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品牌,笑一個

施振榮,黃亦筠等箸 天下雜誌
出版社:

天下雜誌  

作者:

施振榮,黃亦筠等箸  

页数:

224  

Tag标签:

无  

前言

  不做品牌,台灣笑不出來  「好在台灣還有個施振榮,」電子時報社長黃欽勇,曾十分感慨地說。因為近二十年來,台灣除了施振榮提出「微笑曲線理論」,再也沒有第二個企業家提出能與之丕敵、具社會影響力的企業發展理論。  而施振榮每次站出來發聲,都不是只為自己的「事業」,是為了推動品牌台灣的「志業」,從科技、農業、食品到文創產業,都能看見他疾呼的身影,孜孜不倦地運用他的剩餘價值,不斷向政府寫信建言,甚至喊急了,面對無動於衷的台灣社會,他的「施式語錄」出現了,「不做品牌,台灣笑不出來。」  贊同也好,反對也罷,施振榮與微笑曲線,已是台灣當代企業發展史中,不會缺席的篇章。施振榮像是要「還原現場」般,提到「微笑曲線」背後,鮮為人知故事。「微笑曲線是我畫出一條曲線,微笑兩字是林憲銘(當年還在宏碁)團隊提出,當年有政治目的,」施振榮語出驚人。  「當時宏碁要把裝配外移,需要跟員工溝通,所以我告訴員工,要外移出去的,是沒有附加價值的部份,就畫出這條「微笑曲線」說明,」他進一步解釋。施振榮當年這個「政治目的」,讓宏碁帶動起台灣電腦代工霸業,也讓昂貴稀有的電腦,逐漸走向「平民化」。提出微笑曲線理論至今二十多年,現在的施振榮如何再看「微笑曲線」?  第一,「customer centric」,以客戶的價值作為思維的龍頭。  第二,端到端思考(end-to-end consideration)。要從頭到尾,每段落都能提供價值給客戶。目標就是「easy、affordable、dependable」,這幾點都是提供給消費者的價值,透過end-to-end consideration傳遞這些價值給消費者。這就是商業模式(business model)。  做生意思考的是,我care 消費者的荷包,我care消費者的時間,care消費者的滿意度,care消費者是否容易使用,整個經營就是要care消費者所有的一切,以消費者的角度思考。  所以從微笑曲線來看「品牌」,就是要把端到端有效整合到最好,再提供給消費者,這當中很多工作都外包分工,但重點是責任不外包,既然你是最後的整合者,你的供應商出問題,責任還是你的,這麼一來,市場是全球,人才來自全球,合作伙伴也來自全球,最大的目標就是要達到這樣的目的。  這當然不容易,因此我特別強調,品牌能力建立需要花「兩代」的時間。  台灣RD製造這二十年就已經變成世界級,品牌行銷,台灣已經做了一代,約莫二十五年。但還要再努力二十五年。  所有微笑曲線端到端中任何一個行為活動,無非為了最終端,要對消費者有所貢獻。如果台灣要對最終端消費者的價值有效掌握,沒做品牌,就無法真正了解。沒做品牌,不會了解如何把品牌價值,透過端到端送到消費者手上,不會有這個經驗。  「最強也強不過你最弱的一環」  你要做跨國品牌,就要落實到每個市場,任何一塊出問題,就出問題。我最近也說,整個整合起來,「最強也強不過你最弱的一環」,通路經營是台灣現在最弱的一環。  製造,是比較屬於一套可全球複製、放諸四海皆準的環節,但品牌管理、通路物流經營比較在地化,因地制宜。很明顯的在台灣做得滾瓜爛熟,出了國門就不一樣,這種很多元化的特性,就是為何我說需要花兩代的時間的原因。這塊是台灣缺乏的經驗,要會善用在地人合夥,找當地已經建好的通路商,就不需要重複投資,當然這塊的挑戰性,也比製造研發來的挑戰大。  你的品牌有沒有競爭力?  品牌無論大小,都要能創造價值,有競爭力,讓消費者在市場中願意選擇你。  我在一九八九年總統府的演講中就有一個公式,競爭力=價值÷成本。  用微笑曲線來看,你的品牌要創造價值,價值還要細分兩個,第一個是有形的價值,另一個是無形的價值,譬如iPhone的價值不只來自那台硬體,而是包括背後的應用軟體,整個整合在一起,就有無形的價值。而從端到端過程中所產生的成本,都是成本,從我的角度來看,譬如有環境汙染,企業發展讓社會價值觀扭曲,這些都算成本,要計算進去,最後看總成本和總價值。  還有一個重點是,品牌能夠賣錢的觀念中,有一個盲點。品牌要創造「合理的」價格,如果你以為自己的是名牌,就要以昂貴價格賣給消費者,你要三思,自己有沒有創造等同的價值給消費者。如果沒有,長期下來消費者的口碑會不好。最大的盲點是,這會使你的端對端的成本管理,鬆垮掉。因為經營者無效的經營,卻要消費者買單,消費者沒有理由為你經營的無效付錢。  微笑曲線我談了快二十年了,現在包括中國也重視。我閱讀外界對微笑曲線的回應,都很小心去讀、去聆聽,我希望把微笑曲線在各行各業展開,在價值鏈上去落實。過程當中,難免也遇到誤解。  去年一家大陸電視台記者訪問我,他很兇地說,「人家都說你這個微笑曲線不對,應該要放棄製造。」但我真的從來都沒有說過,微笑曲線理論,就是要放棄製造。反過來,我認為製造是基礎,只是我們是要一生一世做苦工嗎?當然不是,當然要往上走。台灣ODM早已不是純製造了,而是往右邊global logistic走,否則台灣的ODM跟大陸就沒有差異化。(整理/黃亦筠)

