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南管音樂

吕钟宽 晨星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时间:

2011-12-6  

出版社:

晨星出版有限公司  

作者:

吕钟宽  

页数:

304  

Tag标签:

无  

前言

  作者序  南管音樂的歷史雖然源遠流長且藝術性高,但人們對它的認識卻極少,以作者從事傳統音樂研究與教學的經驗過程,可對此現象作說明。一九七○年代大學的音樂課程以歐洲藝術音樂為內容,但在大學二年級時,作者就開始進行學術界所謂的田野調查,希望能從傳統社會中獲取屬於本國的固有音樂。  在此期間接觸到的樂種、劇種,不是北管音樂就是歌子戲、布袋戲,其中印象最深刻者,為大三擔任系的音樂學會會長時,曾邀請李天祿先生到音樂系大仁館六樓,以解說的方式表演布袋戲,當時前往觀賞者有被稱為「紅學大師」的潘重規教授,以及專治美學的顧獻樑教授。在過程中,作者遇上奇怪的現象是,大四的時候到鹿港鎮,希望能看到古都是否有些傳統音樂,一位好心的年長民眾引領作者到龍山寺附近的玉如意(北管館閣),但卻沒有告知有南管聚英社的存在。  當一九七八年服完兵役後,任職於臺北市的洪健全視聽圖書館期間,透過唱片與錄音帶才初次接觸到南管音樂,當時就下了結論:這就是多年來所要尋找的傳統音樂。因此,作者隨即展開追尋南管音樂的行旅,首先是在位於衡陽路永春同鄉會舉辦的南管研習班學習,當時的傳藝教師為鄭叔簡先生。沒多久,作者覺得該處散發出的南管樂聲缺少了點什麼,例如古樸韻味等。翌年,鹿港聞人辜偉甫先生委託許常惠教授進行鹿港地區的南管音樂調查,當時許老師請我擔任南管音樂部分的調查研究,因此,作者於鹿港民俗館拜雅正齋的黃根柏先生為師,向他學習南管曲的演唱與琵琶的彈奏法。經由「柏先」的演唱詮釋以及彈奏,體會到南管音樂深邃的頓挫韻味,猶如從遙遠地方傳來的感覺。  一九七九年四月二十九日,黃根柏先生帶領作者到舉行春祭的南聲社,因而認識蔡小月女士。恰巧當年六月間,教育部請許常惠教授推薦一個南管團體,參加亞洲作曲家聯盟第六屆年會的「亞洲傳統音樂節」的演出,經過訪視,決定邀請以蔡小月為主的南聲社前往,於當年十月間在漢城(今稱首爾)的演出,讓與會的作曲家驚豔於蔡小月精湛且古樸的南管曲演唱。此後數年,臺北的學術界有密集的南管音樂、講座以及學術研討會舉行,最令人矚目的演奏為一九八二年十月間,南聲社應邀到法國、德國等地的演出,其中有一場音樂會從晚上十點持續進行至翌日上午六點,開創了音樂會演出的紀錄。  一九八三年十月,在曾省先生的介紹、許常惠教授與法國文化中心主任戴文治(Michael Deverge)的見證下,於臺北市統一飯店與蔡小月女士結拜為金蘭,因而有機會進一步認識南管曲的藝術性。一九八六年,許常惠教授由文建會的委託,進行臺灣的南管手抄本調查,許老師請我擔任調查以及報告的撰寫工作。為了使調查工作進行順利,曾邀請蔡小月女士陪同前往澎湖、金門、高雄等地的南管館閣調查,雖非每到之處都有抄本蒐集的收穫,卻對臺灣的南管生態更為瞭解。  從一九八五年開始從事教學工作,偶應邀演講介紹南管音樂或北管音樂,在這些場合的經驗,才發覺人們對臺灣傳統音樂的陌生,如有「南管、北管是哪一種菜系的餐館?」或「南管是哪種管樂器?」等疑惑。至一九九五年才出現鄉土教學,隨後常有以「鄉土音樂研習」名義舉行的活動,在這些場合對中小學音樂教師演講時,曾有人發問【百家春】是否為南管曲,因為他們聽過該說法。  撰寫本書,並無護衛傳統的想法,而是為發揚臺灣傳統音樂中具有的藝術性,如南管的生態情形、樂曲種類與內容、音樂的基礎理論、音樂的內涵特色。作者能公諸層次稍深的內容,如南管音樂的人文雖略同於北管文化圈的情形,仍有一小部分近似仕紳的細流、樂曲種類從一九七○年代所見三類的情形,實為四類的部分失傳狀態,以及支撐詮釋音樂的穩定性、展現藝術性內涵的基礎理論等。這些乃於作者學習研究南管最初約七年間,受若干擁有大師級音樂能力的南管人幫助所成,他們是:黃根柏、郭炳南、曾省、吳再全,南管閱歷與經驗豐富的藝師如王崑山、施魯、王漢英,技巧精湛詮釋細膩的演奏唱者蔡小月、張鴻明、吳昆仁等。經由向他們學習、請益,或觀察聞聽其言談風範,因而能有書中各章節的論述。由於行文的關係,文字敘述中並無法逐一指出他們的音樂成就,以及對作者的協助細節,但本書對南管音樂各方面的論述或分析,都為諸位南管人畢生音樂成就的呈現,特向他們表達真誠的謝意。  另外,本書能付梓出版,要感謝曾任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副校長、現任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董事長的林明德教授的引介,以及晨星出版公司及編輯部精美的設計與校對處理,在此一併表示萬分的謝意。  呂錘寬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民族音樂研究所教授

