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
19980626
大塊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米奇.艾爾邦,Mitch Albom
238
白裕承
无
生與死的對話
很少談論生死話題的書讓人感覺這麼溫暖,這麼從容。像春天的風。
一個大學時代甚為老師器重的學生,畢業之後浮沉於社會的洪流,舊日的理想則幻滅遠去。說是要和老師保持聯絡,但是卻16年未通音信。
然後,有一天,他突然在電視上看到了已經老去的教授,而教授只剩下沒有多久的生命。於是,他們再度重逢,教授重新給他上了14堂課。所有的課都是在星期二上的,甚至最後教授入土的日子也是星期二。
這位學生就是<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作者─米奇·艾爾邦(Mitch
Albom)。你可能不認識米奇,但他是美國知名的體育記者和專欄作家。他的老教授墨瑞·史瓦茲(Morrie
Schwartz)罹患了一種簡稱為ALS的重症。這種病的症狀是肌肉會從腿部逐漸地萎縮,當萎縮到達肺部時,生命隨之結束(著名的物理學家,<時間簡史>的作者-史蒂芬·霍金,就是得這個病)。<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是墨瑞在最後的日子中和米奇談論有關愛、感情、寬恕……等人生課題的一個紀錄。米奇每個星期二去探望他,就像當年在大學的時候一樣,選修每個星期二墨瑞的課。所很難想像,看著自己一天天地接近死亡,是一種什麼滋味,特別是這種「接近」可以「感覺」得到的時候。身處其中的墨瑞是這樣看待的,「若有必要的話,我會好好哭上一場,但哭過後我會專注在生命中仍未失去的種種好東西上面:來看我的人,我聽到的事情……」「看著自己的身體慢慢萎縮至死,是很可怕,但這也很可喜,因為我有充分的時間說再見。不是每個人都如此幸運。」\
墨瑞的幽默樂觀和對生命的熱情,伴隨他的處境,讀來格外令人感動。這個垂死的老人誠摯地向他疼愛的「夥伴」(兩人在大學時代以「教練」、「夥伴」相稱)傳達,真正可怕的不是生命結束,而是活著卻不知所做為何。有很多人其實在活著的時候就已死去。「死亡,是件悲傷的事,米奇,但活得不快樂也是悲傷。」生命中什麼是重要的事,可能每個人的答案都不同,也可能大多數人都還沒找到自己的答案。米奇在社會中沈浮了16年,擁有了名利,但他直到再度和老教授重逢,才發現自己生命的意義。<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柔軟了他世故冷漠的心,也提供我們一個重新檢視自己生活和價值觀的角度。
米奇的文字十分精練,也相當流暢。讀著讀著,常常會感到心裡好像被什麼觸動了,有一種暖暖的感覺流過。
米奇?艾爾邦 (Mitch Albom)
著有暢銷書《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在天堂遇見的五個人》、《再給我一天》和《一點小信仰》,這幾本書售出42種語言的版本在全世界流傳。總計銷售全球超過兩千八百萬冊。這幾本書都改編拍攝成為供電視頻道播放的電影。
本業是新聞記者,後來從事寫作並獲得出版上的成功,現在他也撰寫電影劇本與舞台劇本。
在多個慈善機構裡擔任董事,並創立了三個慈善組織。現與妻子住在美國密西根州(Michigan)。
課程說明
有關老師,之一
有關學生
第一次電視節目:重逢
新生訓練
課堂
開學
第1個星期二 我們談這個世界
第2個星期二 自憐自艾的善用
第3個星期二 你的遺憾是什麼
第二次電視節目
有關老師,之二
第4個星期二 學會死亡,才能學會活著
第5個星期二 我們談家庭
……
我老師一生所教的最後一門課,每星期上課一次,地點在老師家的書房窗邊,窗外可看見一小株芙蓉,粉紅色的葉子落地紛紛。每星期二上課,早餐後開始,課程可以稱做「生命的意義」。 老師用他的人生經驗來教。 這門課沒有評分,但每星期會有口試,你要回答一些問題,並提出疑問。你有時也得做些事,像是把老教授枕著的頭換個舒服的姿勢,或是把眼鏡架到他鼻樑上。吻他額頭道別,可以讓你得到額外學分。 這門課不需要課本,但涵蓋了很多課目,包括愛、工作、社區、家庭、年老、寬恕,以及最後的死亡。最後一堂課很短,只有幾句話。沒有畢業典禮,只有一場葬禮。 沒有期終考,但要寫篇不短的報告,討論你所學到的事。我的報告就是這本書。 我老師一生最後一門課,只有一個學生。 這個學生就是我。
曾經是大學時期最喜歡的老師,如今變成他生活中的教練──一位只剩14週生命的教練。這是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只是,這次的課,只有他一個學生──Mitch Albom。隨著課堂的結束,沒有畢業典禮,只有一場喪禮。教練說:「只要你學會死亡,你就學會了活著。」出了校園後的米奇,在社會的浮沈中掙扎。十六年後在一個既偶然又殘忍的情境下,與得了神經系統重症無法可醫的老師重逢。這次的重逢,開始了他與老師最後14週的課程。但這次的課程內容不再是社會心理學……而是一場生命起點與終點的思考。到了期末,仍要交一篇報告,這篇報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