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當生命陷落時

CHODRON,PEMA 佩瑪.丘卓 心靈工坊
出版时间:

2001年十月  

出版社:

心靈工坊  

作者:

CHODRON,PEMA 佩瑪.丘卓  

译者:

胡因夢,廖世德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當生命陷落時》能打開你的慧眼,讓生活更踏實、喜樂。他是西藏金剛比丘尼佩瑪?丘卓對弟子的開示紀錄,實際上市一盞盞精神生活的明燈,能照亮你心中的晦暗,打開無名的心結。相信你會從中尋獲亮麗的生命珠寶。                 ─ 鄭石岩 政治大學教育學系教授、作家  到目前為止,本書是我所閱讀過的最具啟發性的現代實修經典。佩瑪,丘卓以信手拈來、才華橫溢的宏法風格,將藏密大手印直下覷透的立斷智慧,融合西方心理學對內在現象的詮釋技法,幫助現代人在日常生活中以基進、慈悲而又充滿著幽默的無求之智,勇敢面對生命陷落時的悲苦與困窘。         -胡因夢 作家、身心靈療癒課程講師、譯者  身為佩瑪,丘卓滿懷感恩的一名學生,我長久以來一值都在學習一們最緊要、也是無法逃避的功課;如何讓我的心胸更加開闊。        -愛麗絲?華克 作家  佩瑪深刻的體悟和看待事物的嶄新方式,就像山涧一般,明澈而令人神清氣爽。       -傑克?康菲爾德 心理諮商師、南傳佛教修行者、作家   佩瑪?丘卓的書有許多有用的建議,她告訴我們婆法如何幫助讀者面對現代生活的嚴峻現實--包括恐懼、絕望、憤怒,還有控制不了自己生活感覺。       -《出版者週刊》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當生命陷落時 PDF格式下载



  将人生当成一场实验
  
  本文见《金融实务》2011年第2期 出版日期2011年02月14日
  
  陈寿文
  
    生命是一个艰辛的历程,既要具备生存的能力,又需要精明的智慧。尤其是在现代社会,缺乏知识技能,不能抱持积极的态度,生命就无从开展。所以知识和意志是缔造幸福人生的物质基础。不过,人并非仅靠聪明和坚毅就能获得幸福,因为后现代社会包含了太多的诱惑、冲突和纠葛,缺乏看清楚的智慧,就容易失衡。
  
    生活的智慧,简单说,就是凡事看清楚,面对真实的世界,真诚地去生活,从内到外都不被虚假所困。看清本末,珍惜生命,而不去纵欲、追逐和占有,这就是智慧。
  
    生活本来“如是”,每个人注定要依自己的条件,来实现其生活;随自己的根性因缘,走他的人生路。每一个人都是唯一的、独特的,都值得肯定。但大部分的人,不愿意接纳自己、实现自己,反而要把自己变成别人的样子,抄袭别人的生活。放弃了自己,背叛了自己的生活,怎么可能活得幸福?
  
    现代人的欲望受到过分的刺激,汲汲于争夺和占有,发展出如饥似渴的追求态度,疲于奔命,而使生活变得枯燥、厌倦和沮丧。生活失真是现代人苦难的根源,抑郁、空虚和颓废正是现代人的心病。我们往往抱着既有的成见来看待生活,错误与偏见蒙住了双眼,于是看错了方向,陷入僵局,喜乐和幸福渐渐被痛苦吞噬。
  
    无惧的智慧传承
  
    佩玛·丘卓1936年诞生于纽约市,出家前人生阅历颇为丰富,她结过婚,育有二子,后来因先生外遇而离异。1972年佩玛与她的根本上师创巴仁波切初次相会,自此与仁波切展开了长达十四年的师徒共修情谊。1984年,创巴仁波切在加拿大东岸新斯科夏省远离尘烟的一座小岛上,建立了气质素朴的甘波修道院,并指派佩玛·丘卓为首任院长,这是北美第一所为西方人建立的藏密修行寺院。
  
    佩玛·丘卓的几本著作使她成为西方世界少数受人尊崇的女性佛教导师,《当生命陷落时》是其中最受读者喜爱的一本演讲集。佩玛凭着女性特有的细腻体察,以信手拈来、才华横溢的宏法风格,将藏密大手印的立断智慧,融合西方心理学对内心现象的诠释技法,帮助现代人在日常生活中以激进、慈悲而又充满幽默的无求之智,勇敢面对生命陷落时的悲苦与困窘。
  
    每当佩玛授课之前,总是先带领大家许下慈悲宏愿,希望大家都能将佛法运用在日常生活中,并因此而解脱自己跟他人的痛苦。佩玛鼓励观众闻法时保持开放的心胸,就像孩子一样,以毫无成见的惊喜之心来看待世界。禅宗大师铃木大拙曾经说过:“初学者的心中有各种可能性,专家心中的可能性却寥寥无几。”
  
    课程结束时,佩玛通常将功德回向给所有众生。这种向宇宙表达友爱的举动曾经被比喻成一滴泉水。如果我们将它放在烈日照射的岩石上,它很快就被蒸发了。然而把它滴到大海中,它却永远不会失落。我们的愿望乃是将佛法用来裨益众生,而非占为己有。
  
