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威尼斯商人

威廉‧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 木馬文化
出版时间:

2002-2  

出版社:

木馬文化  

作者:

威廉‧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  

译者:

方平  

Tag标签:

无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威尼斯商人 PDF格式下载



   莎翁的文笔之细腻,之华丽,之绕口,绝对不是盖得。整个剧本故事结构很严谨,角色很丰满,一点都不凌乱,尤其是鲍西亚。不过,由于时代的差别,在一个现代人看来,还是觉得夏洛克有点可怜巴巴的,不仅赔了女儿,没要会欠债,还折了财产。那个年代鲍西亚就知道钻法律的空子,这可谓智慧。另外,鲍西亚小姐的口才绝对够赞,无论是拒绝求婚者还是法庭上的辩论,思维之清晰,言语之犀利,难怪好多男人都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
   再说安东尼奥和巴萨尼奥,总感觉他俩才应该在一起。其中巴萨尼奥说了这么一句话:安东尼奥,我爱我的妻子,就像爱我的生命一样,可是我的生命,我的妻子的生命以及整个世界,在我的眼里都比不上你的生命更为可贵。而后,安东尼奥又有一句:我曾经为了他的幸福,把自己的身体向人抵押。这么明显的暧昧,可以怪我腐吗?
   另外,由于时代的局限性,书中也有一些不当的思想,比如,称犹太人为猪,女性地位卑微等等,当然这个时代的话就不是太明显了,好在时代在进步,愿歧视越来越少。


  Hath not a Jew eyes? hath not a Jew hands, organs, dimensions, senses, affections, passions?
  Fed with the same food, hurt with the same weapons,subject to the same diseases, healed by the same means, warmed and cooled by the same winter and summer, as a Christian is?
  If you prick us, do we not bleed?
  if you tickle us, do we not laugh?
  if you poison us, do we not die?
  and if you wrong us, shall we not revenge?
  If we are like you in the rest, we will resemble you in that.
  If a Jew wrong a Christian,what is his humility? Revenge.
  If a Christian wrong a Jew, what should his sufferance be by Christian example? Why, revenge.
  The villany you teach me, I will execute, and it shall go hard but I will better the instruction.
  
   by “伟大的犹太演说家——夏洛克”
  
  (orz 这段话太有分量了)


  虽然已经不是第一次接触莎士比亚的作品了,但它语言的细腻、精巧,情节的曲折与巧妙依然让我为之深深地折服••••••
  在表达心中的赞美之情以前,还是略微介绍一下这部作品的写作背景。《威尼斯商人》大约作于1596~1597年,那时正是资本主义萌芽的初期阶段,社会上的资本主义早期商业资产阶级与高利贷者之间的矛盾也正是最激烈的时候。这部神来之笔似的喜剧则更是充满了讽刺意味。
  故事一开始,便以安东尼奥和朋友们的对话,明确了主角安东尼奥的身份——一个慷慨的,对朋友极好的威尼斯商人。随着情节的推进,几条情节线索逐渐浮现出来:首先是安东尼奥为了巴萨尼奥而与阴险的犹太商人夏洛克签下的契约,然后是罗兰佐和夏洛克的女儿杰西卡的私奔,接着是鲍西娅的选夫闹剧以及巴萨尼奥最终抱得美人归的不争的事实,当然,故事的高潮在于第四幕中的法庭对决,接下来就纯属闹剧了。
  这样一个复杂、冗长的故事,前前后后出场人物高达19位(还没有加上诸如路人甲、狱卒乙••••••),情节更是一两句话说不清楚的曲折,但作者仅用了十几万字来叙述整个故事。不仅把情节交代的清清楚楚,连人物的性格也在一句句的对白中逐渐清晰。最让人佩服的是,纵观全文,竟没有一个场景形如虚设,一句对白显得多余。
  读着这样的作品,黑纸白字似乎已变成了输入的字符,而眼前的景象则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在不同的地点穿梭、对话和冒险。虽然作品并没有任何描写场景、人物外观的字句。可是他们的形象就像是从水里慢慢浮现的人影,不仅是五官,连身上的金丝吊坠也看到清清楚楚。这一个个人物就像是久违的朋友,正在像我讲述着他们的一段段奇遇。
  不仅如此,这部作品也含有许多的浪漫元素,这一点和雨果的《巴黎圣母院》有些许相似之处。正如“丑就丑的一无是处,美就美的洁白无瑕。”一样。
  作品中的夏洛克就是莎士比亚成功塑造的一个集一切邪恶元素于一身的商人。他是个守财奴,心胸狭窄,复仇心极重,一遇机会便要疯狂报复对他不利的人,非要置对手于死地不可的人。即使是他的女儿,在他听说其逃跑后,也说出了这样的话:“我希望我的女儿死在我的脚下,那些珠宝都挂在她的耳朵上••••••”由此可见一般。(当然犹太人这一背景的设定并不能片面的理解为莎士比亚的种族歧视,而是深刻的反应了欧洲政府对犹太人的歧视和排斥)
  而安东尼奥又拥有重情,温文尔雅等人文主义者为之讴歌的所有优秀品质。他在被夏洛克逼得走投无路之时,他对上苍的呼告竟然是:“求上帝,让巴萨尼奥亲眼看见我替他还债,我就死而无怨了。”这不禁叫人匪夷所思:这世上怎么可能有这样的人呢?
  伟大的哲学家歌德曾说:我读了莎士比亚剧本的第一句,我的一生都属于了他,我读完他的整部作品,就好像我过去是一个盲人,一只无形的手睁开了我的眼睛。
  如今我的感受也和歌德有了相同之处,莎士比亚的作品真的是当之无愧的“不可逾越”。
  


