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外交十記

錢其琛 香港三聯
出版时间:

2004-1  

出版社:

香港三聯  

作者:

錢其琛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錢其琛先生是國際政治舞台上深孚眾望的外交家和國務活動家。他自上世紀中葉即投身中國外交事業,2003年3月,他退休後,為求準確無誤,以半年時間查核當年的檔案資料,把親歷的當代外交大事、所見所聞所感逐一細述。“中蘇關係正常化”、“柬埔寨問題巴黎會議”、“東京的‘葬禮外交’”、“涉台外交的兩次鬥爭”、“港澳回歸”等事件的背景、過程、鮮為人知的細節,他都娓娓道來。平實流暢的筆調,使讀者在領略外交家風采的同時,也瞭解上述歷史時期的中國外交進程。為了港、澳、台同胞和海外華僑華人閱讀的方便,香港三聯書店出版了《外交十記》繁體字版直排本。本書除了保留內地版的全數內容外,更獲錢其琛先生親自撰寫〈繁體字版序〉,以及首次發表錢其琛先生去年11月訪美時的一篇《在中美關係研討會上的主旨演講》 全文。此外,繁體字版照片經增補至81幅,當中不乏首次披露的珍貴影像記錄。而針對目前兩岸三地對外國人名的不同漢譯,繁體字版為外國人名加注原文,書未的一輯“外國人名索引”亦重新以筆畫序編排。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外交十記 PDF格式下载



  磋商期间,除了正式谈判外,还有许多游览参观活动,双方可以非正式地交换意见。在外交斗争中,有些话必须在正式场合说,有些话却可以在下面说。正式场合讲的正式的话,未必重要;而非正式场合讲的非正式的话,未必不重要。另外,正式场合吵够了,在下面可以稍稍客气一些,有些信息,虽不入记录,却可更直接地传递给对方。
  
  非文件是外交文件的一种形式。主要是在双边、多边交往中,某一方用以初步地阐述对特定问题的看法、立场或建议,但不具有正式约束力。
  
  (海湾危机)在我与阿齐兹会谈时,伊方有两个速记员,轮换着记录,交替着出去,估计是在随时打印记录,立即上报。可见萨达姆并不是不了解情况,相反,而是时时刻刻在了解动态,亲自掌握着一切。
  
  我专门向他(穆迪奥诺)解释了中国对外关系中所遵循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我说,五项原则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互相尊重主权和互不干涉内政。我们不仅在处理国家关系上是这样,在处理党的关系上也是这样…坦率地讲,中国同印尼共产党已经没有任何联系,就连现在有没有这样一个党我们也不知道。
  
  那几年,总有不少韩国高层人士,转弯抹角地搞到另纸签证,私下访问北京,向我们接待单位提出,愿为两国建交尽一份力量,全然不管接待单位是什么性质…我对朴哲彦所说的,当时只能姑妄听之。我告诉他,中韩两国虽未建交,但官方已有接触,不需要建立什么秘密渠道。
  
  当地电视频道开始反复播放CNN和BBC等媒体提供的所谓"T事件"的画面和报道,每隔10分钟就滚动播出一次。而那时,我们却收不到来自国内的任何消息。厄瓜多尔的华侨,一改过去友好热情的态度,都板起脸来,问我们国内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1991年11月访华)美方拿出了一份长长的所谓被拘押的"不同政见者"的名单,其中,以讹传讹,错误百出,有的只有拼音,没有汉字,常常不知所指。名单中有"吴建民"其人,我向贝克说,我们的新闻司司长叫吴建民,正在现场。
  
  (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们的俄语老师听说中国人喜欢吃花生米,就在课堂上说,她一定会给大家找一些来。过了很久,大家差不多把这件事忘记了,那位老师却真的为大家带来了许多花生米。那是她从莫斯科市里千方百计找到的。
  
  罗曼罗兰则对苏联人的精神状况表示了担忧:"我确信,他们有时甚至过分低估其他民族的生命力…青年不可能自由地将自己的智力成就和思想与他们的西方朋友的成就相比较。真担心有朝一日突然发生这样的事,就会产生动荡。"
  
  1962年,恰恰在南非处境十分困难的时刻,台湾乘隙而入,同南非建立了"领事关系"。1976年,又升格为"大使级外交关系"。以后十余年间,移居南非投资办厂的台商高达一万余人,合资公司、企业、银行等约有300多家,台商还购买了大片的土地进行经营。
  
  一直脱不了干系的李登辉则竭力想把事情搞得更加耸人听闻。2001年11月,他在接受调查组询问时声称,采购"拉斐特"军舰,是由前"总参谋长"郝柏村、前"海军司令"叶昌桐等人欺骗"统帅"擅自做出的决定。当年,他如不同意此宗买卖,台湾"绝对会发生兵变"。
  
