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我這溫柔的廚娘

虹影 九歌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时间:

2009/06/01  

出版社:

九歌出版社有限公司  

作者:

虹影  

页数:

224  

Tag标签:

无  

前言

  小時家裡不僅像囚室,生活更困難,不可能擁有單獨的廚房。一個院子十三戶人家有兩個廚房:一大一小。我家分在大廚房,與院子後部的人共用。那廚房差不多二十八平方米,爐子一個個並排著,還有三個自搭的小爐子。牆被燻得黑黑的,灶神爺無人燒香,已經面目全非。每家靠柴和煤球燒飯,灶面髒,三合土的地也髒極。不過廚房是院子裡人最熱鬧地方,東家偷西家的菜、鹽、煤,吵一場惡架,肯定免不了,邊吵架打架邊做飯菜,是常事。   多年前我就想:有一天我定要擁有一個真正屬於我的廚房,不必每天蹲在灶坑前搧火,不燒煤球,要想有火,按個鍵,溫暖的火就來了;鍋碗筷盤子皆有,魚鴨雞肉新鮮蔬菜不可少。這廚房包容了那個臉色蒼白的少女的夢想。   多年後,我到了英國,在倫敦郊外,用寫書的稿酬擁有了自己的房子。這房子有一個大玻璃房。我自然也擁有了一個自己的廚房:有抽油煙機、洗碗機和微波爐、大小不一的櫃子、兩個冰箱,應有盡有,切菜的地方很寬大。廚房非常亮,掛了三幅北歐流行的超現實風格的畫,靠窗的地方掛了一個銅框燈,陽光照射進來,燈上的玻璃泛出許多顏色。站在這兒,可望見花園。一回頭,正對著的牆上是一個銅鑄的老虎面具。   廚房和飯廳本來有一個大視窗相連。入住後第一件事就是把廚房和飯廳隔開,用一塊很大的玻璃放在中間,玻璃可移動,直接從廚房裡把飯菜遞到飯廳,像食堂的廚子通過視窗往外遞菜。久看膩之,我嫌別人可在廳裡看見我在廚房裡面做事。於是,我就放了兩個書架,從廳裡往廚房裡看都是書,我卻能通過玻璃看見飯廳的人,既神祕又有偷窺的感覺。   廚房好像是我的閨房,帶有「女紅」色彩,只有跟我親密的女友,才讓她進來,絕對不喜歡男人到我的廚房裡來。唯有我的愛人除外,他偶爾會在我做飯的時候待在廚房裡面,一般都是手裡拿著書,坐在獨凳上,就邊看書邊跟我說話。   我喜歡做菜,邊做邊打掃,做完了菜後,廚房總是乾乾淨淨。若有客人來,我不會把菜一下子全上來,而是一道一道地上。我喜歡讓人不停地吃最新鮮的、帶些羞澀的菜。不了解我做菜的客人,都以為馬上就快沒菜可吃了,他們覺得我真吝嗇,就那麼一點點。可一會兒,他們的眼光變亮了,心也放平穩了,待我菜上第三道的時候,他們想吃都吃不了了。   我做菜從不放味精,情願費工夫熬骨頭雞湯做調味,有的菜在下鍋前放,有的菜在放油之後,有的菜在炒的時候,一般都不在菜快上盤時放,否則味道不如所期望的。放鹽卻很當心,比如炒肉片,在最先攪和澱粉時把鹽放在裡面,但人說這樣肉會非常的老,不過稍放點香油在裡面,看好火候,肉就不會老。   去朋友家,朋友都會偷個懶,讓我做菜。不太熟的朋友,我自己主動請求,希望主人能讓我去廚房。看什麼料做什麼菜,烤鴨子、涼拌菜、素炒蔬菜,海鮮火鍋,也可變成牛肉羊肉火鍋,烤鴨子也可變成烤雞,不是墊黑木耳就是粉絲。   從來吃都不僅僅是充飢,吃是一門高超的藝術。吃的學問太大,保持吃欲望,吃得好,吃得妙,吃得有文化。有女子為了減肥,喝難喝得要命的減肥苦湯,給我的感覺,就像這人不會做一個人的樂趣,也不懂得吃,如此痛苦不堪,又達不到瘦身的效果。可憐的姑娘,枉來世上一次了。   記得最愉快的一次吃,是在馬德里。當時大冬天,這個據說是馬德里最漂亮的餐廳,由一個舊火車站改建的,高而寬敞的全玻璃房頂,聳入雲天的熱帶植物和花卉。   那天傍晚,華燈初放,英俊的男侍者領我和西班牙的出版家到預先訂好的位於二樓的座位。坐下後,我從漂亮的白欄杆望下去,龐大的空間幾乎座無虛席,室內溫暖如春。   頭道菜端上來了:番茄裡放了海鮮。那劃開完整的番茄,送一塊入嘴奇妙的感受,現在還記憶猶新,番茄紅、酸、透明,鮮得快滴出水來。盤邊用骨頭做的碟子盛有粉紅色的調料,襯在一片夏天才有的粉花葉上,絕色美豔。吃了一口,便不忍再吃似的,我停下刀叉來,很想知道毫無破口的番茄,裡面的海鮮是怎麼放進去的?問侍者,侍者含笑,故意不作回答。我左瞧右瞧卻怎麼也找不到開口。真是有趣又有點驚喜。   出版家有趣地瞧著我,連連道:你喜歡嗎,真好。   在飢餓中活過來的人,對美食總懷著特殊感情。飢餓的體驗影響了我的一生。我吃的原則是得健康、重品質、有快感。之所以用「快感」而不用「幸福」、「快樂」,是想強調與食物相遇那一瞬間的感覺:隨心所欲,獨一無二。   在我小時候,在重慶野貓溪那條街,有一戶人,屬於半紅半黑。半紅是家裡有嫁給入城的解放軍軍官的,半黑是本來成分是地主的。所以家境比起街上鄰居,算最好。有一次,從後院我溜進他們的廚房。這家的外婆一人正在炒兩只雞蛋。又黃又香,厚厚地盛了一小碗。她讓我嘗,脆極了。我問她為什麼她炒的雞蛋不一樣呢。她說,攪拌好蛋,倒入鍋時小心,薄薄地鋪在油上面。   我從不看菜譜,看菜譜做菜失去想像力。我蒸飯也跟別人不一樣。番茄的皮剝掉之後,一切為二,放在泰國米上面,用過夜茶水,再加點橄欖油、鹽,飯蒸出來,香氣四溢,顏色好看,有一點酸酸的味道,米粒不硬,也不黏。   再比如做茄子:先把茄子洗乾淨了,放在鍋裡煮。十分鐘後,熟了,撕成一絲一絲。茄子有一個巴兒,其實也挺好吃,不要扔。把茄子絲裝好盤,放點醋、糖、香油、蒜、辣椒油和花椒油,一拌,就可以吃了。   胃疼的時候,用牛奶煮大米,煮粥吃,胃就會舒服起來。感冒的時候喝苦瓜雞湯是最好的:把苦瓜的籽去掉,把苦瓜切成小方塊,等雞湯快好的時候放進去。但不要吃裡面的雞肉,湯是非常的清淡,不苦,喝了還想喝。夏天適合做蔬菜湯,把南瓜和綠豆放在一起煮,又解暑又美容。   都說英國飯不好吃,可我在英國住了這些年以後,發現其實恰恰相反。英國人的烤羊肉烤牛肉,非常好吃。我做烤羊肉烤牛肉,不用超市裡配好的調料,習慣把一塊肉從中間切破,拿柳丁和檸檬,擠出汁,澆在上面,再澆兩勺威士忌酒,就頂好,若放任何香料,便糟蹋了肉本來的香。

