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心灵资本学

丹娜‧左哈,伊恩‧馬歇爾 天下文化
出版时间:

2009-12-15  

出版社:

天下文化  

作者:

丹娜‧左哈,伊恩‧馬歇爾  

页数:

259  

译者:

王怡棻  

Tag标签:

无  

前言

  推薦序  建立企業「心」能量,開鑿資本主義「心」道路  林蒼生  二○○八年,全球經歷史無前例的金融海嘯,美國華爾街巨人,如雷曼兄弟、美林證券及AIG等知名金融公司在短時間內應聲倒地,留下驚愕的世人,以及幾近無可收拾的後果。部分企業核心高層關起門來,玩起超過自身想像的金錢遊戲,為了自利,出賣了世人,也為自己留下不可抹滅的汙名。  在一陣哀鴻遍野中,許多專家、學者開始反省、檢討資本主義,並紛紛針對資本主義未來的發展提出許多不同建言。然而有些人早就預示資本主義將面臨崩壞的危機,其中就包括了丹娜.左哈以及伊恩.馬歇爾。左哈身兼物理學家與哲學家雙重身分,多年來揉合這兩大領域,並發展出自成一家,切中時代需要的量子管理學。而夫婿馬歇爾則長年致力於心理治療。早在金融海嘯爆發前,兩人合著的《心靈資本學》業已指出,資本主義逐漸演變為一頭吞食自己的怪獸,失去了可預見的光明未來。現在讀來,不得不令人佩服他們的遠見。  綜觀過去資本主義與商業文化的發展,如果細心觀察,其關鍵就在於「心靈」的缺乏。我也曾援引馬雅曆法,指出地球將在二○一二年後進入以心靈層次為主的「水瓶世紀」。而左哈與馬歇爾便是以「心靈」為出發點,深入探討其對於個人以及企業的影響。他們並非喊出反資本主義的口號,而是指出變革的迫切與必要性;他們提出培養「心靈智能」、創造「心靈資本」,並成為「騎士」,相信只要你我能從更高層次動機出發行事,就有機會促成社會的整體改變;只要企業領導人運用「心靈智能」,為廣大的組織文化創造「心靈資本」,最終可造就一個長久運作的資本主義社會,讓我們生活富有、文明永續不輟。這些建言,事實上與統一企業近年來秉持企業經營必須兼顧「企業管理」、「企業文化」,以及「企業心靈」三個層次的理念有著共通之處,可說是「心靈資本」的具體實踐。  左哈與馬歇爾對於人類行為潛藏之動機探討,更是少見的深入。這也與我長久以來提倡以佛法「修心」,也就是「管理自己的思想」有相當程度的契合。就像我所說的,動機是思想的緣起,也是能量的開始,倘若能量的開始方向錯了,思想自然不可能導入正途,行為更不可能端正。作者深知真正的改變需要從動機著手,於是制訂了動機量表,列舉十六個包含正、負兩面的動機,接著與培養心靈智能與心靈資本的方法做連結,期待能進一步改變企業文化,達到改變資本主義的目標,每一個階段都環環相扣,至關重要,可說是用有系統卻深入淺出的方式,找出心靈的病灶,並提出治癒、甚至能比以往更加強健的藥方。  本書另一個令人耳目一新的概念就是「騎士」。放在企業經營的架構底下,他們就是為股東、員工、產品、顧客而服務,同時願意為整個社群、世界、未來服務的「服務型領導者」。古希臘時代,柏拉圖曾經提出以教育培養出能夠直透最高理性的善,成為最佳國家領導人選的「哲學家皇帝」。相較之下,要成為一位騎士並非如此遙不可及。只要能夠堅持深層的理想和價值,並且在生命中的任何層次中,盡其所能的改變,你我都可以是一位深具使命感的騎士。  佛家常說「萬法唯心」。以科學的角度來看,倘若「能量不滅」這個理論為真,那麼相信外在的物質世界其實就是內在生命能量的延伸和累積。二十一世紀可謂是身心靈重新整合的世紀。願你我都能夠培養心靈智能,創造心靈資本,成為二十一世紀的企業騎士,從關心利己幸福的「小畜」境界,提升至利他共生的「大畜」境界,為企業建立「心」能量,為資本主義開鑿出「心」道路,為人類永續生存盡一己棉薄之力。  推薦序  立命先於立業的心靈資本家  李仁芳  華爾街那群金融金頭腦(Whiz Kids)(有不少還是物理學、數學博士),運用他們的「高深」數理模型,設計出神秘莫測的衍生性金融商品連動債,坑殺全球許多不甚瞭解的投資人。新加坡、香港、台灣更是重災區,這是一個典型高知識份子欺負平常百姓,專家欺負凡民的惡劣例子。  