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當代藝術商機

小山登美夫 商周出版
出版时间:

20100610  

出版社:

商周出版  

作者:

小山登美夫  

页数:

192  

译者:

蔡青雯  

Tag标签:

无  

前言

  前言  總而言之,關於藝術業界的誤解真是不勝枚舉。  藝術賺不了大錢。  藝術家都窮困潦倒。  畫廊或畫商令人敬而遠之。  當代藝術根本不知所云。  正在閱讀本書的各位看倌,或多或少都曾經這麼想過吧。  身在藝術業界之中的我,只覺得悲從中來,卻也瞭解這是無法勉強的事情。因為這些誤解的產生,根源於這個業界過於封閉。  藝術原本應該是自由不受限制;但是這個業界卻越來越冥頑固執,覺得懂者自懂,拒人於千里之外。如此一來,遭到大眾認為是「反正看不懂,而且也不容易親近」,也是無可奈何。  的確,藝術曾經是專為國王、貴族、家財萬貫的財閥等特權階級而存在。可是,近代以後,封建社會瓦解,新興中產階級抬頭,一般市民成為肩負文化的舵手。民主主義和資本主義經濟逐漸普及滲透,加速文化的大眾化,藝術領域的拓展達到前所未有的境界。  當代藝術是「活在當代、屬於我們的藝術」。  我們日常接觸的社會、政治、經濟等世界構成要素,其實和藝術緊密連結。一看似乎「莫名其妙」的當代藝術,其實存在於我們日常生活的延長線上。  所以,當代藝術並非「與我毫不相干」,請各位瞭解,只要生活在同一時代,這是任何人都能共同享受的財產。當然,每個人在培育這些財產時,會產生疲勞弊病,也可能造成負擔。既有享受的權利,也有承擔的責任。  我撰寫本書的理由,正是希望「疏通封閉的日本藝術業界」。  這個業界看似狹窄,其實臥虎藏龍,人才濟濟;其中領域繁多,有古美術、日本畫、西洋畫、當代藝術等。本書是我身為一位畫廊經營者,在專門經營當代藝術時的經驗談,所以不否認內容或許有所偏頗。在此還懇請各位看倌海涵,別在雞蛋裡挑骨頭。我會盡力簡潔說明藝術業界的架構和系統。  我希望透過本書,增加對當代藝術改觀、並產生興趣的人,如此一來,就是最佳回報;無論是簡單疑問,例如「為什麼這件作品變成一億日圓呢?」或是經營方法「藝術真的能夠賺錢嗎?」等,希望能夠藉著本書為各位看倌的疑問,提供解答或提示。  本書準備五道入口,提供不同的立場和目的,方便各位閱讀。  第一章是關於畫廊經營者的工作,也順便介紹我自己。  雖然我打算拭去業界的不透明性,不過沒有先報上自己來歷,總覺得沒頭沒腦的。所以,我將交錯介紹自己身為畫廊經營者的獨立過程,以及藝術市場的歷史背景。  第二章是關於如何培養藝術家。  每當媒體介紹我時,開場白幾乎是「將奈良、村上引介給世人的男人」。即使各位不知道我是何方人物,但是許多人一定認識藝術家奈良美智先生和村上隆先生。因此,本章描述我身為畫廊經營者,如何看待村上先生和奈良先生的一路成長歷程;以及下一世代的藝術家,如何才能成為世界級的藝術家。  第三章和第四章是關於金錢和藝術。  對於打算投資藝術或購買藝術作品的人,我將具體介紹藝術市場的結構、藝術展覽會、收藏家。藝術商業作為世界經濟的一環,其中的運作方式,希望提供各位看倌掌握概要。  第五章則是我自己感受到的問題和展望,敘述應該如何在日本建立藝術市場,打造繁盛的商業模式。  「百聞不如一見」,如果各位看倌對當代藝術有興趣,最佳方式就是盡量親自前往畫廊。不過,並非人人都能夠親自造訪畫廊。我希望本書能夠提供各位看倌,發現適合自己的藝術接觸方法;年輕讀者如果能夠因此立志透過藝術商業,肩負日本的未來文化責任,當然是我最欣慰和最樂見的。  我成為畫廊經營者,從未後悔打算離去過。其間,當然曾經遭遇困境;不過,遭遇困境不是這項職業的專利,其他職業一定也多少有之。反而,正因為這項職業充滿著超越困境的樂趣,所以我從來不曾想要放棄。  這個世界樂趣無窮,有請各位看倌進門瞧瞧逛逛,享受其中樂趣,則覺甚幸。

