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脈為師
2014-10-29
商周出版
王唯工
无
了解致病之因,才能有效治未病!
以脈為師,以脈波為鑰,重啟傳統醫學中被遺忘的珍藏。
《內經》中很多見解為中醫之基礎,且經過兩千年至今仍屹立不搖,以科學著作而言可說絕無僅有。但是從《傷寒論》以降,中醫之發展始終沒有與時俱進,未能建立客觀的指標與精確的定位,而難以與西方醫學相較。
《以脈為師:科學解讀脈波曲線,以脈診分析治未病》追逐著脈象的變化為綱,圍繞著《傷寒論》為本;以脈為師,將脈診導航三十年的經驗與讀者分享,包括對中醫理論的新詮釋、中藥方的療效分析、如何建立中醫的定位系統等,逐步建構出中醫學現代化的框架。
透過《以脈為師:科學解讀脈波曲線,以脈診分析治未病》,可從傳統中醫藥學中發現新的病因與診斷觀點,例如:
○身上有些部位是酸水聚集處,致病的細菌平時就躲藏在裡面,一旦免疫力下降,細菌就會傾巢而出,造成各種疾病。
○濕在身體的聚積過程,就是不正常老化的過程,寒、暑、火是老化的推手,燥是老化的現象。
○姿勢不正,循環不好,絕對不是小問題,有可能是慢性病之因。
○兒時所受外傷早已遺忘,透過脈診,才發現竟然是不舒服的關鍵。
以脈為師,定位不健康的狀態,再利用各種中西醫的手段,將之導航回正確位置。作者藉由書中諸多實例,讓讀者理解脈診的功能,希望能以脈診儀的研究成果,為全民提供更多實用又不昂貴的保健方式,打造一個健康幸福的社會。
推薦序
自序
PART.1 脈診、脈診儀與治未病
經由過去三十年的中醫藥研究過程,
用脈診來偵測人的健康狀態,以及藥物對脈波的影響,
透過儀器,可以更清晰準確地指出如何「治未病」。
1脈診分析治未病
2從脈診重新詮釋傷寒論
3重大發現:外傷雜病處亦風邪共舞處
4中焦、肺脈與肺臟
5從桂枝湯探討中醫病毒感染治療
PART.2 十二經絡與健康
中醫藥的分類法雖然原始,但歷久不衰必有其道理,
後人當傳承智慧,補充而完備這個系統,
使其能與時俱進,更為現代化。
6完備以感官做為功能分類與定位的中醫學
7中醫之全身定位系統
8以十二經絡系統來解析桂枝湯
9西醫重形,中醫重勢
PART.3 中醫看老化與濕
中醫認為水濕在身體的聚積過程,就是人類或動物老化的過程,
寒、暑、火是老化的推手,燥可以是老化的現象之一,
風則可視為生病的動態指標。
10人的老化由陽經開始
11濕與老化
12詳論老化途徑:慢性傷寒症
13發現新病種之二:外傷雜病
14陰常不足,陽常有餘
PART.4 健康之道
身體的保健,基本上要配合兩個原則,
一要致中和,就是要把不通的經絡打通,將身體調養至健康的狀態;
二是勤勞的練功,以補先天之氣。
15促進健康之道
16早期預警系統之需求—─診脈儀的誕生
17亟須改革的醫療體制
18淺談以中華文化保健身體
19張三丰對健身的提示
結語:工作尚待完成,期待共襄盛舉
附錄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