内容概要

  往昔,有一府二鹿三艋舺的符碼;  今天,人文彰化見證半線風華。  因臺灣的鹿港雅正齋曾有過精湛深邃的南管指譜藝術,其後有蔡小月質樸亮麗的演唱,將流傳於臺灣社會的南管音樂推介至國際音樂舞台,南管音樂從此一躍而國際化。  南管音樂不僅曲韻聽來蒼勁古樸、深邃幽遠,在歷史上亦留下源遠流長的行跡,曲調流轉之間完整體現出從唐代綿延至今的音樂特色。  如此藝術瑰寶於臺灣,險些在殖民統治之下面臨消逝,後來又受到西方音樂文化之衝擊,導致它加速淡出。  所幸因受到歐洲音樂會和法國國家廣播公司等國際上的熱烈肯定,南管音樂的獨特性與高度藝術性重新受到世人矚目。本書詳述南管音樂之樂種、文化、內涵等,為南管音樂留下最翔實完整的紀錄。  《南管音樂》特色  詳細介紹臺灣傳統南管音樂本身以及於國際受重視之現況,充分說明臺灣南管音樂文化之存在價值。

作者简介

  呂錘寬,(1952 -),彰化縣人。巴黎第四大學音樂學院高級研究文慼。現任**臺灣師範大學民族音樂研究所專任教授、**臺北教育大學音樂學系兼任教授。曾任**臺灣師範大學民族音樂研究所所長、**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所所長、傳統音樂系教授兼系主任、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第三屆)。  擅長音樂田野採集與整理,對於臺灣傳統音樂研究貢獻良多。著有:《泉州絃管研究》、《泉州絃管指譜叢編》、《臺灣道教儀式與音樂》、《道教儀式與音樂之神聖性與世俗化(音樂篇、儀式篇)》、《臺灣傳統音樂》、《北管音樂概論》、《北管細曲賞析》、《臺灣傳統樂器》、《北管音樂》等書。