内容概要

  虹影旅行世界邊吃邊做的的第一本美食書,她的美食美文自成一家。衆人所知虹影作爲作家身份,少有人知,除了寫作,她是一個技藝高超的美食家,她對美食的態度更是淡定。虹影符合一個老饕的標準:能吃,會吃,懂得品味,還會做,把簡單的食物做出一派活色生香。她曾是《飢餓的女兒》,對美食天然成性;只因她寫作也做菜,寫遙遠滄桑的記憶,做隨性想像的美食;只因她是虹影,只是這一次她是不寫作的虹影。

作者简介

  虹影  享譽世界文壇的著名小說家、詩人。中國女性主義文學的代表之一。代表作有長篇《上海王》、《飢餓的女兒》、《K》、《孔雀的叫喊》、詩集《魚教會魚歌唱》等。現居北京倫敦兩地。上述四部長篇被譯成25多種文字在歐美、以色列、澳大利亞和日本等國出版。 曾獲「英國華人詩歌一等獎」、臺灣《聯合報》短篇小說獎新詩獎、紐約《特爾菲卡》雜誌「中國最優秀短篇小說獎」。長篇自傳體小說《飢餓的女兒》曾獲臺灣1997年聯合報讀書人最佳書獎;被大陸權威媒體評為十大女作家之首,稱為「脂粉陣裡的英雄」;被新浪網等評為2002、2003年「中國最受爭議的作家」。

