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圣经人物与人格九型──转化的典型

多罗美Diane Tolomeo,才尔伟Pearl Gervais,戴乐Remi J. De Roo, STD 台北光启文化事业
出版时间:

2009.7  

出版社:

台北光启文化事业  

作者:

多罗美Diane Tolomeo,才尔伟Pearl Gervais,戴乐Remi J. De Roo, STD  

页数:

240  

译者:

姚依搦斯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行事衝動無定向的伯多祿(彼得),為何能轉化成方向篤定又大肚包容的教會牧者?沉緬於個人內心情懷的瑪利亞?瑪達肋納(抹大拉的馬利亞),何以能放開自己,熱情坦然地向宗徒傳報耶穌的復活?什麼都不缺的撒羅滿(所羅門)、有五個丈夫的井邊婦人,是怎樣能將生命的視野,由外在的追求積聚轉為內在能與人分享的活水滿盈?  人格的成熟轉化不僅是成長追求的目標也是與主同行的結果,轉化有賴機緣或力量的介入,也需要地圖和典範。本書以「人格九型」為地圖,以十八位聖經人物生命的突破為典範,我們看見,在每一種性格的生命困難處,都有天主恩寵適時主動的介入,給予人力量與方向,堅強人的選擇,使人整合自我,實踐出更自由、更豐富、更親密的圓滿人生。  朱蒙泉神父盛讚《聖經人物與人格九型》是一本不易多得的好作品。「本書三位作者:多羅美女士於領導避靜頗有經驗;才爾偉女士從事教育與輔導,是教授『人格九型』的專業人士;戴樂主教不但擅究聖經,亦為有『人格九型』執照的導師。三人互補優長,更應用女性心理學家何妮(Karen Horney)的分類法,切入九種人格類型的另外三種層面,即:自我貶抑、自我伸張與自我退避,幫助讀者更深入體察各類型的特點。」本書也提到附屬型、側型、靈嬰(核點)、神聖觀念對人格的影響,並分享真福八端、中華文化與性格轉化的關聯。  本書特別提醒讀者,生命的轉化非憑己意戮力強求,而是信賴地與上天無條件之愛同行的自然結果,並提供每一種人格類型相關的聖詠禱文,助人能平安地享受生命在愛中日漸成熟轉化的喜樂。  這是一本與主同行、認識自我的深度好書,喜悅地和大家分享。

作者简介

  多羅美女士(Diane Tolomeo)  普林斯頓(Princeton)大學英國文學博士,經常在加拿大維多利亞大學的英語學系、人文學學位機構任教;其演講與帶領退省之主題為聖經文學、原型、傳統基督徒默想。 才爾偉女士(Pearl Gervais)  擁有緬尼托巴與威斯康辛(Manitoba and Wisconsin)大學數個學位,富有深度的教育與心理輔導經驗;曾在耶路撒冷坦陀(Tantur)學院研究;擁有人格九型教學證書,主持有關個人成長、靈修與商業範圍的工作坊及帶領退省。 戴樂主教(Remi J. De Roo, STD)  羅馬天使大學(Angelicum)神學博士,加拿大維多利亞教區榮休主教,出席第二次梵蒂岡大公會議;擁有五個名譽學位,是國際知名的講師與退省神師;領有人格九型教學證書,著有(或合著)六部書包括:《更大的事:梵二後的希望與挑戰》。譯者簡介姚依搦斯  加爾默羅聖衣會修女,在香港寶血會德貞女中畢業後往台灣師範大學唸國文系,1970年畢業返港入聖衣會,其後與六位姆姆到夏威夷創建聖衣會新會院。修女著力於聖衣會神修及人格九型研究。

书籍目录

目錄: 致謝中英文天主教與基督教聖經各卷名稱譯名對照表中英文天主教與基督教聖經人物譯名對照表序文譯者與作者的因緣際會聖經與人格九型第一組:依順型類型「1」:洗者若翰與保祿(施洗約翰與保羅)類型「2」:盧德與波阿次(路得與波阿斯)類型「6」:伯多祿(彼得)與瑪加伯母親第二組:自我主張(駕馭)型類型「7」:撒羅滿與井旁婦人(所羅門與撒馬利亞婦人)類型「8」:瑪爾大與客納罕婦人(馬大與迦南婦人)類型「3」:撒烏耳與達味(掃羅與大衛)第三組:退避(迴避)型類型「4」:約伯與瑪利亞?瑪達肋納(約伯與抹大拉的馬利亞)類型「5」:古聖若瑟與尼苛德摩(約瑟與尼哥底母)類型「9」:亞巴郎與池畔老人(亞伯拉罕與畢士大池邊病人)轉化的螺旋:由思維到密契譯者心聲

