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靜的森林水池
法耘
阿姜查
法園編譯群
无
序
当我在四十多年前抵达新马时,面对很多碰到问题的信徒。当时,很多佛教徒对正确的佛法和修行都缺乏理解和认识。他们提出了很多的问题,最主要的是如何在现代的世间修行佛法(于二十五世纪前,由佛陀开创的)。对这些问题的解答,我都收集在本书《佛教徒信仰的是什么》里。本书于 1964 年出版,一面世就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因为本书满足了那些充满疑虑的人,为他们指引了什么是佛陀当年所觉悟的「法」和正确的修行方法。
本书经过四次的修订,曾经以十四种语言翻译,发行于全世界。本书已出版的版本有:英文、印尼文、马来文、僧伽罗文、西班牙文、越南文、韩文、俄罗斯文、荷兰文、中文等等。本书的第三次修订版于几年前被翻译成中文。这次由新加坡佛教坐禅中心,萨拉达长老所出版的是第四次修订版。本书较前三版增加了许多篇幅,这些都是现代人对当前息息相关的问题。本书的出版是在群众所需要的时刻。于此,特别感激萨拉达长老那无量的功德。我们必须了解佛陀的教义──「佛法」是不会改变的,是永恒不变的真理,佛法改变的是人类社会和行为,当我们在修学佛法时,应该以个人的不懈精进与努力,突出佛法和了解佛法,从而为人类寻求和平与幸福。
佛教经历了很多科技带来的转变,可是它继续的为人类服务。佛法是佛陀慈悲的教诲,除了佛陀再也没有人能提出这么伟大的真理。如果能排除疑虑加以实践,在这一世就能获得成果。佛陀教诲他的弟子们,单凭对他或他的教义的信仰,是无法获得解脱的,一个人必须逐步的了解和实践,才能解脱于生死。本书的宗旨是迎合现代社会的需要,协助现代人了解和实践佛法。个人的不懈精进和努力是必要的,佛陀说过:「只有那些有智慧的人,才能理解我的教义。」萨拉达长老在佛教出版界里,是一位突出的人物。他对佛教文学的出版不遗余力。全世界的佛教工作者都以拥有他的出版物为荣。于此,我祝福他,也祝福这本《佛教徒信仰的是什么》的出版。我非常感激萨拉达长老和新加坡佛教坐禅中心的付出。
希望本书能成就一切众生──证悟涅槃。
法乐常住!!!
达摩难陀 大长老
Ven. Dr. . Sr Dhammananda Nayaa Thero
达摩难陀长老出生于1919年3月18日,家乡在锡兰南部。他在马达拉的基宁村一间学校受正规教育。
由于文化的影响,年幼时,他便对佛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有位出了家的舅父,成为他的精神导师。他的母亲是个非常开通及虔诚的佛教徒,虽然长老是个长子,但,母亲却鼓励他出家。母亲还说:“如果你结婚,只能照顾到家人而已;若出家成为法师,就能照顾到无数的众生。”
长老12岁时,依 Venerable k.Dhammaratana Maha剃度出家、在Venerable N.Sarananda Maha 座下成为沙弥。当中接受寺院的训练直到29岁受具足比丘戒。为了更了解佛法,所以就进入哥伦维也华丹那佛学院及其他著名佛学府深造,随後7年,他专心研修梵文、佛教哲理、巴利文合经典。
26岁考获学院语言、哲学合巴利文经典研究文凭。
曾获得印度兴都大学奖学金,到该大学深造,主修梵文、兴都文和印度哲学,经过4年的专精研读,获得大学颁发印度哲学硕士学位。後来,回返锡兰建佛学院,实现说法度众的心愿,还出版佛教月刊给予村民阅读。
33岁那年,长老获得维戴加拉学院院长选派,前来马来西亚十五碑锡兰佛寺服务。
1962年。长老就在十五碑佛寺成立佛教弘法会,其目标是研究佛法和推扩佛教文化,鼓励、促进和发展佛教真理和慈悲观以及培育宗教和平及认识。
1970年,马来西亚佛教总会成立,长老鼓励佛教弘法会青年组,大马锡兰佛教会青年组也加入马佛青总会。
同时马佛青总会也邀请长老为宗教导师,为佛青和佛教徒提供宗教资讯服务。
