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水仙已乘鯉魚去

張悅然
出版时间:

2005 年 12 月 10 日  

作者:

張悅然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女孩一直在奔跑,放棄了所有的風景,因為她知道,所有的痛都是愛施與的……
張悅然以溫軟的口氣述說一個冷寒的「無愛」世界,風穿行其中,掠過尋求愛與溫暖的心靈,直達靈魂最深之地。在這個世界,人們互相取暖,卻又因命運互相背離。每次的轉身離去,都是一道創傷。年輕的張悅然用過於早熟的清冷眼光,觀察世故曲折的人生,用最蒼白的畫筆,為這個無愛世界補上最絢爛的色彩。

作者简介

張悅然
張悅然一九八二年出生於山東濟南。十四歲開始寫作至今。曾獲第三屆新概念作文大賽一等獎、第五屆新加坡大專文學獎第二名、上海文學文學新人大獎賽二等獎。「萌芽」網站更譽為「最富才情的女作家」、「最受歡迎的女作家」。
張悅然的文字純真而神祕,蘊藏豐盛的青春激情與自由渴望,以及一種未被時代喧囂所損壞的氣質與耐心。她迷戀內心世界的複雜感受,打量世界的眼神滿布哀傷與迷惘,她的作品既是對人生記憶的惦念與審視,也是對生存夢想的肯定。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水仙已乘鯉魚去 PDF格式下载



     今天是个大雪天,上午还算好,只是淅淅沥沥的雨夹雪,吃完午饭坐在沙发上的时候看窗户外面开始飘起雪花了,也不算大。不过早上看天气说今天确实会有大到暴雪的。嚼了会儿口香糖就开始拿起书看,剩下了没多少,最后的几章,我料想着下午肯定能解决了的。一看起书来,就立马跟着璟的脚步进入到她的世界,仿佛是站在她身旁的一个隐形人,目睹着见证着发生在她周围的一切。被曼冷漠的无视,失去唯一心疼自己奶奶的绝望,遇见让她感动爱慕的陆逸寒,还有小卓,优弥,沉和这些生命中不可或缺的至亲至爱。可是生活总是渐渐让她看到希望,旋即跌入更深的冰谭里。
     她心心念念的陆叔叔,不知道该称亲人还是爱人,似乎是一种难以言说的尴尬关系。可就是他的存在,让原本残破不堪的璟重拾生活中朝阳的那一面,即使是被曼送到寄宿的高中,离开了亲爱的小卓和陆叔叔,依旧要一个人去面对陌生的遥远的一切,还是坚强的撑下去,克服那可怕的暴食症。幸而遇到了优弥,就像是前世注定要来协助她的人,如她描述自己肚中的孩子那般,是晨光,粉红色,珊瑚礁......以致迫不及待地想把自己的故事昼夜不停的写给她看,以致在桃李街3号偷走那价值昂贵的画像时能够义无反顾的站出来替璟承受。因她深知璟将来必定会成为一个大人物,她懂得璟内心的挣扎痛苦,她希望看到不久的将来那个众人瞩目才华横溢的伟大女作家。就为这些,她甘心承担这一切,甘心去监狱接受“改造”。
     其实整篇小说中,我最爱的几个章节就是璟进入寄宿学校后,在与优弥的相互扶持下,努力能够让陆叔叔让小卓都能因她所做的巨大改变为之惊异,并一点点接近,脱变成一个能够彻底打败曼的骄傲的天鹅。所以她努力地学习,并在优弥的监督下改掉暴食的恶瘾,每天坚持跑步,学美术,学油画,频繁地去曾经陆逸寒常去的图书馆,这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能够离他心爱的陆叔叔走近些,他几乎成了她的精神信仰,支撑着这漫长的三年。还好,身边有一个优弥,她真的是上天派来的一个天使。这些时光里的璟,是最让人爱惜和感动的。像悦然在后记里说的那样,她“着了迷”,迷不可知但却坚信是美好的未来,迷重回桃李街3号与陆叔叔小卓相依相伴的生活。所以她一刻不停的让自己更加充实,包括那个只属于她和优弥的学校后面的小山坡,把那里想象成桃李街3号的小院,种下海棠,杜鹃,夹竹桃,向日葵,期待着这些小幼芽也能长成陆叔叔辛勤培育出来那葱郁的模样。
     可是就在结束这近似封闭的三年后,璟欣然地想要开始全新征程的时候。命运又来挑衅,好似要把这三年里没有经受的苦难慢慢偿还给她。她重新踏进无数次出现在梦中的桃李街3号,出乎意料的是一进门,眼前的场景完全不是理应存在的那样,荒芜败坏的小院,杂乱无章的家。随着陆逸寒的意外车祸死亡,让璟这么多年来为之维系的精神信仰几乎崩塌了。她再一次陷入与生活命运纠缠不清的抗战。她要与小卓两个人继续努力地活下去,她是小卓口中最亲的“小姐姐”,也是唯一的“小姐姐”。而小卓于她有时候甚像是陆逸寒的影子。
     一直过着这样起起落落的日子,并且终日忙碌不停,做多份兼职写书评专栏等等。她必须赚足小卓和自己的学费生活费,房租水电费,她不能让自己停下来,于是那压抑许久的暴食症又一次的复发了。她还要定期去监狱看望优弥,而且是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她不能在优弥面前表现出任何力不从心的惨状,因为优弥比璟更加期盼她的成功,她坚信璟华丽蜕变成为优秀女作家的那一天迟早是会来的。
     沉和的出现让璟的生活得到了不同于往日的变化,虽然彼此的遇见是在璟的小说被剽窃而后恰恰由沉和接手负责出版的巧合下,但是不管怎么说,这也算是合适宜的相遇。因为这个时候的璟确实几近崩溃边缘了。沉和悉心照顾她,冥冥之中想要陪她走过这段最艰难的路。也确实因为沉和,璟再一次地慢慢振作起来。生命本来就像是根曲折的波浪线,起伏不定,平静的日子还没过多久就被小卓去世的噩耗打破,一个个身边的亲人的离去,璟已经被折磨的不成样子,暴食症一次次的发作,她的胃已经被催吐得千疮百孔。走在桃李街附近的马路上,她边走边大口大口地嚼着散装黑巧克力,和小卓在一起的场景历历在目。
     其实真正将她生命中这些重要的人牵连到一起的,是那个像纳瑟斯一样迷恋着自己的女人。她在璟心中甚至已经像云端的女神一样地崇拜着,并且一直努力地朝她那样去发展,她的眼神,她的笑貌,她的才华。可所有这一切,都不该是现在璟在精神病医院病房前看到的女人那样啊!
     结局最终还是悲剧的,当然从一开始看到这个书名的时候就可以猜想的到。一场大火,把该有的不该有的都销毁地干净彻底,沉和、丛微、小颜....身边仅有的几个还能有所牵挂的人,都随之远去。
     最后在医院里无意碰到了曼,令璟更加百感交集,是否该留下那个承载着她回忆的小生命。也许此刻,母女俩都已经明白了时间就是如此的具有独裁性,所有的怨愁都是一个轮回。此刻,她又光滑而平整地上路了......
     不经意地抬头,外面是跟雪一样惨白色的天空,但依旧能感觉到雪还在下着,越来越大。
     
     


  最令人鼓舞的不过是璟高中时候的各种努力和改变
  
  本以为会有个幸福的未来
  
  结果却告诉我们,努力了也不一定有美好的收获么
  
  
  然后觉得小卓是爱璟的,就想璟也不愿意承认她爱小卓一样
  她以为自己爱的是小卓身上父亲的影子
  其实也许不是
  但是也就是璟的怯懦和不确定,最终导致了连碎裂的幸福也未曾得到


  
  应该是高二的时候买了张悦然的水仙已乘鲤鱼去,如今已经过去了8年。现如今这本书依旧放在房间的书架上,只是不曾再去翻阅。
  一度很喜欢璟这个字,当大学同学怀上孩子,并得知是女儿的时候,就立马建议她女儿用这个字,现在璟妍已经快9个月大了,很可爱的女宝宝。
  当年第一次看完小说后,就写了一篇长长的评论,久久无法自拔。
  
  整部小说,围绕着亲情、爱情、友情而展开。直到现在,还是被小说中的友情而感动。我还记得书中璟的朋友叫优弥,爱璟胜过爱自己。我羡慕璟有这样的朋友。
  
  高一,我第一次遇见了你。在分座位的时候,由于我们身高相近,很巧的就成了同桌,又很巧的是我们同住一个小区。于是,每天早晨,我都会在楼下喊你一同去上学。似乎那时候我们真的很像,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三观一致。我们都很喜欢上海,喜欢很小资的东西。会买每期的萌芽,然后一起参加新概念,呵呵,当然结果是石沉大海。也会在某个周末一起坐你免费车去上海,然后花2块钱在南京路上坐了个来回,吃个中饭,然后又坐免费车回家。有时候,我们中午不出去吃午饭,会去超市买一个“大砖头”面包啃,坐在教室里,一起傻傻的畅想着未来。
  
