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蔣道設計

蔣友柏 天下文化
出版时间:

2011-7  

出版社:

天下文化  

作者:

蔣友柏  

页数:

300  

Tag标签:

无  

前言

  THE LETTER  DESTORYING DESIGN  設計被多數的人所崇拜。因為「設計」本身就影射了一群很會體驗生活的人。不被社會的規矩與現況所控制。似乎在兩杯MARTINI的煙霧間,就會找到重新定義智慧型手機使用行為的方式。這也解釋了為什麼設計師中午前是無法見客的,也表達了設計師的金腦袋是應該被尊重的,而付費換取設計也是應該的。  抱歉的是,設計師多數只是藝術家,不但缺錢,也有志難伸。中午前不見客是因為沒有重要的客人。而多數的創意,也是在殺死幾十億個腦細胞所換來的,最後,所謂驚天地的創意,也只有鬼神願意看。這就是現實。  不過,可能是因為非本科系出生,經過了7年的摸索,我開始看到,設計力是不為設計而設計,品牌力因為身份故事而強大,溝通力靠的是呈現真實而非假像,與執行力靠的多數是直覺反應。  這也就是這一堂課的roadmap。以4堂概念交流與4堂實際操作來讓大家體驗「橙果道」。

内容概要

  4堂來自地獄的設計課,揭開所有設計師不敢面對的殘酷現實。  這是非設計本科系出身的蔣友柏,累積七年的戰場經驗  對於設計領域懷抱著無盡夢想的你,敢踏進這間教室嗎?  2011年,橙果設計執行長兼白木顧問負責人蔣友柏,應亞洲大學之邀,前往開設【設計與品牌行銷】課程。非設計科班出身的他,以一貫引人爭議的直率言論與逼視現實的殘酷觀點,一一戳破這群準設計師對從事設計似懂非懂的粉色幻想泡沫,把滿懷夢想的他們自雲端抓下地面,重新檢視、回省自己能力的認知與差異,才能更踏實地往未來前進。  他潑了這群即將踏入設計領域的學生們一大桶冷水,要他們清醒過來,看回自己,也看向世界。設計被多數的人所崇拜。因為「設計」本身就影射了一群很會體驗生活的人。不被社會的規矩與現況所控制。似乎在兩杯MARTINI的煙霧間,就會找到重新定義智慧型手機使用行為的方式。這也解釋了為什麼設計師中午前是無法見客的,也表達了設計師的金腦袋是應該被尊重的,而付費換取設計也是應該的。  抱歉的是,設計師多數只是藝術家,不但缺錢,也有志難伸。中午前不見客是因為沒有重要的客人。而多數的創意,也是在殺死幾十億個腦細胞所換來的,最後,所謂驚天地的創意,也只有鬼神願意看。這就是現實。  不過,可能是因為蔣友柏非本科系出生,他經過了7年的摸索,開始看到:設計力是不為設計而設計,品牌力是因為身份故事而強大,溝通力靠的是呈現真實而非假像,執行力靠的多數是直覺反應。這也就是這一堂課的roadmap。以4堂概念交流與4堂實際操作來讓大家體驗「橙果道」。

作者简介

  蔣友柏  1976年9月10日生,英文名Demos。求學時期移民加拿大,美國紐約大學資訊管理系肄業。2003年與其弟蔣友常共同創立橙果設計公司並擔任執行長,四年後年營收破億;2010年另創白木顧問公司,專事企業品牌建立與行銷策略規劃。  出身於政治世家的蔣友柏,一直以來因其與眾不同的背景、俊俏過人的外表及語不驚人死不休的言論,成為媒體追逐的焦點。身為蔣家第四代長子,他堅持遠離政治,以純粹的商業思維來經營設計「生意」,時時刻刻挑釁創意設計工作者的敏感神經,猶如一場桌面革命。

书籍目录

蔣道設計 CONTENTSTHE LETTERDESTORYING DESIGNLesson 01. 設計力Design Logic=Discussing Time=topic 01. 請用一句話描述你自己topic 02. 你認為你為何可以得到「機會」?Lesson 02. 品牌力Branding Logic=Discussing Time=topic 03. 愛情與麵包哪個比較重要?topic 04. 你認為的夢想跟幸福是什麼?Lesson 03. 行銷力Marketing Logic=Discussing Time=topic 05. 你認為你自己的設計值多少錢?為什麼?topic 06. 請形容愛與恨Lesson 04. 延續力Execution Logic=Discussing Time=topic 07. 如果明年世界結束運轉,你要做什麼?