世界許多著名商學院裡面,也開設所謂「財務工程」、「金融商品創新」課程。其中當然也有真正有助理財與金融效能,提昇社會福祉的部分。但像美國華爾街弄出來的那種「財務工程」、「金融創新」,可真是玷污了「工程」與「創新」之名。「工程」旨在天工開物,利用厚生;「創新」當然是運用科技與文化,增進人民福祉。「知識」如果不是運用來提昇萬民福祉,反而被用來剝削常民百姓,這樣的「知識」有何尊嚴?要來何用?  讀丹娜.左哈的《心靈資本學》,當她在談「-3貪求vs.+3內在力量」、「-6冷漠vs.+6服務精神」、「-7羞恥與內疚vs.+7世界靈魂」、「-8人格解體vs.+8啟蒙」,我們讀來內心深處是很感慨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對全球的資本主義社會與商管學院而言,這是外星人的語言吧?  基督教的七原罪或是佛教的貪嗔癡,都明白點出貪求是苦難的根源。Oliver Stone當年的名作《華爾街》,Gekko在他企圖購併的造船公司股東大會上雄辯的演說卻說:「貪婪是好的(Greed is good.)... ...」  丹娜.左哈提到古羅馬詩人奧維德(Ovid)寫過一個源自希臘神話的故事:個性貪婪無比的木材商人(勘天主義者的隱喻,想想魔戒中森林的復仇... ...)厄律西特受到憤怒天神的詛咒,陷入永不飽足的強烈飢餓。他吃光所有存糧,還把所有錢財換成食物。由於還是無法饜足,厄律西特竟然吃掉自己的妻子兒女。最後一無所有的他,開始啃食自己的肉。他,變成吞食自己肉身與靈魂的怪獸。  厄律西特當然是左哈對資本主義嚴厲批判的隱喻。  其實當代社會裡所謂的「資本家 / 創業家」,是存在有兩種迥不相同的典型。有一種創建事業的人,具有構思商業模式的「發想力」,以及實現抱負的「熱情」。他們會「親自」鑑定有將來發展性的事業領域,並將其託付給工作同仁,讓同仁對未來充滿期待,提高公司內部同仁的開創動力與突破動力。像SONY創辦人井深大就切身地體會到這是提高公司內部原創動力的基本方法,他在手書的事業創立宗旨,開宗明義就提到:  「建設可以令認真的技術者將工藝技能發揮到極度,並擁有自由闊達的氛圍、可愉悅工作的理想工場。」  說到資本家 / 創業家,大家腦海裡可能會立刻浮現另一種種住在高級「豪宅」,出入乘坐高級進口轎車的「青年實業家」。2006年一月因違反證券交易法而被逮捕的日本活力門(Livedoor)社長堀江貴文,正是上述華麗創業家的象徵。他曾一再發出「賺錢優先」、「世上沒有錢買不到的東西」等豪語,主張凡事以「金錢優先」為本的經營理念。  相反的,像井深大這型的深度工藝藝匠型創業者,卻是以「創立事業以將自己所知曉的技術貢獻給全世界」的志向為本。井深這種事業經營者,認為實現這個志向就是達到自我理想的實現。  因此,資本主義其實有兩種:「金錢資本主義」與「志向資本主義」。前者認為「追求利潤是企業最大目的」;後者則指出利潤固然重要,但最終的目的還是在實現志向,進而貢獻整個社會。後者以「造物以利用厚生」為基礎來思考企業經營。從這點看,井深與堀江是活在兩種極端不同世界的經營者。  依照左哈《心靈資本學》經營論,像堀江貴文這樣的經營者是不入流的。而《心靈資本學》經營論,與我們此處所說的「志向資本主義」其實是相通的概念。左哈的思維,與對經營者厚積心靈資本的期許,事實上與東方佛家的核心思想與基本命題相通,也許可以用六個字概括:「立命先於立業」。  人類是地球上唯一會全盤思考地球事物的生命,要能夠發揮個人優美的善意識波動,起心動念,「發一隅之光」,助成造就自身周遭的人。這個善意識波動與宇宙造物主的「大愛」意識波動一致,能夠心存善念,修己治人,共生立命,必成大善果。  造業(Karma)是因,果報必顯現於將來。  遠在二千五百年前,佛陀就提示眾生:  . 為人類盡一份心,為世界盡一己之力的「佈施」(+6服務精神);  . 克制自我,壓抑我執、自私之心的「持戒」(+3內在力量);  . 在世事無常、大起大落的人生中諸事忍耐的「忍辱」(+5開創);  . 全心全力勞動、服務貢獻的「精進」(+4專精)。  