   《威尼斯商人》一直以来都被大家称作是莎翁的四大喜剧之一,几乎剧中的所有角色都以喜剧结尾:安东尼奥的三艘商船满载而归,巴萨尼奥与鲍西娅、葛莱西安诺与尼莉莎终成眷属,就连叛离自己父亲的杰西卡也和他的恋人罗兰佐继承了夏洛克的全部财产。唯独
  夏洛克,那个靠放高利贷生存被无数人鄙夷唾骂的犹太富翁,承担了剧中几乎是所有的悲剧性色彩。
   这部剧命名为《威尼斯商人》,也就是指剧中的安东尼奥,自然故事的主线是围绕安东尼奥开展的,但读完全书,给我印象最深的人却是夏洛克。
   记得我初中的语文课本中就收录了《威尼斯商人》中最为人熟知的法庭一段。鲍西娅的智慧令人称赞,安东尼奥与巴萨尼奥之间的友情让人感慨万千,可夏洛克的下场是否也真的就会令每一个人拍手称快呢?
   至少我不是这样,夏洛克的辩驳听来残酷无情,可哪一句不是论证严密,掷地有声的呢?我甚至想,他要置安东尼奥于死地的决心有多强烈,他曾受到过的苦难与凌辱就有多深重。在我通读完整个剧本后,这种看法愈加强烈了,我甚至想要怀疑,《威尼斯商人》真的算作是一部喜剧吗?因为在我眼中,不管是对夏洛克还是当时新兴的资产阶级而言,剧中都体现着不易觉察却又不容忽视的悲剧元素和讽刺意味。
   “不,把我的生命连着财产一起拿了去吧,我不要你们的宽恕。你们拿掉了支撑房子的柱子,就是拆了我的房子;你们夺去了我的养家活命的根本,就是活活要了我的命。”财产是夏洛克活命的根本,无数评论都说莎士比亚是借夏洛克反映抨击了金钱至上的价值观,塑造了夏洛克这样一个唯利是图、冷酷无情的高利贷者形象。可我也要追问,我们在接受这样一个事实的时候,又可曾想过其背后的原因呢?难道有人愿意平白无故生活在社会边缘,在唾弃和排挤的双重逼仄之下讨生活吗?夏洛克难道是因为生性残忍才要不顾一切地去要安东尼奥的性命的吗?显然不是。
   “安东尼奥先生,好多次您在交易所里骂我,说我盘剥取利,我总是忍气吞声,耸耸肩膀,没有跟您争辩,因为忍受迫害本来是我们民族的特色。您骂我异教徒,杀人的狗,把唾沫吐在我的犹太长袍上,只因为我用我自己的钱博取几个利息。”事实上,对于当时社会上的犹太人来说,好多职业是被禁止从事的。放债取利(还有比这风险更大的职业吗?)这一行当一定程度上实属被逼无奈之举。而放债收取利息是有违基督教的,这也是为什么犹太人遭到唾弃的主要原因之一。显然,人们并不会注意到这一社会根源,犹太人只能是社会上孤独的一个群体。“他曾经羞辱过我,夺去我几十万块钱的生意,讥笑着我的亏蚀,挖苦着我的盈余,侮蔑我的民族,破坏我的买卖,离间我的朋友,煽动我的仇敌;他的理由是什么?只因为我是一个犹太人。难道犹太人没有眼睛吗?难道犹太人没有五官四肢、没有知觉、没有感情、没有血气吗?他不是吃着同样的食物,同样的武器可以伤害他,同样的医药可以治疗他,冬天同样会冷,夏天同样会热,就像一个基督徒一样吗……要是在别的地方我们都跟你们一样,那么在这一点上也是彼此相同的。要是一个犹太人欺辱了一个基督徒,那基督徒怎样表现他的谦逊?报仇。要是一个基督徒欺辱了一个犹太人,那么照着基督徒的榜样,那犹太人应该怎样表现他的宽容?报仇。你们已经把残虐的手段交给我,我一定会照着你们的教训实行,而且还要加倍敬奉!”夏洛克的这段声嘶力竭的呐喊字字都直击我的心脏,这是一个孤独者狂暴的声讨,一个边缘人最后的尊严,一个被压迫者在逆境中决绝的反抗。
