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一個人的療癒

林錦慧 大是文化有限公司
出版时间:

2011-9-27  

出版社:

大是文化有限公司  

作者:

林錦慧  

页数:

256  

译者:

林錦慧  

Tag标签:

无  

前言

  序   推薦序  從失落中重生與成長 Dr. Soul心靈集團負責人∕莊凱迪  生命就是愛。  當愛來臨時,我們感覺幸福洋溢;當愛失去時,我們失落傷心。然而,生命無常,我們所愛的人、事、物,不會永遠存在,於是,失落傷心便成為生命中必經的路程。沒有人喜歡失去摯愛時候那種刻骨銘心的傷痛;但是,既然知道逃也無可逃,何不就勇敢地面對這一切?  就如傳說的浴火鳳凰從烈焰之中獲得重生一樣,我們也可以從失落傷心中成長。與其讓生命一直陷落在傷心難過之中,不斷地向下沉溺,不如投身躍入悲傷之中,讓生命從哀慟的火焰裡獲得重生。  我們時常用錯誤的方法來面對失落,這些方法不但解決不了問題,反而更加深傷痛。最常見的錯誤,就是逃避。「不要去想就好了!」、「把他忘掉吧!」這些話說來容易,但是怎麼可能做得到?愛就是生命,每個摯愛,都是我們生命的一部分,失去所愛,就是生命中的一部分跟著失去。除非生命結束,否則,怎麼可能不去想?怎麼可能忘得掉?想念我們所愛的人、事、物,是必然會發生的事情,逼自己不去面對,只是強迫自己做不可能做得到的事情,徒然增加痛苦。  「面對它、處理它、放下它」這三件事情,是需要按照順序一步一步來的。唯有經歷過切實的面對與處理,才有可能真正放下。沒經過誠實面對與用心處理、只是用嘴巴說說的放下,其實都是逃避。逃避不只會增加痛苦,而且會延長痛苦的時間。沒有實實在在被清理過的傷心,是會累積的。身體的疾病沒有治療好,如果再次生病,這些疾病就會累積起來,摧殘已經受損的健康;沒有被療癒的失落也一樣會累積,摧殘已經破碎的心靈。  我們之所以會一直用錯誤的方法處理失落傷心,是因為從來沒有人好好教導我們該怎麼處理。《一個人的療癒》就是本絕佳的自助手冊,帶領大家好好面對傷心、處理失落的情緒、彌補破碎的心。這本書揭露的,不是什麼大道理,而是實用可行的步驟。  面對失落傷心的正確處理方法,也就是獲得療癒的關鍵,即在於誠實面對自己。我們都習慣向外看,看著外界、看著別人,當事情不順心的時候,難免會怪罪別人。如果我們停止怨天尤人,開始回過頭來看自己,清理自己所有的想法、觀念與態度,就等於踏上了療癒的道路,也開始幫助自己從傷慟之中成長茁壯。  抱怨別人造成了自己傷心難過,已經成為我們的習慣。然而,就如同本書第六章的標題所說:「遭遇是別人造成,難過是自己造成」。我們不能操控外在的世界,但我們的確可以控制自己的想法和情緒。造成自己傷心難過的,不是別人,正是我們本身。這個說法乍看之下令人難以接受,但卻是療癒唯一且必經的關卡。  每一次的失落傷心,都可以幫助我們更加深入檢視自己的內心世界。如果可以放下抱怨,擁抱更多的愛,生命便可以慢慢地在哀慟的烈焰之中,獲得重生與成長。  遲早我們都會再度遭遇到失落傷心。如果沒有好好處理過去的傷痛,下一次的傷心來臨時,所有過去的傷痛又會累積在一起啃食我們。所以,不論你現在是否正在經歷一段心碎的失落傷心,都需要好好面對,並處理過去所有的傷痛。這個過程當然不容易,我們也會本能地想要逃避;但是勇敢面對、誠實處理之後,終將帶來成長的喜悅。就如同登山一般,爬山過程當然很辛苦,在登頂之後,卻會覺得每一滴汗水都是值得的。  《一個人的療癒》一步步幫助我們清理過去的傷痛,是走出傷痛找回幸福的最佳指引。不要再等待了,現在就讓我們開始誠實面對從前的失落,好好處理累積的傷心,真正放下過去的包袱,提升心靈,從痛苦中創造出新的生命。  讓我們跟浴火鳳凰一樣,從失落中獲得重生吧!

内容概要

  人,之所以快樂,並非刻意忘記失落,而是學會了療癒自己。  幫助全球數百萬人的最佳療癒著作,中文版首度問世  世界上最快樂的人,也會有感到失落的時候,當自己或是別人感到失落時,我們最常說這六種話︰  1.「不要難過了」、「不哭了,乖」  2.「下一個對象會更好」、「再買個新的給你」  3. 獨自傷心:「讓他一個人靜一靜」  4. 時間會治癒一切:「過一段時間就會好」  5. 為別人堅強起來:「你該為了○○而振作」  6. 保持忙碌:「讓自己有事做」  你知道嗎?這些方法全是錯的!如何安慰別人?請看本書第四章,不過你更該明白:療癒過程中,有人肯理解最好,但能陪自己走完全程的,只有自己。  一生中我們一定會遇到:分手、被劈腿、離婚;家人、好友、乃至於寵物過世,空巢期——家人因求學、工作離家;無法再信任某人、失業、失去安全感、失去對自己身體的掌控(家暴);入學或畢業、退休、戒煙酒、生病、財務狀況(變好或變壞)、打官司……  然而,我們幾乎都在用前述的錯誤方法來處理「失落」的心情。這些方法沒有真正解決那段失落,只是轉移了。如果沒有讓一段關係真正「了結」,心裡頭的空洞依然會在那裡,這就導致了失落傷心多年未解。  了結,不是遺忘,因為你不可能遺忘,而是要在身體上、情緒上和精神上,把「失落」發生當時來不及表示的,做個結束。  為什麼感到失落?  因為關係突然中止,於是我們在回憶裡把對方「神化」或是「妖魔化」,也就是只想著那段關係的「好」、或是只記得當時情景的「壞」。  不然就是「矛盾」。像是親人長期抗病去世,你為他解脫、不再受苦而高興,卻又因為再也見不到他而深感痛苦。或是分手,感到自由,但也開始可憐對方、或是為接下來的生活深感不安。

