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100個即將消失的地方

正負2℃紀錄片製作小組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
出版时间:

2010/03/17  

出版社: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  

作者:

正負2℃紀錄片製作小組  

页数:

256  

Tag标签:

无  

前言

  100個美麗家園岌岌可危  ──汪中和中研院地球所研究員  在地球的任何角落,如今都可以感受到天氣激烈變化所帶來的影響。  以二○○九年為例,八月初台灣的莫拉克颱風所帶來的豪大雨重創南台灣,也是半世紀以來傷亡最慘重的水災,小林村一夕消失。八月二十七日,中國四川重慶一夜之間,天空閃電高達一萬一千四百七十一次,居民難以入眠。  歐洲希臘在八月底經歷了歷年少有的乾旱,野火警報四處頻傳;土耳其於九月七、八兩日所降下的雨量,竟等於平常半年的雨量。  十月凱莎娜颱風在東南亞四個國家肆虐,死亡四百多人,四千萬人成災民。十月十二、十三日,歐洲的德國、奧地利、瑞士和波蘭等地下起了大雪,締造史上最早下雪的記錄。十一月初,北京迎來入秋第一次的降雪,隨後暴風雪襲擊華北六省,波及之廣,來勢之洶也是歷年罕見。  氣候兩極化城市繁華褪盡  二○一○年全球在開年之初就北嚴寒、南酷熱,而未來的年日還會有什麼樣的極端變化,每個人都很關心,但誰也無法預測。這就是隨著地球暖化所導致氣候的兩極化發展,各地的天氣愈來愈難以掌握,帶來的經濟損失及生活不便,也日益加深。  在人類歷史上,許多國家及城市都曾遭受自然或人為災害的衝擊,損失慘重或是成為廢墟。例如一六六六年的英國倫敦大火,一七五五年的葡萄牙里斯本地震,幾乎將這兩個城市摧毀掉。中國西北的樓蘭以及祕魯的馬丘比丘,則因為氣候及環境變遷,而風光不再。  今年一月十二日的海地強震,更是海地二百多年來發生最嚴重的一次地震災害。預計死亡人數可能超過二十萬人,有三百萬人流離失所,首都太子港幾乎全毀,面臨的是極為艱鉅的重建之路。  因此,我們過去引以為傲的城市或地區,都有可能因為自然或是人為的因素,沒有了生命支援系統而繁華褪盡,進而消失不見。而今天我們所面臨的氣候暖化現象,正是自然與人為的因素交互影響我們的最大威脅。  氣候暖化不但會影響全球氣候的型態,造成冬季濕冷,夏季乾熱,暴雨、豪雨、乾旱天氣增加;同時各地降雨型態改變,造成水資源重新分配,水文變化的不確定性增高,許多地區將面臨豪雨威脅及長期缺水的困境,嚴重影響都市及區域的未來發展。  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  另一方面,氣候暖化將導致冰原及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海洋島國與沿海低窪地區,將被上升的海水淹沒。珊瑚礁是海洋中的熱帶雨林,因受全球暖化影響,很可能也在數十年內相繼滅亡,造全球生態的大災難。  這些都是會讓我們安身立命的家園岌岌可危的潛在因素。不幸的是,現在藉暖化的惡化,而逐一浮現。  在以下的篇章裡,我們為讀者整理出全球一百個地方,與台灣七個地方。這些是最有可能因氣候暖化影響而從我們生活環境中離開,或是完全消失的地方。這些即將會消失的地方,我們按照(一)極端氣候、(二)海平面上升、(三)冰層融解、(四)生態破壞等四個類別區分。  而每個類別裡,又有一些細項。如極端氣候包含乾旱、豪大雨及高溫;冰層融解項下,再區分陸冰及海冰;生態破壞則有生態惡化、熱帶雨林消失、土地沙漠化、珊瑚礁受損等子類別。  本書希望藉著這共一百零七個地方美麗的圖片提醒我們,面對日益增加的暖化危機有多可怕。我們除了節能減碳、積極因應以外,調適的工作更不可少。面對這個難度極高的目標,沒有一個快捷、低廉的解決方案,我們只有穩扎穩打、步步為營,以最壞的打算,最好的準備,來迎接前面的艱鉅挑戰。  