   命运强加给夏洛克的重担并不只是给他套上种族与歧视的枷锁,又一场悲剧紧随而来,他在这世上唯一的亲人,他的女儿杰西卡,出走了,带着一大笔他的财富,跟一个基督徒私奔了!血缘、信仰连带财富,这些支撑夏洛克生命的东西活生生地被剥走,让他何尝不感到气愤?“我希望我的女儿死在我的脚下,那些珠宝都挂在她的耳朵上;我希望她就在我的脚下入土安葬,那些银钱都放在他的棺材里……贼子偷了这么多走了,还要花这么多去寻访贼子,结果仍旧是一无所得,出不了这一口怨气。只有我一个人倒霉,只有我一个人叹气,只有我一个人流眼泪!”所有的不顺都变为仇恨被加在了安东尼奥一个人身上(当然夏洛克原本就是十分痛恨安东尼奥的,因他挡了他的财路),“要是他愆了约,我要挖出他的心来。”似乎只有报复所带来的快感才能慰藉夏洛克的伤痛,这仇一定要报,对夏洛克来说,此时的一切已无关乎钱财。“我一定要照约实行,不要听你讲什么鬼话……我不像那些软心肠流眼泪的傻瓜们一样,听了基督徒的几句劝告,就会摇头叹气,懊悔屈服。”
   或许此时读者真的会为安东尼奥担心,但我细想一下,夏洛克的这个决定终究是不会胜利的,夏洛克自己才是真正的一步步走向悲剧的那个人。
   公爵在要求夏洛克对安东尼奥施以仁慈而未果后说道:“我已近差人去请培拉里奥,一位有学问的博士,来替我们审判这件案子;要是他今天不来,我可以有权宣布延期判决。”我们可以猜想,就算没有鲍西娅的巧妙判决,这无数力挺安东尼奥的人也会尽一切努力想法子救安东尼奥。不言其他,就拿故事本身来说,鲍西娅又何尝不是钻了法律的漏洞?“在割肉的时候,要是流下一滴基督徒的血,你的土地财产,按照威尼斯的法律,就要全部充公。”这不是多数人的暴力与强权又是什么?当时的律法本不完善,而对法律的最终解释权又实际掌控在贵族手中,夏洛克怎会获得胜利?当然,夏洛克是被金钱套牢了,被仇恨逼疯了,绝望和欲望蒙蔽了他的双眼,褴褛的衣衫将他紧紧包裹,这条悲剧的单行路,是环境裹挟着他走下去,同时也是他自己选择的。
   我在文章前半部分还提到过,《威尼斯商人》的悲剧性色彩同样可以在新兴的资产阶级身上找到,只不过较为隐蔽罢了。《威尼斯商人》作为文艺复兴时期的产物,直接而明显地体现了人本主义思想,但这种对人的价值的强调、对个性解放的倡导却是建立在一种对压抑的反抗之上的,这样,人本主义中的自我不免就带上了虚无主义的色彩。细心思考一下剧中的贵族这一群体,似乎人与人之间的情义是不是有点过分得不真实、没有原则和保障的信任有点泛滥了呢?就连爱情,似乎也不是那样纯洁而又炙热,一点引不起我的羡慕与向往。这些都是一些我个人的感觉,但有一点是没有疑问的,那就是当时的人本主义在一定程度上还是软弱而没有制度保障的,对人的价值的过分肯定极易造成人的欲望膨胀,这也是文艺复兴最后走向衰落的一个主要原因。
   所以说,到底《威尼斯商人》可不可以定义为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喜剧作品呢?我想莎士比亚应该还是按照喜剧的标准来创作这部作品的。举例来说,莎士比亚巧妙地在结尾多增加了鲍西娅设计拿走她给巴萨尼奥的戒指,质问巴萨尼奥后两人又重归于好的情节,而不是让剧本在安东尼奥获救后直接结束。这样一来,故事的主线就又回到了安东尼奥一行人身上,这是莎翁对剧作平衡感的高超把握,也是他想要写的会受观众喜爱的一部喜剧作品,毕竟,莎士比亚创作的最直接的目的是为了赚钱。
   但不管是不是我对《威尼斯商人》进行了过分解读,这部剧中一定存在着一部分悲剧元素。让我来定义的话,《威尼斯商人》不悲不喜,但这并不阻挡它成为一部伟大的剧作。一千个读者有一千种解读,这或许正是一部伟大剧作的魅力所在。
  