  高二,文理分班。我们同时选择了理科。只是你去了重点班,而我留在了普通班。也许就是这一刻开始,我们之间的距离慢慢的被拉大了。由于不同班级不同授课老师不同的作息时间,我们很少有机会能一起上学放学。有次放学,去了你教室等你下课。站在窗口,我看到你和你的同学一起聊的很开心,似乎笑容也感染到了我。可最后,我却选择一个人回家。玻璃心,说的就是我。
  
  高三,或许是最忙碌的一年。由于看不到希望,我选择了去画画,想以艺术生身份去考大学。整个高三,我就待在学校2、3个月,其他时间都在外面画室画画。如此一来,我们见面的机会更少。但是,更多的是我发现我们共同的话题越来越少,往往是你说的我不知道,我说的你也没兴趣听。
  
  高考,我留在了杭州,你却去了郑州。遥远而又陌生的城市,你不止一次打电话给我诉苦,有时也会哭。大学那几年里,我们的联系反而多了起来,基本都是靠短信和QQ。
  
  大学毕业,你回来了,而我留在了杭州。快生日的时候,你来杭州给我过生日。一行4人,在外婆家吃的很开心。当时,我觉得有你这个朋友真好。
  
  又过了一年,我也回了家,原以为我们终于在同一城市,以后就可以相亲相爱一辈子了。可事实却不是如此。我们的联系越来越少,似乎你开始谈恋爱了,可是你却没有告诉我。你不停的和你的好朋友互动,却忘了我的存在。
  
  一年后,你妈妈去世了,真的很突然。你什么也没告诉我,我也不知道怎么去安慰你。
  
  又是一年,我因为一些事产生了想轻生的念头,有了中度抑郁症。我拒绝了任何人的联系。当然此时的我们早已断了联系。在我意志消沉的时期,你结婚了。呵呵,我甚至连你一句“我恋爱了”都不知道,就迎来了你大婚的日子。当然,我并没有去。
  
  如今,我已经走出那段阴霾的日子,也得知了你的宝宝也已经快一周岁了。虽然,我们还在同一城市,可是却不曾再见。
  
  
  我感谢在高中时期遇到你,能和你成为很好的朋友,虽然最后我们变得陌生。我相信友情,在乎友情,以至于把你们一个个都弄丢了。


   虽然看到中间的时候我觉得这本书写得略有点做作甚至想起来安妮宝贝,不过看到后面直到最后觉得还是满令人唏嘘的一部小说,挺精彩的。
  
   璟到最后仍旧是一无所有,就像十三岁的时候跟着曼一起到桃李街三号,她生命里的那些温暖过她的人一一离开了她,他们曾经制造了璟心里的伤口,可他们本身却又是治疗她的药,尤其是沉和,就像一剂强心针让她从过往的伤痛里醒来,带给她阳光,照亮她的生命。最后却又像一阵烟一样飘走了。
  
   这些流淌过璟的岁月,终究治愈了她,甚至最后站在曼的面前,她们终究和解了,甚至曼又越过了这么多年不堪的时光回到刚怀孕的那一刻,重新再选择她的人生。作者最后没有写璟怎么样了,但我相信她肯定是留下了那个孩子-虽然她本来是打算逃避的,就像以前的她多次做的那样,可这次,疗愈她的,却是她恨了一辈子的亲身母亲,曼。命运就是这样捉弄人。
  
   看起来作者太过残酷,-“好人”都死了,曼这个完全不合格的母亲、自私冷漠的女人却得到了善终,还怀了一个新生命。作者没有去审判里面的每一个人物,依据他们是良善还是罪恶给他们安排一个相应的结局,不过我倒觉得,这才是生活的本来面目,作者有着很强的出离心。没有什么伤痛是不能平复的,哪怕遭遇最大的无常-爱人死亡,时间也能抹平一切不是吗?
  
   哎,我这人看书囫囵吞枣的,也很少写读后感心得之类的。呵呵,自己也不知道想说些什么


  年少时那些期许从未实现或许稚嫩难以启齿,却贯穿整个青春!那些我爱的爱我的总在得到中失去,又在失去中得到,在寻找中错过,又在错过中寻找!为什么年少的时候总是不懂得珍惜,不懂得表达,小卓之于璟那样特别的存在,从无话不说到无话可说,如果璟懂得表达应该不会是这样吧?故事的最后不知道璟是否留下了那个孩子。。。。。。


  
  
  这是我看了许多遍之后仍然想买回家的书
  可惜我找不到最开始的这个封面的版本
  于是我一直没买它
  读它是在我高二那年
  痴迷张悦然也是在那时
  
  每每说起这本书
  我脑海里总会浮现璟暴食症的画面
  那种吃了又催吐的情景 让我觉得喉咙一直发紧
  
  是不是每个女人一个人走太久都会疲倦
  结局才得以看见璟的妈妈身为一个女人 一个母亲才有的模样
  
  她总有想驻足停留的时候
  只是那时她需要的刚好不是你
  
  我想你了 伊心
  你还会出现在我生命里吗
  抑或是再次出现的时候
  那个人就不是你了
  
  说到最后
  我应该不可能再遇见你了


  抛弃了文献、PPT,一口气看完了,像是再写自己。暴食症原来是心里问题,无法控制,我一直以为我是饿死鬼投胎的~曾为喜欢的男生整日不食,也决心放下过去做个踏实的女子,何曾想忍得没了底线_爱的失去自我_他却先放手~辗转纠结,最后分手~我一度无法释怀,或是挽回或是报复?都没有…一想到就开始不由自主的暴饮暴食。仿佛我吃的是他一样,每次吃到胃痛,再吐出来,再吃~感觉我的胃像黑洞怎么都没办法填满,享受那种撑死的感觉。怕别人知道,找个角落偷偷吃,吃的狼狈不堪,这是我么?为了这样一个王八蛋值得么?节食也试过,最后还是会暴食。。现在到了一有压力就要不停的吃东西才能缓解,不然就活不了,当感受到胃里撑得爆炸的充实感会有莫名的安全…有时觉得世界变成黑白,只有我一个人,不想说话,也不想别人跟我接触……直到得知他有了新的女友,我以为一切都落为尘埃。却发现自己陷入无爱的惶恐中,怕孤独,却不愿意接受异性示好,不愿意别人打乱我的生活,不愿意在某个时间一定要出去约会,不想每天接到电话,对于那些追求者,我感受不到任何的欢喜,就只是烦。缩在壳里就要忍受孤独,探出头来又怕会遍体鳞伤,即使笑的没心没肺,却感觉生活的越来越累~


  《水仙已乘鲤鱼去》读书笔记
  前些日子整理凌乱的书桌,翻出高三时写的日记,发现了一篇写了一半的读书笔记。虽然六年的时光匆匆流去,至今仍是深爱着这部小说。
  这是一本谜一样的小说,2005年出版。初见它是在高中附近的新华书店,被它飘渺的封面设计所吸引,淡青色,远山,大朵的氤氲在水中的花。书名更是惊艳动人,像是从天上虹,美丽却无法捉摸。
  书中的长篇故事却是一部凄美童话般的往事,讲述了一个另类的女作家陆一璟不凡的成长经历。出生于落魄的小市民家庭的小璟在奶奶和父亲病故后随母亲嫁入位于桃李街3号的陆公馆,她的人生从此改变。这个重新组合的家庭内部的种种感情纠葛,矛盾,爱恨,总是让人压抑的喘不过气。善良的继父陆逸寒给了她从小不曾有过的父爱,温暖了她的一生。小璟对陆叔叔的情愫却不是父女间的亲情那么简单。为了能让陆叔叔喜欢上自己,努力地减肥,学习,写作,为了让自己变得完美,无怨无悔地付出。最后她成功了,身边爱着她的人却一个个远去,一切都是虚空,一切都是捕风。留下的只有文字和不曾磨灭的回忆。
  在某个时期恰好读了某本小说,产生共鸣,将这本书作为意识的灯塔,激发鞭策的力量使得自己变得强大。初读《鲤》时我还是一个高一的学生,那时候我的日子过得并不是很顺,当然在现在看来其实算是无忧无虑了。好像当时成绩并不是特别的好,在重点高中,竞争非常的激烈,大大小小的考试和排名成了心情的晴雨表。当时如果一次小小的例行测验成绩不让自己满意,那么那天晚上我绝对是睡不踏实的。小孩子的单纯就在于此,考试成绩在心里就是天大的事情。直到大学毕业后还是认定那绝对是我人生中最黑暗时光的开始。读了《鲤》后,整个人受到鼓舞,虽然这是一个比较哀伤的故事,可我仍旧固执的认为我也可以像小璟那样通过自己的努力变得原来越好,即使这是我一向情愿的幻想。不必我说你们应该也能知道,那时候有了喜欢的人,为了引起对方的主意,所以我开始想方设法令自己变得越来越好。文字的力量就在于此,记录下这些温暖而积极的瞬间去感化影响成千上万的读者们。
  书中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小璟在寄宿学校不肯见前来看望自己的陆逸寒,因为自己还没能变得足够好。情窦初开的小孩子大都会有这样矛盾的心理。明明可以见到朝思暮想的人却往往退避,担心还自己不够好,不能在中意的人面前以最好的形象示人。书中的很多描写都散发着浓郁的少女情怀,回想起过去常常不自觉地感到好笑。青涩的回忆。
  在不同的年纪读同一本书,会有不同的感受。高中时读,会将它变为一种温暖的力量,现在读起来,会有一种云淡风轻的从容。我会记住我和《鲤》一起度过的青葱岁月,记住我也曾为爱恨痛不欲生,也经历过成长的痛楚,当千帆过尽,留下的是最为真切的宝贵记忆。
  


