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舒巷城紀念集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在南中國海隅小島上,備嘗艱辛成長起來的香港文學,有許多代表作家,舒巷城是其中之一。由於創作有佳績,作人有風標,他健在時與往生後,相知相識的親友和心儀神往的讀者,常常撰文表達緬懷之意、崇敬之情,這些文字蔚為一道道絢麗、溫馨的人文景致,一再扣人心弦。
今年是舒先生逝世十周年,本社除繼續整理編印他未曾結集的作品、重排他若干名作刊行紀念版外,決定根據舒夫人王陳月明女士長期細心蒐集到的前述在報刊上憶念他的文章,編輯成這本紀念文集,使敬愛他的人得以重溫、親承他的謦欬,並於深切回顧中進一步了解他人品文品的金貴。
紀念文集正文共收文七十六篇,別為三輯︰首輯三十六題,取自文藝刊物的相關特輯,輯末附有論者閱讀這些特輯的札記;次輯三十七題,錄自各報的零篇散雜,其中發表於舒先生往生前的,置於下半部分;第三輯三題,都是王陳月明女士應《城市文藝》(梅子主編)與《香港文學》(陶然主編)之邀親自撰寫的回憶錄。各輯輯名,分別採自輯內某篇文章;三輯所有文字均註明出處且按寫作或發表日期先後排序。一些文章因產生於不同時空之下,部分內容難免重複、參差,為了盡量保存初始資料,亦照原貌收入。文集正文前有舒先生各時期留影、著作和手照片,正文後附錄舒夫人親選的其夫婿的兩首新詩以及舒先生自傳。文集的命名,原有幾個方案,最後直截了當就用現名,是想讓讀者對集子的性質一目了然,更感親切。
涓涓無盡的緬懷,是對逝者絕佳的肯定。這種肯定,定會隨時遷日移而益發豐厚、升華、深遠。因此,本集的結成,雖屬首次,怎會沒有續編?那些一時未及看到或匆促間遺漏的華章,想必還有姿彩再放的時候。
二○○九年四月廿二日

作者简介

舒巷城自傳
我原名王深泉,祖籍廣東惠陽縣。一九二一年九月十二日生於香港,在此長大受教育。早年西灣河、筲箕灣是我的家和生活基地。街坊上和那一帶的人事悲歡,為日後的小說創作提供過好些素材(短篇《鯉魚門的霧》、長篇《太陽下山了》是其中例子)。父親在當地開了家商店,卻無法改變我這長子難以「子承父業」的命運。七歲進私塾唸「人之初」,為期甚短;繼而在兆榮漢文學校肄業,背誦古文舊詩是功課之一。讀了幾年小學後,考取到當年官立英校特設的獎學金;於是先讀「五年免費」的育才書社(Ellis Kadoorie School),後讀教會辦的華仁書院。(前者位於上環附近某小崗高處,是一座設有鐘樓的西式紅磚建築物;後者當年位於中區羅便臣道側的半山上。)回顧那六、七個年頭,每天上學、放學,往返之間要走一大段的路才乘搭「長途」電車,可以看到這海港城市在變化中的日漸繁忙。自童少年時起,興趣廣泛,參加過小足球隊、曲藝社,學過唱粵曲、依譜填詞等等;喜歡看電影,喜歡風格各異的音樂、繪畫;接觸新文學後,可說「一往情深」了。因無緣攻讀大學,自知所學不足,便努力自修、學習,至今未輟。一九三七年「七七」事變後,香港人口倍增,文化事業蓬勃。在抗日戰爭期間就讀英文書院時,受了朋友及南來作家的影響,開始投稿。曾以王烙等筆名發表過一些小說、詩歌的習作;也曾被兩位寫新詩的朋友拉「入伙」,在某學院出過一本油印的《三人集》。
一九四一年太平洋戰爭爆發,翌年離開淪陷的香港赴桂林。往後異鄉歲月中,唯一與我「重聚」過幾天的親人,是戰前在廣州研讀戲劇、戰時在奔波中熱心於搞話劇的叔叔,即先父的三弟。到桂林後,我在印刷廠做過校對等工作;在書店朋友的鼓勵下,也曾於漓江畔寒夜透風的板房裡,化數月工夫把一部並非暢銷但風格獨特的英國小說(The Sea Tower)翻譯成中文。後來十八萬字的《望海樓》譯稿在戰亂中失去了。一九四四年秋,湘桂大撤退、大疏散,像千萬無家可歸的人,成了顛沛流離的難民。其後與一偶遇的青年朋友結伴,徒步穿州過省,從宜山到貴陽,每天身負行囊、曉行夜宿,途中暫停時替人家擺賣故衣籌路費;投野店、睡稻草鋪,都是平常事了。我輾轉到了昆明才找到工作,在美軍(盟軍)機構中任文員,也當譯員;直至戰後數年仍天南地北,先後在越南、台灣、上海、東北、北平(北京)、南京等地工作、生活過。那幾年添了點人生閱歷與風霜,偶爾執筆為文寫詩,或閱讀古今的一些中外文學作品時,似乎有較多的體會了。
一九四八年底返港與家人團聚。從那時起,卻要面對另一種現實,每天為衣食住行而忙。在高度商業化的社會裡,文學往往成了出奇的奢侈品。深夜有感:怎麼辦?只能以「非文藝」的職業(如會計工作等等收入)來支持那份「文藝興趣」或創作熱情。因此,四十多年來,為了謀生,先後任職於洋行或商行、建築公司、教育機構等,業餘從事寫作,一點一滴或時斷時續地寫。期間,曾向任職公司申請五個多月停薪留職的「長假」。一九七七年九月,應美國愛荷華大學「國際寫作計劃」之邀,赴美參加文學活動,為期四個月。(然後趁訪友之便,另加月餘難得的「逍遙遊」,帶塗鴉自娛的畫冊上路;回來後曾把一些草於紐約、華盛頓、三藩市、西雅圖、東京等地的街頭速寫發表於此間的刊物上。)
個人除常用的筆名舒巷城外,還用過秦西寧、方維、邱江海、舒文朗、尤加多、石流金、秦可等筆名發表作品。
一九九二年