  如果说夏洛克就是四大吝啬鬼之一,那我觉得他还不到那程度,我觉得他比葛朗台好多了。而且,某些方面我觉得他也挺惨的,我总觉得他作为异国人似乎是受到了那些所谓的基督徒的歧视,他虽然很多方面做得很过分,但我觉得他坚持想要他人尊重他这点没有错,反而是大家变着法子剥夺他的一切这一点有些令人心寒。但这也不排除是因为这是戏剧篇幅很短无法展现人物比较饱满的形象有关~


  最近戏剧看上瘾,决定来看看莎翁的作品。一直对中世纪和航海时代的欧洲有着莫名的好感,高中时候玩的《大航海时代OL》依旧历历在目,商品,港口,海盗,爵位。扯远了。。。这部戏深层次的我总结不了,就谈谈自己的感受罢了。剧里角色言语中的过度华丽修饰透出了虚伪的味道,这可能也是那个时代的特色。我不了解那个时代犹太人的地位与声望如何,但是这部剧给我的感觉是基督教徒对异教徒的欺侮与践踏,撇开人性,从这点上我对夏洛克是有淡淡的同情的。鲍西亚,一个灵巧的女性,虽然被父亲的遗嘱所束缚,却敢于在此层面上追求自己的幸福,且在尾段拯救安东尼奥时候表现出那个时代女性所没有的足智多谋与灵巧,且又透出一点点小女生的俏皮。最后我要赞下这个翻译者,神一般的翻译,一封书信硬生生给翻译成一段古文!!!油菜啊!!!以上为个人愚见,见笑了哇哈哈哈哈哈哈~


  剧中描写威尼斯一位身无分文的贵族青年巴萨尼奥,为向富家嗣女鲍西娅求婚,向好友安东尼奥借钱。安东尼奥因货船尚未到港,只好向犹太高利贷者夏洛克   借债,并被迫立约:如不按期偿还,就让夏洛克从安东尼奥身上割一磅肉。巴萨尼奥与鲍西娅一见钟情,但安东尼奥的货船却遇险未归,债务到期他将被罚割下一磅肉。鲍西娅毅然扮作律师,去威尼斯营救安东尼奥。在法庭上,鲍西娅以惊人的才智,驳倒夏洛克,打赢了官司


  莎翁的每一个剧本都重塑了英语,给这门当时还“幼稚”的语言珍藏了无尽的宝藏。莎剧的文学价值,更不用提。所以我们不谈这个,我们说点重口味的。
  
  譬如《威尼斯商人》反犹,反商,发法治,反自_-_由。
  
  全剧的矛盾斗争,除了模糊的“正邪”道德判断和对人物的“诛心”以外,还处处强调基督徒与犹太人的不可调和,处处流露着反对“剥削人”的商业活动,完全无视法律,全凭公爵贵族几句话就能夺人财产屈折法律,连人遗产分配的自-_-由都可以剥夺。是可忍,孰不可忍?
  
  可怜的夏洛克童鞋,干着基督徒不愿意干的活(高利贷!还有比这风险更高的行业吗),受着基督徒的鄙视(“占人便宜的犹太猪!”),无息贷款给基督徒(还是帮助其完婚!),结果被基督徒赖账(3000金币!),寻求法律援助结果被诡辩掉(基督徒们自己执法),还被未经审判的定罪(蓄意谋杀基督徒罪!),剥夺了财产(全部!),虽然对女儿的婚姻看不过去(但是也没暴力强迫,只是取消了继承权),但是他连这点表示反对的自-_-由都没有(我们公爵大人宽宏大量,赦你的谋杀罪还帮你分财产)。
  
