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散步中的設計

林桂嵐 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时间:

2009/07/31  

出版社:

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作者:

林桂嵐  

页数:

175  

Tag标签:

无  

前言

  推薦序  生活美學需要我們投注心力  林安鴻  與桂嵐相識,起因於設計,也起因於她的書。  在香港2006年底的設計週會場上,主辦單位推薦台灣出版的《挑食的設計》一書吸引了我,好玩的是,書中有近二十款設計產品是出自我們團隊的商業代工(OEM)。多年來,我們將世界著名設計師的設計構想實現及商品化,卻不知背後的故事,藉由桂嵐書中娓娓道出,我才發現原來我們代工製造的商品,其設計背景、品牌故事和價值,竟是如此精彩!也讓我重新思考品牌價值及行銷力量。  於是我冒昧邀約桂嵐,認識了她,甚至請桂嵐和我們團隊一起遠赴法國及德國考察,經過兩年多來的合作,樂見桂嵐再度出版新作《散步中的設計》,而我們團隊也於2007年底踏出自創品牌的第一步,朝向建立屬於華人文化內涵的現代家居生活品牌邁進。我深知這條路辛苦而長遠,但相信將是很有意義的旅程。  不論是《挑食的設計》或《散步中的設計》,桂嵐總是能把「設計」寫得有趣而生活化,而這也是「設計」該有的務實。巴黎、東京、大阪、京都、香港、北京、上海,這些我曾工作、經商、學習及生活的城市,以前不曾放慢腳步好好欣賞、思量和享受,再次透過桂嵐新作,才知道原來「散步」也能看出城市裡的創意和美學。  從知名品牌Starbucks、Nespresso、Alessi,到著名設計師Philippe Starck、Jean Nouvel、Toyo Ito、 Ettore Sottsass、Gijs Bakker、Alessandro Mendini,多年來我們有機會參與將他們的設計構想實現及商品化,也學習品牌價值及行銷力量。回顧品牌經營過程,從法國 Maison & Objet 的參觀者,到成為參展者;一位耕耘者,到國際雜誌Wallpaper、Elle Deco報導;從倫敦Victoria & Albert博物館參觀者,到受其青睞收藏展出;從觀光購物的巴黎百貨公司Galleries Lafayette、BHV及Le Bon Marche 到受邀設櫃,深知必須戒慎地繼續走這條很長、很遠、很辛苦,但很有意義的旅程,亦自許品牌事業無限,成之不必在我;自我權能有限,惟求盡其在我!  從這過程中更深知,品牌需集合工業、空間、視覺、藝術、行銷等跨領域合作。  書裡提到許多國際都市的城市美學,反觀台灣,我們相信台灣在人文素養、文化保存演繹、人性關懷和宗教薰陶上,有著先進優良傳承與累積,也是產業發展的競爭優勢。如果我們站在文化自覺(自信)的基礎上,汲取已開發國家的品牌、設計、行銷等技術,未來,來自不同國家的旅者,在不同的城市,購買的將不只是Made in Taiwan的筆記型電腦,而能與台灣的生活設計品相遇,在散步中,把台灣設計商品帶回家。只要我們好好珍惜、保護和有秩序地維持發展,台灣應可扮演華人文化、人文、品味生活的引航者角色與地位。如同與桂嵐結如此善緣,也期待與更多有相似志向和文化創意的朋友互勉、互助、互勵,為我們成長的土地盡一己棉薄之力吧!  品家家品有限公司 董事長林安鴻 2009仲夏夜於香港  作者序  設計的細節都在散步中  我喜歡散步,不管是身處何種情緒下散步──氣呼呼需要冷靜,心情愉悅時隨意亂逛,尤其喜歡東張西望,在城市漫無目的地散步。我的旅行都是用散步走出來的。  我覺得逛街、散步有一個好處,你隨時可把眼光調遠拉近。當我開始對焦一些吸引我的有趣事物時,不禁恍然大悟,原來設計如此觸目可及。走在路上,平面設計、產品設計、商店設計、櫥窗設計、室內設計、建築設計、展場設計,原來設計無所不在。而我也突然覺得,音樂、空間設計、藝術也不是那麼壁壘分明,總是有種道理相通。所以我在寫了多年設計後,突然不想受限某種領域畫分,覺得不如好好跳tone一下。我的眼光都用相機記錄下來,一張相片,訴說一個故事,或一個想法,但我不是專業攝影師,所以有賴此書的平面設計師以視覺設計,幫助我傳達訊息。  這本小書裡的心願也不小。我覺得,「美學」還真需要團結力量大,所以一直有個想法:一個成功的品牌,必須要考慮視覺設計、空間、商品這些範疇,只是我用了擅長的「散步」方式來說這件事。散步是每個人都可以做的事,只要選擇一個城市,放慢腳步。我覺得在台北散步,也可以看到一些令人驚奇和驚喜的設計。  此書要感謝Chris和Kay放牛吃草,多虧這些自由時間,我能在國外城市的街頭巷尾閒晃,東想西想。同時也謝謝Jennifer、Billy、發哥、Lucy、Antina、秀秀、Eva、Flora、小雋、大萱、Claire和Kate這些伙伴,也要謝謝天下文化和Nick提供給我一個寫作的空間。  而常拖著我快步做市場調查的談心王,謝謝他不按牌理出牌的想法和玩笑式的支持,在城市散步,需要一位談心朋友,在街頭胡言亂語也算是一種腦力激盪,也多虧他的長桌,我也不需四處漂泊在咖啡館中,最後終於安定完成此書。  謝謝桂芬永不放棄的精神,靜宜在眾多煩瑣編務中,保持和善和專業態度。也謝謝洋蔥的精采版面。  這本書很跳tone,也很細,不求太縝密的結構,也希望看的人讀得很鬆!