内容概要

  為什麼不做品牌,台灣笑不出來?  從蘭花、電鍋、觀光到百年老店,宏碁創辦人/品牌先生施振榮,親自走進12個不同行業,讓你對品牌經營豁然開朗。  宏碁創辦人施振榮所提出的微笑曲線,是台灣當代企業發展史中,不會缺席的篇章,看台灣的品牌發展均能適用於微笑曲線的理論上。微笑曲線理論至今二十多年,現在的施振榮如何再看「微笑曲線」?如何應用到各行各業中?從微笑曲線來看「品牌」,就是要把端到端有效整合到最好,再提供給消費者,這當中很多工作都外包分工,但重點是責任不外包。整個經營就是要緊抓消費者所有的一切目光,以消費者的角度思考。把微笑曲線在各行各業展開,在價值鏈上去落實。  本書不只談施振榮先生熟悉的IT產業,是全面性的從傳統機械業、摺疊車到紡織業,從飲食到電影,分析品牌的現況與永續經營的關鍵能力。大方分享品牌經營的戰略性思維,道出各產業經營絕妙關鍵。  為什麼不做品牌,台灣笑不出來?  提出微笑曲線二十年後,施振榮堅信,不只是IT、機械,大同電鍋、牛肉麵、醬油,都可以走向微笑曲線的右端。品牌先生施振榮以三十年的實戰經驗,「品牌十問」釐清台灣企業經營品牌的十大迷思,也親自進入十二項產業中,深入分析台灣企業的品牌策略。  1.攸關每日生活的產品,從大同電鍋、黑橋牌香腸到牛肉麵,老產品,都可以搖身一變,成為附加價值更高的世界品牌。  2.分析台灣企業擅長「以小搏大」的策略,在荷蘭企業式經營的夾殺中,打進全球市場的蝴蝶蘭、以創新技術打響品牌名號的摺疊車、機能布,是如何成功以小搏大,進軍全球?它們的挑戰又在哪裡?  3.從台灣核心的競爭優勢產業--精密機械與小筆電,由代工走向品牌,施振榮強調,讓產品品質超乎客戶期望,永遠是做品牌最重要的一環。  4.從品牌的跨國行銷溝通,談觀光產業的體驗經濟、口碑行銷,接連創造票房話題的台灣電影,這些都需要更細緻的跨國行銷溝通,而品牌專業服務的崛起,正是讓台灣「笑起來」的必要競爭力。  ◎聯合推薦  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董事長/王志剛  上銀科技、大銀微系統董事長/卓永財  政大企業管理研究所特聘教授/洪順慶  王品集團董事長/戴勝益  喬山健康科技董事長/羅崑泉  裕隆集團執行長/嚴凱泰

作者简介

  施振榮  宏碁集團創辦人,現為智融集團董事長。1944年出生於台灣鹿港,交通大學電子工程研究所畢業。1976年創立宏碁,1992年獲交通大學頒授名譽工學博士。2004年底自宏碁退休後,與昔日事業伙伴成立智融集團。施振榮以自身打造品牌之路的經驗,傾力在台灣推動「品牌運動」,所提出的「微笑曲線」理論,已是台灣當代企業發展史上,不會缺席的篇章。

