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電影不散場

曾偉禎 著 財團法人法鼓山文教基金會-法鼓文化
出版社:

財團法人法鼓山文教基金會-法鼓文化  

作者:

曾偉禎 著  

页数:

272  

内容概要

  電影散場後,總有某些意味深長的橋段縈繞在心頭,久久不肯散去……它潛入你我生活的空隙中,醞釀成新的經驗、新的滋味……  繼廣受好評的《從心看電影》後,影評家曾偉禎再度跳脫傳統的影評框架,從心靈的角度出發,探討故事起承轉合裡的寓意與象徵、故事角色裡的人心與人性。書中電影取材多元,有刻畫人類貪欲與自省的《阿凡達》、探索自我與人我的《美味關係》等好萊塢大製作;亦有呈現黃土高原天地人的紀錄片《黃羊川》、寫下國片傳奇一頁的《海角七號》、描述生命最終樂章的日本電影《送行者》,以及揭露神祕輪迴啟示的西班牙電影《安娜》……等,共二十八部電影。翻開書頁,跟著作者走入心中那座戲院吧!電影永不散場,因為它始終在我們的生命中不斷上映。  影像,是心念的相續相。  專業影評人曾偉禎,善於解析電影風格引人入戲,穿透一幕幕起承轉合的生命情境,帶領讀者深入觀照:重重無盡的心靈世界。

作者简介

  曾偉禎  曾偉禎輔仁大學英文系畢業,美國紐約大學(NYU)電影研究所電影碩士。目前為自由寫作,電影撰稿、講習、影評、編劇,並任輔大推廣部電影課程講師。曾任台北金馬影展執委會國際組組長及副秘書長,年代影視事業部經理,新聞局電影輔導金、金馬獎、台北電影節及金鐘獎評審。電影編劇作品《鴨賞》曾獲新聞局優良劇本獎,《睫毛膏》劇本獲選公視人生劇展拍攝。編譯有《電影藝術——形式與風格》、《戲假情真——伍迪?艾倫的電影人生》、《導演功課》、《女性與電影——攝影機的兩端》、《信手拈來寫影評》,並增譯《認識電影》。影評文集《從心看電影》、《電影不散場》。

书籍目录

自序全面啟動——植入心靈能量阿波卡獵逃——華嚴世界,諸相莊嚴送行者:禮儀師的樂章——人生的最後一音阿凡達——拯救人類,先拯救心靈火線交錯——關於傾聽,關於深觀全面反擊——人性中的道德良知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生命勇士之道功夫熊貓——東方武林高手的心靈密碼荷頓奇遇記——至大無升,至小無內︰芥子納須彌黃羊川——和諧循環,動中養靜美味關係——看見自我與人我東京奏鳴曲——讓內在之光閃耀明日的記憶——意識迷宮,無盡謎藏黑暗騎士——遇見黑暗的自我海角七號——從夏天尾巴燃燒起的電影奇蹟囧男孩——趨向人生光明的囧不能沒有你——黑白中的溫情音樂人生——音樂天才的生命困境謎樣的雙眼——眼是心念之鏡心靈暗湧——滌清心靈的清泉潛水鐘與蝴蝶——心念超越身體的限制險路勿近——回到平常心以觀惡境波米叔叔的前世今生——因困惑而著迷,因明白而解脫今生,緣未了——引渡生命幽谷的信差安娜,Chaotic Ana——輪迴的生命,無盡的啟示第三朵玫瑰——生命的彼岸不願面對的真相——天地之間,人在其中白色大地——看見單純的感動附錄 電影資料

章节摘录

  明日的記憶——意識迷宮,無盡謎藏  人生如夢,不增不減  人難免生老病死,是必然的流程,在死亡之前,最常也最難應對的常是「疾病」,而非老去。而失智症的患者對自己記憶及日常生活能力失去自主,情緒因此常失控,更是身心的大煎熬。  不是失憶或失智者,我們當然無法體會失智者的身心狀態,只能試圖去了解及拼湊出他們意識層面的失序。然而,到底這疾病是如何形成?失智者腦中那片日漸沉入黑洞的黑色領土,如此神祕卻無法挽救地淪陷下去,令人不禁喟嘆。西方醫學認為這是生理現象引發的心智改變,因為阿茲海默症患者的腦部電腦斷層圖,與一般人大腦斷層圖最大的不同,在於大量的黑影比例,是腦的病變引發身心失調。然而,若了解人的唯識運作,患者在記憶迷宮中走失,與心念浮動的迷途眾生,並無二樣。  《明日的記憶》沒有探討失智在心靈層面上的緣由及因果,選擇以溫情相伴、不離棄為主題,非常切合人間一般性的需求,因為病人需要被照顧、家屬需要被鼓勵,是基礎的需求。只是,個人業力與眾親業力的轉換,更需體認心靈是身心疾病的大藥倉,才能更上層樓,隨處安心自在。  《明日的記憶》一片中,最佳段落、神來之筆,也是最具啟發力道的,應是佐伯迷走到山中遇到往日陶藝老師傅的那一段。在荒廢的陶窯山林中,兩人皆是失智患者,拋開世俗羈絆,互不相識,卻能真切地開懷相處,野炊、燒陶、飲酒與夜宿山林,回歸到自然。老陶藝師在山林中飲酒高歌,神靈自在,是最令人感動的生命樣態。  動念即業,是念頭營造了這一生的種種事件,更甚之,心念也同時是宇宙無邊來也無邊去的原型。然而,我們如何拋開這眼、耳、鼻、舌、身、意所感受到的世界,接受它是一個假合的幻象,體認這一切,並接受所有的變化,並往「無住生心」的境界前去,潛心修行渡過苦海,隨處自在安心,是比「明日記憶」來臨,或往日記憶逝去與否,更重要的課題。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電影不散場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