内容概要

  從路邊的店招和櫥窗,到地下道的海報、走過的橋……只要懂得「察顏觀色」,在簡單的散步中,你也將隨時遇上設計。設計,就是如此無所不在,和我們的生活這麼近。  「設計的細節都在散步中。」  --作者/林桂嵐  不只是因為設計無所不在,也是因為,散步是欣賞設計最好的方式之一,你的目光可以隨時調遠拉近,直接感受設計和人、和生活的關係。  本書中,喜愛設計和散步的桂嵐將帶著大家漫步巴黎、東京、京都、大阪、香港、上海、北京等城市,欣賞富美感、具創意的商店&陳列空間、產品設計、視覺傳達、建築設計、公共空間、品牌行銷……請跟著她,來趟愉快充實的設計散步吧。

作者简介

  林桂嵐   一個不安於室、不務正業的女子,喜歡想怪點子、執行好玩點子,把點子變成有趣的行銷策略。活動領域,從公共藝術企畫到通路品牌行銷規劃、公關活動,目前為雜誌撰稿及生活用品店「設計講」顧問。著作有《設計,不安於室》、《挑食的設計》(天下文化出版)。

书籍目录

推薦序 生活美學需要我們投注心力 作者序 設計的細節都在散步中   巴黎    巴黎浪漫嗎?我覺得這個城市也有它「現實」的一面。我指的「現實」,是在它浪漫感性的外表下,還有精打細算的一面。浪漫感性是它的打扮,精打細算則是理性的內在。因此,在巴黎的路上,可看到省麻煩的垃圾桶、故意惡搞的房子;塞納河畔會出現一座游泳池。巴黎人甚至自找麻煩,把一座橋搞得很複雜,捨直取彎。你必須了解巴黎的理性與感性,才能了解巴黎設計中,講道理和不講道理的雙面。  阿拉伯文化中心(L’institut du Monde Arabe).Nespresso.嬌蘭之家(L’institut de Guerlain).標緻汽車旗艦店.西蒙波娃橋(La Passerelle Simone de Beauvoir).Plyones.Domestic壁貼.約瑟芬貝克浮動游泳池(La Piscine Flottante Josephine Baker).法國國家圖書館(Bibliotheque nationale de France).好市集百貨 (Le Bon Marche).布朗利博物館(Musee du qual Branly).Habitat家居連鎖店.Lancel包.巴黎家飾展.Rolitoland.設計商店Colette.裝飾藝術博物館(Musee des Arts Decoratifs)東京  東京是一個患了設計焦慮症的城市,無所不在的設計符號、當代日本重要設計師的視覺作品,如無印良品、可爾必斯、UNIQLO......,都能在東京街頭看見。六本木之丘和中城,根本是座設計之城。而在屬於東京設計的節目──東京設計週中,日本設計師釋放他們的設計因子,也同時添補歐美最新設計潮流。漫步東京,可以補充你的設計資訊。  東京中城(Tokyo Midtown).Pantone商品、21世紀美術館(21_21 Design Sight).新國立美術館.佐藤可士和.森美術館的血拼小物.六本木之丘的視覺系統.SEIKO錶.Fewmany的公仔.汐留Caretta的烏龜.汐留圓點人.家居品牌Time&Style. +_0.青山的藝術旗幟.東京設計週.Good Design.60vision.荷蘭食物設計師弗潔倫(Marije Vogelzang).西班牙設計師海恩(Jamie Hayon)大阪、京都大阪和京都,一向被歸類為海派和老派的城市,但是海派和老派,也是一種設計風格。