控制自身的慾望(「持戒」),鍛鍊自我的心智(「精進」),「立命先於立業」,是事業有成者終身奉行的金科玉律。他們都將此生視為是提昇自己靈魂與心智到更高境界的一段中間期,對他們生而為人而言,此生形同一個修練的道場。  導言  讓世界跟你一起改變  最近我去尼泊爾時做了個夢,夢的內容很適合做為這本書的開頭。在夢中,我去看了一場三幕劇。演出的環形劇場觀眾席與舞台十分靠近,觀眾就像演出的一部分,非常有參與感。第一幕中,一群西藏喇嘛一邊誦經,一邊進行禮佛儀式。整個場景井然有序、優美平靜,讓人心情愉快。演出本來一切都很順利,但突然間,木頭天花板開始崩落,落下的樑柱壓死了許多喇嘛。我當時迅速逃離舞台,以免遭殃。  第二幕中,喇嘛再度進行禮佛儀式,但這次他們變成一群滿腔怨氣、憤世嫉俗的老人。他們把禮佛儀式當成例行公事,對新進的年輕喇嘛頤指氣使、不留情面。這一幕死氣沉沉,甚至充滿負面能量,讓我想逃出劇場。  第三幕中,一群非常年輕的新進喇嘛正準備啟程去旅行。其中一些人步行,其他人則騎犛牛。這群喇嘛初出茅廬、懵然無知。他們不確定目的地在哪裡,只知道自己必須遠行,為僧團尋找新的儀式。就像美夢的典型結尾,這群喇嘛迎著朝陽,充滿希望與勇氣,展開新的旅程。  這個夢境,不可思議的呈現出人類文明的演進。第一幕中,平靜的喇嘛進行完善的儀式,代表古時「上帝在天眷顧,世間一片祥和」的信仰。那是個充滿信仰與價值的年代,人們知道人生目標何在。第二幕中,憤世嫉俗的喇嘛代表被物質主義與冷酷牛頓理論主宰的現代社會。他們(我們)的世界充滿失望、痛苦、自私,甚至墮落。人們經歷的事物失去意義,沒有人懷抱希望。而第三幕的年輕喇嘛就像今日的我們,正準備啟程尋找可行的新儀式(哲學思維或實踐方式),讓人類能走向更充滿意義、長久的未來。  我希望許多人能像第三幕的年輕喇嘛一樣,為資本主義社會與商業文化找尋更寬廣的新基礎,同時在生產獲利機制以及更完善的人類活動中開發更多潛能。我期許有一些人會從本書的內容中得到啟發。  本書預設的立場是,我們的資本主義文化與其中的商業活動正陷入危機。我形容當今全球化企業是「吞食自己的怪獸」,因為資本主義與許多衍生商業活動的基本假設,是無法維持長久的。若資本主義與商業沒有長遠未來,人類文明的未來將全面受限。  本書的中心主旨是,只要有足夠多的人從更高層次動機出發,就能促成社會的整體改變。本書目標是向現在與未來的領導者揭示,如何運用他們的「心靈智能」(Spiritual Intelligence),為廣大的組織文化創造「心靈資本」(Spiritual Capital),最終達成一個可以長久運作的資本主義社會,也讓我們生活富有、不虞匱乏,文明永續不輟。  這裡的關鍵字是「富有」。我對富有的定義是,「人們可以用它提升生活品質」。我們常談到富有天分、富有個性,或富有好運。富有(wealth)這個字來自古英文welth,意思是「過得好」。但今日字典對富有的定義(即「大量的財富」),卻反映出字典編撰者身處的物質文化。人們通常接著定義「資本」是我們擁有的金錢或物資。於是,資本主義對我們而言,就是與金錢和有形財富相關的事物。  但是,心靈資本才是我們賴以維生的財富,也是豐富我們內在的財富。從深層意涵、深層價值、根本目標,與高層次動機出發,並將這些行動融入生活與工作,我們才能獲致心靈資本。  從人類社會與整體世界的大架構下看,心靈資本是組織與文明永續的願景與模範。唯有藉著在企業哲學與企業經營中實踐人文精神、幫助地球永續生存,才能累積心靈資本。心靈資本反映了我們的共同價值、共同願景,以及人生的根本目標。它也反映在組織的基本信仰、存在使命、成長目標,以及所擔負的責任上。  我在書中使用的「心靈」一詞,與宗教或其他信仰體系無關。宗教組織與以宗教為基礎的文化,無疑建立了一些純正的心靈資本。但這些心靈資本被侷限在信仰系統內,排拒了有其他宗教信仰,或沒有宗教信仰的人。在今日多元化與全球化的社會裡,組織、社會,與文化所需的心靈資本,必須源自更深層、無涉宗派,且所有人皆珍視的意義、價值、目標與動機。  同理,心靈智能是我們用以得到深層意義、價值、目標與高層次動機的智能。它是我們做決策,以及判斷什麼事值得做時所使用的思考體系。這些決策包含了我們如何製造、分配自己的物質財富。  