  璟 一个童年悲惨 缺少爱的女子 从小只有奶奶疼她 和爸爸仅有的美好记忆只有一个米老鼠面人儿 妈妈自从怀上她就恨她 本来生在这样的家庭已是不幸 更糟的事情却发生了 奶奶和爸爸相继离世 还是小孩的璟亲眼见证了死亡 知道死亡意味着什么 妈妈的恨和仅有的却永远消逝的爱使璟从小就很自闭 而且心中对她的妈妈曼充满了仇恨 十二岁那年 曼终于如愿以偿地嫁给了陆逸寒 变成贵妇 她很不情愿地带着璟住进了桃李街3号 虽然衣食无忧 璟却还是感到无助 并且患上了暴饮暴食症 每星期总有那么几个晚上 她都会情不自禁地走到冰箱面前吃光里面所有的食物 尽管肚子已经很撑 可是心却像个无底洞一样 需要东西去填补 就这样璟开始发胖 原本已经近乎绝望的璟却在这个家获得了温暖 陆逸寒是爱她的 把她当自己女儿一样疼爱 小卓是爱她的 亲切地叫她小姐姐 她问为什么有个“小”字 小卓说叫姐姐听起来好像比我大很多 离我很远的感觉 “小”字就不一样 说你在离我很近很近的地方 因为不喜欢和外界交流 璟开始写作 她觉得很解脱 开始迷恋写作 璟写下自己身边的点点滴滴 有奶奶 有陆逸寒 有曼 有小卓 有爸爸 生活就这样过着 知道曼发现了她的日记 之后璟被送到一所寄宿学校 在那里璟找到了自己唯一的朋友-优弥 在优弥的帮助下 璟不仅瘦了 成绩也大大提高考上了S大 还摆脱了暴饮暴食 三年间 她拒绝见陆逸寒 璟想要回去给他一个惊喜 但是 当璟在努力蜕变的时候 外面的世界也在变 当璟穿着美丽的裙子回到桃李街3号的时候 眼前的景象让她大吃一惊 门前的花园颓败 无人打理 家里的家具都被铺上布 好似不属于他们了 后来才得知曼背叛了他 并合伙骗走了他所有的钱 但是璟觉得自己能和家人在一起 依然可以重新生活 可生活并不如人所愿 陆逸寒出车祸死了 房子也被曼收走了 好在还有优弥 3个人挤在一间小房子里 璟想回去拿点属于陆逸寒的东西作为纪念 却不知她拿的东西很贵重 结果优弥替她定罪入狱 后来璟在陆逸寒曾经上学的S大文学院学习 她大部分时间工作 后来璟出书 轰动了整个文坛 成为年轻美丽的女作家... 还有她和沉和之间的爱情
  喜欢小卓 喜欢他叫她小姐姐 喜欢他的小心翼翼


  一个悲惨绝望最后却让人看到亮色的故事。璟身世悲惨,有一个极度虚荣毒如蛇蝎的母亲。父亲和奶奶死后母亲带她嫁入豪门,她爱上奶奶死后第一个对她好的人——她的继父。经过接二连三的种种打击她患上了暴食症。有过深爱的人,也有过深爱过她的人。而当生活有那么一丝好转时,厄运也随之降临。那些悲惨是她创作的源泉。于是一路上跌跌撞撞的成长,只身一人走到事业巅峰成为一名世人敬仰的作家。最后本以为她会像她的偶像丛薇那样自杀,作者却安排她活了下来。活在对这残忍人间的迷恋中,活在对自己的爱怜中。
   书中,丛薇与璟的形象与美国女诗人普拉斯不谋而合。同样风华绝代,同样咄咄逼人疯癫抑郁,一旦与之相爱便要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她们的存在便是一种哀绝美艳的毁灭。她们的生命是一曲赞歌也是一曲挽歌。这便是普拉斯的诅咒吧。
   最喜欢书中的一个细节。最动容的一幕。璟被放逐三年修忍三年后重新回到已经破产和被背叛的继父身边,她用压抑三年的放肆目光注视他,却只跪在他脚下——只怕冒犯着高贵的爱。他后来抱起熟睡的她,为她盖上被子站在她身边。她伸手拉住他的衣襟,满足的睡了。那个夜晚保持了它的纯洁与静谧。于是希望有一天,也是这样,甚至愿意你是落魄的,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名正言顺的留在你身边。
   想起张爱玲《心经》里,许小寒和许峰仪的畸恋。都是天真而卑鄙的爱情。不过张爱玲事故而现实,张悦然则完全理想化,安排如此残忍的结局。璟到最后孑然一身打掉腹中孩子,却没有像普拉斯那样因精神崩溃而自杀,她继续活在这残忍的人间,只是因为太爱自己。
   希腊神话中的美少年纳瑟斯不爱任何女子,只迷恋自己水中的倒影。于是跳入水中与自己的倒影厮守,后来岸边就长出一株水仙。
   自恋的水仙,痴迷的水仙。
   如璟,如普拉斯,自怜自恋自傲。
   没有谁能陪我们走到最后,当深爱的人成为人生中或长或短的段落,当终于独自一人抵达人生极乐,也只能哽咽着说一句:
   “水仙已乘鲤鱼去,一夜芙蕖红泪多。”
  


  为什么会读这本书?
  说实在的,我自己都搞不懂。对于阅读很有目的性的我来说,在茫茫书海里面,拿起这本书还真是令自己不解。或许,是看到暴食吧里有人提到书中有关于暴食症的描述,也或许是想起高中最害怕的同桌曾经多次提起这本书,抑或者我突然觉得自己看过的,读过的太多偏向于美好的结局了,对于悲剧故事,我天生的有种抵触,怕自己深陷在那样悲凉的结局里不能自拔。
  不过,我想书中多多少少还是会找到自己的一点影子,读书之于我,目前最大的乐趣是作者能够把我曾有的体验准确的描绘出来,让我在文字里感到不孤独,世间是真的有惺惺相惜的东西在,特别是速食的现代,这种惺惺相惜更多的也只能在文字里找寻了。
  不过,小说里更多的还是别样的人生。如璟般那样悲惨曲折的人生,如璟般那样敏感压抑的心灵,对于初潮和第一次知道男女之事的震撼,我不知是自己忘记了,还是我当时的感觉的确不同于璟。璟身边的人物固定稀少,连死亡好像都是串起了串,接二连三,而在我生命的二十多个年头里,我所亲身经历的死亡不过是奶奶的离去。
  可是这么悲惨折腾的生活,为什么还要继续,或许答案,就像璟说的那样:我们要好好活着,越来越强大, 然后把生活这暴徒踩在脚下,反过来去折磨他。


  比较文学期末论文 2012上半年写的了。昨天被舍友借去给同学应付作业了,这样的话,就放在这儿好了。
   水仙已乘鲤鱼去,一夜芙蕖红泪多
   ——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水仙已乘鲤鱼去》
  【摘 要】张悦然,1982年生,是活跃在当代文坛上年轻又有影响力的女性作家之一,当前女性主义的评论较多地专注林白、陈染等较为自主自觉的典型的女性主义作家,对张悦然等“80后”作家关注还不是很多,对其女性主义特征也没有较多的分析和批评,因此,笔者选取较能代表张悦然观点和立场的这部作品来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对其加以分析,从中窥探新世纪女性主义的发展方向,也由此对青春期少女的成长以及80后女作家的女性主义观点演变这些问题进行探索。
  【关键字】张悦然;女性主义;成长
  