  这是什么?这是赤裸裸的,王公贵族联合抢劫勤勤恳恳的实干家,这种抢劫还被作者大肆表彰。悲剧的是,我上的语文里唯一全文收的莎翁剧,就是《威尼斯商人》。
  
  P.S. 关于牵涉人身自由与生命权的合同是否有效的问题,我同情安东尼奥与黑奴们。当然这种权利必须明文限制在最小的范围。比如胸口的一块肉,那可不能当作抵押。


  我们被泥泞的褴褛衣衫紧紧包裹
  略析《威尼斯商人》中作为孤独者的夏洛克形象
  
  我们重读莎士比亚作为喜剧的悲剧《威尼斯商人》就会发现一些有意思的容易被人忽略的事实:才貌双全的富家女鲍西娅竭尽全力地去援救他丈夫巴萨尼奥的朋友安东尼奥是因为他丈夫更在乎这个男人,而不是她自己。如果这个男人死了,她可能无法凭借自己的力量重新唤起丈夫对生活的热情;而作为被同情的对象,不幸中了奸商夏洛克致人死命的诡计的安东尼奥同样是一个商人,但是他多愁善感,重情义而轻信誉。他对自己即将面对的死亡局面并没有显现出排斥性的畏惧,他甚至对巴萨尼奥说,或者你可以替我撰写一篇不错的墓志铭。我们可以看到,两人其实都没有绝对动力去改变这一对他们不利的结果,而这却是夏洛克坚持的最后一步也是全部,尽管等待他的就是失去全部。
  
  黄金律
  
  耶稣教导门徒说:“所以,无论何事,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因为这就是律法和先知的道理。”(马太福音7:12)
  
  夏洛克是犹太教人,他以血缘和财富作为生活的中心,当他失去女儿也不想要10倍的财富补偿时,他抛弃了或者被抛弃了自我的中心而只是想要去寻求一种相似和认同,所以他尖叫道“要是一个基督徒欺侮了一个犹太人,那么照着基督徒的榜样,那犹太人应该怎样表现他的宽容? 报仇!”(第三幕第一场) 他想要和平相处,他不能坚持自我的时候他试图以对手的原则来防御,但是他没有想到的是,那些人并不意图真正尊重律法,他们有小得意式的技巧,牺牲也只是为了荣誉而不是惩罚的结果。
  
  巴别塔
  
  “我们下去,在那里变乱他们的口音,使他们的言语彼此不通。” (创世纪11:7)
  
  如果我们无法从言谈之中了解一个人熟悉一个人相信一个人,那我们就最好无声地关注他们的行为,手与脚都会在不自觉之中泄露心底的秘密,一个不小心的秘密表情胜过言不由衷的千言万语。那们我们就来回顾一下作为叙事主角的夏洛克的行为:基督徒奢华糜烂的宴会中,拿着酒杯冷眼旁观的夏洛克;回到家中发现女儿逃走,抓住床帘突然衰老了十岁的夏洛克;那边灯红酒绿,这边袍衫凌乱、在街上苦苦徘徊的夏洛克;昏暗暧昧的妓院里,弓着背,目光灼灼,台词掷地有声如同从牙缝间迸血的夏洛克。
  
  我想如果夏洛克的心里有一座巴别塔,那不会是基督徒们,他完全可以不理会他们而生活,但是他的跟着基督徒私奔的女儿绝对不止扮演着受压迫女性争取自由和幸福的荣耀角色。让我们在为这一对似乎为爱而生的情人暗自叫好的时候想一下夏洛克听说杰西卡用家传的无价指环只换了一只街头的猴子时,夏洛克的那声歇斯底里的“她怎么敢!”我相信他是跟失去爱人疼爱的人一样地万分痛苦,如果爱可以用来比较打量,那么谁又能说一个人心中的无价之宝会不会被另一个人弃之敝履?既然上帝赋予了我们巴别塔。
  
  你们中间,谁没有罪
  
  “他们说这话,乃试探耶稣,要得着告他的把柄。耶稣却弯着腰,用指头在地上画字。他们还是不住地问他,耶稣就直起腰来,对他们说:‘你们中间谁是没有罪的,谁就可以先拿石头打她。’于是又弯着腰,用指头在地上画字。”(约翰福音八:3:11 )
  
  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被欺凌与被侮辱的》里,我们可以看到对夏洛克的故事的进一步思考。老男人史密斯被女儿和她的情人弄得破了产,由富有变得穷困潦倒、孑然一身。在得知女儿要死的消息以后,他拖着病痛的身体在街道上狂奔,放下心结想去见她。谁知见到的却是她冰冷的尸体。他悔恨交加,昏倒在地。在很大意义上,夏洛克将会发展成为这样的被欺凌与被侮辱的对象。
  