心靈智能是我們的道德智能,賦予我們分辨善惡的本能。它是我們人生中發揮真、善、美與同理心時的智能。只要我們把靈魂視為傳輸管道,把想像力與心靈的深刻豐富,帶進我們的日常生活、家庭、組織與機構中,心靈智能也可以是靈魂的智能。  想要了解本書,必須理解心靈智能、心靈資本與永續性間的重要關連。這項連結是串起本書的主軸。我可以這樣說明:我們需要意義、價值與根本目標(心靈智能)以獲致財富(心靈資本)。唯有在資本主義的想法中,含括心靈資本豐沛的意義、價值、目標與高層次動機,我們才能擁有永續的資本主義與社會。  一個系統可以自主運作,並且發展未來,才算是永續系統。自然界中,永續系統是一個所有元素能相互合作、彼此滋養的平衡環境。它擁有整體性(各元素在內部互動)、自我管理,且相互探索。地球生態就是一例:植物製造動物所需的氧氣,動物製造植物所需的二氧化碳。各種動、植物藉由合作與競爭達到平衡,水則藉由蒸發與降雨的過程循環運用。整個生態系統運用自身的多樣性達成演化(基因突變)。  擁有心靈資本的人類、組織,與文化較能維持長久,因為他們擁有成熟的特質,包括以價值為基礎的寬廣願景、對總體環境的關懷與同情、長程思考、自發性(與彈性)、由核心信念出發的能力、擁抱多元,以及向逆境學習、化阻力為助力的能力。  我在書中將討論三種資本:物質資本(Material Capital)、社會資本(Social Capital),與心靈資本。這三種資本的建立,與人類三大智能,即理性智能IQ,情緒智能EQ,與心靈智能SQ息息相關,如下表所示。  資本 智能 作用  物質資本 IQ:理性智能 我所想  社會資本 EQ:情緒智能 我所感  心靈資本 SQ:心靈智能 我所是  在資本主義社會裡,我們最熟悉物質資本。它代表金錢與金錢可以購買的東西,如花費的錢、投資的錢,以及能獲取物質優勢、權力與影響力的錢。如資本主義創造者所言:我們運用理性智能來追求物質資本。理性智能是我們思考的智能。  社會資本是協助社會與組織為公共利益順利運作的財富。社會學家法蘭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把社會資本定義為:人們為了公共利益在團體或組織內合作的能力。他表示,這種能力來自於信任與共同的倫理價值。社會資本反映出我們在家庭、社區,與組織內建立的關係上。當我們越信任彼此,我們越會盡到對他人或組織的責任,越會藉由共同努力,改善大眾健康與教育水準,也越能讓犯罪遠離。  社會資本的累積,主要取決於我們經營人際關係的情緒智能。情緒智能是我們了解與感受他人的能力,也是解讀他人情緒與社會情勢,並做出適當反應的能力。情緒智能是我們感受的智能。  心靈資本擴大了我們的共同價值、意義與終極目標。它代表了我們對人生意義、人生價值與最終目標的關切。我深信,真正的社會資本必須包括這些心靈層面。它是我們共同關切的重要事物,並將社會緊緊連在一起。藉由運用心靈智能,我們得以建立心靈資本。心靈智能是人之所以為人的智能。  如果我們希望擁有一個永續的資本主義社會,我們必須運用自己的物質智能、社會智能與心靈智能,來建立相應的三種資本。我在本書強調的是心靈資本,因為如果缺乏心靈資本做為基礎,沒有一種資本能真正運作。我們的動機,以及由低層次轉為高層次動機後的行為改變,是本書的另一大重點。唯有當我們了解怎樣的潛在動機會導致負面行為與自我毀滅,高層次的動機才會開始驅使我們。心靈智能的十二個特性,賦予我們改變行為的動力。我的重點是,當足夠多的人運用他們的心靈智能,本著高層次動機行動時,家庭、社會、組織與全球資本主義文化的主流特質就能夠改變。  如果我們想建立一個更美好的世界,個人與社會各層面文化的動機轉變便至關緊要。藉由閱讀本書,在教育、心理、政治、商業與專業領域生活工作的人,都能從累積的心靈資本中獲益。我了解把所有領域納入討論十分重要,但我仍以商業領域為重點,本書所舉的例子與觀察主要也來自此領域。我這麼做有兩項理由。第一,商業是個重要工具,藉由商業,資本主義價值得以充塞我們的社會。如果我們想擴大資本主義的價值,就必須藉由擴大商業的價值來達成。