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絲路文物藝術精華

藝術家出版社/編輯 藝術家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2/1  

出版社:

藝術家出版社  

作者:

藝術家出版社/編輯  

页数:

177  

内容概要

  以圖像主導、述介為輔的絲路文物藝術之旅  從文物藝術的千萬繁貌,看絲路的文化演變  連接歐亞、貫穿眾國的絲綢之路,是古時貿易與交通輻輳之地,歷代宗教與文化聚合之所,各地民情與地貌起落之處,其橫亙千里、綿延千年的廣袤,歷來激起了無數繁歧的遠土想像。本書為以圖版為重的絲路文物藝術介紹,以三分之二的篇幅、全頁彩色的設計,蒐羅收藏於各地博物館的絲織品、壁畫、石雕、青銅器、陶器等絲路沿途諸國的文物與藝術表現;在圖像主導之下,另邀請國內相關學者撰寫或翻譯相關文章,以完整介紹絲路的歷史與文化演變,及其佛教藝術的邃遠異貌。

书籍目录

東西文化交流之道:絲路/莊伯和絲路佛教藝術/劉俐絲路上的探險家/劉俐塞蘭佛教圖像學試析/文:賈克?傑斯Jacrue Gies,譯:呂明穎絲路文物藝術精華圖版絲綢之路與古代歐亞大陸的東西文化交流/文:長澤和俊,譯:張英莉

章节摘录

  絲路上的探險家/劉俐十九世紀末,西方的探險家斯凡?海登(Sven Haden),對自古以來通往西方的陸上交通要道絲綢之路突然產生興趣,在一八九五年時兩度沿著克拉馬干沙漠行走,第二次時發現了于闐故址的文物。四年之後在瑞典王室的贊助下再度進入塔克拉馬干沙漠,此回他發現了中國古代的市鎮「樓蘭」,是考古學上的重要紀錄。那一次的遠征,也攜回大量珍貴的歷史文物。  海登的發現引起了西方的注意,步他後塵前往絲路採險的人相繼來到。英國的斯坦因在拉瓦克、尼雅、安迪爾、樓蘭、敦煌活動,由於探聽到敦煌石窟內有佛教經卷,於是以五百兩白銀與守窟的道士王圓錄交換了五七○卷經書。此後於一九一四年又到敦煌和吐魯番,並發現大量早期的絲織物。斯坦因的探寶因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而停止。  德國的探險家戈路維德與勒可克先後在一九○二至一九一四年間,也在吐魯番與高昌等地進行了四次的挖掘活動,蒐集了四十六箱的中國文物,切割了無數的壁畫。這些文物多收藏在印度藝術館中。法國的伯希和到得稍晚(一九○六),但收獲也相當可觀。在吐木休克的廢墟找到彩色塑像,又在庫車發現佛教文件窖藏。之後他也向王道士收買了大量經書,並拍下千佛洞攝影數百張,是今日考古的重要資料。  日本人也不甘落後,在一九○二年時即由日本淨土宗主教大谷光瑞指派僧侶到達絲路,一九一○至一九○八之間,他們從王道士的祕室中得到六○○份經卷,現由奈良東大寺和東京國立博物館保管。俄國的活動始於一九○五年,從古墓中取出精美的佛教畫,從王道士處買得手卷、壁畫,現藏於艾米塔吉美術館。美國的參與最遲,一九二三年才由華爾納率領到達,在千佛洞剝下的十二幅壁畫現存哈佛大學的福格美術館。  法國伯希和的藏品,件件皆是絕世精妙之作,但從本世紀初後,當年這位探險家冒著生命危險,出入食人的塔克拉馬干沙漠,從吐木休克、庫車及敦煌千佛洞石窟所攜回的彩色塑像、佛教經卷及抄本、絹本彩繪圖幡等,最先由羅浮宮保管,後於一九四五年時移交巴黎國立吉美美術館,至今將近百年,無人問津。到近年該館主任學藝員賈克?傑斯整理時才從倉庫取出。據說,僅繪畫類就有二四○多件,有的編號錯亂,張冠李戴。也是在他著手整理之際發現了一幅尚未公開於世的瑰寶〈不空羂索曼荼羅圖幡〉,據云與日本之金剛界曼荼羅屬同一系統,從圖像學的角度觀之,也提供了豐富的資料。  十九世紀末,廿世紀初,歐亞洲列強為爭取殖民地而向中亞細亞、東南亞、中國進行考古和探險活動。英國與蘇俄為最早爭奪殖民地的霸權,是以第一批的探險家多為軍人而非學者。此後來到的學者也帶著強烈的野心與帝國主義的姿態,不擇手段地將千年古物據為己有,留下學術史上的污點。廿世紀末這些國家將所藏的絲路文物組合整理,嘗試建立昔日的風貌,做深切的探討,我們在悲感交集之際,只能不計以往,從新的角度去接受它。至少,讓這些人類文明的瑰寶公開亮相比永遠不見天日的好。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絲路文物藝術精華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