作者简介

約翰.詹姆斯(John W. James)、羅素.傅里曼(Russell Friedman)約翰.詹姆斯是美國傷心療癒協會創辦人,羅素.傅里曼後來加入,現任協會的執行長。傷心療癒協會舉辦療癒講座、證照課程,在加拿大亦有分會。兩人投入傷心療癒超過三十年,曾在大專院校、醫院、酒精與毒品勒戒中心、殯儀館與葬儀公司,還有各種社福、宗教、哲學團體機構擔任顧問、提供課程,已經幫助了數百萬傷心人。

书籍目录

推薦序 從失落中重生與成長∕Dr. Soul心靈集團負責人 莊凱迪前言 獻給每位想自我療癒的人第一部 著手跟自己的心碎告別第一章 傷心,我們常輕忽和誤解第二章 沒有「走不出來」這回事第三章 愈常用的安慰話,愈讓人失落第四章 謝謝你,聽我說第五章 寫給藏起失落、假裝沒事的你第二部 開始,走出失落 第六章 遭遇是別人造成,難過是自己造成第七章 情緒充分釋放,情節可以保留第八章 承認自己怎樣逃避過第九章 翻找我過去的失落記憶第三部 五項行動,解開失落的痛苦第十章 現在,說出讓你最痛的那件事第十一章 回想喜怒哀樂,回想未完成第十二章 寫一封沒有地址的信第十三章 生活也得丟掉一些、留著一些第四部 如何面對其他生命中的陷落第十四章 解開關係的優先順序第十五章 填補這些失落,你可以找到幸福結語 採取行動,一個人的療癒就會成功

章节摘录

  第四章 謝謝你,聽我說(摘錄)  傷心時,一般人都會向周遭親朋好友尋求安慰,是再自然不過又相當健康的舉動;不過,傷心人很快就清楚:這些人其實幫不上什麼忙,他們都是好心人,但是說出口的話似乎不太適合。  其實沒人懂你的(傷)心  不管失落的起因是死亡、離婚或其他重大事件,傷心人常會聽到一句話:「我知道你的感受。」這句話包含了濃濃的同情,本意是希望安慰人。  但是大多數人認為,他們完全沒有被這句話安慰到。如果這句話是出自好意,為什麼大多數傷心人都強烈不以為然?答案在於傷心以及傷心療癒的終極真相:所有關係都是獨一無二的,無一例外!  因此,不可能有人會完全知道你的感受。  就算是有過類似失落經驗的朋友,也無法知道你的感受。有類似的失落,只不過是一個理性的事實罷了,在情緒上幫不了忙。每一段關係都是獨一無二,理性的事實其實分析不出什麼結果。  舉例來說,我媽媽過世和你媽媽過世,都只是理性的事實而已,就像我們鞋子穿哪種尺寸一樣,純粹只是事實罷了。這樣的比喻或許聽來很無情,不過,這是刻意舉的例子,用意是提醒你,得盡全力避免理性的想法淹沒了情感的真相。  這麼說吧,如果你跟媽媽的關係是溫暖的、分不開的、相互扶持的,但我跟媽媽的關係是粗暴的、鬥來鬥去的、痛苦的,那麼你有可能「知道我的感受」嗎?請跟著我們重複說一次:所有關係都是獨一無二的,無一例外!  一旦你了解、認同這個簡單的前提,你就已經踏上療癒的道路。所謂的療癒是:從你「獨一無二」的關係中「找出」未了結的部分,並且完成這種未了結。  我們身邊絕大多數朋友並沒有「成功」的療癒經驗可以分享,因此,他們只是不自覺在鼓勵我們去表現出「好像已經得到療癒的樣子」。這種現象實在非常普遍,我們會在下一章討論。  你真情流露,他的反應是尷尬  從很久以前,這個社會就教導我們,傷心、痛苦或負面的情緒是不恰當的,表露這些情緒也是不好的。大人常告誡小孩:「乖小孩不哭。」我們也會聽到父母跟小孩說:「不要再哭了,否則我就真的給你一個哭的理由。」  並不是說父母都很無感漠然,他們只不過是把自己學來的觀念傳承下去罷了,這樣的觀念是:傷心、痛苦或負面的情緒,還有表露這些情緒,是我們的社會不容許的。  學校操場上常聽到「羞羞臉,愛哭鬼」的聲音,這就證明我們四、五歲時,就已經學到「不能隨便哭」這個觀念。  以下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常聽到的話,你可以知道,當一個人不經意對別人表露情感時,別人是會害怕的。  控制一下自己。  你不能崩潰。  咬牙撐下去。  你要自己振作起來。  同樣地,看到別人表露痛苦情緒時,我們會不知所措。因此,這就逐漸成為一種根深柢固的恐懼,害怕把失落時會有的正常情緒表達出來。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一個人的療癒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