章节摘录

  搶鮮讀:  第一組:依順型  「1」、「2」、「6」  「我的思念不是你們的思念,你們的行徑也不是我的行徑:上主的斷語。」  (依五五8)  他們的共通處就是忽略或誤用他們的思想(頭)中心,不是說這三類型不會思想或是智能弱或是少用頭腦,事實上這三類型往往思索過多且過於分析,我們之所以說他們誤用思想中心,是由於他們思想雖活躍卻用不得其所哉──不生效用。往往由於場合複雜、資料過多、分析過密,反使他們很難作出清晰明確的決定,有時也造成這三類型高度的批評習慣;很多時候他們不停地兜圈子卻裹足不前。  第1型既傾向完美與理想,他們事事求全求準確的態度就窒礙了清晰明確的思想。  第2型需要別人需要他們(實在是需要別人的愛),他們全副精力用在別人身上,為別人的需要而付出自己,於是就忽略了、或是不曾意識到自己的真正需要,他們的思路就失去了平衡與公允。  第6型為了安全思慮太多,他們與第1型不同,第1型注重的是「對」與「錯」、「完美」或「缺失」;「6」在思想上猶豫不決、遲疑不定,考慮是否迎合所屬團體的意思或是合乎訂定的規章、條例。「6」本屬思想(頭)中心,位於「5」、「6」、「7」的中間點,也就是說:思想本來是他們的偏向中心,但他們那份善用思想、善取資料的本能卻被過多的患得患失的心態掠劫而去。  因此,這三類型同樣誤用了他們的思想(頭),稱他們為依順型,是因為他們十分在意別人的言語與作為,他們在人際關係方面是友善地趨向別人。  這三類型的依順方向,或是對於內在,或是對於外在的權威。  「1」:注重行為的正義與準確。  「2」:以盡善盡美服務他人至上。  「6」:使他們所屬的團體更美好。  在場合反應方面:  「1」:依順內在批評的聲音。  「2」:依順外界的需求。  「6」:依順權威。  這三類型通常在幼年時感到一方面要反抗,另方面卻深深希圖別人的喜歡,雖然每類型都有這種感受與掙扎,但為「1」、「2」、「6」,他們對此感受分外強烈,他們對愛的渴求超過反抗的衝動,也因此而造成了依順的個性,他們力求贏得他人的讚賞與認同,他們若要開始個人的轉化,就要一反他們的錯誤起步;也就是說:過去,他們為取悅他人而賠上了個人身心的整合,為取悅他人而忍受痛苦,結果嘗到的是失敗與無能感;如今,他們要一反過去這種作風,對於「1」來說,就是要學習更大的自信,在智慧方面成長;對於「2」來說,要學習一種健康的自愛,學習對人對事的理解;對於「6」來說,要學習大無畏的精神,勇敢面對內外的挑戰。  真正的、健康的依順,就是即使在畏懼與猶豫中仍然堅定地選擇認為對的就去做;相反,不健康的依順就是採取放棄的態度,虛假的依順是死守法律、犧牲精神,順從外在的權威而泯滅內心的聲音。  ──<第一組 依順型>  池畔老人(畢士大池邊病人)  耶穌向他說:「你願意痊癒嗎?」(若五6)  亞巴郎為我們指示出「9」的形體與精神的旅程;《若望福音》中的池畔老人就讓我們看到「9」的另一種能力(無為) ── 休歇與不活動,這個人不能行走,他躺在池畔三十八年之久(若五5),他可能感到自己是個無人過問的廢人,而他也安於這種狀態,他沒有期望,因此也沒有失望。  耶穌看到他就問他:「你願意痊癒嗎?」(若五6)耶穌完全知道要向「9」提出什麼問題;「9」實在不容易下決定,但仍然喜歡別人徵詢他們的意見。對於耶穌這個簡單直截的問題,老人不能答出一個「是」或「不」;他不單只身體不能走動,連內在的發展也受到壓抑。「9」傾向於慣性動作,他們一向覺得抱持不干涉、不參與,無所衝突的態度就是處世妙方,事情到底會妥當的,這老人的推延,是「9」很好的寫照。  老人外在的無助是他內在無能的表徵,又或者是他根本不願意自助;依賴他人,他就可逃避責任,並與人保持表面的關係,他甚至否認頑疾的嚴重性,讓自己及他人相信:一切都無問題;因此當耶穌問他是否願意痊癒時,他轉移話題而答說:「主,我沒有人在水動的時候,把我放到水池中;我正到的時候,別人在我以前已經下去了」(若五7)。  他告訴耶穌當他移動時,寸步難行,而相傳池水動時(由一天使攪動池水),第一個投入池中就獲痊癒,但他總在別人之後,他以行動的缺陷為藉口而沒有直接答覆耶穌的問題,他的回答是「9」「神修怠惰」的一個好例子;「9」總是推延著,不肯積極、主動地回應真理;這裡亦可能含有「9」壓抑著的憤怒,他自怨不堪受人關愛!  他的藉口也可能是暗地裡求助,他的回答避免了可能產生的衝突及可能遭到的失望,因為如果他直接求助,耶穌也未必能幫助他,或許更糟的是:如果耶穌真的把他治好,他的生命就立刻發生重大轉變,「9」不喜歡變動,尤其是突然的、重大的變動,所以他左右為難:拒絕改變而終身癱瘓?或是接受改變而瞬息間面臨來自各方面的挑戰,包括:很多事情需要他出主意、下決定,及人事關係上的改變?  