第二,今日唯有商業擁有足夠的金錢與權力,能藉由創造各種財富,裨益個人與社會,進而帶來顯著改變。  雖然商業可以顯著改變,但商業文化必須先經歷大幅轉變。唯有當資深的企業領導人開始改變自己,這樣的轉變才會發生。本書預期,未來將有更多企業領導人,本著高層次動機做事。我稱這群人為「騎士」(knight)。正如我夢境中的西藏喇嘛,這群未來的領袖將擁有創意與動機去發明、實踐新的作法與企業哲學,並帶領我們迎向充滿意義且永續不輟的未來。  本書對於資本主義與一般商業有諸多批評。第一章是資本主義產生的問題與錯誤總覽。許多資深讀者可能對於其中許多議題已經很熟悉。但本書並非反資本主義或反商業活動。反資本主義的錯誤在於排斥一種可以獲致物質財富的經濟機制,而這些物質財富遠多於人們想像。真正的重點在於改變資本主義,而非全盤否定,因為我看到商業及其他領域具備雄厚潛力,得以在大架構下產出更多可用於公共利益與人文領域的財富及價值。  總論後接著是分論。這部分同時談到個人層面、社會層面與文化層面。各層面彼此反映,但都依循相同的原則運作。  本書發展、環繞的主題是:當有足夠的人行事基於高層次動機時,這個世界就會改變。第一章與第二章說明資本主義在商業世界中,兩種不同的發展狀態。第一種狀態反映資本主義無關道德(通常是不道德)的文化:自私自利、追求極大利潤、強調股東價值、思想孤立、恣意浪費而不顧長期後果。這是一種對於人性與動機的狹隘假設。第二種則是心靈資本。它呈現以價值為基礎的資本主義與企業文化。其中,累積財富是為了創造合理利潤,藉以提升公共利益。心靈資本更強調「利害關係人價值」(stakeholder value),其中的關係人包括現在與未來的全人類,以及地球本身。心靈資本滋養並維繫人類心靈,同時能夠維持商業的永續運作。  本書其他篇章,則是探討我們如何從今日的狀態,轉變為心靈資本的狀態。想要改變文化、企業,或其他任何事物,我們必須先了解促成此文化的動機,以及其中的態度與情緒。第三與第四章提供一套系統化新方法,用以檢視當今文化的動機與情緒狀態。這是一套對應並延伸馬斯洛需求理論的新動機量表。我們必須培養、運用情緒智能,特別是發展情緒自覺的部分,才能夠善用此章節。  第五章到第八章介紹了心靈智能的新概念,定義心靈智能轉變的十二特性,並解釋如何運用這十二個特性將個人與社會的行事,由低層次動機(恐懼、貪求、憤怒、好勝)轉變為高層次動機(探索、合作、內在能量、專精、服務精神)。  第九章描述這些轉變如何在現實中發生,以及如何在組織文化中偵測到這些轉變。本章深入探討八個主導企業文化的議題,以及這些議題如何受到心靈智能轉變的進程所影響。第十章探討那些可以引發、實現文化轉變的領導菁英。這裡我將介紹兩種重要領導類型:「騎士」與「師匠」。其中騎士能夠創造新文化,而師匠則在組織中融入新文化。最末的第十一章,強調心靈資本是資本主義中有效且可行的形式,並以我們如何促使它發生做為總結。  讀者將在書中看到一些科學理論。近年來神經科學領域的新發現,對理解心靈智能如何在大腦運作十分重要,尤以近期關於「神點」(God Spot)的發現為最。神點是大腦顳葉一塊神經組織,它讓人產生神聖感,並渴望生命中的深刻事物。  渾沌理論(chaos theory)同樣也在本書佔有一席之地。渾沌理論(以及相關的複雜學)是二十世紀的一項「新科學」。它解釋秩序與非秩序,穩定與不穩定間的非線性關係與自我組織系統。蟻塚、蜂窩、天氣、股市,與人類的免疫系統,都屬於這項系統。我深信任何有創造力,且能在今日動盪世界中維持長久的組織、社會,都擁有混沌與複雜理論所稱「複雜適應系統」(complex adaptive systems)的特徵。這些特徵包括整體性、多元性、自發、自我組織、自我成長,以及與系統與環境間的合作進化。  所有的生命系統,包括我們自己,都是複雜適應系統,而人們的意識能力即呈現了這類複雜的特徵。第六章中,我將探討複雜適應性系統如何衍生讓心靈智能與眾不同的特質。  還有許多次主題與次軸線貫穿本書,在骨幹上添加了血肉。雖然我希望此章提供的架構,可以讓讀者感覺本書是一整體,但本書並非只有單一主題。最後一點,心靈資本並非單一概念,而是一套衍生出許多豐富且複雜的新價值典範(paradigm)。