章节摘录

  Facts  過去的10年,設計被定位成一種可以經過訓練而養成的技能。一種可以藉由觀察與重塑來讓生活更美好的專業。但事實上,現在市場上的成功設計者,多數都沒有從大學畢業。為什麼?    What is Design?  設計是用非現有的邏輯來解決現有邏輯解決不了的問題。換句話說,設計,是一種經過計算的叛逆。    Basics  設計是一系列的解決問題。它是一種科學,靠的是一些天份與很多的實戰經驗。多數的知名設計師,都是以自利為出發點在設計,想表達的是一種強烈的自我存在,而非為客戶的市場所設計。所以很多的戰役,還未開始就已結束。    Support  未來的10年,市場需要的不是設計師,而是多功能的全才。一種設計界的瑞士小刀。因為單一功能,就算在專精,也無法成局。一位好的設計者,必須有能力掌控從發想到實現中間的所有環節。    Reality  設計分成兩種:一種是意識型態,一種是燈塔效應。意識型態可以藉由seeding來讓世界自然改變,燈塔效應卻必須藉由不斷的顛覆市場來讓非信徒變為信徒。不過不論是用哪一種方法成就設計,自身的價值,實力,與關係必須夠硬夠實才有成功的可能。    What Education?  現在市場的領導者已不再是正規軍訓練出來的。蘋果的Steve Jobs、微軟的Bill Gates,阿凡達的卡梅隆都沒有大學畢業,但卻都設計出改變社會的體驗。    在美國,70%的新百萬富翁都沒有大學文憑。這表示,學歷與市場已經有了代溝。公司也不再相信學校可以訓練出可用的人力資源,所以開始自己投資內部教育。過去3年,全美企業對於內部教育的投資金額,已是政府投資正規教育的6倍。    這個趨勢,也正是台灣的設計學院所面臨的:只能訓練出看起來有面子的設計人,卻無法引導出具裡子的設計者。所以,要開始設計,就必須先面對「在體制內是學不會設計的」這一個事實。    What Rule?  Steve Jobs說過:“Why join the navy, if you could be a pirate?”這就是設計者必須要具備的本質。很悲哀的,台灣的設計師,如果要完善的福利,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進入電子業。讓自己融入家犬的團隊,讓設計的獨特性轉換為業務的市場性。但如果不想吃穩定的大鍋飯,就要有隨時餓死路邊的決心。    2003-2009s中間,台灣開了3000+的設計相關公司,倒了90%。現在還存在的設計相關公司,年營業額超過300萬的只有20%,超過1000萬的只有20%中的20%,更不要說毛利率與過億的業績。    What Instinct?  為了要控制素質與對家長交代,教育最擅長做的就是扼殺感覺。用規矩壓抑直覺,用成績規範正常。一旦正常化與理性化,設計就死了。    所謂設計的靈感是生命中一系列的體驗、吸收,與觀察累績而成。過去的經驗讓設計者對於未來有一定的推論。這是所謂的理性;但針對現在,人是以直接的反應來面對,這是感性,也就是直覺。    難的是,直覺要能被相信與利用就必須不斷的訓練。要抓住瞬間的感覺遠比聽口令做動作要難。    有一個練習可以有效的提升直覺:有空時,就盯著一件物品,試著控制腦不去聯想,而只是專注的觀察這件物品。一旦思緒被打亂,就停止。隨著專注的時間拉長,做設計的直覺就會成長。    What Mission?  如果去問設計師:你做設計的目的是什麼,十之八九會回答是為了改善生活或者是想要設計出經典。這兩個答案都是以自我利益為出發點,借設計之名,來用別人的資源成就自己。所有改變世界的經典,都是在一個無我的狀態中設計出來的。  但身為凡人,要做到無我的高度,就先要滿足求的慾望。    可能是設計師不擅長經商,所以一向視商業行為為邪惡帝國的一部分。就以橙果為例,在台灣,18-45歲的消費者心中橙果是一家設計公司,但在99%的創意產業者的眼中,橙果是一個不懂設計的商業集合體。    但如果設計不能夠與商業掛勾,要如何為付錢的人賺錢?又要如何達到無我?    我認為,設計者必須先有能力滿足客戶的需要,進而換取滿足自我渴望的籌碼。只有在這兩個目標達到時,才能設計出具感染力的設計。    在累積一段時間後,具感染力的設計才有可能轉換出新的經典設計。    所以,要先有本,才能做事。    What Design?  對我而言,設計可以分為四類:industrial art, industrial entertainment, industrial design, and business design。    