  所谓工作访问和国事访问的区别,主要是前者没有白宫南草坪的欢迎仪式,没有21响礼炮。通常情况下,安排工作访问可以有两种解释,一是双方要讨论某个重要而紧急的议题,时间上来不及安排正式的国事访问,或访问的内容较为单一,时间较短,礼仪也就从简;一是双方的关系似乎还没有发展到鸣礼炮的热烈程度,所需维系的仅是两国间的工作关系。工作访问的形式,可以向外界显示两国关系的局限性。
  
  应该说宗教是人类社会的一个必然现象,现在经常讲2000年到来了,世界新的第三个千年开始了,这就是从宗教概念上说的。因为人类社会的历史当然不止两千年,要长得多。
  
  美国的民族主义是胜利诉求和向前看的,因为短暂和荣耀的历史记忆使其坚信未来会更加美好,因此美国对于曾经遭受屈辱和挫折的绝大多数民族的悲情诉求和向后看的心态缺乏理解和同情。


  最近非常急切的想要了解中国近代史,虽然我们都能多少获知近代史况,但详细全面的去了解还是需要下功夫的。
  这本书是我这项计划中的一部分,在之前看了郑念的《生死在上海》除去冗长的自辩与自我悲悯,还是了解了一些简单的共和国内部派系问题。
  所以我对《外交十记》在‘解密’方面并没做过高的期望,只当单纯的外交类书籍阅读。
  首先,这本书的叙事风格非常舒缓,节奏掌控的非常出色,要知道在一定量的事件取舍之间能做到如此分寸很不容易,从侧面描述了邓小平的睿智及政治手腕。
  其次,钱外长在每一件国际事件上都向读者充分的阐述了中国的处境及相关利益,代入感很强。通过这些事件既能看出国际对中国的定位也能看出中国对自己的定位。而且书中牵扯的人物非常有意思,不同的心理、不同的处事手段、不同国家的不同心态、却都相同的打着自己的小算盘。
  另外关于文中提到的一些外长的后话让人感叹命运唏嘘、人世无常,但就在这种强烈‘无常’的阴影下,外交官们却极力的维护着自己国家的利益,以自己超强的心态面对着一次有一次突发事件,让人心生尊敬。
  最后,这本书我还有几章就看完了,准备拜读唐家璇的《劲雨煦风》希望能向《外交十记》一样精彩。
  到时我会将两本书做一个对比总结,这篇体验先暂且到此。


  这是我第二次读这本书,对我来讲一本书读两次的并不多,基本上只有史书才会有两次以上的阅读,没错我把它定位为史书——一部外交阶段史。本书的作者前副总理、外交部长钱其琛对于我们这一代成长在上个世纪末的人印象非常深刻,在每天的新闻联播中基本都能听到他的名字,当他出版这本类似外交生涯回忆录时,我基本上在第一时间买到手。
  如此迫切阅读原因有二:一为钱老并不是一位普通的干部,就像他在卸任后并没有像一些老同志一样转任比较清闲的工作而是完全赋闲在家,这在本书的自序中作了交代。二为本人对国际关系、国际政治,尤其是对中国在上个世纪末到本世纪初的外交事件及其处理非常感兴趣,这些在新闻中是不可能得到的。当拜读此书后,果真没有令我失望,在钱老的记述中并没有很多的套话、空话而是以一种大白话的方式来谈论各个外交事件的。其中记录了柬埔寨问题、伊拉克侵略科威特等当时国际热点焦点问题,以钱老深邃的外交视角进行了一定的总结。更让我欣喜的是本书对八十年代末中苏关系正常化以及苏联解体后与俄罗斯的关系做了详尽的介绍,对苏联俄罗斯问题感兴趣的我自然如饥似渴的深入到了其中的字里行间,钱老在这些章节里叙说了自己对俄国的感情及自己与它的渊源,当然这些并没有影响到他以国家利益这一根本准则处理外交事务,在这里我着实获得了大量之前并无所知的内容、信息。自此我可谓是心满意足,大量的精彩论述和令人心潮澎湃的外交事件令人饱食精神大餐。
  最后有必要提到的是钱老的五篇压阵演讲,其中更是启迪智慧、激荡思想。似乎谈到的都是对本书的溢美之辞,可我认为这是本书展现的事实写照,也许外交写实性作品还会出现但这个年代的也就以《外交十记》为魁首了


  更多尽在我的博客,http://picc.blog.sohu.com/
  
  钱其琛的《外交十记》出版于03年10月,印数显示,正版卖了近20万册,作为退休领导人的作品,这算是不错的成绩。反观某core的文选,很多人拿到后,是直接卖给了收废品的,不过,漏鱼之网是正经八百地读了该文选,还曾写过批注,因为漏鱼之网以为,荒唐的文字也有荒唐的理由,无聊的说教也有无聊的品格。
  