内容概要

他是奈良美智、蜷川實花的藝術經紀人,他擁有三家藝廊、經營數十名藝術家,日本最有份量的藝術經紀人分享藝術不是有錢人的消遣,如何生活在藝術中,如何靠藝術賺錢!設計與藝術是當今台灣主要潮流,從勞動經濟走上文創經濟,每個人都應該具備的基本素養:一般人如何發現璞石的價值?是誰決定藝術品的價值?是誰左右了藝術市場?作者以親身經歷,說明亞洲藝術家如何才能走出本國,在以歐美為主的藝術世界裡立足。

作者简介

  小山登美夫(Tomio Koyama)  1963年生於東京。東京藝術大學藝術學科畢業。歷經西村畫廊、白石當代藝術之後,1996年成立小山登美夫畫廊,策劃舉辦奈良美智、村上隆等同一世代藝術家的展覽會,同時積極向海外引介。身為藝術經理人,他引領日本當代藝術界,廣受日本國內外的矚目。他目前的挑戰是確立日本藝術市場。現任明治大學國際日本學部特聘準教授。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章 從任何人都未曾見過的物品中,發掘價值畫廊經營者的工作出生於日本橋的小酒舖兒子,醉心賈斯培.瓊斯身穿學生服、騎著自行車四處參觀藝術作品的時代 一九七0~八0年代不做埋頭苦幹的工作,選擇漂亮的工作晚上在酒吧,白天在畫廊,勤勞奮勉的每一天畫商和畫廊經營者的不同企業藝文贊助最盛行的美術館事業年輕藝術家的作品賣不出去嗎?景氣不佳正是機會造訪之時在美國武士修行而幻滅的夢想憑著一只皮箱闖蕩獨立藝術市集日本的當代藝術,可在海外一決勝負!畫廊經營者的三樣神器--空間、藝術家、媒體藝術家都是自由契約基本上,價錢不是想賣多少,而是要能夠賣出,賣給喜歡的人檔案資料庫誕生的價值--媒體公關的新可能性提高作品商品價值是畫廊經營者的使命〈專欄〉創造時代的畫廊經營者第二章 村上隆和奈良美智 藝術家在哪裡?不准模仿村上隆!認識機遇是「請介紹媒體給我吧」描繪當代日本社會的日本畫家美術界的怪胎,DOB君誕生目標世界的藝術巡迴賽 在海外大獲好評,日本卻冷眼否定藝術作品能夠承受版權化嗎?村上隆是克林姆特,奈良美智就是希勒「奈良先生的畫作和插圖有什麼不同呢?」完全逆風。仍舊堅持舉辦個展在「當代藝術」脈絡中引進奈良美智左右藝術價值的展示方式和商業主義保持距離?還是攜手合作?奈良先生和村上先生開拓的酷日本對誰而言是「佳作」呢?藝術家需要退一步,客觀審視自己過度炒作的藝術家認購畢業之後就進入畫廊--這就是他們的目標?藝祭出身的年輕藝術家新人藝術家成長時擁有寬廣的美術「幅度」〈專欄〉引領當代藝術的海外個性派畫廊第三章 藝術的價值如何標定 給考慮投資的人一幅畫作五三億日圓是昂貴?還是便宜?「欣賞」的耐久消費年數當代藝術的銷售,都是產地直送,價格合理 奈良作品的贗品,竟然出現在拍賣會上!原始價格和二次價格〈專欄〉版畫和價格在畫廊還是拍賣會購買呢?作品價格如何水漲船高--以劉野為例拍賣會成交價格,成為市場的基準新興經濟國家的錢潮,逐漸改變藝術市場的未來「亞洲限定市場」並非世界基準價格越高越容易賣出,投資家爭相競購的藝術作品是什麼?〈專欄〉當代藝術盛況空前的拍賣公司「藝術的品牌化」所隱藏的問題一九八0年代,藝術泡沫狂響曲泡沫經濟瓦解。日本人的藝術恐懼症的原因是什麼?教訓--購買時需掌握最新第一線資訊不失敗的投資秘訣--在成熟的市場進行銷售「作品」也是「商品」。對各位在投資藝術時的期待事項。〈專欄〉「藝術基金」是什麼呢?第四章 左右市場的是收藏者 試著購買藝術看看藝術只能在美術館觀看嗎?為了發掘潛在的市場開始備受矚目的藝術網路購物當代藝術以團體戰一決勝負日本藝術博覽會興亡記,NICAF的始末重新展開的「東京藝術節」美術領域的綜合格鬥技附屬企畫也陸續登場。年輕畫廊經營者的活躍。東京的藝術現況熱絡,但是仍舊朝海外尋求銷售管道的理由人上有人,天外有天。瑞士的巴塞爾藝術節。海外藝術節的預備知識。倫敦、紐約篇造訪天王收藏家的宅邸,眾所矚目的邁阿密欣賞藝術之人更應該成為收藏家一度賣出的作品,畫廊重新買回第五章 打造日本成為藝術大國 藝術商業的展望日本是全球屈指可數的藝術需求國家給媒體相關的人--批評所掌控的金錢和權力給財經界的人--全球的資金聚集藝術不僅是投機,企業和藝術循環財富的方法〈專欄〉藝術的稅制給政治家--藝術是本國最強而有力的廣告招牌日本的美術館中沒有奈良、村上作品的理由銷售作品是「留存」藝術後記

