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廟會工藝與戲劇
晨星出版有限公司
郭麗娟 著
240
无
作者序:神氣活現--台灣廟會之美/郭麗娟 廟會文化,是台灣鄉土文化的縮影;廟會活動更可透過民間信仰、藝術、人文等多元面貌,真實呈現普羅百姓的生命觀與價值觀。 從小,住家隔壁就是神壇,大哥與么妹拜請神明收為契子,由於祖籍在屏東縣新園鄉烏龍村,緊鄰東港鎮,祖父自一九四七年遷居高雄市之後,三年一科的「東港迎王」都會回東港「進香」,傳到大哥已是第三代。 一九七○年代民間形成一股「還願」風潮,那時我剛讀國小,遇有神明生日遶境出巡,父母都會準備水果香案迎接遶境的神轎與藝陣,由於與隔壁神壇住持熟稔,遶境藝陣中遇有「八家將」出陣,神壇住持都會特別商請「八家將」進到我家「除煞」一番。 每年中元普渡,附近住家約定同一天普渡,家家戶戶除準備「堆積如山」的祭品外,祭祀完成後還要擲筊選出下一任的「爐主」和抽籤平分豬肉,兒時的記憶裡,農曆七月也是「看戲月」,因為普渡時一定會請歌仔戲或掌中戲酬神,而真正吸引孩童的還是戲台下「捏麵人」、「糖葫蘆」、「棉花糖」等平日難得吃到的零嘴,戲棚下小販升起炭火擺出的「烤魷魚乾」更是讓人垂涎三尺。 雖然對藝陣表演和廟會戲劇並不陌生,但畢竟是「看熱鬧」的門外漢,直到一九九一年為國內企業主編刊物時,策劃「台灣民間藝術」專題,開始四處採訪,每一次的專訪就像打開百寶箱裡一個未曾開啟過的抽屜,抽屜裡所蘊藏的藝術寶藏總讓我驚豔不已且深為折服,最讓我受益匪淺的當屬藝師們的生活智慧。 與掌中戲藝師李天祿相識於一九九一年,這位一生在戲台上化身千萬,在十指間操演過無數生死的藝師,一生堅持不做受人操縱的尪仔,在得失之間嘗盡人情世事冷暖;一九九三年初次拜訪木雕藝師李松林,這位靠著精湛手藝而與文人雅士「平起平坐」的「功夫人」,展現對傳統木雕的堅持與不爭名利的風範,他們的言行對我往後的人生產生極大影響。 因為是專題採訪,對於各項工藝的工序、學藝過程、從業者的甘苦及薪傳的隱憂能深入瞭解,同時感知多項傳統工藝失傳的危機,經常在報章雜誌以圖文方式專題報導,二○○三年擔任新聞局台灣光華雜誌特約編輯至今,陸續寫過十幾篇傳統工藝文章,不僅廣受國內讀者喜愛,因為雜誌有數國語言版本,在海外也引發相當大的迴響。 有鑑於藝師們或凋零或年華老去,傳統工藝卻在現代社會種種思維考量下被冷淡與摒棄,讓我尋思出版藝師傳記的可能,二○○九年出版《台灣獅頭旺──洪來旺人生傳奇》,但惟恐藝師傳記的撰寫耗日費時,內心總有跟歲月賽跑的焦慮感,於是向出版社提出以民眾較為熟知的傳統廟會工藝與戲劇為主題的介紹專書,幸得晨星出版社大力支持,才有這本《廟會文化工藝》的誕生。 本書分為三篇。第一篇「廟會工藝」包括:神將衣袍、神將組裝、神明衣繡製、神明盔帽、各式龍燭柑燈、宮廟與藝陣所用鑼和鼓、台灣獅頭、苗栗炸龍、家將面師、手工製香、神轎製作等,每一項工藝皆溯其淵源與發展歷史,除介紹藝師學藝過程及其專精、薪火相傳外,還詳細記述工序並搭配製作流程圖片,為廟會工藝留下珍貴文圖資料,成為日後想學習者的入門磚。 