首先,我定義出設計是必需要可以「產業」化的(所以用了industrial與business的名詞),要不然就只能停留在興趣層面。    Industrial art(代表人物是村上隆)是以極為自我主義的藝術經過設計後與商業行為做連結;industrial entertainment(代表人物是Marc Newson)是以娛樂價值為設計定位的產業。追求的不是商品銷售的成績,而是商品公關力的成效;industrial design(代表公司為frog design)是為了改變某種行為模式而產生的量產化設計。    最後,所謂的business design(代表公司是IDEO),是一個極為商業化的設計行為。其長處在與使用謀略與創新來為出資者解決各種問題。不論是人事、管理、金流,甚至是騙局。    要專攻何種設計,會決定設計者在未來的競爭力。    What Team?  橙果之所以有不斷的案量,是因為選了一條與多數設計公司不一樣的路。我們重視設計執行,多於設計發想。    很多的新銳設計師只願意碰設計發想這一塊高尚且夢幻的田地,卻沒有辦法捲起袖子,在設計執行的泥沼中打滾。其實,設計要能成功除了要「美」以外,還需要很多的外力。    因此,在橙果,每天都會有設計、執行,與業務的拉距戰。好玩的是,明知道缺一不可,但還是會因為本位主義而爭執。    在設計執行的過程中,要克服的不再是設計的適當性,而是如何兼顧設計的適合性。不論是ROI、行銷、潛在客戶、異業結盟,甚至是原料進價,都是設計者必須兼顧的。    Medicine Cabinets  試想,如果設計是一種「突破」,那其實設計就是一種破壞式的行為。任何的破壞行為都會面對反彈,直到破壞後的傷害已被療癒,或試驗前的正面感覺多於破壞後的負面情感。    療癒設計,靠的是針對不同的市場與客戶下不同的藥。對於喜歡名的客戶,要以設計面子為出發點。提案的主軸不會是圓夢,而是如何透過行銷讓市場知道客戶是誰;對於喜歡錢的客戶,必須完全地解決生產成本與通路的結構,這樣才能讓他願意投資設計。這一些藥方,不是任何一個設計師可以自主提供的。    因此,在思考如何發揮設計力之前,要先充實自己的實力。讓周邊的平台有足夠的經驗值,來對症下藥。要不然,設計會停留在空談空想的前期作業。    Reality Bites被利用價值  也許因為不是科班出身,對於設計的認知與做設計的方法都是一個傷口,一滴眼淚,一片汗水的自悟出來的。所以一直都知道,在現實的環境中,要任何人付出金錢買設計是困難的。所以一直自覺的建立被利用價值。不但從要求設計必須讓客戶回收投資外,要積極的建立自己的品牌價值。    就如同前面所說,設計要「上市」只有兩個方式:1-意識型態的堆土,2-破壞式的燈塔效應。意識型態的堆土是一種播種的行為,雖然不能預計成效,但在一定的累積下,市場就會有反應。(就像簡單生活節一樣,雖不是好的商業模式,但具感染力)。破壞式的燈塔效應是建立在雙方互取所需的平台上。能夠提供的被利用價值愈高,就有更多的機會蓋更高的燈塔。通常,一旦燈塔成功的吸引了市場的注意力後,漣漪效應就會跟進。    不論是想要以哪一種方式推廣與執行設計,都必須認知,要先建立自己的被利用價值。不論是專業度,知名度,影響力,關係,或是外表,都是可以與有資源的人互換的籌碼。沒有籌碼,就不可能從事買空賣空的行業。沒有經驗,就不可能在買空賣空中開發出鍊金術。不會鍊金,在商場上就很難有被利用的價值。  這也是多數的設計,就算進入了市場,也無疾而終的原因。    What Next?  既然市場需要狼,就不要待在羊群中。    台灣最強的是代工業。就表示,世界企業借重我們的是用更快,更好,更便宜的方式解決問題。這就是我們軟實力的本。只要回歸到自己的長處,就很容易找到方向。    不要再像一隻羊,等著牧羊人帶領。  既然沒有價值,就先求得創造價值的機會。    學會不要面子地求機會,是增加自己價值最快最實際的方法。現實中,人就是要互相利用,橙果也是因為如此,才在一開始的時候,有了與大品牌的合作。    要的,永遠是裡子。面子只是市場面上的一件夾克。    既然要用設計過活,就先學會商業模式。    不要因為賺不到錢就鄙視錢。設計,是要在一個富裕的生活下產生的。只有在金錢充足的狀況下,才能享受設計與需要設計。    以商業模式來思考設計,會讓設計的價值更實在。"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蔣道設計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