书籍目录

前言序論壹、南管的歷史與人文概述一、歷史背景(一)樂器與樂制的唐宋來源(二)曲詞來源與元明戲曲的關係(三)記譜法形成於清代的考察二、館閣組織及其活動(一)館閣的誕生1.仕紳階層休閒養生2.基層民眾閒居娛樂3.廟會習俗(二)館閣組織1.館主2.館先生及待遇3.館員與束脩(三)活動型態1.開館2.閒居拍館3.郎君祭與整絃4.應酬性的民俗活動三、分布與擴散(一)館閣的南管1.傳統館閣2.同鄉會式館閣3.新出現的團體(二)樂種與劇種的南管1.樂種2.劇種3.宗教儀式(三)社會化1.音樂廳的演出2.學校教育3.國際交流及學術化貳、樂曲種類一、指套(一)曲目的發展1.三十套2.三十六套3.四十二套4.四十八套(二)樂曲結構1.聯套方式2.拍法類型3.音階與調式(三)指辭文學1.標題2.指辭內容3.詞彙二、曲(一)文本內容分類1.儀式性2.敘事性3.抒情性4.詼諧性(二)曲調分類1.音調分類法2.拍法特徵分類法3.曲調系統分類法(三)樂曲組成與結構1.滾門體2.曲牌體3.犯曲、集曲與過枝曲三、譜一、曲目(一)譜略考1.譜或大譜2.譜名稱考(二)曲目組成(三)標題名稱1.傳統標題2.被更改的標題二、樂曲內容(一)〈五面〉、〈八面〉與〈三面〉的關係1.三者的內容組成2. 〈五面〉與〈八面〉的演變3. 〈八面〉新素材的來源(二)四大譜1.〈四時景〉的發展2.〈梅花操〉的演變3.〈走馬〉與〈百鳥歸巢〉的演變(三)【綿搭絮】的應用三、音律方面的特徵(一)管門與音階1.管門種類2.同宮的管門3.不同宮的管門(二)調式結構1.同宮之五音調式2.不同宮之五音調式3.七音調式四、大小都會套曲(一)曲目概述1.保存情形2.曲目數量3.樂曲來源(二)樂曲組成1.聯套組織2.音樂型態3.文本內容(三)展演方式1.套曲之演唱2.排場程式參、樂器與樂隊一、樂器種類(一)固有樂器1.樂器形制2.樂器來源的傳說(二)非固有樂器(三)演奏技巧1.拍2.琵琶3.簫絃4.叫鑼二、樂隊編制(一)常態編制(二)十音編制(三)出陣頭三、樂器製造與掌故(一)樂器製造(二)有關樂器之掌故肆、記譜法與音樂理論一、樂譜形式二、音高符號及管門(一)音符及唱名(二)管門與音階(三)調式三、指法與時值節奏(一)基本指法(二)表長音的指法(三)表各種節奏型態的指法1.點挑指組合2.點撚組合(四)裝飾性指法四、拍子符號及拍法種類(一)拍子符號(二)拍法種類伍、音樂欣賞分析一、和樂方式(一)樂器之間的關係1.琵琶與三絃2.洞簫與二絃3.下四管(二)樂曲的起始與過渡方式1.樂曲起始方式2.過渡二、指譜賞析(一)指套1.五大套2.指尾(二)譜1.起手板2.四大譜4.陽關三疊三、曲賞析(一)曲詞文學1.詞句方面2.詞彙方面3.借音詞(二)演唱技巧1.演唱語言2.唱唸法3.運腔方式(三)名曲欣賞1.七撩曲 ~ 【杯酒勸君】2.三撩曲 ~ 風落梧桐3.一撩拍曲 ~ 荼蘼架4.疊拍曲5.南北交總論 來自遙遠地方的音樂參考資料一、樂譜集二、有聲資料三、論著索引條目樂曲目錄樂曲 1:南管譜:〈梅花操〉首章樂曲 2: 南管譜〈走馬〉首章樂曲 3:南管譜〈陽關三疊尾聲〉起始樂句樂曲 4:南管曲【杯酒勸君】賞析樂曲 5:南管曲【風落梧桐】賞析樂曲 6:南管曲【荼蘼架】賞析_1樂曲 7:南管曲【荼蘼架】賞析_2樂曲 8:南管曲【孤棲悶】賞析譜例譜例 1:〈妾身受禁〉音階分析譜例 2:三個管門【綿搭絮】比較譜例 3:〈陽關三疊〉之音階譜例 4:〈走馬〉之音階_1譜例 5:〈走馬〉之音階_2譜例 6: 〈歸巢〉之音階譜例 7:十音編制演奏時之叫鑼節奏型態譜例 8:三絃聲部與琵琶之關係譜例 9:起始樂曲的小序譜例 10:樂章過渡的速度處理譜例 11:〈一紙相思〉起始樂句奏法 圖例圖 1:南管常態樂隊座序圖圖 2:南管樂隊座序與樂器形制的五行關係圖 3:南管的十音編制座序圖 4:南管館閣出陣的十音樂隊圖 5:南管琵琶音符位置表例表 1:南管琵琶指法演變比較之一表 2:南管琵琶指法演變比較之二表 3:三十套階段的南管指套曲目表表 4:指套門頭名稱遭刪改之比較_1表 5:指套門頭名稱遭刪改之比較_2表 6:指套內容出處表表 7:滾門體曲調一覽表表 8:過枝類南管樂曲表表 9:南管譜版本比較表表 10:譜之標題及曲目比較表(一)表 11:譜標題被更改的版本表 12:〈三面〉、〈五面〉與〈八面〉內容比較表表 13:〈三面〉、〈五面〉與〈八面〉章節拍法比較表表 14:〈五面〉與〈五湖遊〉比較表表 15:〈八面〉與〈八展舞〉版本比較表 16:南管譜〈八面〉與弦索十三套【松青夜遊】比較表表 17:〈起手板〉與〈四時景〉比較表表 18:南管之管門名稱比較表表 19:倍士管音階分析表表 20:五孔四 管音階分析表表 21:五孔管音階分析表表 22:四孔管音階分析表表 23:大小都會套曲章節組成表 24:大小都會套曲管門表表 25:大小都會套曲演唱方式例釋表 26:大小都會套曲排場程式表表 27:南管洞簫長度比較表表 28:南管之二絃尺寸表表 29:南管之音符唱名表表 30:南管之管門音高符號表表 31:四個管門的音階形式表表 32:倍士管【長潮陽春】音階形式表表 33:五孔管【疊韻悲】音階形式表表 34:南管琵琶基本指法表表 35:南管琵琶長音類指法表表 36:表各種節奏型態之指法表 37:點指與撚指組合之指法表表 38:南管琵琶裝飾性指法表表 39:南管拍法結構表(1)表 40:南管拍法結構表(2)表 41:響盞與四塊節奏表_1表 42:響盞與四塊節奏表_2表 43:指套五大套組成與結構分析表 44:泉州法與廈門法〈起手板〉章節比較表 45:〈梅花操〉各節次演奏時間分析表表 46:〈陽關三疊〉前七章樂曲分析表 47:〈陽關三疊尾聲〉樂曲內容組成分析表 48:台語與泉州語發音相同的韻部表 49:閩南語之讀音與語音例釋表表 50:屬多音的閩南語韻部表 51:【風落梧桐】樂曲分析表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南管音樂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