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龍神信仰
2012-4-15
博扬文化
黃麗雲
龍,一直被視為帝王的圖騰,具有掌握政權的力量,用之民間則行使祭儀以利風調雨順、國泰民安。而船原代表上層社會的國家體制,象徵帝王的化身,借龍船行使競渡時則有驅疫禳災之實質社效,擴大其意義則活絡地域社會的經濟。水是競渡時的載體,因是自然法則的要素,成為人類生存不可欠缺的源體。龍、船、水三體合一能達宇宙平衡的天理,含普世的宗教意識又發揮固有的經濟效益,這便是龍舟與競渡的象徵原理與實質社效。
東吳大學日本語學科學士、 日本大阪大學文學研究科日本學專門碩士、兵庫教育大學連合大學院教育學研究科博士。曾任東吳大學日本文化研究所講師兼秘書、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台灣史研究所博士後研究。長期從事教職與研究,學術與授課範圍為日本語、日本社會文化、臺灣歷史與生活文化,現兼任世新大學通識中心助理教授。研究方向持續鑽研龍神信仰的文化脈絡與傳承延續,特別是屈原與龍舟競渡的議題。今後將涉獵孔學體系與王爺信仰的關係性研究。重要論文發表於東京論說資料保存會:《中國關係論說資料》第五十、五十一期,博士論文《臺灣龍舟競渡史——與長崎、沖繩的比較》、學術專書《近代龍神信仰-龍‧船‧水與競渡》(博揚文化,2012),田野調查遍及中國、日本(長崎、沖繩)、臺灣等。
序1 松田吉郎
序2 森田明
序3 余三定
第一章 緒 言1
一、華夏龍跡
二、研究現況(以臺灣為對象)
三、本書重點
四、「請水仙」與「划水仙」儀式
第二章 龍舟與競渡的象徵原理並實質社效
一、前言
二、何謂龍神信仰
三、龍舟與競渡
四 、宗教和競技的「顯性」與「隱性」
五、結語
第三章 龍舟文化等同政權符號 ―屈原崇拜的國際競渡比較
一、龍舟文化的系統及考察
二、屈原與「祭龍」
三、祭龍日行龍舟競渡 (中國、臺灣、日本的比較)
四、日本學者的研究
五、結語
第四章 清代臺灣「端午競渡」―風俗繪卷.方志等的探討
一、龍神信仰的追溯
二、清風俗圖卷等的競渡
三、清方志與書籍記錄等的競渡
四、結語
第五章 日治時期的扒龍船―「地方」與「官方」、「主流」與「非主流」
一、地民營與官營
二、「地方扒龍船」的研究資料
三、「官方扒龍船」的記錄和照片
四、結語
第六章 〈臺灣日日新報〉扒龍船記事-歷史意義與社會價值
一、本島人、內地人的分野
二、研究動機和欄表解說
三、扒龍船的歷史意義和社會價值
1. 明治時期
2. 大正時期
3. 昭和時期
四、記事標題與內文、照片
五、結語
第七章 臺北洲美里龍舟文化祭―屈原宮觀光計畫的期待
一、屈原宮觀光發展計畫
二、屈原宮的歷史和機能
三、洲美里龍舟文化祭
四、洲美里扒龍船的臺灣北地域比較
五、結語
第八章 嘉義端午龍舟鬥―東石港王船祭的前端儀式
一、嘉義「端午龍舟鬥」之源起
二、「王船祭」的前端儀式
三、 東石港的信仰中心──先天宮
四、東石港「端午龍舟鬥」的經緯
五、結語
第九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的臺灣端午扒龍船
一、終戰前之部
二、日本統治期的臺灣扒龍船
三、終戰後之部
四、結語
第十章 後 言
一、祭祀儀式性格的現狀一覽表
二、競漕用船及競漕要項一覽表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