长老到过东西方国家弘法。他拥有东方研究大学,那兰陀大学、兴都大学所颁发的名誉博士学位。
60年代,长老是马来西亚宗教联系机构的活跃成员。
长老也是筹组各宗教谘询理事会的创办人之一。
目前,长老共有五十本著作,分别销售到世界各地,其中一本《佛教徒的信仰》已译成中文版,共出了九版,此书在国内流传极广,几乎成为大马佛教徒的生活手册。
长老注重佛教青年,在他心目中青年就好像一株小草,好好地灌溉,将来必能成长为大树,为更多人遮荫。长老对佛教的付出及使命感是众所周知的,不管风吹雨打,若佛友请长老给予讲座,长老都不会推辞的。“有我在的一天,我都会为佛教付出”。
佛教徒信仰的是什么 i
序 i
前言 iii
第一篇 佛陀的言教与生平 1
第一章 佛陀的本怀与生平 2
苟答马佛陀 2
出家 6
佛陀的本怀 8
佛陀是不是神的化身 11
佛陀的奉献 13
历史见证了佛陀 15
通过阿拉汉道度化世人 17
菩萨行 19
圆成佛道 20
第二章 佛陀的言教 23
佛陀发给全人类的讯息 23
神通 25
佛陀的沉默 28
佛陀对世间知识的态度 31
佛陀的遗言 33
第三章 佛陀入灭之后 36
佛陀死后还存在吗 36
佛陀的继承人 39
未来的佛陀 40
第二篇 佛教的本质与比较 43
第四章 永恒的真理 45
狮子吼 45
什么是佛教 46
究竟的真理 51
佛教的两大部派 53
第五章 佛学基础 56
三藏经典 56
阿毗达摩 62
心和物(名与色) 67
四圣谛 68
八圣道-中道 72
万物无常 79
业力 81
轮回 91
涅槃 97
缘起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常见与断见 105
能知道第一因吗 107
不灭的灵魂存在吗 109
第六章 佛教与其它思想 116
佛教与当时印度宗教的异同 116
佛教与哲学 117
佛教与悲观主义 120
佛教与无神论 122
第三篇 佛教徒的生活 124
第七章 人类的道德基础 125
生命的真正意义 125
佛教为广大社群而存在 130
佛教徒的家庭生活 133
第八章 佛教的道德规范与修持 136
佛教与道德 136
戒律 139
十善与十恶 144
持戒 149
慈悲心 153
布施 156
佛教对动物生命的态度 158
容忍 161
佛教的丧葬仪式 163
第九章 佛法与皈依 165
皈依 165
不要自我放弃 169
不是罪人 170
自己做 172
人类要对一切负责 173
自我囚禁 174
自我保护 176
自我拯救 178
第十章 佛教与修行 185
信仰-信心与奉献 185
祈祷的意义 186
禅定 188
诵经 193
偶像崇拜 196
禁食 201
素食 202
宗教与月亮 204
第四篇 人类的生活与社会 208
第十一章 生活与文化 209
传统.习俗与节目 209
佛教与女性 211
佛教与政治 212
第十二章 婚姻.节育和死亡 219
佛教的婚姻观 219
离婚: 220
节育.堕胎和自杀 221
为何世界人口会剧增 223
性与宗教 224
第五篇 宗教与人类的进展 228
第十三章 自然.价值观和宗教信仰 229
人类与宗教 229
正信的宗教 234
道德与心灵的发展 236
「神」的概念 237
天堂的捷径 244
第十四章 佛教与文化 247
现代的宗教 247
科学时代的宗教 248
宗教自由 255
传教 259
第十五章 战争与和平 263
世界和平 263
佛教徒与参军 269
仁慈与杀生 271
第六篇 此世界与他方世界 274
第十六章 环境与生存 275
宇宙的起源 275
他方世界 278
天堂与地狱 281
「神」的信仰 283
功德与回向 284
第十七章 占星与解梦 288
占卜与符咒 290
灵媒 292
梦 293
信心与治疗 297
迷信与教条主义 298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