大阪的海派,可以從南船場Organic Building看出排場,一棟建築物的外牆種滿好幾樓高的植栽。崛江的個性商店,每家都個性強烈得讓人很難忽略。而京都的老派,則是有傳承的責任,建築、商店、商品,都在推陳出新中,不忘念舊過去傳統。Sfera Building.古今烏丸.設計品牌AURA.京都設計館(Kyoto Design House).吸油面紙yojiya.R by 45 rpm.京都車站.原子小金剛.Evisu牛仔褲.潮流品牌Hysteric Glamour.潮流品牌A Bathing Ape.潮流店And A.長屋再生計畫香港、北京、上海    這三個城市的設計文化還在慢慢成型中,這就是有趣的觀察點,在還沒有定型時,其實可以看到更多不按牌理出牌,也可以看到這些城市如何想實驗屬於自己設計文化的類型。香港的G.O.D.玩了很多中國元素,北京和上海也不甘示弱,想找出屬於中國的設計因子。在現在進行式中,可看到設計的許多可能性。  香港IFC(國際金融中心)的椅子.香港地鐵公司的行銷.生活概念店G..O.D.(住好).潮流店BBC Ice Cream.設計商店Homeless.上海雍福會.北京書蟲咖啡廳..Carrie Chau(鄒蘊盈)

章节摘录

  建築設計  用攝影角度玩建築  法國建築師努弗爾(Jean Nouvel)設計的阿拉伯文化中心(L’institut du Monde Arabe, IMA),除了使喚光線表演,並隱藏更大的志願──想透過建築,連結西方文化和阿拉伯文化。但有趣的是,努弗爾是用攝影角度在玩這個建築物。  建築物兩側的斜切面入口,猶如照相機觀景窗的取景效果,讓你的視覺只看見建築物裡頭某個部分,但也增添讓人一探究竟的神祕感。建築物的外觀也許讓人覺得平淡,但走入裡頭,才知道故事的高潮都在這裡。一塊塊如伊斯蘭多格窗的圖騰鐵片拼滿整個牆面,一共240塊,這些鐵片所形成的光圈可以自動隨著室外光線調整大小。光圈開得大,透光量大;開得小,透光量就小。當陽光普照時,透過光圈,會在地板上投射出一個個圖騰光影。  從中心上方俯望一樓圖書館,可以看見光影在整個空間不斷跳動著,但我最喜愛的是圖書館桌面。為了讓書蟲用功,我看過的圖書館書桌造型、顏色都很平淡,不值得引人分心看一眼,但這些書桌上的紅色標籤,反而讓鐵灰色的桌椅多些律動。這些家具也是出自努弗爾的手,本身設計過不少家具的努弗爾,一手包辦中心內的家具。  離開中心,走到戶外,可以看到另一片美麗的景緻:面對塞納河的建築北立面的玻璃窗,有著如底片般的顯影效果,映照著塞納河畔的巴黎風景。  禮品店也值得一看。它是很傳統的阿拉伯建築,也販賣阿拉伯文化的工藝品。紀念品的擺法也仿照市集,將陶瓷盤放在地面上,讓人有逛市集的感覺。其中也附設摩洛哥風味的茶館,供人逛累可歇歇腿。  逛完阿拉伯文化中心,我不免心想,歐洲就是喜歡和美國不同調。美國人將阿拉伯文化視為敵人,但法國或許同是有著悠久歷史文化的國家,懂得去了解另一個文化的思考方式,而且用一個新穎的方式,詮釋阿拉伯文化。  *阿拉伯文化中心:1, Rue des Fosses Saint-Bernard  www.imarabe.org  *建築師努弗爾的網站:www.jeannouvel.com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散步中的設計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