内容概要

  不用等到21世紀,不用等40年、30年,  大洪水將朝每一個大都市而來,  孟加拉、東京、上海、孟買、台北、高雄、紐約、邁阿密、倫敦  兩億人口的家,終於在無所逃避的大自然現象中,面臨湮滅的危機  從今天起,讓我們開始學習愛已經哭著融冰、泫然欲泣的地球。  過去我們以為只有戰亂,才會導致生離死別;只有外族侵略,國才會破家才會亡。  但氣候變遷取代了戰爭,原來國破家亡不須以砲火為前提。  發動戰爭的是地球、戰爭源頭來自極地的冰川,來自沉默於地底的火山地震帶。  十年後,年年都是「一九四九」;人類不斷地移居,尋找安全之地!  我們再無家鄉的意念,因為沒有任何一個地方可以保證安住數十年。  於是緬懷、回憶、紀錄……一切都失去了意義。  從氣候變化的性質和規模來看,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單靠自身的力量面對這項挑戰;  也沒有任何一個區域能夠逃避極端氣候變化的影響。  因此人類必須在全球的架構下,攜手合作因應極端氣候變化的衝擊,  才能阻止我們美麗的家園從地球上消失!  所以這本書想要提醒所有的讀者,再不珍惜我們現在擁有的美麗地球,  一旦氣候變遷的腳步無法放慢或停止,那麼,我們將會面臨  全球100個地方即從地球消失的噩運!  21世紀人類最重要的議題之一,莫過於全球暖化所帶來的生態與環境衝擊。時報出版特別針對這個議題,成立了一個新書系EARTH。我們希望舉凡與「綠色知識」相關的主題,都可以納入這個書系,以與所有關心地球、關心台灣,以及關心下一代的讀者,共同思考在面對氣候變遷嚴苛的考驗之下,我們該如何將憂慮化為認知,再將認知化為行動。  《100個即將消失的地方》中除了介紹地球100個即將消失的美麗地方,並特別邀請中研院地球所汪中和老師,以及「文茜世界周報」名主持人陳文茜,共同執筆,增添台灣7個受威脅地方的探討。完成這本適合各年齡層閱讀、理解的《100個即將消失的地方》。  書中這總共107個面臨地球暖化威脅的地方與物種,包括我們熟悉的各大城市:台北、高雄、東京、巴黎、芝加哥等;也包括我們或許不那麼熟悉的:庫伊島特有種的旋蜜雀、斯基摩人戲稱為「大鬍子」的麝牛、瀕臨滅絕的婆羅洲矮象等,在可預見的未來,極有可能從我們眼前消失。  這本書希望,藉著書中共107個地方美麗的圖片,以及圖片後的小故事,提醒我們每一個人,要珍愛地球的一草一木,如同珍愛我們身邊的親人,因為--地球是我們每一個人的家!