  《水仙已乘鲤鱼去》发表在2005年第2期《人民文学》上,是张悦然代表作之一,她用细致繁密的笔触和精美的语言讲述了女主人公璟在青春期所遭遇的种种爱的缺失和获得,在得而复失的过程中女孩渐渐长大成了一名女作家的故事。整个小说呈现出一种阴郁的氛围,散发着独特的女性主义气息,从中我们看出作者自觉或不自觉的女性主义立场和态度。
  女性意识是一个庞杂而又变动不居的概念,它主要体现为女性生理、心理和社会诸因素的总和,它随着社会的更迭、历史的嬗变而不断发生变化。在现代社会,女性意识突出体现为一种自主、自救、自尊意识。张悦然作为80后的作家,她的小说自然而然地具有了一种与前辈作家不同的特质。她自觉地站在女性立场上,以一种无所顾忌,我行我素的姿态对视男权文化,自觉地反抗被书写的命运,书写自身,渗透着女性对人格独立和自我价值实现的向往。抗拒、逃离、苦闷、孤独、幻灭等情绪都可以看作是这种独立意识的曲折、深刻或者极端的反映。本文主要从生理、心理、社会因素诸等角度对《水仙已乘鲤鱼去》进行分析。
  
  在开始分析之前,先给作品中的女性进行简单的分类:以璟为代表的未成年女性,优弥、小颜,她们对男性和自身还没有清晰和明了的认识,是排除在妻子和母亲之外的角色,传统上说的女性的命运在她身上还没有开始,而且在生理和心理上也还处于发育期,女性性征也不是很明显,所以她们的女性意识是在渐渐滋长的一种萌动的“芽体”般的东西,朦胧而又飘忽不定;传统观念中束于男性霸权的成年女性,璟的奶奶;游离于男性霸权之间的追逐自我享受的女性,璟的母亲—曼。此外,作家丛薇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女性形象,她在年轻时更多地体现出第三种类别的特征,但是,后期又偏向第二类特征,所以在分析中会具体再讨论她的情况。璟的母亲和奶奶这两个女性角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成年人的旧有的观念,反映出传统女性主义观点。
  
  女性生理角度
  一、写自己的身体
  女性身体是生命孕育的摇篮,同时又是男人欲望的对象。在男性中心的文化场域,身体对女性来说意义可谓非同寻常,它往往无形中成为女性赖以确认自己生命存在、衡量自己人生价值的重要尺度。当男人依靠权势、地位、金钱来证明自己时,女性常须借助自己的身体进入男性世界而得以存在,依凭男性的接受和承认而实现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说,传统女性的存在主要是一种“身体”的物性存在,而其作为人的精神性、社会性的存在实际上很大程度上处于被抹杀、被贬抑的状态。
  女性主义认为,女性要关照自己,首先不能回避的是自己的身体和最真实的生理体验。埃莱娜•西苏明确提出“妇女必须通过她们的身体来写作,她们必须创造出无法攻破的语言,这语言将摧毁隔阂、等级、花言巧语和清规戒律”。 她认为从身体出发刻写自己痕迹的女性写作,注定会使妇女的历史、民族的历史、个人的历史完全融合于身体之中。在这里,女性主义理论家所说的躯体写作、身体语言的涵义,并非是指一种纯粹生理上的躯体感受,其本义在于强调妇女必须把自己写进文本,嵌入世界和历史,以摆脱男性中心文化传统对女性的本质主义界定。
  90年代以来,女性写作将女性自身的隐蔽经验作为书写对象,选择躯体写作方式从强大的父权文化秩序中突围。张悦然在作品中将主人公的感受、心灵微妙的变化和肉体的波纹写入文本,使其不消失在无边的时空流逝之中,也不在男性话语中成为一种他者的角色。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她并没有像90年代的作家突围的那样激烈,只是通过身体话语的多重展现与时代、历史发生共鸣。
  曼独自对着镜子爱恋地欣赏自己。她从自己的头发开始抚摸自己,纤细的手指抚动琴弦般在日光下影影绰绰晃动的发丝上滑动,然后滑向自己的脸庞。
  这种镜中自看完全拒绝异己的他者眼光的窥视,是对千百年来女性层层包裹、伪装、掩饰自我,顺从女性被看、被写、被言说的历史定位的反写将身外之物剥离干净,呈现一个完全真实而多重的自我。此外,还有少年时璟对镜自照的场面,璟面对镜中自己臃肿的身材,有的是不满,有的是对母亲的羡慕,更有的是对美好的向往。
  二、少女隐秘欲望和生命体验,尤其是性的欲望和体验、成长体验。身体解放后,女性有了自觉的女性意识,女性在写作中表露女性身体及其欲望,并以此作为途径对抗男性书写对女性的歪曲,解构男性中心文化对女性的控制。
  二十世纪末中国女性写作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高潮体验”(徐坤语)成为中国当代文学创作中一道触目而亮丽的景观。女作家们努力在一系列女性话语的颠覆、反抗过程中,赢得女性在历史中言说的权利,建立起平等的男女文化关系,进而建构女性主义自己的诗学规范。不管是在既定的男权话语内部还是游离于主流话语的边缘之处,女性或不惮于冒对整个男权文化机制忤逆的危险,从文字的游戏和喧哗之中呈现自己的精神反叛,或踽踽独行,于无声处书写沉默千年的女性生命体验。
  幻想
  璟爬到他们床上,她知道陆逸寒睡在左边。她躺下去,头贴着他的枕头,蜷曲着身体,闭上眼睛。她能感到他的味道。好像他就坐在她身边,就像那些他安慰她、和她谈话的时刻,离她那么近。璟站起来,再看那照片。她仍是感到他在对她说话。他一定在对她说着什么。可是她听不到。于是璟靠过去。她站在他们的大床上,把脸靠在照片上的他的脸上。他是在跟她说话,她虽然听不清,可是能感到一动一动的,他的嘴巴,喉结,都在动。还能感到他的呼吸,宛如海潮一般起起伏伏。璟微笑起来,仿佛到了从未抵达过的温暖而奇妙的仙境。
  真正的生理体验
  沉和心疼地抱起璟,回到璟的卧室。他把她放在床上便要与她做爱。……而他激烈的亲吻亦开始变得轻柔,一切渐渐放慢到一个速度,轻轻地进行着。璟忽然感到了温暖、轻飘、空灵。她有了翅膀一般地找到天空作为出口,飞,是的,她很快觉得自己没了重量,沉和也没有,他们就像穿越云层的小水滴一样不知不觉间在空中凝结成一滴,那种融合圆润自然,没有边缝,没有隔膜。璟迷蒙中侧头去看窗外,仿佛看到冬日午后的阳台上,开满艳粉色的指甲花……
  分析
  以少女时代的璟的视角来书写两性关系,其中女性不再是被动的姿态,成为了平等的享受者。女性内心深处的欲望不再成为隐含的话语,她们对性爱的渴望从中得到清晰的展示。女性作为人,既需要有社会角色的确认,也要求有作为人的自然性的方面的实现。她们有生命本能的欲念的冲动,有追求浪漫生活的渴望,有灵肉合一的爱情要求,更有追求自身价值充分实现的理想。女性觉醒必不可少的内省意识。
  
