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社人止關
2006-3-6
草根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姚嘉文
一九八七年,因美麗島事件而繫獄七年的姚嘉文先生,由自立晚報出版他了的長篇歷史小說巨著《台灣七色記》,這套長達三百萬字的小說,計分七部十四冊,外加《前記》共十五冊,姚嘉文從公元三八三年寫起,寫到一九八四年,時間縱深長達一千六百年,七部小說書名各有不同顏色:白版戶、黑水溝、洪豆劫、黃虎印、藍海夢、青山路、紫帽寺,照時代序,串連成台灣人的歷史故事。根據姚嘉文在《前記》中的說法,這套小說的歷史背景力圖呈現「台灣是中原河洛人大批移民的終站點,是世界海陸勢力的幅軸點,古來歷史多采多姿,今來形勢有色有澤」的特色。
歷史小說的寫作,對於任何一位作家來說都是高難度的挑戰。當時的姚嘉文以律師從政,參與黨外民主運動,因美麗島事件下獄,而能在獄中堅定心志,大量閱讀台灣史文獻與著作,斟酌歷史和小說之間的虛實,研磨歷史小說的敘事模式,寫出台灣人的故事,更屬不易。在強調事實根據的歷史和以虛構為法的小說書寫之間,《台灣七色記》的推出,無疑又為台灣文學向來較匱乏的歷史小說增添了風采。這是晚岀於鍾肇政《濁流三部曲》、《台灣人三部曲》、李喬《寒夜三部曲》,早出於東方白《浪濤沙》的歷史大河小說。
姚嘉文出獄之際,我正擔任《自立晚報》副刊主編,有緣先睹他的巨著,並為《黑水溝》撰寫評論,我以〈驚濤鼎沸勢如山〉為題,論述這部描寫鄭氏王朝覆亡的小說,如何以台灣海峽的怒浪驚濤做為象徵,隱喻台灣人在面臨選擇時如何做出符合台灣利益與前途的判斷。在連胡會剛落幕不久的今天,重讀《黑水溝》,更讓我佩服姚嘉文當年對台灣出路、對政治人物政治判斷良窳的針砭。
時隔十九年,姚嘉文最近又推出《霧社人止關》新著,繼續向歷史小說的高度挑戰。這部小說以埔里、霧社為歷史場景,透過男女主角中國東北滿洲人廣青松和泰雅族女性田櫻洋的愛情故事,舖展二二八事件之後國民黨政府在埔里、霧社地區進行清鄉掃蕩,逮捕二二八事件相關人士、整肅異己的故事。小說從一九四七年三月展開,寫出了二二八事件之後台灣人民﹝無分省籍﹞遭到白色恐怖統治的悲運。小說情節高潮起伏,故事動人,深刻凸顯了動亂年代下人性的光明面和黑暗面,也具體刻畫了國民黨政權來台初期控制人民思想言論的幽微面和荒謬面。我在北方寒流來臨前的冬夜展讀這部小說,竟有不寒而慄之感。
小說故事以霧社人止關展開並做收闔,此地本為昔日原住民部落與漢人分界之處,由於地勢險峻陡峭,在日本治台初期﹝一九○二年﹞曾爆發因日本軍警圍剿泰雅族而遭抵抗敗退的「人止關之役」,姚先生以人止關來開闔故事,當然有轉喻一切政治壓迫和暴虐統治必然受到被壓迫人民抵抗的寓意。以此作為書寫主旨,這部小說因此不但處理了二二八事件之後國民黨如何清鄉、台灣人民何以不滿的細節,同時也把歷史縱深推到一七八六年大清帝國統治台灣時期的「林爽文事件」、一九三○年日本統治時期的「霧社事件」,以迄於一九四七年二七部隊在埔里抵抗國民政府軍隊的「烏牛欄橋之役」。總綰三大歷史反抗事件於埔里、霧社地區,因此既使得小說故事在歷史背景映襯之下更顯悲壯,也讓讀者對於台灣史上人民反抗暴政的事蹟有著更明晰的認識、更深刻的感動。我認為這是這部歷史小說的可貴之處。
來自中國東北的廣青松和出身泰雅部落的田櫻洋似有若無的愛情,帶出了二二八事件之後政治壓制對台灣社會和常民生活的嚴酷干涉。小說終章藉由進入老境的廣青松最常說的一句話「很多人很多事想不通」總結,除了彰顯尋常百姓對於歷史不斷重演的無可奈何之外,其實也有「歷史會過去,人物會死亡,記憶卻不會消失」,只有謹記歷史教訓,不讓錯誤重演,台灣人才能免於另一次浩劫的深沉意旨。
這部小說,不但寫活了台灣人的集體記憶,也寫出了台灣人的歷史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