内容概要

  企業該如何面對資本主義崩壞,尋找全新出路?  企業領袖該如何領導組織再造,創造終極財富?  你我又應該如何充實心靈財富,變身企業騎士?  人類有足夠的能力與智慧過著美好的生活,但是我們卻任憑自己被負面動機所控制。為什麼今日企業經營理念落得如此低下--自私自利、追求極大利潤、強調股東價值、思想孤立等等--而非人類最根本的價值以及最深層的目的呢?我們的資本主義社會和其中的商業活動已陷入危機,逐漸成為一頭「吞食自己的怪獸」。沒有永續性的資本主義與商業活動,將讓人類文明與未來全面受限。  本書作者提出,在「物質資本」,以及「社會資本」之外,我們還必須發展、建立「心靈資本」,從深層意涵、深層價值、根本目標,以及高層次的動機出發,在尋求獲利當下,同時充實心靈財富,同時改變企業文化,讓資本主義永續不輟。  而想要建立心靈資本,首先得培養「心靈智能」。作者揉合量子物理學以及管理學兩大領域,並援用大量企業或個人案例,深入剖析心靈智能的存在證據、人類動機的正反兩面、動機轉變的十二特性,以及改變企業文化的主要議題。作者參考馬斯洛的著名的需求層次理論,發展出全新的「動機量表」。當今企業,一如作者所言,營運動機大多落在「好勝」、「憤怒」、「貪求」以及「恐懼」四項負面動機中而不自覺。隨著動機量表的建立,你我能夠自我檢視,在量表上找到動機定位,並依此尋求向上超越的能量,做一個「時代的創造者」而非「受難者」。  書末作者除了鼓勵你我從自身做起,更企盼「新聖殿騎士」(服務型領導者)的出現,能帶領企業或組織改變,為資本主義尋找新的出路,含括心靈資本豐沛的意義、價值、目標,與高層次動機,如此一來才能藉著獲致的財富,讓我們的生命更有意義、美滿。

作者简介

  丹娜·左哈Danah Zohar  企業心靈改造大師丹娜·左哈大學時代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攻讀物理學以及哲學,研究所則在哈佛大學修習哲學、宗教以及心理學。左哈致力於以量子物理學的觀點解析人類意識、心理學,以及社會組織,近年來,她揉合物理學以及管理學,提出自成一家、切中時代需要的「量子管理」(quantum management)概念,並逐漸在國際管理領域引起注意。《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稱讚她為「世上最了不起的管理學大師之一」。左哈曾於克蘭菲爾德管理學院(Cranfield School of Management)以及澳洲雪梨麥格理大學管理學院(Maquarie University School of Management)擔任訪問學者,也曾在牛津布魯克斯大學(Oxford Brookes University)教授企業領導相關課程。她目前活躍於管理教育,並擔任管理顧問工作,曾受僱於富豪汽車(Volvo)、殼牌石油(Shell)、英國電信(British Telecom)、摩托羅拉(Motorola)、飛利浦(Philips)、BMW、可口可樂、麥肯錫企管顧問公司(McKinsey)等多家跨國企業。丹娜·左哈目前與夫婿伊恩·馬歇爾,以及兩個孩子定居於英國牛津。  伊恩·馬歇爾  於牛津大學主修哲學與心理學,接著進入倫敦大學攻讀醫學,是名榮格學派心理學家以及心理治療師。他和妻子丹娜·左哈曾合著《心靈智商》(Spiritual Intelligence)、《量子社會》(Quantum Society),以及《誰怕薛丁格的貓》(Who’s Afraid of Schr?dinger’s Cat)。他與妻子丹娜在世界各地都有設立工作坊。  王怡棻  **台灣大學國際企業系學士,美國紐約大學(NYU)藝術管理碩士,曾任遠見雜誌記者,喜歡古典音樂及舞台劇,現為新聞工作者。