    此宏愿反映了所谓的三项高尚的准则:一开始便是良善的,中途保持良善,结尾也还是良善的。这样的准则可以应用在所有的日常活动中。无论是一天的开始、吃饭前或开会之前,我们都发愿敞开心胸,活出慈心与善性。接下来我们就可以进入一种追根究底的探索,诚如创巴仁波切所言:“将你的人生当成一场实验。”
  
    勇士菩萨之道
  
    所谓的菩萨,指的就是发愿从觉醒的本心采取行动的人。按照香巴拉的教诲,此即勇士之道。为了结合这两种观念,佩玛比较喜欢采用“勇士菩萨”这个词汇,因为它暗示着一股鲜活而勇往直前的能量,以及甘愿为众生的利益而受苦的心量。这样的行动还涉及到克服自欺,克服自我防卫以及试图让自己安全的所有惯性反应──由概念形成的监狱。温柔而精确地突破自我的障碍,我们将直接体验到内在的菩提心。
  
    心灵觉醒经常被描述成一趟登山陟岭之旅。我们舍弃了对世俗的执著,缓步迈向山顶。到达顶峰时,我们已经转化了所有的痛苦。这个比喻只有一个问题:其他人似乎被我们置之度外了。他们的苦难还是延续着,不会因为我们的出离而得到纾解。
  
    勇士菩萨之道则是朝着山下行进的,似乎山顶的方向是在地面而非天空。与其超越众生的苦难,我们反过来尽量深入于内心的骚乱和困惑。我们探索危险和痛苦的真相及其不可预料的本质,而不企图将它们推开。就算花上一辈子的岁月,也在所不惜。我们本着自己的节奏,不急不慌地朝着山下一步一步地行进。
  
    到达山脚时,我们发现了水源──菩提心泉。菩提心就是我们那颗柔软易感而受创的心。在水深火热之中,我们发现了永不消逝的爱。它是平和而温暖的;它是清彻而灵敏的;它是开放而宽大的。不论我们有多么无情、自私或贪婪,真诚的菩提心永远也不会丧失。它就在众生的身上,从未毁损,一向完整无缺。
  
    我们误以为自我是坚实存在的,而自己和他人是分离的,这样的概念的限制性真是令人痛惜。我们绝对有可能穿透生活中的剧情,不再坚信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我们往往把自己看得太严重,且认为自己太重要了,这才是问题所在。我们总是合理化自己的烦恼,甚至合理化自己对自己的中伤,或是总感觉自己比别人聪明。自我重要感其实会伤到自己,把自己局限在好恶的狭窄世界中,最后的结果是,我们对自己和周遭的世界感到乏味透顶,永远也得不到满足了。
  
    根据佛法,训练自己保持开放和好奇,是最能善用人生的一种方式。一旦学会觉醒菩提心,就是在滋养心灵的韧性了。“无我”乃是一种富有伸缩性的存在感,它往往显示出好奇、适应力、幽默感和游戏三昧。那是一种对未知感到放松的能力,它并不想把每一件事都弄明白,也完全不确定自己是谁,或者别人是谁。
  
    我们往往认为无我就是巨大的失落,其实无我是一种获得。承认无我-我们的自然状态-就像视力失而复得,就像听力失而复返。无我好似太阳的幅射线,太阳并不是一个固体,但是太阳的光线总是向外辐射。同理,当我们不再只是关心自己,觉醒很自然就会照射出来。无我相当于本善或佛性,那是一种无条件的存在。这种存在我们本自具足,从来不曾失去。
  
    自我遮蔽了我们当下的经验,使我们无法与自己当下的经验产生联结。无我就是对世界的神圣性怀着最彻底的信心的一种心态。那是一种无属性的幸福感,它可以包容各种不同的经验,而又能处在无条件的喜悦中。


  人生苦难重重,这是个伟大的真理,世界上最伟大的真理-by M Scott Peck “ The Road Less Traveled"
  
  是的,有时我们会遇到生活的无奈,但是我们可以随时转变自己的心境,生活随之转变。
  We may not avoid the pain, however we may chose not to suffer from it! 我们可能无法逃离苦难,但是我们可以选择不在苦难中受苦!
  
  Pema Chodron 是我最喜欢的人之一,欣赏她身上的勇敢与从容,因为她智慧!记得看过一个BBC对她的专访,她说“I don't know nothing at the end of the day, i keep it empty. however if i die tomorrow, i feel no fear and i am just happy the way it is!" (当一天结束的时候,我希望我什么都不知道,我希望自己是空的。如果明天我会死,我不会感到恐惧,我感觉这样很好),她说话永远的平静而没有一点的修掩,她的眼神会让人如此的安静,平且内心充满力量!
  
  修行的最高境界不过于此吧,修得没有恐惧的死亡。
  
  把这本书推荐给那些在生活不如意的转角处的朋友们,希望能够从中得到启示与智慧!每一个失意或是苦难都可能是智慧的增长,心智的成熟!
  
  只是我真的觉得这本说能看英文原文真的很棒(when things fall apart),有的时候翻译过来的语言怎么都不够给力!


勇士菩萨之道则是朝着山下行进的,似乎山顶的方向是在地面而非天空。
这句话让人若有所思......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