  心理角度
  一、女性隐秘的性心理
  自我书写展示女性“性心理”的生成及身心分裂过程。将女人生命成长过程中最隐秘最刻骨铭心的人生体验大胆彻底地揭示出来,女性个体的性体验、性欲望、性幻想,以及同性间微妙的感情关系等等一些不被主流叙事认可的记忆和遭遇。
  璟蹬掉脚上的拖鞋,爬上了他们的大床。……她知道陆逸寒睡在左边。她躺下去,头贴着他的枕头,蜷曲着身体,闭上眼睛。她能感到他的味道。好像他就坐在她身边,就像那些他安慰她、和她谈话的时刻,离她那么近。……把脸靠在照片上的他的脸上。他是在跟她说话,她虽然听不清,可是能感到一动一动的,他的嘴巴,喉结,都在动。还能感到他的呼吸,宛如海潮一般起起伏伏。璟微笑起来,仿佛到了从未抵达过的温暖而奇妙的仙境。
  缺少父爱的少女对男性的崇拜和幻想便是由此产生的,第一次见面时便永远地留在了记忆里,自此女孩心中的种子萌芽长大,终于在一天破土而出,少女情怀在此展示无遗,并没有激烈地将两性置于对立的角度,只是真实表现了青春期少女对异性、对爱的真实想法。
  二、对男性的态度
  人类在文明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男权主义思想遍布了几乎整个历史的时间与空间。即便是后现代主义时空下的西方社会男权政治文化中心的格局也仍然没有太大的改观,应该说它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的“集体无意识”植入了每一个人的灵魂深处,更可悲的是每一个女人都概莫能外,她们心灵臣服,更加构成了男权文化的扩张性。推翻这个不平等的社会契约,使世界和谐起来,是女权主义的出发点,同时也是她们最后的目的终端。然而,在反抗男权主义为中心的政治文化的过程中,有些持女权主义极端理论的人,总是将男人置于自己的对立面,带着一种先人为主的天然仇恨来片面地诠释这个世界,这难免就有些自掘坟墓的意思了。要想用男权主义的霸气来雄视这个世界,以满足一下称王称霸的欲望,这是犯了与男权主义政治文化同样的历史性错误。
  张悦然并未像传统女性主义作家那样对男性持极端对立的态度,激烈地抗拒男性。她从青春期的少女角度出发,对成年男性更多的是父亲般的爱恋和依靠,主人公璟第一次见到陆叔叔就被他那温柔儒雅吸引,默默爱上了他,为了他减肥,学画画,种他喜欢的花,给他写信,还有那些让曼惊异生气的举动,甚至直到陆逸寒去世,还是会不自觉地把小卓当做他,给他买陆叔叔喜欢的蓝色衣服。这种超越伦理的情感源于父爱的缺失和母爱的畸形,是正常感情的一种错位萌发。璟的亲生父亲没有给她带来足够的关爱和呵护,在陆逸寒这里她找到了那种温暖,填补了心中的空缺,使少女的心被填满,这样的能量持续很久。
  三、女性之间的感情 纯真友谊
  传统女性主义作家执着在男权中心社会经历了情爱之殇之后退回自己的小屋,回到自己的女性世界中寻求精神上的某种安慰,希望在这样不得志的困境、逆境中寻找到支持和同情。同性恋产生在同性间平等的爱欲基础上,它是被美、温情、抚慰和理解所激发起来的深情与欢愉,是双方爱与被爱的互为一体,使对方成为自己的镜像,在相互关照和体味中产生对自己的发现,从而实现对自己的认同。在她们看来这种姐妹情谊是人与人相互沟通的一种方式,爱情发生在同性还是异性之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没有真正的爱情发生,能够在爱恋中实现对女性自己身份的认同,就足够了,去爱女性或者自己爱自己。张悦然在小说中的倾向并不这么犀利和明显,只是从纯粹友谊的角度来刻画女性之间的感情。璟在离开家独自住校的日子里遇到了优弥,优弥在她减肥、创作的瓶颈期里对她的支持、关怀、鼓励都让她撑过了那段最难熬的时光。当璟自己陷在贫困中时对一个被黑道大哥逼出来行骗的小颜的感人关怀体现出的不仅仅是她的单纯善良,更是人性中的那种和善。这些感情并非同性恋的倾向,只是纯真的友谊和真挚的情感,可能这才是女性主义激进高峰过后归于理性的对同性情感的最好描绘吧。
  四、女性成长
  女性文学身体书写将人物的自我封闭在造成身体和外部世界紧张,厌母、自闭的同时,也流露出某种程度的自怜自恋倾向化为其第二个层面——“自闭话语”。维特根斯坦曾说:“我的语言的界限意味着我的世界的界限。” 话语方式决定了自我界定的文化语境和性别范畴。女性对身体的感受、对外部世界的敏感使他们一边“大声哭泣”,一边躲入身体的围墙,通过墙上的眼睛,紧张地窥视着迷乱的外部世界。这里“自闭话语”既是对身体自我阅读、自我欣赏的过度依赖,也是对现实存在的充满惊恐的审视。
  小说中,璟对成人世界的好奇和恐惧外化为暴食和自闭。她在住进桃李街3号的第一晚就从锁孔里看到了心爱的陆叔叔和母亲身体的纠缠,内心的好奇和恐惧袭来,爆发为暴食,这一病症在她此后的生命中一直伴随着她,每当她有压力时就趁虚而入,打乱她的生活。自闭的影子伴随着她的生命,所有的话都写在纸上,这也是她能够走上写作道路的一个重要原因,把所有的倾诉话语都化为文字。
  面对生活困境所采取的态度。在搬到桃李街3号之前,璟的生活不那么好,搬到桃李街后反而是没有血缘关系的陆叔叔和小卓给了她关怀,和妈妈的冷漠刻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生活中只有两个男人的关怀也还不够撑起完整的天空,幸福的日子没过多久,就离开了陆叔叔,在离开他的日子里,璟一直都在为了将来的见面做准备,希望能给他展示一个完美的自我,这三年里她节食、学画画、学跳舞、种花,都是为了给陆叔叔一个完美的她,然而,这三年的等待只换来一天的相见,之后便是永远的离别。破碎的家摆在她面前,陆叔叔出车祸之后她要独自扛起家庭的重担,照顾患有心脏病的小卓的日常生活,忙碌在咖啡馆、书屋、学校、家之间,一个刚上大学的女性面对这一切而又能熬过艰难的境遇,充满了励志色彩,这样的成长给人正面能量,是女性力量的很好注解。
  
  社会因素角度
  一、对物的崇拜
  女性叙事伦理注重日常生活的审美化,让叙事回归大地,开辟了一个感性的平台,彰显了现代性的另一面,即关注日常生活的传统。她们在充分肯定世俗生活的前提下,借助于日常生活本身的开放性和审美的丰富性,打开了一个错综复杂的意义空间。她们的日常现代性建立在对人的欲望与要求的满足上,充分尊重个人生活,保持个人生活的丰富与自由,代表的是个人生活主义。这是女作家构建起来的一个与日常生活认同的,也是“物化”的女性叙事伦理,它具有非历史、非政治化的倾向。女作家笔下柔软、日常、琐碎、细腻的“物化”的文学世界,引导人们从疯狂的信仰世界回到生活恒常的部分,即人生的日常形态。
  西美尔曾经有过独到的论述,他认为女性灵魂最内在的生命与所谓的文化的客体方面天生抵触,女性由其生理节奏确立了典型的内在生活方式,“女人生活在存在于女与女人存在最深刻的同一中,生活于自在地规定的性别特性的绝对性中”,女性的性别特性“就其本质而言,不需要同一性的关系”。西美尔还指出,“现代生活最深层次的问题,来源于个人在社会压力、传统习惯、外来文化、生活方式面前,保持个人的独立和个性的要求。” 在现代都市中,世俗的欲望湮没了一切,个人生命感觉的东西不再被人们当做自己灵魂的财富,于是,像丛薇那样“关心内心救赎的人的灵魂”注定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
  小说中张悦然刻画了全力追随世俗物质的曼,她只求光鲜的外表,离不开物质的诱惑,游离于男人之间,为了追求名声而漠视儿女亲情,对婆婆、女儿、丈夫毫无感情可言,在她的眼睛里自己的光鲜外表才是最终要的事情。在这里这种抛弃了家庭和亲情的女性形象被全面地展示出来,完整了女性形象的多面性。
  二、怪异扭曲的性情
  璟出身于残缺的家庭,不幸的童年经历使个体的心灵受到创伤,虽然物质生活上比较富有,精神上一直缺少关怀。在她眼中,现实是冷漠、隔阂的,她与现实之间的这种隔离关系和心理的孤独焦虑伴随着整个成长过程。自身在社会中没有归属感,对传统和父辈的们所代表的主流生活感到厌倦,长大成人后刻意将自己定位于特立独行的都市另类。
  她提着剪刀冲入曼的卧室,把她衣架上的衣服都扯下来,一件件撕破、剪碎,彩色的绸缎布条哧哧地裁下来,像一只乔装的鸟儿散落一地染色羽毛。
  暴食、催吐等一系列不正常的行为都体现着她被扭曲的性情,理想化的精神追求与世俗化的现实生活之间难以调和,是导致都市女性自我分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象征隐喻
  张悦然用这个世界已经有的一些物象构筑起一些隐喻关系,使得物象背后蕴含了更深的含义。
  水仙这一意象象征着人物执着于自己的内心世界,自我欣赏,自我陶醉,自我封闭,一种自恋但守护自己内心的美好倾向。
  鲤鱼,文中来自一个梦的场景,“我常常梦到古城丽江的小河,水在哗哗哗哗地淌着,就像我从未停息的奔腾的梦,我又梦到了和你的父亲在河边放生鲤鱼。”一个奇特的想象和比喻,瑰丽而神秘。“鱼”这一意向在《诗经》中就大量出现,隐喻着合欢或结配,在小说中,鱼这一意向除了放生鲤鱼梦之外也多次出现:曼的身体像“鱼一样翻腾跳跃”,食物里的松鼠鱼、酸墨鱼丸等,养小金鱼,游弋,有活力,但又孤独,鱼的生命代表了三个相依为命的年轻人。“被鱼叉刺穿的鱼”这个比喻也多次出现,开始时是描述摔坏的米老鼠泥塑的样子,后来又用来描述璟看到黑巧克力的被诱惑的感受和深夜中孤独的感觉。和沉和在丽江放生鲤鱼,圆梦。
  
