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我愛身分地位

艾倫狄波頓 先覺
出版时间:

2004年12月30日  

出版社:

先覺  

作者:

艾倫狄波頓  

页数:

326  

译者:

陳信宏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每個成人的人生可說都是以兩種愛為主軸。第一種愛——對兩性之愛的追求——早已廣為流傳與記載。第二種愛——對身分地位的追求——則較為私密,而且過程充滿羞辱。然而,第二種愛的強度卻毫不遜於第一種。  無論古今東西,身分地位如此誘人,芸芸眾生競相追逐。  在這樣孜孜以求的背後,隱藏著一種極少人能夠坦然承認的「地位焦慮」:顧慮別人如何看待自己,顧慮自己在別人眼中究竟是成功還是失敗。而依附權貴、鑽營投機、為了妝點門面而過度消費,都是典型的症狀,造成人們晚上輾轉難眠。  艾倫,狄波頓以他一貫的生花妙筆,援引思想家、藝術家及作家的觀點與行徑,帶領我們抽絲剝繭,探索地位焦慮的根源。不僅如此,狄波頓還精心提供了一道道奇特的妙方,幫助我們抒解心中的焦慮,例如效法古希臘哲人和波希米亞文化人、看看諷刺漫畫,甚至觀賞廢墟的石塊、在櫥櫃上擺設骷髏頭……。  翻開本書,傾聽狄波頓風趣睿智的分析及忠告,讓我們免去追求身分地位之苦,享受生活的甜美與平靜。

作者简介

  艾倫,狄波頓(Alain de Botton)1969年生於瑞土蘇黎士,在瑞士和英國兩地受教育。會說法文、德文及英文。現居倫敦。1993年,狄波頓的第一本小說《我談的那場戀愛》甫一出版,即廣受好評。隔年,第二本小說《愛上浪漫》名列法國費米娜獎的最後決選名單。第三本小說《吻了再說》以傳記藝術為題,於1995年出版,同樣大受各界矚目。《擁抱似水年華》是他的第四本書,也是第一本非小說,1997年在英、美出版,隨即成為暢銷名作。《哲學的慰藉》是他完成於2000年的傑作,他以此書在英國電視第四頻道上製作哲學節目。《旅行的藝術》於2002年問世,同樣深受歡迎,成為廣大讀者心靈之旅的完美去處。狄波頓才氣橫溢,文章智趣兼備,在書寫主題上也力求變化。這使得他不僅風靡英倫,其他國家的出版社也爭相出版他的作品,目前已有二十多國語言的譯本。書評人康納立(Cressida Connolly)讚歎,狄波頓是“英國文壇的奇葩”;另一位書評人葛雷茲布魯克(Philip Glazebrook)認為:“這種奇才作家,恐怕連掃把的傳記都寫得出來,而且這柄掃把在他筆下絕對是活靈活現的。”《我愛身分地位》是狄波頓的最新力作,在英國搭配他所主持的電視節目一同推出。在英美兩地一出版,便榮登暢銷書排行榜。

书籍目录

第一部 成因第1章 愛的欠缺對地位的渴求愛的重要第2章 勢利第3章 期望物質進步平等,期望,羨嫉第4章 精英制度關於失敗:三種古老而有效的論述關於成功:三種引人焦慮的新式論述第5章 依賴依賴的因素第二部 化解之道第1章哲學脆弱的名譽……附錄

章节摘录

  2  然而,尼克森沒有說謊。在他發表這段演說之前的兩百年間,西方國家的生活水準確實經歷了有史以來最快、最徹底的轉變。  中古時代和現代早期的歐洲人口大多屬於農民階級。他們普遍貧窮,營養不良,衣不蔽體,惶惑終日,而且通常還不到四十歲,就會在痛苦的情況下死去。一輩子辛勤工作之後,他們最值錢的財產也許是一頭牛、一頭羊,或者一只茶壺。長年饑荒不斷,疾病盛行,當時最常見的疾病有佝悽病、潰瘍、結核病、痲瘋病、膿腫、壞疽、腫瘤,以及口潰瘍。  3  後來,西方的「巨變」於十八世紀初期在英國展開。隨著新式農耕技術的出現(輪作、科學化牲畜飼養方式,以及土地合併),農產量開始大幅提升。從一七○○到一八○○年,英國的農產量足足成長一倍,由此釋放出來的資金與人力於是湧入都市,投入工業與貿易。蒸汽機和動力紡織機的發明,改變了工作習慣與社會期望。城鎮出現爆炸性的成長;一八○○年,大不列顛群島上只有倫敦一個城市的人口數超過十萬,到了一八九一年,人口超過十萬的城市已有二十三個。先前只有精英階級才享受得到的商品與服務,紛紛普及化。原本的奢華變成了體面,然後又從體面變成必需。狄福O在一七四五年遊歷英國南部,發現各地都開設了許多新式的大型店鋪,櫥窗的擺設與販賣的商品都非常吸引人。在過去的歷史裡,時裝款式通常十幾年以上才會改變,現在卻是每年都有新風格(在英國,一七五三年的女性時裝由紫色當道,一七五四年改為流行帶有粉紅色圖案的白色亞麻布料,一七五五年又改以鴿灰色為主流)。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我愛身分地位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