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古蹟入門

李乾朗 遠流
出版时间:

1999年10月26日  

出版社:

遠流  

作者:

李乾朗  

页数:

24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行政院新聞局第十八次推介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人 文類  .88.12.02中國時報開卷好書榜  .中國時報1999開卷好書獎/十大好書  .誠品書店1999年中文推薦書  .聯合報讀書人88.11.29每周新書金榜  .聯合報讀書人1999最佳書獎非文學類  .聯合報讀書人99非文學類書榜導讀鋪展多項閱讀地圖  台灣現有的古蹟近400處,其面貌多采多姿,類型包括古代的場景,也包括我們現在日常生活所接觸的各種建築;有萬年以上的遺跡,也有近代的建築。每一處古蹟都是傳奇故事的舞台,是歷史最真實的見證物,而其建築之美更是藝術的完美表現。《古蹟入門》則是一本觀察古蹟的方法書,針對不同類型的古蹟,有不同的觀察點;藉由這些觀察,就可以透視古蹟背後的本土歷史、文化、藝術及生活。  本書內容分為四大篇--觀察篇、認識篇、形成篇及附錄篇。觀察篇是本書的重點,將台灣古蹟歸納成22類,分別是城郭、寺廟、祠堂、孔廟、書院、宅第、街屋、園林、牌坊、古墓、砲台、燈塔、領事館及洋行、教堂、博物館、官署、火車站、銀行、學校、醫院、法院、原住民聚落等,幾乎囊括了台灣所有的古蹟。在22類中各選出一個代表例子,經過實地考證,繪成22幅跨頁彩圖,並分點詳述觀察該類古蹟的要訣;為使解說更詳盡,其中還有精緻解說圖與精彩照片近千張。  認識篇則介紹古蹟三大系統--傳統建築、近代建築及原住民建築,包括各自的定義、歷史背景及外觀特色。其建築外觀上的專有名稱、特有裝飾名詞,則用圖文並茂的「小辭典」來歸納,十分簡潔明瞭。形成篇則如同「台灣古蹟史」,延續圖文並茂的風格,將重要古蹟的興建年代以年表方式循序列出,分為史前-原住民時期、荷西時期、明鄭時期、清代初期、清代中期、清代末期、日治初期、日治末期。附錄篇提供了全國近四百處的古蹟檔案,內容包括等級及位置,並有專家逐一評介,是參觀古蹟的最佳指南。此外,附錄篇也提供了延伸閱讀的書單。

作者简介

李乾朗 1949年出生於台灣台北市,淡水人,祖先來自泉州同安。初中曾向陳敬輝學畫,師大附中時期參加附中寫生會。1968年入中國文化大學建築與都市設計學系,成為盧毓駿的學生,開始對中國古建築感到興趣。1972年認識林衡道與席德進,開始作田野調查,研究台灣古建築。1974年在金門服役,走訪金門鄉下,於1978年出版第一本著作《金門民居建築》,1979年出版《台灣建築史》,1980年出版《台灣近代建築》。近年出版台灣建築之相關領域書籍多種,現任教於中國文化大學建築系及台北市立師範學院,主講台灣建築史與中國建築史。
俞怡萍
1962年 出生於台北,自小對古老的東西就有莫大的興趣。1985年 畢業於文化大學造園暨景觀學系,畢業後第一個工作就是古蹟的調查與測繪,同年十二月進入李乾朗古建築研究室。1998年 擔任文建會兒童文化資產叢書「林老爺蓋房子」撰文。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古蹟入門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