  总结
  20世纪90年代的女性文学意识过于极端和狭隘,不符合追求两性的和谐这一女性文学终极目标。受西方女性主义文学理论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的女作家们从性别视点出发,先验地将男权社会设定为外在于和对立于女性“自我”的他者,以“躯体写作”为策略,聚焦于女性的私人经验。在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中主人公几乎都是“古怪、神秘、歇斯底里、自怨自艾”的女性,她们沉溺于自我审视,与现实人生和男性世界格格不入,并将男性从“自我”的世界里彻底放逐。但封闭的自我是不完整的,这些书写虽然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以往男权话语和公共话语的反驳,却同时也削弱了女性与外部世界对话与抗衡的力量。这种以反叛男权社会为初衷的激进女性意识,未免矫枉过正,且只会使女性文学陷入一种男女二元对抗的深渊,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即从男权专制走向女权专制。抗拒现实与男性、固守自己的房间、对镜自怜自爱的经验在理智上来讲,只能作为一种女性经验和生命存在推到世人面前。在对男权话语和男性神话形成强悍的冲击、以空前的高姿态在中国文坛留下不朽的女性神话后,这种私人经验写作便可以说是完成了其历史使命。在新世纪,女作家们认识到了以往思想意识的巨局限,思考新形势下构建起真实而广阔的女性文学世界。而张悦然正是这个构筑路上的实践者,经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她的作品中一部分没有逃出传统女性主义的藩篱,但在很大程度上有自己的坚持,正在复归正常的道路上艰难的前行着。
  
  
  【参考资料】
  《水仙已乘鲤鱼去》 张悦然 作家出版社 2005年版
  《二十世纪末中国女性写作文化意义述评》 何刘杰 2007年第十期 《安徽文学》 P201-P202
  《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文化探析》 乔以钢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我花了一天的时间看完了这本书,是怀着打发时间的心态来看的,但是最后却是越看越认真,连中午的动漫时间都直接打发掉了,因为我那么迫切的想看到最后。
   首先我想说,我是个泪点非常低的人,高中时候看着历史书都能看哭的人,但是这部小说看完我却没有哭,也少有想哭的时候。不是张悦然的煽情水准不够,而是我对这样活着那样的离别并不那么感兴趣,这篇小说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对于内心世界的探索。
   瑾是一个被作者处理得骨血分明孩子,她经历了她所在的世界所能经历到的所有悲剧,用很多读者的话说,那就真的是天煞孤星的命格, 然而正是这样一种逆境,催生了精神世界的蓬勃发展,她的成功不仅是由于她的天赋,更是由于那些源源不断的发生在生活中的悲剧。亲人爱人的相继离去,将她的精神世界不断的摧毁重建,她在不断的面对各种离别和悲伤,只有这样的女子才能写出喜然在收到第一块机械手表时候的复杂心情,这样的细节又如何是林妙仪那样生活在富贵家族的女孩所能想象的。
   然而,拥有这么丰富的精神世界的她们又是那么的悲伤和不幸,她们在逆境中逐渐培养起来的敏感细腻的气质让她们更加容易不幸。她们就像是嫣然绽放的水仙花,没有枝繁叶茂的,没有簇拥成群,她们的美丽足够撑起自己那个华丽的世界,她们固守,她们爱一切美丽的东西,而且单单钟情于最美的,错过了温暖,错失了旅程的风景,她们的息怒随着一汪水在感情的世界中摇曳。这样的她们如何能幸福。
   水仙花,英文为Narcissus,在希腊神话中是一位爱上了自己的影子的美少年,我想没有什么比这个更适合用来比喻这样一群女子的了,美得惊人,却也因为太过受到偏爱,极致终归带来的是不美的一切,所以那么悲伤是成就她们的泥根,却也是她们必然经历的劫难。
   若能参透,是否就不必纠结在那些车祸、心脏病、抑郁症等觉得已经腻歪的俗套情节中了呢!
  


  你知道吗?你的特长是低头。有的女人善于说话,有的女人善于管家,你是善于低头的。
  
  但是但是,你知道吗?有的女人善于淋雨。这个人就是我。
  
  春天的蒙蒙细雨,给泥土好好伸个懒腰,于是泥土的气味冒上来,我知道这便是春天。
  
  秋天的雨不会很大,就算飘几点也没关系。
  
  今天的冬雨,中午起便越下越大。把枯黄的树叶全打到地上,也好,在树上摇摇晃晃,不如一下被刮下,要么被狠狠践踏,要么,正好飞往天涯。
  
   读完张悦然《水仙已乘鲤鱼去》,怀抱恶狠狠的心情看看这位“文二代”的水平如何,结果是,我被深深折服。昨夜睡得极不稳,一直梦到璟,也梦到我自己。
  
  璟说她经常陷入无爱的恐慌,她经常疯狂地饥饿,于是她疯狂地吃,她疯狂地吐,她疯狂地瘦,她疯狂地写。
  
  这比亦舒真实,她的主人公都不是人间的,我只是好怜惜喜宝:我想要很多很多的爱,如果没有很多很多的爱,我想要很多很多的钱,如果没有很多很多的钱,要健康也是好的。
  
  静下心来一想,爱我的人只有一个:那便是我自己。沉和爱璟吗?我看不见得,只是肯定自己的欣赏能力;璟多爱陆逸寒,我看也不见得,她只是得不到的爱,才会疯狂爱。
  
  所以,只能走在孤独的路上,做支骄傲的水仙。


  几年后,回过头来再读一遍,什么都不一样了,Breeze,你觉得现在的你更幸福吗?一切应该都会过去,曾经的情怀,现在的挣扎,少年时需要承受的种种,对未来的恐惧。
  我想不出要说出的话,很嘈杂,他们说的太多,我听不见我的话,乱,乱,泪水不自觉留下来,怎么了,怎么了,这么脆落吗?
  以为长大之后会是璟那般的女子,原来是会慢慢被改变,最后竟成了那笔下庸俗不堪的一族。不知道那些痛苦,也不知道那将通向哪里,只是开始变成曾经唾弃的那一类,可以重新开始吗?你尝到了那些女孩的快乐所在和痛苦,你可以找到自己吗?
  那些让男生帮忙的消遣和被看作一事无成的傻瓜,还是抬起高高的头颅让他们不敢直视?我知道你的答案是要骄傲地活着。
  如果说,那一年捧着这本书,是想为了少女心中的那个想象的梦,用璟寄宿时的那段日子勉励自己;现在,勉励自己找到原来那个我吧。以前那个不低头的Breeze呢?


  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无止境的饥饿感侵蚀着我,我听到璟在问自己,你饿不饿?你还饿吗?
  是的,好饿。
  可是食物填不饱我的胃,在害怕和犹豫中只能麻木自己才能暂时的安稳,一个让自己足够安全的爱,要的好辛苦。
  好想劝劝璟,得不到的就算了,不知那种豁达要怎样干脆,做不到又怎能放得下?
  但还是觉得璟是幸运的,不管何时的伤痛,身边总会及时出现了可以依靠的人,虽然终究谁也没留下,但每个陪璟走过一段的人,都是那么真心,比任何一个假意终身的人可贵多了。
  不知道那个孩子是不是被满怀期望的来到了世间,还是会沿袭了璟的命运,或许根本就没有机会诞生。但我觉得璟是不舍得的,因为那个孩子是陆叔叔、是小卓、是沉和、也是她自己。
  明知爱的很痛,可是不爱更痛。没有办法止痛,只能任由它越来越痛。痛过就好了,因为是爱。


   书里所塑造的形象无一例外,他们都像沉香
   说实话.不知为何,我想起来张爱玲的《沉香屑》
   很喜欢这个名字《水仙已乘鲤鱼去》。
   看过这本是隔了很久才想起不如来写个评论,没有什么好的文字功底,不会是字字珠玑,不过看了书总有点想说的东西。
   让我感受到最温暖的地方是去放花灯,那一段的描写平淡却美好,每个女子心里都存有美好的愿望。
   向往一生琴棋书画诗酒花,却终究柴米油盐酱醋茶
   就该自立坚强的走下去,或许锋利但始终有有一抹温暖。
   沉久弥香。
   喜乐平安。 
   


  
  
  
  