  
  
  钱其琛在中国外交界的资历很老,他当外交部副部长主持新中国第一次新闻发布会的时候,李肇星还只是个翻译,那次新闻发布会是在1982年,一共只说了3句话,没有记者提问,当然也没有回答问题环节,这与现在司空见惯的发言人制度相去甚远。
  
  
  
  钱其琛的在此书的自序中写到,他从不写日记,这是他年轻时七年地下党工作养成的习惯,不留只纸片字,一切只凭记忆。后在此书第七部分205页中,钱其琛又写到,他1954年8月被派往苏联,那年他26岁。
  
  
  
  照此,漏鱼之网似可推断,钱其琛1928年出生,1943年15岁时就开始当地下党了,钱老真是聪明早慧、先知先觉。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钱其琛肯定不会将中国外交真正的秘密全都说过来,只能蜻蜓点水、一带而过,但即使这样,我们仍能从字里行间读出一点什么来。
  
  
  
  比如,89之后,老美一边对中国制裁,一边又派密使来华谈判。比如,南非与中国建交费了一番周折,曼德拉坐牢时,中国人没少声援,可曼德拉当上总统后,并没有马上与台湾断交,费了一番周折。比如第一次海湾战争期间,他穿梭中东,面见萨达姆陈述利害关系。比如中韩建交前,他亲赴平壤受金日成冷遇等等。这些无一不说明,外交有利益、无感情。
  
  
  
  钱其琛在书中,虽对老美搞外交如搞交易,颇不以为然。可是,美国人这一套不还是拖垮了苏联,绞死了萨达姆,而中国呢?
  
  
  
  所以,《外交十记》,只可翻翻。漏鱼之网以为,钱其琛有更多的故事,一如他当年干地下党一样,都烂在了肚子里,而这些才是中国外交真正的传奇。
  
  更多尽在我的博客,http://picc.blog.sohu.com/


  总的来说,2000年之前的中国还是挺难的。世界上的地位远远还属于非主流。因此作为一国之外交部长,其分享的经历十分珍贵。
  当然,解读的立场还是相对官方的,但这不影响大家的思考。
  只能说2000年之后的中国,在世界政治的大舞台上,从“在野”变成了“参与”吧。


  文风平和儒雅,读国际局势风云际会,暗流涌动,杀招叠出;
  
  应对淡定从容,看中国外长纵览全局,胆略过人,波澜不惊。
  
  读此书,正应了:“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我很喜欢着本书
  在我国的领导人里钱其琛对人才的提拔是很多的
  他是个承上启下的人物
  对中国作了诸多贡献


  以钱的经历,应该写得有趣得多的多吧!看了不到一半就放下了--和我预期的相差太远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有些东西现在还不能讲出来?还是我对外交风云的想像太戏剧化了?


  钱其琛全靠的记忆写出此书,出版之前外交部对其进行的校对。
  总的来说内容是翔实的。
  
  钱的个人魅力确实很好,如果给他一个好的环境超过周总理也不是难事。
  
  


  20040131~20040208
  书名:〈外交十记〉
  作者:钱其琛
  状态:初读
  知识:★★★★(开眼界)
  时尚:★★★★★(这5分给前外长)
  乐趣:★★★★★(天啊,这班领导人,怎么不是道貌岸然的?!)
  
  这批从dangdang上定的书中最好的一本,阅读的乐趣甚至稍胜麦兜,后者的乐趣更主要的来自会心一笑。
  中国领导人写自传,钱外长恐怕是首开先河(李肇兴的网谈录日前也有了)。现在大家爱说这一届政府作风新,我看上一届也有新的苗头。就好像许多事,在不知不觉中演变,不等于在不知不觉中发生,比如你的头屑,又比如,我们的国家。还有许多,比如,
  沧海桑田
  头6章最好。一气读完,悠然回味,再读余下章节,权当漱漱口。前6章是一个整体,涉及中苏关系、睦邻友好、国际战略等方面,其错综复杂、步步为营,端的是一部战国策。引用文中的一句话,“。。问题之所以能够解决,是因为有关的各国,特别是相关的几个大国。。找到了共同的利益。”
  国际关系中,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其他关系呢?)
  余下的4章,则是一些不得不提的问题,比如台湾。
  国际风云过往,旁观者眼中,也许仅余“有趣”二字。仅录细节如下:1、钱外长秘密访苏,谨慎起见,两国外长在郊外别墅,的外面,进行交谈。冰天雪地,两人跺着脚,哈着白气,谈明知道不会有结果的问题。2、由于南非和台湾建交在前,台又是南非的第一大投资者,所以中(南)非建交诸多曲折。钱外长不失时机做老曼的思想工作:香港马上要回归了,它好像是你们的第二大投资者吧?老曼最终“痛下决心”(原文)。嘿嘿。。
  顺便说一句,大家觉得谁会是这本书的责任编辑呢?
  


