逛书店的时候,发现了一本蟋蟀品鉴之类的书,讲到了全国各地有名的蟋蟀品种,看到了真正的将才,才知道自己捕捉的蟋蟀有多么的不堪。还有一个是逛花鸟市场的时候,发现好多人围着,我也凑上去看,看到了一场人家赌钱的斗蟋蟀,才知道,这是多么的激烈。虽然与其他小孩子的斗蟋蟀都很无趣,但有一年的一个蟋蟀,非让我非常惊喜。那只蟋蟀好像也只是家门口的花园里抓到的。个头的确比普通的大一点。然后和其他人的蟋蟀小斗了几场,都取得了胜利。后来其他孩子说,后面小区有个人也养了蟋蟀,让我去和他斗一场。于是就拿着盆,去到了那个门洞。那人的蟋蟀是买来的比较好的品种,但个头倒也不是很大。两只蟋蟀放到一起,斗得极为激烈和惨烈。应该是我目前看到的,斗得最厉害的一场了,甚至,有一次的咬合,我估计至少拼了1分钟左右,直到我军被咬到翻过身来。但松开后,我的那只蟋蟀并没有失败,仍然冲上去继续咬。但悲剧就在这是发生了,对方的蟋蟀竟然屁股对着我军,然后一个极为劲力的后蹬,把我的蟋蟀直接蹬飞了。。也因此一蹶不振。
  败是败了,但也很不甘心。这只蟋蟀我很想让他续展雄风。但觉得,光靠耐心可能不行。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我竟然可以想到下面的方法。我当时觉得,人工饲养,肯定恢复不了它的野性,只能放养才行。于是我在花园里找了个死角,然后把这只蟋蟀放过去。每天晚上听到它鸣叫,才安心,知道它还在。这样放了一个星期以后,想去捉回来。却发现,能听到声音,但它却逃进了一个我无法触到的死角。我想到了用水灌,但折腾一下午,还是不行。这只蟋蟀,也永远的在流浪了。
  还有一年夏天,我放学回家的路上,经过花园,发现园艺工人在割草,然后更精细的发现,由于割草的驱赶作用,好多蟋蟀逃了出来,我看到了一个很大个的,当时没有蟋蟀网,只能用手捕捉,捉到后,放到自己的铅笔盒里。然后极为兴奋的小跑回家,跟爸爸说捉到了大蟋蟀。没想到,爸爸说,这是只油葫芦。。。。
  其实现在想想,我小时候也蛮坏的。有一次和小伙伴斗蟋蟀,然后赢了,也不知道怎么说起,说送个蟋蟀给他。然后真正要送的时候,我又不舍得了。于是我捉了个三尾的蟋蟀,然后用剪刀剪掉了当中一尾,冒充两尾送给了他。。。
  
  
  我一直很喜爱昆虫,直到两个星期前的一次与朋友的聊天中,我还跟他说,如果没有金钱,世俗的压力,我最理想的职业是昆虫学者。可是,尽管现在还保持着夏天随时向梧桐树打望的习惯,但我知道,我已经不是那个在烈日下,坐上半天,只为观察蚂蚁如何搬运其他昆虫的尸体的少年;不是那个,为了捕捉蟋蟀,早上四点起来,来家门口的花园乱转,毫不顾忌腿上被咬满了的蚊子块的孩子;不是那个,逢人就说,自己要去亚马逊雨林的小子。
  在观赏了金蝉脱壳的整个过程以后,现在还有一个很大的遗憾,就是从未见过独角仙这种昆虫的实体。哦,好像在上海的昆虫博物馆见过一次,不过那次是在饲养箱内。那种昆虫貌似在中国较少会有,日本却有很多。以后有机会去日本,一定要好好观察。
  
   分割线
  
   之所以写以上的文字,是我完全无法理解,这本书,竟然也能拿出来卖钱。我只花了三个上班途中的时间,就读完了。对于作者对很多昆虫的态度,也并不同意。按照我的本意,我只会给这本书打三颗星。但是,考虑到这本书到底还是促成了我写下了以上的文字,记录了我从未真正记录的与昆虫的故事,加一颗星。再考虑到,其实从小到到,好像除了我爸妈,并未有什么人送书给我,因此,这本作为礼物收到的书,自然也要再加一颗星。
  
  


会。


嗯。我也不会喊的,会起鸡皮疙瘩。。。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