书籍目录

第一輯 歌聲遠去......
悼深泉 張五常
悼念舒巷城 曾敏之
無拘界處覓詩魂--悼舒巷城 梁羽生
四十九年 黎歌
「悠然走過滄桑道」 --永別了,舒巷城! 羅孚
我們的文藝大哥走了 海辛
太陽下山了--舒巷城悄然而去 陶然
歌聲遠去......--悼念舒巷城先生 顏純
舒巷城兩三事 羅琅
作家我愛舒巷城 潘亞暾
霧之外--談舒巷城的《夜闌瑣記》 麥繼安
追憶舒巷城 潘亞暾
哀念舒巷城 秦松
太陽下山仍燦爛--記香港著名作家舒巷城 潘夢圓
他活在他的作品之中--輓舒巷城 劉登翰
無拘界 憶深泉 金依
餘情紙上留--紀念舒巷城逝世百日 羅琅
送別舒巷城之歌 郭魂
舒巷城之所以為舒巷城--讀《夜闌瑣記》札記 梅子
致舒巷城先生 陳昌敏
舒巷城彷彿仍然活 黎歌
香港文學期待紅霞滿天--紀念舒巷城 漢聞
「性格決定命運」 --漫憶舒巷城 陶然
舒巷城印象及其詩作 方寬烈
舒巷城 秦林
與友談舒巷城先生 梅子
亦師亦友,再續情誼 韓牧
月明映巷城 蔣芸
意難平--憶舒巷城 陶然
舒巷城:人類的詩人! (埃及)賽義德.顧德
憶舒巷城 蔡欣
懷念舒巷城 英培安
巷城雲遊十周年 秦林
聞月明大嫂編舒巷城紀念集有感 王照泉
舒巷城當可傳世 張五常
附錄︰舒巷城專輯閱讀札記 沈舒
第二輯 紅影樹下憶斯人
舒巷城逝世 顏純
舒巷城溘然長逝 陶然
記憶--念舒巷城 李怡
舒巷城 慕翼
瀟灑的活,瀟灑的走--悼念深泉(舒巷城) 林保華
〈聞見思錄〉 戴天
悼深泉兄 吳順忠
「我是剛來的......」--記舒巷城 也斯
文化沉淪 顏純
土生土長的異客 石琪
敬悼舒巷城先生 小思
美的舒巷城 彥火
舒巷城的福氣 朱因
太陽下山了 --悼念舒巷城 秦林
夜闌哀筆--悼舒巷城 蔡欣
萬物唯心現 李怡
哭舒巷城 韓牧
懷念舒巷城 盧因
舒巷城的詩 李碧華
紅影樹下憶斯人 珠珠
夢抱另一個天涯 彥火
巷城嫂 蔣芸
魂兮長寄鯉魚門 陶然
舒巷城長眠鯉魚門海 林翠芬
鑪峰雅集文友憶談舒巷城 林翠芬
魂歸鯉魚門海峽 王方
花千樹,星如雨 妙玲
三化本土性 韓牧
從記憶裡細認舒巷城 結濃
好作家會讓人永遠懷念 秦林
香江文壇巨匠 舒巷城十年祭 吳順忠
略談詩人--舒巷城 東瑞
舒巷城 馮湘湘
舒巷城 周良沛
追蹤作家心靈--舒巷城 吳平
舒巷城--海島作家 都市詩人 王一桃
記舒巷城 林臻
第三輯 天長地久
遙寄巷城 王陳月明
相敬相惜--憶巷城二三事 王陳月明
天長地久 王陳月明
附錄
新詩兩首 舒巷城
一、郵簡上的詩
二、這一天
舒巷城自傳
後記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舒巷城紀念集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