  就像璟写《笑靥如花》时直到最后才爱上自己这部作品,几乎也是怀着百无聊赖的心情看完前面大部分才开始喜欢上这部小说。
  
  
  丛微,陆逸然,小卓,璟,曼,优妮,沉和。记住这些名字便是这部小说于我这里取得的成功。
  
  
  即使故事结尾,璟只能抱着回忆度过余生,我也丝毫不觉得她可怜。她的偏执是无可救药的,是这偏执令她丢掉了最为稳妥的那份爱。
  
  
  就如沉和说,时间压过去,所有的东西就又是平的。看似不着痕迹。读的是别人的故事,自己倒也学会了释怀。
  


  璟集众多优缺点于一身,最终她理解了母亲,四十岁的老母决定重新来过(觉得璟的成就跟自己没有一点关系)
  成功或许要机遇,要命运中的贵人,优弥是重要的一个,跟沉和不相上下。璟太缺爱了,以致于将缺少的父爱想象成男女之间的爱,竟而将陆叔叔将小卓不时的混淆。
  故事中,很多条线索,每一个人物的出现都环环相扣,一波N折,张悦然长大了,记得那年我刚初中,报纸上张悦然上北大了,少女作家,那时对她的青春校园小说,却是拭之以鼻。而班上同学却总有那么一堆人捧着她的作品课上课下的讨论,着迷。那时是2005年吧,没记错的话,七年过去,张悦然确实成长了,作品足见她的浑厚功底,小说结局,只有璟和曼活下来了,相信她们也会活得更好,她们都是如此独立,为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人。有光辉人物,必有阴暗人物,有点可惜的是那个优弥,为璟坐牢。。。最终还是平平淡淡,黯淡无光,跟璟高中三年,却只是以一个奉献者或是母性角色出现在璟生命中,没有丝毫被璟的热忱,对命运的抗衡作斗争所打动,或者说是改变她思想上的怠慢,虽然她对帮助璟是那么热情。既然优弥那么八面玲珑,会做糕点,适应能力强,为什么不好好跟璟补习补习功课,一起奋斗。将来结局也不会是这样。也许这就是命吧,像优弥自己说的,她是上辈子欠璟的,这辈子是来还债的,若要斤斤计较,便和市场上买卖无区别,她就是这么容易认命,所以被生活,命运愚弄了。而璟最终站到了一定的高度,向另一个层次始发。加油璟,加油张悦然。每个人都在成长,我们都是


   2年后的再次阅读,我发现陆叔叔依然是那样美好温暖的存在,纵然后来他的颓然,他的酗酒,他的死亡,却从来没有改变过璟心中曾经那样安全,可以依靠的他的形象,我亦如此.
  
   只是我却不如两年前那样喜欢璟.那个紧紧抓住手中全部的爱,那个坚强承托起家庭全部重责,那个努力让自己变得强大羞辱这个世界,那个我曾在她的身上寻找我全部烙印的女子.
  
   两年前,我曾一度为了璟那样爱小卓,而他却爱上别人扼腕叹息.直到今天,我才发现一直以来小卓都深爱着璟,比璟更加多更加深沉.是璟自己将其舍弃,只是贪图着温暖,追寻着永不复现的人与回忆.
  
   无数次地他表达过自己的心意,无数次地他抬头仰望着她,等候着她.等待小卓的却是冰冷的隔绝与疏远,唯一的温暖也只是自己身上所折射的那人的影子, 是她被现实抨击的血肉模糊却还是在他的头上架起的厚厚的羽翼.他从来就不是爱人,他只是那人的残余,是所谓给与她继续生活的动力,是与她过去回忆的桥锁,却唯独不是爱人.
  
  
  


   花了昨天晚上再加上今天早上的个把小时重温了一遍水仙已乘鲤鱼去.
  
  
   我承认我的心情与两年前初次与之相遇的时候有些许的相似,但更多的是不同.我想起两年前我写下的有些矫情却包含我对其中每个人物深爱的读后感. 我又想起了璟,从微,陆叔叔,小卓,还有曼. 那些我曾以为早已经在现实的打磨下而渐渐淡忘的名字,随着好闻的纸墨淡香,和纤敏忧伤的笔触而在我心中渐渐蔓延,他们一度蛰伏,却从未远离.
  
   那曾经被我一度认为是所有张悦然的书中我最喜欢的一本.后来便也发现她是悦然所有书中人气最高的一本,我常常是这样随大流的人,没有独特的偏好,依附于众人,便显得格外安全.
  
   我却也低估了这本书对我的影响,直到重拾起她,我才发现那似曾相似的气味.惨淡的童年,孤僻的性格,内心的挣扎,生命中曾有的温暖,乃至是同样的微笑,同样来自自身的折射,同样地语句的构筑. 在离开很久之后重新开启那扇桃李街三号的门的时候,我才不知不觉深感惊叹,我竟不知不觉在我的文字中模仿这里如此多,并非刻意而是不自知,甚至用了同样的名字,
  
   我曾说过,若干年之后,我们再度回首,我们深爱的小说,电影,也许我们已经记不起来他的情节,甚至是主人公的名字.我们深爱的人,也许我们也已经忘记了他们的模样,但是那份当初炙热浓烈的眷恋之情却无论过了多久都不会被忘却.
  
   我始终无法忘记那个总是笑得一脸温柔的男人,那个总是在午夜静静坐在璟身边陪伴着的男孩.是他们陪伴璟走过最为卑琐与贫瘠的日子,陪伴见证她初长为少女的欣喜与惶恐 ,填补她内心的无爱.
   无论是陆逸寒,是小卓,优弥,还是沉和,他们都有共同的名字叫”爱”,他们都是璟生活中的天使,交替出现给与璟与温暖.却又最终已太过决绝的方式转身离去.
  
  
   那些两年前的”自以为”与当下的感受相比,才发现其实自己在不知不觉中成长了很多,不在像原来那样沉湎于璟的痛苦之中,自以为悲天悯人地找到了自己的同类,而将所有的感伤也好,美好的情怀也好寄托于她之上. 我看到故事本身与现实隔离的童话感,璟固然伤痕累累却终究有很多人无私地爱着,守护着,终究变得美丽,拥抱了自己的梦想. 而她从出生便注定陷入的无爱境地,一次次拥有然后再度失去更让故事蒙上了决绝地悲剧感.
   曾经的心痛,如今的理智.我深知那不是生活,生活远不会如此美好,却也不会那么残忍. 爱远远不会如此深沉,却也不会那么浅薄. 为了生活而疲于奔命,因为囊中羞涩而愧怍难堪,那短短的几年,也许才是璟生活本来的面貌.曾经的渴慕,也便成为如今的淡然.
  
  
  


  胖女孩的灰姑娘之路,需要耐心和时间。
  看这本书的时候是个胖子,看完了以后开始减肥,成功了。就像这个女主角一样,狂减数十斤。让很多老朋友同学大呼吃惊。
  丑小鸭也也好,灰姑娘也好,为了美丽和成功付出的代价都会比正常人更多。所以他们也同时拥有了童话般的人生。
  


   时隔4年再看这本书,脑海中只剩下【纯粹】【荒唐】【致郁】这些字眼。
   整本小说就像是一颗从乱石堆里刚刚淘来的水晶,纯粹天然、棱角分明。人物的爱恨简单到理所当然,人物的死亡突兀如猝不及防的洪水。在情节上仔细推敲,难免会发现些不合逻辑的小缺点,但是这丝毫不影响我对它的定义——不轻易再看的 小说。
  
   可是,对女主角璟,却萌生出了厌意。因为这个灰姑娘的坚强与隐忍、癫狂与爆发,时常伤害他人。成长中欠缺爱的人在成年以后也难以付出爱。但是这句话绝对不能用在璟身上,虽然得不到曼的爱,但是陆逸寒和小卓的爱一直都陪伴她的童年。她明白,并且真切的感受到,只是这些爱始终都没有超越她心中的恨罢了。寄宿学校里她的点点滴滴的坚持与蜕变所依靠的也不过是对曼、对命运的强烈的恨意。这样的成长终究决定了她压抑、忧郁的个性以及强烈的自我,她不知道如何走近除了陆逸寒以外的爱着她的人,她总是等待别人走近她。或许应该要归功于这个世界的公平,若是命运不济,冥冥之中便会安排善良的人与你同舟共济。终究还是有人走近她,关爱她,好比雨天里为奔跑的璟递伞的优弥,好比救下因为作品被剽窃而自暴自弃的璟的沉和。即便如此,她还是辜负了小卓。她只是偶尔把小卓当做陆逸寒的影子,她未曾真正理解过小卓,也没有发现小卓与陆逸寒不同之处。她只是被关闭在自己的世界里,为了所谓的长辈的责任与尊严日夜不休的好似在隐忍着。她完全忽略了小卓的感受与需求,也与自己的初衷渐行渐远。
  
   而小卓的死又是那么的突兀与荒唐,却未曾向他的姐姐璟寻求过一点帮助。这太够讽刺了。
  可怜的小卓,竟然到死都没有得到救赎。
  他的个性明明是那么讨喜,明明是本作中最有爱的人物❤。
  
  
  