书籍目录

推薦序 建立企業「心」能量,開鑿資本主義「心」道路推薦序自序 導言 讓世界跟你一起改變 第1章 怪獸,你最終的獵物是自己第2章 如何成就更美好的資本主義? 第3章 一切的根源都來自於動機 第4章 動機向上提升,還是向下沉淪? 第5章 改變世界,從培養心靈智能做起第6章 十二個心靈智能轉變特性第7章 深入了解轉變特性,讓改變成為可能第8章 改變發生的契機與媒介第9章 用企業文化的改變來提升資本主義第10章 一位企業騎士的誕生 第11章 那還算是資本主義嗎?

章节摘录

  第2章 如何成就更美好的資本主義?  「心靈資本」是個全新的「典範」(paradigm)。它有賴我們徹底改變自身對企業哲學與企業實踐的心態。它不是反資本主義或非資本主義,而是含括道德與社會層面的資本主義。心靈資本本質上並非金錢的財富,但它主張當企業本著更深刻的意義與價值觀做生意時,可能創造更高的利潤。心靈資本創造的利潤增加我們的心靈財富,同時增進人類福祉。  在第一章中,我談到資本主義的黑暗面,而大部分的論點其實已有前人提及。社會學家、共產黨員、環保人士與一些社會主義者都有類似的觀察與批評,但他們提出的替代方案也不成功。馬克斯主義就是一例。  根據馬克斯的說法,資本主義訴諸人類的自私動機,於是弱者被強者剝削,最終導致流血衝突與社會不安。馬克斯認為整體問題在於支撐資本主義的社會結構。如果我們能脫離這個社會結構,人類的高層次動機就得以發揮,我們內在的社會精神便得以釋放,也因此我們會擁有同胞之愛。共產主義宣言主張,只要「各盡所能,按需分配」,財富就能快樂分配,人人都能安居樂業。  然而,我們知道共產主義不管在什麼社會實行,都無一成功。社會主義也不如資本主義,獲得經濟面的成功。我認為馬克斯的思想有兩大盲點。第一,他不了解大多數人(不論是不是資本主義者)大半的行動是出於自私的動機,我們不是馬克斯以為的「純利他主義者」。實行共產主義的結果是,國家由大批官僚、監督人,與執法機構來管理,但這些機構卻收受賄賂,充斥腐化與奴役。  第二,他不了解高層次動機的本質,以及如何將人類的低層次動機轉為高層次動機。馬克斯跟資本主義者一樣,將所有事物僅視為物質需求。他將哲學家黑格爾(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學說中的「心靈」換成金錢,完全忽略了高層次動機其實建立在深刻的心靈基礎上。  對資本主義不滿,共產主義又失敗,一些思想家於是提倡「第三條路」。事實上,英國社會理論家紀登斯(Anthony Giddens)與前首相布萊爾(Tony Blair)推動的歐洲社會民主制,就是源自於此。可惜的是,第三條路並沒有引起太多共鳴,也沒有改變人類的動機,因為它缺乏堅實的哲學、經濟學與心理學的基礎。整體來說,它就像個立意良善的大雜燴,混雜各式自由市場與中央計畫的想法。在「第三條路」中,公部門(如健保)必須與私部門合作,然而資本主義的心態卻宰制、扭曲了公部門服務的目標。實際上,「第三條路」並未提供轉變人類動機的方法和力量。  「心靈資本」則試圖為新典範描繪出輪廓。要解釋新典範為何,最好的方式就是用案例說明。今日並非所有的企業都陷入厄像律西特般的困境,而率先採行新經營方式的企業,則可減少追隨者的憂慮。想知道如何擴大資本、財富與企業角色的定義,可以參考一家獲得超越物質利潤的企業:默克藥廠(Merck & Co., Inc.)。  默克藥廠的創辦人有個願景,希望將「藥品帶給那些需要的病人」。經營事業讓他和他的繼承人賺取大筆財富,但他們所做的並不僅止於此。  默克藥廠的故事  一九九五年,默克是全美最大的製藥公司,年營業額達一百六十七億美元,淨利三十三億美元。一九九○年代,默克被《財星雜誌》選為「最受尊崇的企業」,《商業週刊》曾以默克做為封面故事,給它「奇蹟公司」的封號,力讚它的研究與管理作風,以及創新的實驗成果。一九九○年代中期,默克用十五億美元的研發預算,發明了革命性的藥品,如降膽固醇藥Mevacor、抗高血壓藥Vasotec、新型哮喘藥,以及全球首創的水痘疫苗。這些發明不但造就默克的成功故事,也改善了人類的健康。  正如大部分的製藥公司,默克將全力放在研發先進國家所需,且能大量獲利的藥品上。