第二篇「廟會戲劇」,廟會活動中最具娛樂效果的當屬戲劇表演,本章以人們最熟悉的四種戲劇:掌中戲、歌仔戲、客家戲、皮影戲,介紹該劇種的歷史淵源及具代表性藝師或劇團,其中,掌中戲與皮影戲皆有戲偶,本章特別收錄戲偶與影偶藝師介紹及製作工序圖片。第三篇「戲棚下美食」介紹各種吃食的作法及技巧,讓讀者透過圖文的介紹,重溫童年中最甜美的記憶。 本書的採訪堪稱全台走透透,特此感謝鄭恒隆先生和新聞局台灣光華雜誌林格立先生,不辭辛勞,拍攝各種製作工序與相關圖片,有些工序甚至需耗時三個月才能全程紀錄。也感謝受訪藝師不僅不藏私的示範工序,還翻箱倒櫃找出封存多年的珍藏圖片。 希望透過本書的出版,讓國人從「看熱鬧」進而「看門道」,讓傳統廟會工藝與戲劇得以知性與感性兼具下被瞭解與珍惜。
第一本完整記錄廟會工藝與戲劇圖解書。 無論是台灣獅、鑼鼓、神將衣袍、神轎等工藝, 皮影戲、布袋戲、歌仔戲等廟會戲劇, 或糖蔥、龍鬚糖等戲棚下美食。 藝師們歷經數十載的堅持讓人動容, 圖解繁複工序更讓人激賞讚嘆。 還記得小時候,只要有「廟會」,就忍不住擠到廟口湊熱鬧嗎?還記得讓您雀躍不已的廟會有什麼嗎?神明遶境時領頭的台灣獅、鑼鼓陣,壓陣的八家將和神轎……廟埕熱鬧上演的歌仔戲、布袋戲,以及廟口一攤攤令人垂涎欲滴的龍鬚糖、畫糖、雞蛋糕……全讓人留連忘返啊! 能想像是多少人不眠不休地堅持以手工製作,才能形成這些獨特的廟會文化工藝嗎? ◎11種廟會工藝,30位藝師的百年堅持 「獅頭旺」今年高齡96歲,仍堅持以傳統手工捏塑台灣獅頭。從泥塑、布胎、梭線到彩繪獅頭,手工製程繁複細緻。 「响仁和」以手工製鼓聞名全世界,優人神鼓、朱宗慶打擊樂團都愛用。王錫坤製鼓從燙牛皮、製作鼓身、紮桶、繃鼓到踩鼓,所有工序皆靠雙手雙腳協力製成。 還有林午製鑼、金官繡莊、啟豐銀帽、萬能錫舖等30位藝師堅持百年的動人故事,及讓人讚嘆的工藝工序全披露。 ◎廟口歌仔戲、布袋戲,皮影偶頭雕劇工序全覽 第一苦旦廖瓊枝、亦宛然的李天祿等,堅持發揚傳統台灣戲劇文化,這些曾是廟會文化不可或缺的元素,也因他們的堅持而成為台灣文化的表徵。 ◎戲棚下的百年美食,糖蔥、龍鬚糖工序完全圖解 這是一本台灣人都必須讀的書,無論是否熱愛廟會文化或傳統工藝,只要是台灣人,都會為這份堅持以手工製作台灣工藝的執著而感動。 百年堅持的民族藝師與工藝 【廟會工藝與藝師】 獅吼震古今 獅頭旺 洪來旺.洪文定 銅鑼響震天 林午鐵工廠 林午.林烈輝.林烈鐘.林烈旗 鼓聲傳千里 响仁和 王阿塗.王錫坤 神明巧治裝 神府 周國欽.周至雲.周讓廷 神帽閃銀輝 啟豐銀帽 林森泰.林啟豐.林盟修.林盟振 千年錫工藝 萬能錫舖 陳賜.陳滔.陳萬能.陳志揚 神將扮威風 金官繡莊 陳金官.陳本榮.陳本川.陳愛珠 家將護神威 家將面師 陳金鑫.陳威龍 炸龍旺家戶 製龍藝師 羅平嚴 神轎顯神蹟 木雕世家 李世長.李世順.李松林.李秉圭 薰香飄百里 昇香製香廠 張木桶.林裕雄.林尚銘.林旻慶 【廟會戲劇與藝師】 歌仔演故事 廖瓊枝歌仔戲文教基金會 廖瓊枝 客唱歡喜心 榮興客家採茶劇團 陳阿房.陳慶松.鄭美妹.鄭榮興 掌中舞乾坤 亦宛然掌中劇團 許金木.李天祿.陳錫煌.李傳燦 偶頭雕刻師沈春福 皮戲映光影 永興樂皮影劇團 張利.張晚.張歲.張新國