章节摘录

  後記  獲邀撰寫本書之後,我就希望能夠簡潔明瞭地傳達藝術市場和藝術商業。可是,藝術真的非常特殊,在撰寫本書之際,自己還經常迷失,不知道身在何處。  我無法畫出一幅圖畫。所有的作品都是藝術家的創作結晶。所以我難以親身感受這個世界中創作製作的秘密,我只能憑藉著想像。  目前,藝術市場滿載著藝術家創作的作品。因為,藝術家擁有強烈的創作慾望,進而現身與世人見面;這些過程充滿著創作者的千思萬緒。在市場中經營這些作品時,如果只依憑經濟理論,一定會產生破綻。但是,正因為這些複雜的狀況,反而更豐富了藝術,更活絡了歷史。我希望各位讀者能夠理解這些情況,進而悠遊在藝術商業的世界中。  本書是由我口述內容,感謝為我撰文的和田京子小姐,以及賜予這項機會的ASCII MEDIA WORKS Inc.松下幸子小姐。此外,也感謝在畫廊舉辦展覽會的所有藝術家,執行實現展覽會的所有畫廊工作人員,以及在書中介紹的所有人士。  二00八年三月  小山登美夫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當代藝術商機 PDF格式下载



  以书中描述的奈良的性格,他在这个时间点选择离开,想来足以让小山痛苦万分。
  
  前几章相当好,一段日本当代画廊的口述史。小酒馆老板的儿子怀揣艺术理想,通过一步步的积累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而且他在独立门户之前,还曾在白石澡堂打过工,这就解释了这家画廊为什么到现在是个厉害角色。
  
  能独自发掘和推介了村上和奈良,小山本人是相当具有眼光、胆识和思辨力的。虽然成书于08年还没发生后续的那么些事,但一股酸楚在行文里确是依稀可见的。
  
  艺术到底是作品还是商品,在不一样的章节里重要性被颠来倒去。我担心小山当局者迷,自己可能也拎不清楚。
  
  最后一章展望环节我本来没打算看了,后来才发现是针对媒体、客户、政府这三种对象极为精彩的游说文。
  
  在画廊工作的就不用看了,看完了觉得眼发酸。倒是艺术家们,看一看开个画廊有多难吧。


特别是中国的艺术家们啊,已经被先天畸形的艺术销售机制宠坏了。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