  人与人的关系包括热爱的双方,或者仇恨的双方。杰西卡带走了她父亲最珍爱的两样东西,财富与血缘,并且皈依了基督教。在威尼斯的花园里,她和洛伦佐为两人的幸福未来而兴奋不已,他们热切地在威尼斯的花园路诉说着那些因为被父母棒打鸳鸯而境遇悲惨的情侣,她没有再去想自己的幸福对于父亲来说意味着什么。我们假设她是因为恨她的父亲,同时她热爱她的男人。而他的男人热爱着她恨的男人的热爱。无论是她,还是财富。那么再加上因为接连遭受打击而无法自控一心想要发泄想要报复想要寻找生活意义的支撑点的夏洛克,他们中间,谁没有罪呢。很多时候我们嘲笑别人,是在嘲笑自己。我们置疑他人,是因为对自己不相信。
  
  在作为孤独者的夏洛克形象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外在的任何因素都可以被内化。他是我的影子,你在行为着我的想法。否定如果作为另一种的肯定,我们就会把自己当做挑战最大的敌人。夏洛克与基督徒们的矛盾就集中在这里,对一种信仰的过分推崇使我们越来越偏离真相。生活的平衡来自于宽恕或者报复,报复招致人们对于生存的忌恨,怜悯之心却意味着对自我的否定。而我们永远还只是柏拉图口中的“被褴褛的衣衫紧紧包裹在内的”对生活充满幻想充满渴望而不断丧失不断痛苦的诗人角色。而且我们不肯承认我们并不知道。
  


   以莎士比亚为代表的戏剧是英国人文主义文学的最高成就。在莎士比亚创作的第一个阶段1590——1600年,在英王伊丽莎白的统治下,国泰民安,政治、经济都出现繁荣状态。自由平等、个性解放、幸福理想,反对封建和宗教,莎士比亚在这个阶段对人文主义理想充满了信心,于是以历史剧、喜剧为主的戏剧创作成为了他该阶段的主要作品。
  
  
   《威尼斯商人》便是其中一颗灿烂的明星。剧本讲述了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为了帮助友人巴萨尼奥能够博得心爱的女人鲍西亚的青睐,而与夏洛克借贷并签订“一磅肉”协约;另一方面又写了鲍西亚三匣择婿,和她假扮男装拯救安东尼奥,最终恶有恶报,以大团圆结局。
  
  
   我们来看这个文艺复兴时期戏剧大师的著作时,可以更深层次看到的是新兴的资本主义正在发生,时代赋予文学的影子、新兴的资本主义在人文主义道路上留下的脚印。
  
  
   (一)、人文主义理想:反对封建和宗教、提倡个性解放、自由平等,追求美好理想
   安东尼奥与他的朋友 人文主义提倡个性解放、追求美好理想,莎士比亚在对人文主义理想热烈追求和充满希望的情况下,创作的剧本在总体上给人的感觉是温暖而和睦。商人安东尼奥为了帮好友巴萨尼奥能够得到鲍西亚,不惜冒着生命的危险跟夏洛克签下“一磅肉”协约。从夏洛克的嘴里说出了安东尼奥是个人文主义的领先人物:他羞辱像夏洛克这样的人,挖苦他的盈余,骂他盘剥取利;他从事商业活动,是资本主义的一部分,然而他乐于帮助他人,放债从不取利息,为友人赴汤蹈火……
  
  
   巴萨尼奥也为了能够救出安东尼奥而不惜金钱、信誉(将鲍西亚的指环送给“律师”),想尽一切办法来拯救自己的友人,他说:“安东尼奥,我爱我的妻子,就象我自己的生命一样;可是我的生命、我妻子以及整个世界,在我的严重都不比你的生命更为贵重;我愿意丧失一切,把它们献给这个恶魔做牺牲,来救出你的生命。”
  
  
   不难看出,人性的光辉在安东尼奥和他的朋友们的身上闪闪发光。
  
  
   鲍西亚,奋起的人文主义新女性 富家女鲍西亚,她拥有大笔的遗产,她年轻而貌美,是个大绅士、富家子弟、王公贵族的理想伴侣。然而,她却与一般的富家女不一样,她聪明、机智而又赋予正义,是莎士比亚笔下的一代人文主义新女性的典型代表。
  
  
   “我这小小的身体已经厌倦了这个大大的世界。”她一出场就将这句很经典的话引入我的脑海中。她的苦恼在于,她并不以自己有这么富有的家世而沾沾自喜,也并不因为自己的面貌出众而骄傲自大,在她的思想中而是想要以“中庸之道”来活着,“吃得太饱的人,跟挨饿不吃东西的人,一样是会害病的,所以中庸之道才是最大的幸福。”——这恐怕也是莎士比亚人文主义 “自由平等”思想的集中表现。要从那些慕名前来的追求者中选出她的佳婿,并不是她的意愿,然而传统的“父辈遗愿”却不得不使她屈服,为了既不违背父亲的遗愿,又可以使自己得到幸福,于是她绞尽脑汁来帮助巴萨尼奥。
  
