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完美的产品才赚钱
7-09999
本社
252
无
藏在日常事物背後的經濟真相究竟為何? 英國首席經濟大師 John Kay用故事教你學經濟, 思考、解讀各種生活裡的大小問題,用經濟思考找答案。
无
听的书摘,认为值得一读,可惜没有找到书的下载,也没看到台湾版本卖,以下是听书摘做的笔记。
作者:John Anderson Kay,英首席经济学家,本书是《金融时报》1996-2004年的专栏集结。从生活周遭切入,分析人类的经济行为,从故事中解释经济。
1. 同一餐厅同样的菜:1968年31先令,现在却要23英镑。1960年去澳洲的双人游轮132英镑,现在搭飞机近800英镑。
Q:是否都是通货膨胀造成的?
不要被数字表面迷惑。难以衡量搭游轮和搭飞机的成本变动。所以虽然有人很精确的说通货膨胀率是3.7%,经济成长率是2.1%,但这些数字没有提及生活费用和生活水准的变化,仍有很多问题值得研究。
2. Q:为什么不发明穿不破的丝袜,不熄灭的灯泡?
人们的回答:如果不坏怎么赚钱——“不完美的产品才赚钱”的印象。
Kay认为:创新是企业竞争的主要依据,如果可以独占市场,不会有企业放弃这样的机会。但独占市场并不容易,因为消费者喜新厌旧。
在需求和成本上,消费者愿意为此付出的价格和厂商愿意为此提供的产品并不相同。
3. Q:全球化是否真的能让贫穷的国家翻身?
以英国工业革命、美国移民潮的例子,就算受剥削也会抛弃农耕生活。
对已开发的国家来说,无法通过传统的经济成本评估方式评估新科技的影响。
4. 投资理财,资讯不全的情况下如何选择?——风险
股票仍是一般人最佳的投资工具,注意要分散投资。
彩票:人们不愿相信自己是输家,但庄家永远占上风。
5. 大规模的社会实验——美苏对抗,掌管东西德国。强势的中央集权VS自由发展,随着柏林围墙倒塌,实验结果可见。两者的差别在于经济权利的集中或分散。
西德:经济力量分散,竞争,优胜劣汰
东德:计划经济体系,集中式的组织架构难以使讯息更新或处理大量讯息
造成两者不同的真正重点是经济制度的不同。
Q:中国为什么未发生工业革命?
单一政权使新构想无法出现。Kay认为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非指的自由经济制度,而是在讽刺人类野心和让远大构想失败的愚蠢。因追求私利而受到的金钱束缚往往限制了整体社会的利益改善,也会毁掉那些追求私利的人。不过就算面临破坏性的毁灭,经济和社会制度仍会自动调节,直到自发性的秩序再次出现为止。
6. 经济政策会根据国家的政策、社会、文化环境有所差异,也会有不同的企业文化。
如,美国的企业会有详细的说明;英国要求雇主先进行风险评估再决定如何实施。
Q:制定细则还是通则?
正确的:依照目标意图和内容决定适当的法则。当目标内容都清楚易懂,不会随时间改变,就该采用明确的法则,例如不可排放废气。当意图复杂难以监控,实施需要专业技能,且会随技术和市场发展而变化,就应该制定通则,例如金融服务人员可以决定为客户提供什么服务。
7. Q:智慧财产权的规定:禁止copy究竟保障了谁的利益?
智慧财产权的目的是为了助长创意,创意者希望自己的作品流传。禁止未授权的作品复制等,这与创意者想要达成的流通目标冲突。保护的是出版商的利益,非创作者的权力。
Kay认为,用法律分析权力的归属,不能达到鼓励创意和流通的目的,只有回归以成本利益为基础的经济分析,鼓励开放复制并收取合理的报酬,才是处理智慧财产权的正确态度。
8. Q:经济学家喜欢预测吗?
大多数经济学家不做预测。想要准确预测经济事件根本不可能。两个原因:一是商业生活和经济生活中的流程是动态的;二是小事件可以改变复杂的系统。另外,认知造成差异。例如股价上涨的预测反过来影响股价,让人无法找到预测的最佳机制。
9. Q:是否DIY经济学?即“不证自明“的方式。
通常会受到经验的误导,有限经验推论成整体特质,归纳结果的错误。扎实的经济理论和逻辑思考的训练很必要。
作者自嘲到,现在经济学家的工作是娱乐客户,宣传雇主的服务。这也满足供需法则,经济学家和有经济知识需求的大众,都是经济过程中的一个环节罢了。
这是有声读物么?
不是~这本书内地应该没有出版,我是在一个台湾的听书网站上下载的书摘音频。
有了资源分享下啊T T
博客思听,可以搜一下,电驴也有资源。
恩好的,多谢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