然而,機會卻出現在既定的商業模式外:默克研發出一項藥品,能夠治癒第三國家最易致殘的傳染病。這機會讓默克必須重新思考資本主義的優先順序。  在非洲、中東與南美洲部分區域,約有三十四萬人因為被帶有寄生蟲的小黑蚊叮咬而導致完全失明,上百萬人由於同樣原因導致部分失明,一千八百萬人受到寄生蟲感染,高達八千五百萬人面臨威脅。這種寄生蟲導致蟠尾線蟲病,也就是所謂的「河盲症」。  一九七○年代末期,默克科學家開發出獲利性高、且能有效防制類似寄生蟲的獸藥後,發現另一種相關化合物可以防制河盲症,而且這項名為Mectizan的藥物,一年只需吃一碇即可。默克這家「奇蹟公司」可說是再度創造奇蹟。但問題是,雖然獸藥每年為默克帶入十億美元營收,但Mectizan的使用者卻是無力支付醫藥費的第三世界人民。沒有國家願意資助默克進行研發與藥物測試,更不用說協助配送到需要的人手上,因為這些人通常住在非常偏僻的地區。  雖然無法獲利,而且還要自行支付所有研發與臨床測試費用,默克還是毅然決定生產Mectizan。由於第三世界人民買不起藥物,默克決定完全跳脫商業模式,免費發送總價值達兩億五千萬美元的Mectizan,給任何需要的人。一九九○年代中期前,在世界衛生組織、世界銀行、第三世界政府與非政府組織的協助下,Mectizan被送到了十六個國家、一千五百萬人民的手上。  默克雖然沒有因為Mectizan賺到一分錢,但卻賺到了商譽、成就感,以及旗下科學家高昂的士氣,可說是十分值得。此外,在二次大戰結束時,默克也免費發送鏈黴素給日本,幫助日本解決嚴重的肺結核問題。默克還曾傳授製造B型肝炎疫苗的技術,幫助中國防治肝癌。在默克其他產品的加持下,這些善行最終有了豐厚的股利回收。默克的例子告訴我們,當企業把眼光放遠,不以物質利潤做為唯一目的時,長期來看還是會增加物質利潤。  我把默克藥廠在河盲症事件中贏得的資本,稱做「心靈資本」。本著深刻意義、深刻目標,與人類根本價值行動,才能獲得心靈資本。心靈資本不是以五元、十元,而是以成就感、團隊士氣、他人感恩、以及人類生活品質的提升來衡量。從過去的例子來看,貴格派教友的事業,如克拉克(Clarke)鞋店與朗特里(Rowntree)巧克力店,賺取的也都是心靈資本,因為他們把大部分收益花在改善員工工作環境,以及為社區建立學校與醫院上。不收貸款利息,而是收取部分貨物所有權或企業股權,藉以與債務人分擔風險的伊斯蘭銀行家,賺得也是心靈資本。當可口可樂免費出借卡車給印度政府,運送小兒麻痺疫苗給偏遠地區的窮人,或是當它以「和平計畫」,在中國各地農村與東南亞建立健康診所時,賺取的也是心靈資本。更多例子請見「獲得心靈資本的企業案例」。

媒体关注与评论

  【國內篇_具名推薦】  趨勢科技創辦人 張明正  【國內篇_短文推薦_完整版】  統一企業集團總裁 林蒼生  國立政治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教授 李仁芳  【國外篇】  伊恩.麥克尤恩Ian McEwan / 英國小說家  麥可.瑞尼Michael Rennie / 麥肯錫管理顧問公司McKinsey & Co. 總監  《獨立報週日版》(Independent on Sunday)  麥特.雷德豪森Mats Lederhaus


编辑推荐

  ◎聯合推薦  趨勢科技創辦人/張明正  統一企業集團總裁/林蒼生  國立政治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教授/李仁芳  英國小說家/伊恩.麥克尤恩Ian McEwan  麥肯錫管理顧問公司McKinsey & Co. 總監/麥可·瑞尼Michael Rennie  《獨立報週日版》(Independent on Sunday)  麥當勞行銷策略副總裁/麥特·雷德豪森Mats Lederhausen  量子物理學家/大衛·包姆David Bohm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心灵资本学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