  
   为了在这个时代新女性的身上发现人文主义的光芒无所不在,莎士比亚更多的着墨于她“智救安东尼奥”这一出戏上。封建时代的女性是保守的,依附于男人而活着的,不能有自己主见的傀儡,而鲍西亚她冲破封建的藩篱,有自己的主张,把自己的想法付诸行动。她爱憎分明,可以做到大胆女扮男装,假扮律师前往威尼斯为安东尼奥说辞解脱罪行,她站出来了,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一种正义的呼唤,而更多的是文艺复兴时期新女性的觉醒。
  
  
   鲍西亚也做到了,莎士比亚做到了。
  
  
   三匣择婿,资本主义的金钱观
  
  
   “谁选择了我,将要得到众人所希求的东西。”——金匣子这样说。
  
  
   “谁选择了我,将要得到他所应得到的东西。”——银匣子这样说。
  
  
   “谁选择了我,必须准备把他所有的一切作为牺牲。”——铅匣子这样说。
  
  
   摩洛哥亲王说:“人们只有为了希望得到重大的利益,才会不惜牺牲一切。”以摩洛哥亲王为代表的封建没落贵族们,在他们看来,铅是卑贱的,他们自认为自己是高高在上的,这些“贵重”的心不应该和这些卑贱的东西在一起——这就是封建贵族的传统思想,他们为了最大的利益在所不惜,于是选择了金匣子,而忽视了那些正在成长的东西,莎士比亚给了他们回报——一个死人的骷髅。
  
  
   阿拉贡亲王说:“我不愿意随波逐流,与庸俗的群众为伍。”于是,他选择了银匣子。在他看来,并不是不愿意选择金匣子,而是因为他的自命清高驱使他不与“庸俗群众”为伍。在本质上,他与摩洛哥亲王是一样的人,于是莎士比亚给予他的回报是——傻瓜。
  
  
   在资本主义才兴起的时候,它或许不被人发现和重视,人文主义思想所提倡的自由平等、反封建的内容或许只有资本主义睿智的眼睛才可以发现。巴萨尼奥说:“外观往往和事物本身完全不符,世人却容易被外表的装饰所欺骗。”他说铅的朴质比巧妙的语言更打动他的心,于是莎士比亚给予他胜利——鲍西亚。
  
  
   在莎士比亚看来,鲍西亚就是人文主义理想的化身,而只有先进的资产阶级战胜腐朽老化的封建主义,才能真正实现这个理想。
  
  
   (二)、新兴的资本主义已经张开了血腥的眼睛
  
  
   安东尼奥和夏洛克——一个是理想,一个是现实 马克思说资本主义自襁褓中来就带满了血腥。在《威尼斯商人》中,尽管总体是充满温馨和欢乐,但我们仍可以看到资本主义血腥的眼睛已经在偷窥着这个世界了……
  
  
   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和夏洛克不愧为该剧本创作中的一对活生生的对比。他们同为在威尼斯经商的商人,同为资产阶级的一部分,而却有不同的心。安东尼奥乐于助人,为朋友两面插刀,放债从不收利息;夏洛克却贪婪、自私、压榨人民、心狠手辣。当然,安东尼奥是莎士比亚人文主义的理想化身,他创作该剧本的时代是伊丽莎白统治盛世,他看到了希望,他要让这种人文主义发光,于是,安东尼奥得到了美满的结局,成为了大家崇拜的对象。与莎士比亚理想化相反的就应该得到唾弃,于是资本家夏洛克得到了惩罚。
  
  
   可这种惩罚是不彻底的。第四幕中,善良的安东尼奥向法官求情,使夏洛克免去了被杀的罪名,这是因为莎士比亚的时代(即和平时代)所要求的安排,还是命中注定资本主义的邪恶失而复得?这仅是个写作上的巧合,还是莎翁冥冥之中预言着资本主义吃人的嘴脸会不生不息?
  