打死都不说


钱其琛有更多的故事,一如他当年干地下党一样,都烂在了肚子里,而这些才是中国外交真正的传奇。


漏鱼之网似可推断,钱其琛1928年出生,1943年15岁时就开始当地下党了,钱老真是聪明早慧、先知先觉。
其实再详细推断 可能是 13或14???


荒唐的文字也有荒唐的理由,无聊的说教也有无聊的品格。


在读,到了第二记。刚翻了几十页就发现一如core们的传记,充斥了意识形态的议论;但也如LZ所说仍能从字里行间读出一点什么来,钱还是说了些《People Daily报》之外的些许事情。


BTW,书中的讲述更清晰了我的之前的想法。
所有的政治客人(我朝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如此,但苦于下面的人们没有发言权,屁股决定脑袋的那帮公仆们这点没法跟西方的同行相比)必须是媚俗的,也就是必须要取悦“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呼声,必须高唱普世价值等等(其做法的core乃是为着自己的政绩和连任在转)。
如果两国之间没有严重的利益纠葛的时候,媚俗就会做的相对漂亮些;
  但如果牵涉到了严重的利益纠葛,这些家伙发现高举那些旗帜自己的政治生涯很可能会在可预见的将来终结掉,就会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明修栈道是为了媚俗,暗度陈仓是为了给其政治生涯加分。其做法的core仍是为着自己的政绩和连任在转),等民众的热情逐渐退去,“公仆们”会将暗地里做过的勾当小心翼翼的呈现给“主人”。当主人发现已成事实并且结果对自己有利,除了少数或真或假的卫道士们叫嚷几句后,一般也就偷偷地沉默了;但是如果“公仆们”踩钢丝的杂技没玩儿好,或者有内部人士背地耍阴,那可能就会加速终结这些不幸哥们的政治生涯。
所谓“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便是这一系列的表现形式罢了。
  
  所以说,通过依靠别人来拯救自己是很不靠谱的,因为我朝已经充分融入了经济全球化,我朝与主要发达国家的贸易额、充斥在期间的严重的复杂的利益纠葛,美帝、欧帝不可能做太大动作。除非P民的影响力到了不容小觑的地步,帝国主义权衡各方面之后才会转舵。于是,又绕回来了,想要自己的意见充分的表达出来,还是需要自己努力。
  那10年内高唱的《国际歌》“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从这个层面上讲也是十分正确的。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明修栈道是为了媚俗,暗度陈仓是为了给其政治生涯加分。其做法的core仍是为着自己的政绩和连任在转)……
这段逻辑不严谨,应加上还有不少人(在我朝比例超高)是为了以此牟取私利,而必须掩人耳目,所以必须这样做不可。由于制度的缺失,而造成了此种处处泛滥的“潜规则”。
这批人,应该是“人人得而诛之”!


拜托,某BOOS的文集我一般都当笑话看,相当有价值


一口气读了一百多页,非常过瘾,如果想当解密看,你就放下吧,没有台湾人写的小报精彩
很喜欢作者的叙事风格,而且从文字显示出一位外交家的严谨和对分寸的拿捏,非常有意思。


同意LS观点,过于精彩的政治书籍肯定80%的水分了,包括书里也指出了几位历史参与者出的回忆录中夸张成分。就本朝leader们的风格而言,此书已经非常轻松有趣了。


你的逻辑有问题,观点带偏见。
例如,第一次新闻发布会只有三句话并且没有提问环节,是因环境形势所迫。其次,你称这与“司空见惯的新闻发布会相去甚远“。这是第一次新闻发布会。我们现在的新闻发布会是由这次三句话,简短有力的三句话开始的。事情的发展是一个额渐进循序的过程。你却对此,发展的过程和顺序颠倒黑白,恕不能忍。
我尊重你的言论自由。但是,读完此书,你难道没有看到钱其琛为人谦虚严谨的风范吗?文字的力量不要小觑,所说的话都要三思。


好一句“:“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确实是这样的。


我觉得他不能写的太故事化吧,可能本来这本书就是写实的,跟你的预期有些不同


自序里已经说了
“现在将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些事件,平时白描的写下来,不求面面俱到,只求真实准确,非史非论,故称之为《外交十记》。”
明白了么?如果要跌宕起伏,淋漓尽致,还是看小说好了。


同意楼上的。这又不是小说,什么是小说?小说=瞎说


你想太多了。。。


钱的个人魅力和大家风范确实高,但超过周总理,个人觉得有难度的。
不过,我们不以成果多少论英雄,
都是共和国的功臣,都值得尊敬!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