书籍目录

緣起 不做品牌,台灣笑不出來微笑曲線二十年品牌十問1.問:企業一定要有品牌嗎?2.問:品牌一定要等於公司的名字嗎?3.問:每個企業都適合做品牌嗎?4.問:誰帶動誰,有一個先後順序嗎?5.問:打品牌,可以分成哪些步驟?6.問:打造品牌,一定要講故事嗎?7.問:台灣企業一直存在一個困惑,代工和品牌可能並存嗎?8.問:打品牌,一定要有通路嗎?9.問:要怎麼變成品牌「大聲牛」?10.問:打國際市場,有什麼該注意的地方?大同電鍋─為什麼可以長銷五十年?施振榮說:用得習慣就是一種價值─以消費者利益為出發點,創新發明才能牽動市場黑橋牌─也開始賣德國香腸了?施振榮說:發展多品牌,小心自己打自己─衝突管理很重要,要盡量簡化、專注牛肉麵─能成為台灣的「國麵」嗎?施振榮說:美味也是好品牌,從微笑曲線的左邊來看,就是不斷的研發,超越文化差異百年老店─怎麼走出老宅,擦亮招牌?施振榮說:老味道讓更多人知道蝴蝶蘭─怎麼對抗國際級大企業?施振榮說:好的公司,帶頭向前衝,就會有群聚效果摺疊車─為什麼夯到國外去?施振榮說:好品牌不一定要賣得貴,重點是品牌在地化行銷管理的能力機能布─槓上GORE-TEX?施振榮說:破壞式創新最適合新品牌精密機械─是誰撐起巨大機械、鴻海精密?施振榮說:當你的客戶都是內行人,必須以有價值的創新,累積品牌形象小筆電─能讓二線廠大翻身嗎?施振榮說:二、三線廠商要在netbook成熟之前找到一個永續在這市場裡生存的核心能力台灣電影─怎麼拍才能賣座?施振榮說:有錢有信心,就會有好品牌觀光業─拍婚紗也能做觀光?施振榮說:台灣觀光,要能抓住每個接觸的「關鍵時刻」品牌專業服務─能讓三百元的商品賣出八百元?施振榮說:台灣發展品牌一定要有很多國際小眾知名的小品牌,也需要從頭到尾的顧問附錄施振榮:善解人生

章节摘录

  在本書中,施振榮先生無私的貢獻其幾十年發展品牌的經驗,提出經營品牌「要認識自己的客觀條件,樂觀面對挑戰,找到相對強勢的點」,以及「資源有限,要量力而為,一定要讓目標客戶聽見」的看法都相當中肯。我認為經營品牌的策略,第一步要先選好目標市場,然後深入探討這個目標市場的需求與自身利基之所在﹔其次,很重要的部分,就是這個品牌的定位,要把品牌定位在什麼地方 ﹖定位之後,以這個品牌做為行銷的基礎。  台灣廠商在發展品牌時會陷入一種迷思―為做而做,事實上,成功的品牌了解自己的品牌價值與差異化,讓目標客戶可以認知,對目標客戶產生價值,也就是「知己知彼」,運用自身的優勢(利基),去滿足目標市場的需求。例如台灣啤酒曾經一敗塗地,被日本啤酒、大陸啤酒、德國啤酒打得抬不起頭來,結果運用行銷上的創新,抓住消費者注重新鮮度這一點,推出來台灣啤酒「尚介青」,就這樣突破重圍。  提到「創新」,一般人想到的可能是研發技術的創新,施振榮先生則呼籲台灣產業要積極持續創新,並從小做起,以尋找正確的商業模式。他認為成功的循環應是產品賣出、消費者滿意、通路有利可圖、企業獲利、合作夥伴有利可圖,每一個環節都受益,這才是完整的的循環。  這就像當年DELL成功的運用直銷模式以降低成本,HP也跟進,幾乎電腦業者都認為直銷成了必然的商業模式,實體通路商找不到大的廠牌的支援,此時acer則掌握契機,從歐洲開始與通路商合作,支援通路商保證他的利潤,奠下了成功的基礎。acer在歐洲的成功,就像施振榮先生在書中所定調的創新,不只在技術上,也可以在銷售通路、商業模式上創新;不只有新的創意,還要加上執行力,以及這項創新產品或服務可以為消費者創造有利的價值。  經營品牌要按步就班,本書中提到「把信譽做出來就是品牌」、「講信用就是做品牌!」,點出了品牌承諾的基本精神。品牌業者從品牌外在的形象到內在的品質,都須維持對消費者一貫的承諾,並讓消費者獲得良好的體驗,真正感受到品牌所帶給他們的承諾,才能累積消費者的信任,帶來重複的購買,進而產生忠誠度甚至口碑傳播。品牌要長期累積形象和價值,才能有「零存整取」的效果。  這些年來,品牌已逐漸成為一門顯學,品牌的創造與發展需要多方資源支持,本人欣見本書的出版,為有心發展品牌的企業提供一個可供借鏡學習的方法,相當具參考價值。希望廠商能時刻觀察與掌握產業發展趨勢以及生命週期動態,發揮源源不斷的創意與發掘創新價值的新產品,以強化、累積核心競爭力,期待更多的台灣品牌在國際舞台發光發熱,達到品牌台灣「多元品牌、百花齊放」的願景。

媒体关注与评论

  「多元品牌,百花齊放的台灣」  --王志剛  「為企業的永續經營加值」  --卓永財  「品牌,是企業經營的根本」  --洪順慶  「可口可樂風靡全球的祕密」  --戴勝益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品牌,笑一個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