郭麗娟 生於高雄務農之家。曾任報社、雜誌社編輯10年,長期投注台語創作歌曲文史研究與本土文化藝術的專題報導。為多部紀錄片撰寫劇本。高雄文學館入館作家,「寶島歌聲」電視節目主持人,現為自由文字工作者。 紀錄片劇本有:《把傳統留下來--李天祿掌中戲》、《蕉葉微風--台灣第一代音樂家陳泗治》(2000)、《台灣女婿--馬偕博士》(2001)、《飛馳達陣的身影--台灣橄欖球先驅陳清忠》(2003)、《淡水埔頂228》(2008)。出版著作有:《台灣歌謠臉譜》(2002玉山社)、《初相見--佛意?佛藝》(2002慈濟文化)、《高度3858》(2004玉山社)、《寶島歌聲之壹》(2005玉山社)、《寶島歌聲之貳》(2005玉山社)、《身懷絕技的高手》(2006慈濟文化,獲選第50梯次好書大家讀)、《台灣獅頭旺--洪來旺人生傳奇》(2009春暉)。
推薦序 一桿熱呼呼的筆寫活民族藝師的出神入化 推薦序 訪談台灣民間藝師,保存消失中的史料 推薦序 台灣廟會文化的入門磚 作者序 神氣活現台灣廟會之美 第一篇 廟會工藝 01.獅吼震古今 【台灣獅歷史淵源】 【藝師STORY】洪來旺?洪文定 守護台灣獅 【台灣獅製作工序】 02.銅鑼響震天 【台灣銅鑼歷史淵源】 【藝師STORY】銅鑼世家響徹全台 林午鐵工廠三代薪傳 【製鑼工序】 03.鼓聲傳千里 【台灣鼓歷史淵源】 【藝師STORY】响仁和兩代傳奇 子承父 由學徒一路走來【製鼓工序】 04.神明巧治裝 【神明衣歷史淵源】 【藝師STORY】新潮?創意?神明衣 神斧三代為神製裝 【神明衣工序】 05.神帽閃銀輝【台南細銀歷史淵源】 【藝師STORY】府城細銀耀古今 啟豐銀帽一門三藝師 【神明衣工序】06.千年錫工藝 【台灣錫藝歷史淵源】 【藝師STORY】鹿港錫藝 溫潤發光 萬能錫舖四代薪火傳 【錫藝工序】 07.神將扮威風 【神將衣袍歷史淵源】【藝師STORY】手工刺繡為神將治裝 金官繡莊兩代情 【神將衣袍工序】 【神將組裝工序】 08.家將護神威 【嘉義家將團歷史淵源】【藝師STORY】彩繪神威 家將面師陳金鑫?陳威龍 【家將面師工序】 【家將臉譜面面觀】09.炸龍旺家戶 【炸龍歷史淵源】 【藝師STORY】神龍作客 護佑蒼生 製龍藝師羅平嚴 【製龍工序】 10.神轎顯神蹟 【台灣神轎歷史淵源】 【藝師STORY】刀痕斧跡創新意 木雕世家五代傳 【神轎工序】 11.薰香飄百里 【台灣香歷史淵源】 【藝師STORY】堅持傳統飄馨香 昇香製香廠求新求變【手工製香工序】 第二篇 廟會戲劇 01.歌仔演故事 【歌仔戲歷史淵源】 【藝師STORY】東方最美的詠嘆調 第一苦旦廖瓊枝的戲劇人生02.客唱歡喜心 【客家戲劇歷史淵源】 【藝師STORY】樂師?名伶?薪火傳 榮興客家採茶劇團 03.掌中舞乾坤【掌中戲歷史淵源】 【藝師STORY】十指能演百萬兵 亦宛然掌中乾坤世代傳 【藝師STORY】半人半聖 戲偶傳奇 偶頭雕刻師沈春福【戲偶雕刻工序】 【戲偶臉譜】04.皮戲映光影 【皮影戲歷史淵源】【藝師STORY】影偶世家薪火傳 永興樂皮影劇團 【影偶工序】 【影偶臉譜】第三篇 廟會吃食糖蔥 冰糖葫蘆 畫糖龍鬚糖棉花糖雞蛋糕紅豆餅 挽煎餅 紅豆捲餅 流水席已消失的零食--吹糖、捏麵人參考書目與致謝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