书籍目录

1我生活的祕密好菜與柔軟心腸廚房之舞拒絕用藥,自治感冒的四個辦法吃好,才能睡好,睡好才能寫好我一直只對溫柔妥協餐館和拉拉他年的團圓夜,今年的團圓夜將進「醋」母親做稀飯的祕訣最難忘的童年佳餚我最早的美食老師愛吃火鍋的重慶人羅宋湯之戀如何火雞,如何聖誕轉來轉去吃人間美味在奈良沒有找到好餐館2把感情融進飯菜裡做菜是病我的橄欖情結北京的三家餐館與子雲談吃和知音聊吃3女人的廚房寫作與做菜女性養生菜美食這個詞見廚房識女人廚房也是閨房廚房跟愛情的關係朱家外婆英國的廚房英國菜義大利菜西班牙菜日本料理韓國料理種菜與做菜菜譜問題奇怪的小村子義大利魚用煤油爐子做菜絕對不能忍受味精處女座天生是營養師我的潔癖一個吝嗇鬼做不出美食調料做菜的原則4虹影私房菜虹氏菜之一:魷魚涼麵虹氏菜之二:火腿沙拉虹氏菜之三:咖哩捲心白菜虹氏菜之四:木瓜葡萄甜點虹氏菜之五:芒果和蘆筍辣椒沙拉虹氏菜之六:火腿起司馬鈴薯沙拉虹氏菜之七:清水豆腐蘑菇菠菜湯虹氏菜之八:酪梨番茄小黃瓜沙拉2虹氏菜之九:聖女果米飯、豆子香腸湯、四川手撕雞附錄:青辣椒、川妹子與小說裡的感情/阿鶘

章节摘录

  我喜歡做菜,完全是得了一種病,生下來就如此。即使去朋友家,也總希望主人能讓我做一做。  通常一個人在家,為了省事,做得不多,一湯兩菜,菜偶爾是肉,偶爾是魚,但必有一青菜。  做烤魚時,中火就可以,隔一會兒淋上一些橄欖油。調料非常簡單,只要鹽、杜松子酒和青檸檬汁,十來分鐘後,就好了。鮮美難比喻。  遇見喜歡的男人,做菜靈感如閃電哢嚓直冒,彷彿跳了一段華爾滋,樂曲止,一個個菜完成,看得自個兒也眼花,一嘗,自個兒也驚歎。一定是冥冥中得了阿里巴巴神咒,一揮手,一桌美味魔術般地鋪了一桌。你能不愛我?愛我也是病。  遇見喜歡的女人,交頭接耳地說家常事,各種八卦,成了一個小女子。說到高興處,一個個菜完成。換了最漂亮的衣襟出來,扮了最亮麗的妝出來,盤膝坐下,繼續說小女子的事。  梅中的花,突來郵,說春天從美利堅回鄉看老友,準備如此招待一番。  睡衣Party。多年前,一小女子打錯傳真,說是要做這個Party,一人帶一美食。好奇心重,美食病重,順號碼打過去,問我能參加否,而成好友。  一年睡衣族必聚兩三次,為了那美味。真是病入膏肓!因為美味,個個臉頰羞紅,嘴唇濕潤嫵媚。


编辑推荐

  ★本書全彩印刷,搭配多幅虹影全球訪名廚時的烹飪美食照片。  ★同時收錄虹影獨家美食食譜。  作者簡介  虹影  享譽世界文壇的著名小說家、詩人。中國女性主義文學的代表之一。代表作有長篇《上海王》、《上海魔術師》、《上海之死》、《飢餓的女兒》、《K》、詩集《魚教會魚歌唱》、《沉靜的老虎》等。現居北京倫敦兩地。幾部長篇被譯成25種文字在歐美、以色列、澳大利亞和日本等國出版。  曾獲「英國華人詩歌一等獎」、臺灣《聯合報》短篇小說獎新詩獎、紐約《特爾菲卡》雜誌「中國最優秀短篇小說獎」。長篇自傳體小說《飢餓的女兒》曾獲臺灣1997年聯合報讀書人最佳書獎;被大陸權威媒體評為十大女作家之首,稱為「脂粉陣裡的英雄」;被新浪網等評為2002、2003年「中國最受爭議的作家」。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我這溫柔的廚娘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