  【不是,小姐姐。是你很早很早就长大了,已经走出去很远很远,远得我看不清你了。小卓在璟的脚边蹲下来,迎面紧紧抱住了璟。看到璟不置可否,小卓又说:小的时候,我也觉得,会一辈子和小姐姐在一起,心里不会喜欢其他女孩子。爸爸走后,我便和小姐姐相依为命,成了彼此的惟一亲人。可是,我们却没有办法像从前那样亲近了。小姐姐看起来是那么高,像云端的塑像,冰冷的,够不到的。怎么才能走近小姐姐的心呀,我常常想。   
  璟迷惘地看着小卓,问:是这样吗?   
  你像是我的一面镜子,可我从你这里看到的自己,是那么懦弱无能,我不能帮你分担任何忧愁,看着你那么憔悴沉默,但我惟一能做的,就是不要再给你更多的麻烦。小姐姐,你知道吗,我每天都提心吊胆,害怕自己生病。我知道那很贵,而且也会让你更加辛苦。   
  璟一阵心绞,哽咽道:你做到了,小卓。自从陆叔叔离开我们之后,你一次也没有生病。可是我从来没有觉得你没用。你是令我继续生活下去的动力。   
  但我并不是你真正需要的人。你喜欢我的爸爸,不是吗?他让你觉得安全,温暖,不是吗?你在寄宿高中躲着不见他,努力去做所有的事情,都是为了他不是吗?爸爸死后,我很难过,但他一直没有离开我们。他在我们中间,因此你常常把我当成爸爸。小卓虽然语气淡然,可还是让璟愣了一下。她和小卓从未涉及这个问题。她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他,但她必须承认,当她和小卓靠得很近的时候,她就能感到,陆逸寒也很近。但她还是否认道:不,不是这样的。小卓,我没有把你看做他的替代品,我能够分得开。   
  我不是替代品,但我这里也没有你的爱情。小姐姐,你喜欢给我买天蓝色的衣服,但你从来不知道,我不喜欢天蓝色,喜欢天蓝色的是爸爸啊;小姐姐,你以为我最喜欢的画家是蒙克,可喜欢蒙克的是爸爸而不是我;我觉得我们生活在一个怀旧的家里,周围所有的东西都是爸爸喜欢的……但你永远都不知道我喜欢的是什么。小卓说着,酸楚难当,埋下头去 。
   璟伸出双臂,对小卓说:再抱一抱我吧。   
  小卓久久地拥抱着她,在这一片充满废靡的夹竹桃香气的阳台上,她失声痛哭,隐隐听到楼下的《 游园惊梦 》唱到了最哀婉处,小卓轻轻地抚着璟的头发:小姐姐,我是多么爱你。可是这爱是一条怎么也不能抵达你的绳索,半截的梯子。我在下面仰望太久,都无法触摸到真实的你。所以最终放弃了。原谅我的懦弱。   
  璟只是哭。这钻入云端的高,只有她自己知道,是多么可笑和虚假。她在多么低微的地方,她在寻期的又是怎样寻常淡泊的情谊。可是终究不能得。 】


  一口气将剩下的半本读完,平时的这个时间我应该已经熄灯而卧,甚至浅眠我想这并不是一个十分适当的时间去读这一本 水仙已乘鲤鱼去若然我早一些接触张悦然的文字 我一定会挑一个阳光充沛的午后暖意要像取之不竭的泉水 从半空流淌下来,由四肢百骸汇聚 将心包裹起来这样 我不会在这个夏夜里瑟瑟发抖,晦涩与阴暗附身在最细小的盲蛇上他们成群结队 缠绕而上 无孔不入 吐信游曳,身体的温度因为它们冰冷的血液愈来愈低
  
  作家丛微和璟都是紧紧攥住回忆不放的女人 像丛微喜欢的那首邓丽君的人约黄昏后他们沉湎于‘去年元月后’ 所以殊途同归地选择了文字 用笔将经历中那些细腻感人的情绪织就成奢靡梦幻的童话
  
  璟爱陆逸寒是带着仰望和感恩的姿态,迎接她出生的是母亲曼铺天盖地的怨恨 成长阶段接收到的是父亲的无视 唯一给了一点温情的奶奶 用她刻入骨髓的对命运的屈服又将她的童年浸入悲哀所以她遇见了陆逸寒 几乎是理所应当 又断绝了一切退路去爱上了这个儒雅温和的继父
  他给了她从来不曾拥有的的爱护 劝慰 疼惜
  她好像在沙漠中独自挣扎的行者 而他就是出现在她生命中的第一泓清泉
  她躲在角落里 用窥探的心情去爱他 爱他喜欢的颜色 爱他喜爱的画家甚至爱丛微 这个陆逸寒曾经的爱人 她那么飘渺 虚幻到只能从她的书里去探寻他们之间的点点滴滴 去想象她是一个怎样的女人 她有高高的鼻骨 上挑的眼角 脖子修长所以十分好看
  
  她因了丛微的原因 又结识了两个生命中无比重要的人将她的生命当作自己的生命去卯足全力奔跑的优弥 本打算陪她走一段却不想将整个人生都搭进去的沉和
  
  璟和丛微 在她在陆逸寒的书架上发现丛微那本暗红色封皮的书时 已经注定了千丝万缕的干系
  写作是他们的救赎和浩劫 他们一样是女子 爱了同一个男人 一样痴迷于此
  可是骄纵的丛微离开了陆逸寒 飘泊海外又被现实狠狠击倒 最落魄的时候沉和找到了她 鼓励她重新提笔 只是这一次文字再华丽也只是填杂了斑驳现实的幻想如纸片一般脆弱的幻想城堡 毫不意外的坍塌殆尽 如果这只是丛微的故事 背弃了陆逸寒 还将刚出生的儿子小卓报复性得扔给他 不过是得了到头来孱弱痴傻的结局 相比而言 这是一个多美好
  
  璟要不得 这样轻松结尾的人生她似乎是悲剧漩涡里的一片浮萍,从一个漩涡转入另一个她是轮回里最不受阎王待见的小鬼,六道轮回总是挨个排过畜生、恶鬼、地狱道次次在三恶道轮回希望和幸福 总是抖动一下他们漂亮的羽翼 展现一道美艳的光芒在她堪堪碰触到的时候 化作灼人的火焰
  
  【关于璟的悲剧】
  还差一步 她就能走进陆逸寒的世界 可是他死了
  似乎带着小卓快要和优弥开始新的生活 可是优弥为她负罪入狱
  好心拯救的孤女小颜让三个人的生活终于开始有颜色 可是她的倾注心力的书稿被朋友剽窃
  心灰意冷时发现小卓爱上了小颜 成全了他们 独自离开 却要面对小卓因小颜的欺骗而死的噩耗
  在沉和的陪伴下终于学会了对自己宽容 学会了抛弃记忆的时候
  面对的是小颜的声色厉荏的指控 指控她的嫉妒 她嫉妒小卓将自己的感情给了别人 这个被她投射了对他父亲的感情的少年 他的孩子因她的嫉妒而夭折 璟要如何才能不去想象小颜流浪在天桥底下独自生产 又抱着死去多日的婴孩倒在医院的画面
  
  如果有轮回报应 是要前世犯下多深重的罪孽 今生才能投到这样的胎连结局都不能让她轻易赴死,而是一把火送尽了她爱过的人她的人生演了四分之一,读着已经过了几个世纪


  今天用上课的时间看完了这本书,所以很想说些什么。被这本书吸引,是因为书上的那句话"我常常陷于无爱的恐慌中“,我想看看,这到底会是怎样的一个故事。
  书里璟的一生果然就如主题说的那样,她爱的人和爱她的人,就这样一个一个离她而去,最后当她的人生中出现了沉和时我是多么开心,因为他是个多么健康的人,他要拯救璟,我想太好了,沉和总是不会死的吧,可是在我以为一切慢慢都会好起来,像沉和说的,不必害怕失去,因为时间刷的一下压过去,一切又都是平的,滑的了时,却因为一场莫名其妙的火灾,璟身边最后的三个人也走了......
  我很伤心,像是被抽空般,我知道这是小说,我知道作者要这样写,大概便是璟的命运,但是我终究幼稚执着的希望他们能够得到幸福。
  看这本书的时候,其实自己哭得很惨,上课的时候就一直憋着,到了图书馆便忍不住了,我总是这么入戏,其实我只是执着地希望每个人的故事都有一个好的结局。


关于一个孤独的作者的亲情爱情。无论是自己爱过的,恨过的,都在自己的见证下一个个的离开自己,就剩自己和还在腹中的孩子。而似乎已经决定也离开他,自己一个人年老的时候到一个云南边境之城度过自己的一生,在一切结束之前也许算是一种最后的告别仪式。为自己的青春留下一个结痂吧。算是一种解咒。。


温情的陆逸寒,孤苦无望的爱,每每想到与爱的人分开,就会心痛和不甘,最终学会恬淡地把抓不住的放手~


追求两性的和谐这一女性文学终极目标。。私以为追求个体真正的自由才是女性文学终极目标。


觉得很牵强的感觉,觉得作者未必有女性主义意识,或许只是在倾诉自己作为女性所看见的一些经历,而且丝毫感觉不到这个小说有何正能量,勾人眼泪好像是作者的主要目的,当女主角成为作家的时候,其实仍然是被命运捉弄的可悲处境,如果作者有女性主义意识,会给她一个更好的结局吧。


或者更悲的结局,而不是这样一个与男权暧昧的结局


文本的解读是开放的。


不要说这本书是你减肥的原始动力。。。


可以这么认为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