书籍目录

氣候變遷取代了戰爭/陳文茜全球暖化與?正負2C」的多重意義/汪中和100個美麗家園岌岌可危/汪中和一、極端氣候(Extreme Weather)1.乾旱(Drought)1.梅斯郡,愛爾蘭2.巴拉頓湖區,匈牙利3.奧卡萬戈三角洲,波札那共和國4.馬賽馬拉,肯亞5.廷巴克圖,馬利共和國6.諾克陸夫國家公園,那米比亞7.大科爾多凡區,蘇丹8.安曼,約旦9.乞拉朋吉,印度10.巴拿馬運河,巴拿馬11.柏斯,澳洲 12.大藍山,新南威爾斯州,澳洲2.豪大雨(Heavy Rainfall)13.古吉拉特,印度14.卡拉卡斯,委內瑞拉15.千里達島,古巴16.宏都拉斯3.極端溫度(Extreme Temperature)17.巴黎,法國18.奧林匹亞,希臘19.群島海,芬蘭20.查德湖,查德21.喀拉哈里沙漠,納米比亞22.芝加哥,伊利諾州,美國23.大索爾,加州,美國24.東京,日本二、海平面上升(Rising Sea Levels)25.瓦登海,丹麥26.哥本哈根,丹麥27.泰晤士河,倫敦,英國28.赫利根群島,德國29.鹿特丹,荷蘭30.威尼斯,義大利31.愛琴海,希臘32.尼羅河三角洲,埃及33.聖路易,塞內加爾34.尼日三角洲,奈及利亞35.海灣沼澤地,馬達加斯加36.馬爾地夫,印度洋37.密西西比河三角洲,美國38.炮臺區,紐約市,美國39.拉普拉塔河,烏拉圭40.恆河三角洲,孟加拉41.曼谷,泰國42.湄公河三角洲,越南43.釧路濕原,日本44.卡卡度濕地,澳洲三、冰層融解(Ice melting)1.海冰融解(Melting of Sea Ice)45.北冰洋,北極地區46.伊路利薩特冰灣,格陵蘭47.西哈德遜灣,加拿大48.努納福,加拿大49.白令海,俄羅斯與美國50.瓦爾德斯半島,阿根廷51.羅斯冰架,南極洲52.南極半島,南極洲2.陸冰融解(Melting of Glaciers)53.天山,哈薩克54.法蘭茲約瑟夫冰河,南島,紐西蘭55.聖山卓木拉日峰,不丹56.薩迦瑪塔國家公園,喜馬拉雅,尼泊爾57.恰卡塔雅冰河,玻利維亞58.奎爾卡亞冰帽,祕魯59.基茨比厄爾,阿爾卑斯山,奧地利四、生態破壞(Ecological Devastation)1.生態惡化(Ecological Deterioration)60.薩肯貝格,格陵蘭61.苔原,挪威62.達拉納省,斯維蘭,瑞典63.卡奧爾,洛特峽谷,法國64.盧塞迪奧修道院,上波河谷地,義大利65.阿爾瑪卡麥爾峰,黎巴嫩66.空域(不毛之地),沙烏地阿拉伯67.貢德爾,衣索比亞高地,衣索比亞68.吉力馬扎羅山,坦尚尼亞69.好望角植物保護區,西開普敦省,南非70.波林灣,赫西爾島,加拿大71.夏洛瓦區,魁北克區,加拿大72.北坡,阿拉斯加,美國73.哥倫比亞河,美國74.庫伊島,夏威夷,美國75.加勒比海76.阿爾泰山,俄羅斯77.西伯利亞,俄羅斯78.貝加爾湖,西伯利亞,俄羅斯79.亞馬爾半島,西伯利亞,俄羅斯80.印度河,錫卡都,巴基斯坦81.努瓦納艾利區,斯里蘭卡82.巴彥烏勒蓋省,蒙古國83.長江,中華人民共和國2.熱帶雨林消失(Disappearance of Rain Forest)84.剛果盆地,剛果民主共和國85.蒙特維德雲霧森林,哥斯大黎加86.亞馬遜雨林,巴西87.波羅洲,印尼3.土地沙漠化(Desertification)88.札哈拉德拉西埃拉,安達魯西亞,西班牙89.里朗威市,馬拉威90.韋拉克魯斯州,墨西哥91.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92.豐盛灣,紐西蘭4.珊瑚礁受損(Damage of Corals)93.累西腓,巴西94.丹老群島,緬甸95.科摩多島,印尼96.大堡礁,澳洲97.土瓦魯,太平洋98.翁通爪哇環礁,所羅門島99.瓦瓦烏群島,東加100.蘇祿-蘇拉威西海,馬來西亞全球暖化對台灣的衝擊無與倫比/汪中和1.極端溫度(Extreme Temperature)1.台北盆地2.海平面上升(Rising Sea Levels)2.蘭陽平原,台灣3.口湖,雲林縣,台灣4.麥寮六輕,雲林縣,台灣5東石,.嘉義縣,台灣6.高雄市,台灣7.林邊,屏東縣,台灣為什麼要寫一封e-mail給總統?/陳文茜


编辑推荐

  ◎聯合推薦  聯合國環境規畫署(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UNEP)執行長/亞荃.史坦納(Achim Steiner)  美國搖滾巨星/大衛史.都華(Dave Stewart)  一九八四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前南非總主教/戴斯蒙.屠圖(Desmond Tulu)  丹麥女星/康妮.尼爾森(Gonnie Nielsen)  歐盟理事會(Council of the European Union)秘書長/哈維爾.索拉納(Javier Solana)  英國知名女歌手/喬絲.史東 (Joss Stone)  哥本哈根大學教授兼副教務長/卡德藍.理察森(kahterine Richardson)  一九八四年榮獲諾貝爾和平獎的前南非總主教/戴斯蒙.屠圖(Desmond Tulu)  哥本哈根大學地質學教授/米尼克.羅辛 (Minik Rosing)  澳大利亞「環境、傳統及藝術部」(the Environment, Heritage and the Arts)部長/彼得.葛瑞(Peter Garrett)  「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主席/羅堅德.帕喬里(Rajendra K. Pachauri)  國際關懷協會(CARE International)秘書長/羅伯特?葛拉瑟(Robert Glasser)  LoverEarth公司創辦人之一/馬克?沃佛德(Mark Warford)  知名作家/王文華  行政院副院長/朱立倫  荒野保護協會榮譽理事長/李偉文  廣達電腦董事長/林百里  台中市市長/胡志強  星雲大師  台北市市長/郝龍斌  趨勢科技董事長/張明正  高雄市市長/陳菊  時報周刊總編輯/郭崇倫  遠雄企業團董事長/趙藤雄  美學大師/蔣勳  台達電子董事長/鄭崇華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100個即將消失的地方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