退避型的人常常限制自己的願望,他們認為最好不要希望或期待任何事物。對於「9」,這種不期望什麼的信念時常伴隨著一種對生命的悲觀態度:反正沒有什麼結果,何必自尋煩惱、吃力不討好?你要費不少功夫才可推動「9」 ── 池畔癱子,拿起他的床舖走動;叫他走動就是叫他醒來,曾有人說「9」有個內在的「睡掣」,使他拖延著精神(神靈)上的甦醒,這癱子似乎一直按著他的「睡掣」,能夠走動,為他來說可能是個負擔,不是自由。  或者在這種情況下,池畔老人已不在乎能得痊癒與否,他似乎已習慣於這種無人過問的狀態;這些年來他的癱瘓已把他的精力、銳氣消磨盡了。別人也許因獲得痊癒而高興得跳起來,他哩?「9」不會因任何事物而興奮得跳起來的,這癱子不單只身體,連精神也頹廢起來了!  若要使「9」行動,必須有一種內在的強力來推動他,若不然,就必須有外來的強烈刺激、推動;耶穌完全知道人的內心,祂知道癱子提不起勇氣作任何決定,耶穌不計較他的含糊答語,也不浪費時間與他周旋,而直接給他說:「起來,拿起你的床,行走吧!」(若五8)那人立刻痊癒,拿起床來開始行走,有些人認為耶穌擅自作主而不等癱子清楚的請求,其實耶穌知道「9」正需要這種直接干預,我們內的「9」也需要這種「神聖震盪」,使我們甦醒、行動、趨向整合。  一個人的轉化可以激勵他人,讓他們反省生命中哪些地方「癱瘓」了;當時耶路撒冷的宗教領袖們立刻把癱子找出來,責難他破壞了安息日的法律,因為耶穌在安息日把他治好,他拿起床行走,他們沒有認出法律的精神,此時實在應該慶祝天主對人的慈愛:在他們當中把癱子治好了,那時,癱子直接給他們說:「叫我痊癒了的那一位給我說:拿起你的床,行走吧!」他已擺脫了以前那種逃避與含糊其詞的態度,他開始轉化了。  ──<第三組 退避(迴避)型>    有些類型,就表面看來,似乎沒有任何連繫(在九型圖表上沒有任何線連結起來的「點」),然而,當困難、衝突、失望或不如意的事情發生時,根據里索與胡森的意見:九型人格大概有三種「應付」的途徑,即每三類型採用相同的應付方法:  1. 樂觀組:「2」、「7」、「9」  他們採取積極態度來處理難題,且往往認為:「我全無問題」,同時設法讓周圍的人樂觀起來;不過,事實上他們並沒有正視問題的所在,所以行事態度並非真正的積極。  2. 能幹組:「1」、「3」、「5」  他們把個人的主觀感受、情緒等置諸一方,務求客觀與實效,全力以赴;他們以邏輯理念來處理難題,同時希望別人也採取同樣的態度;然而他們的能幹途徑,往往忽略了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互動關係。  3. 反應組:「4」、「6」、「8」  他們遇上困難時,情緒的反應很大,也不知道如何信任他人,他人把感覺表達出來為他們是很重要的;他們很需要別人「看出」並「感覺到」他們的煩惱、痛苦;這一組特別以主觀反應來處理難題,欠缺客觀態度……  我們相信人性的本質是上主的肖像,若望書信道述:「天主是愛」。保祿書信說:耶穌基督是「上主的智慧與德能」,《若望福音》記載耶穌給群眾說:「如果天主子使你們自由了,你們的確是自由的。」  需要注意的是:人對於愛、權能、自由,都有誤解與妄用的危險;保祿《格林多前書》分明說出:「愛是含忍的,愛是慈祥的,愛不嫉妒,不誇張,不自大,不作無禮的事,不求己益,不動怒,不圖謀惡事,不以不義為樂,卻與真理同樂: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若望還清楚地給我們說了:「愛就在於此:不是我們愛了天主,而是祂先愛了我們,且打發自己的兒子,為我們做贖罪祭。」有位心理學家這樣說過:「愛是聖神的力量,要我們以人性的有限來回報。」  權能方面,說是力量也好、權勢也好,都是人最易妄用的。聖經《路加福音》記載天神向聖母報喜時其中一句話:「聖神要臨於妳,至高者的德能要庇蔭妳。」聖神的力量被稱為至高者的德能,這該是最吸引我們人性的力量!  一切聖人及神修導師都強調天主子女的自由,神學家拉內認為:「自由不是我作主做這、做那或不做這樣、那樣,而是排除一切阻擋、障礙,不受偏情罪惡的牽制,專力趨慕真我的體現,達到人生的終向,流露出神性的光輝。」這真的是天主子女的自由!  就憑著這份天主子女的自由恩寵,人順從聖神德能的引導,活在愛內、活出愛來;也唯有覺察到被愛,我們才懂得去愛;因為愛住在心內,我們就有力量、自由去愛;如此看來,九型的人格、精力、德能、愛、自由,無一不是交互影響的!  ──<譯者心聲>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圣经人物与人格九型──转化的典型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