  
   是的,安东尼奥是理想,而夏洛克是现实。现实就是资本家以榨取最大的剩余价值为目的,他们与封建贵族之间不同的是:一个是盲目的,一个是睿智的。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是资本家行路的舆论工具,他们宣扬自由平等、个性解放,事实上是为了得到人们的支持,从而获得更大的利润;他们唾弃封建时代赤裸裸的、没有人性的鞭笞,他们以比封建时代稍明智的方法来压榨,博取利润。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的确是一种进步。
  
  
   现实不会死,所以,夏洛克不会死——这是预言。
  
  
   金钱与爱情 金钱,永远都是资本主义不熄不灭的话题,即便是爱情,也是与金钱划上了关联符号。
  
  
   家道中落的巴萨尼奥对鲍西亚充满了爱慕之情,而家境殷实的富家女鲍西亚也对之颇有好感。这对贫富相差的恋人却并没有像罗密欧和朱丽叶那样采取激烈的方式相聚,而是由巴萨尼奥向好友安东尼奥求助,希望他可以在财力上给予支持。他对安东尼奥说:“只要我有相当的财力,可以和他们中间无论哪一个人匹敌。”在他看来,爱情是很容易得到的,只要有了钱。
  
  
   犹太人和基督教徒——资本主义排除异端的信仰 或许夏洛克的悲愤是有道理的。在第三幕第一场中,安东尼奥没有如约定上的程序把债务还清,夏洛克决定要在他身上挖下一磅肉,萨拉里诺向夏洛克求情。这时,他述说了自己的不幸,仔细的看看这段话:
  
  
  
   “他(安东尼奥)曾羞辱过我,夺取我几十万块钱的生意,讥笑着我的污浊,侮蔑我的民族,破坏我的买卖,间离我的朋友,煽动我的仇敌;他的理由是什么?只因为我是一个犹太人。”
  
  
   同是资本主义,但是却有着种族的仇视,人文主义所谓的“平等”也不过是资本主义的幌子,是它们舆论的先行者。这是一种希特勒式的种族排斥,这是一种资本主义惟我独尊的世界观。于是,他们对自己的异端开始展开血淋淋的排除,这是不可避免的。
  
  
   是的,封建主义正在慢慢的老着,正要慢慢的死去;新兴的资本主义正在发生,开始成长,开始要强大起来——这是社会的进步。而新兴的资本主义在孩提时代蒙蔽了我们的眼睛,它像个婴儿一样喃喃细语,使我们不能辨别善恶,然而,当她睁开她血腥的眼睛时,还是会用锋利的小牙咬上我们一口——这就是资本主义的邪恶。
  
  
  
   理想化的安东尼奥或许存在,或许根本就没有;而现实的夏洛克却实实在在的存在的资本主义的周围,并在壮大着……
  
  


  
  校友介绍给我的。英文版的看不懂,只能中文的了。从书城刚买回来,狼吞虎咽似的看完一遍,靠,盗版的。 晕死我了。
  中间部分少了几页,后面还有错别字,难道这也流行通假字?
  我又在网络上看了一遍,一会再去看一遍。
  
  


太棒了,简直说道我心坎上


你后面那个笑声可不可以删掉……


为什么要去掉?我就是i想笑啊哇哈哈哈哈哈哈哈~


握爪~~
高中学这篇课文时我就觉得夏洛克童鞋很可怜,特别是最后剥夺全部财产,简直就是赤裸裸地敲诈!!!


extraordinary words


初中读语文课本的节选时就足以让我非常难受了:合同是狗屁!说夏洛克诡辩,你们这群基督徒不更诡辩吗,什么割肉不能流一滴血!落井下石!还人多欺人少!可怜的犹太人!啥是逼呀,你妹的人文主义!


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莎翁的伟大之处!


同意!《威尼斯商人》确实是本烂书!


莎士比亚的排比气势磅礴的地方许多!


哦。。。没读


人本主义的毛病太多,很多人说艺术要抛开政治,很多人却总是无法从艺术中撇清人本。当然谁都有自己的立场。莎的立场是娱乐,夏洛克也未必是个讲感情的人。我西方电视看多了,真的怀疑西方在中世纪以前是不是一个讲究感情的地方


写得不错,题目也很切合,人人都是洞穴人,这是个大而化之的话题
犹太人本就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经常在主流社会地位尴尬,不知道这算不算莎翁对资产阶级提气之作哈哈


“他们说这话,乃试探耶稣,要得着告他的把柄。耶稣却弯着腰,用指头在地上画字。他们还是不住地问他,耶稣就直起腰来,对他们说:‘你们中间谁是没有罪的,谁就可以先拿石头打她。’于是又弯着腰,用指头在地上画字。”(约翰福音八:3:11 )


这篇文章的视角很独特。
受用啦!谢谢。


虽然安东尼奥有“侠义”的人道主义,但是如何理解他与夏洛克对等时对后者负面的态度呢?是否是因为夏洛克的市侩?这种行为在当时是否合理呢?


- -# 太社会主义了。。。。有点受不鸟


别说是盗版,这年头就算正版书也少不了错别字——所谓皇帝身上还有几只御虱嘛。


这本书有中文的么……我看的就引言是中文呀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