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零與無限大

許文龍/ 口述,林佳龍/ 廖錦桂/ 文字 博雅書屋有限公司
出版时间:

2010-12  

出版社:

博雅書屋有限公司  

作者:

許文龍/ 口述,林佳龍/ 廖錦桂/ 文字  

页数:

400  

Tag标签:

无  

前言

  導讀:走一條令人喜愛的成功之路  偉大的人物,是活在當下的。  政治學理論裡,有一個很神祕的名詞,叫做charisma,中文勉強譯成「領袖氣質」,形容一個人身上具備一種渾然天成的領袖魅力。這種魅力你捉摸不到,無法測量,也抄襲不來,但是它卻能產生磁吸般的吸引力,讓人想要親近它、聆聽它、追隨它,簡直為它著迷無比!我第一次見到許文龍時,就是想到了這個字。  聲音的相遇:從十二捲錄音帶談起  人生的緣分真是奇妙。許文龍是我妻子婉如的舅公,我與婉如還在美國念書時,她爸爸從台灣寄來許文龍對奇美內部員工演講的十二捲卡帶給她聽。當時,我原本只是讀書之餘,跟著她隨興聽聽。沒想到,聽著聽著,卻益發興味盎然。他談的,竟然是我多年研究跟感興趣的內容。雖然錄音帶的主題,是企業經營之道,但許文龍在裡頭所闡述的,居然是數百年的台灣命運!  錄音帶裡,許文龍開宗明義是這麼說的:「要了解奇美,要先了解奇美的歷史;要了解奇美的歷史,就要先了解台灣的歷史。」他侃侃而談台灣的歷史,從荷蘭、西班牙、葡萄牙、明鄭、清朝、日本、兩蔣,一直評價到李登輝時代。他有異常豐富的歷史知識,也緊扣著台灣社會和經濟的發展,信手拈來,都是故事,都是歷史。他的台語非常優美,用字遣詞又有強烈的魅力,你一聽他的錄音帶就沒辦法停止,那完全是另一種史觀,洋洋灑灑就是一部史觀另類的口述歷史寶典。  我讀的是比較政治學,在我聽起來,他所口述的正是一種人民史觀──從人民的觀點,一以貫之在評價每個朝代的政權,完全擺脫成王敗寇,以及成者為敗者寫史的中國史家傳統。我一口氣把那十二捲錄音帶全部聽完,讓我結結實實多修了十二堂台灣史的課。  雖然聽完十二捲錄音帶以後,我還是不很清楚許文龍是誰、奇美是家什麼樣的企業,但卻因此而更了解台灣的歷史。  這十二捲錄音帶,就是我與許文龍的第一次「相遇」。從那時候起,我對這說台語的神祕老先生已經好奇得不得了。  改變我一生的那兩年  我在一九九八年完成學業後,赴位於日本的聯合國大學進行博士後研究,一年後返國任教,在嘉義中正大學教政治學。因為嘉義跟台南很近,那兩年我幾乎每週都去找他,天南地北的聊。  我是一個好奇心很強的人,那兩年我們有時一週談好幾次,從歷史,到釣魚,到小提琴,到奇美文化,到政府改造。他可以跟你天文地理,也可以跟你談價值觀,跟他交往時,不但完全沒有壓力,他反而讓你感覺很自在,很有尊嚴。即使他不同意你,他也不會給你有壓迫感。  例如,許文龍就經常提醒我,學者研究太多,反而容易頭腦僵化,實務是比較重要的,因為理想若存在空中樓閣,再美好都沒有用!用他的話來說,就是「現場主義」。他也對學運很感興趣,問了我很多關於學運的事情,他喜歡年輕人造反,覺得年輕時敢反抗權威,國家才會有救。  所以後來我成立以學運世代為核心的台灣智庫時,他非常支持。他對台灣智庫的看法和對奇美醫院的態度一樣:他只有贊助的義務,沒有獲得任何好處的權利,從來不曾過問我們做什麼事、用什麼人。  他的朋友也很有趣。有奇美同事,有釣友,有歷史學家,有賣保險的,有在學校當老師的,他的家庭樂團真是像一個雜牌軍,在他家裡進進出出的,是各種有趣的人。所以我是很幸運,有機會跟他頻繁互動,多方觀察他。跟他聊天,如沐春風,就像拿到藏寶圖一樣,每次都有所斬獲,也像走在沙漠中口渴的人,每次離開他的家,水分都得到滋養。  這是我近距離接觸他兩年,很真實的感受,他真的自成一家,渾然天成。他很有智慧、洞見,有錢但深居陋巷,物質欲望接近零,總能提出我們覺得很有道理卻想不到的觀念。最讓我發自內心敬重的,是他非常一致,在想法跟做法之間,他言行一致,是個人格者,我一生認識也共事過很多權力浪頂的風雲人物,這是藏不住的。  這部回憶錄,前後進行了十二年  那是我一生最快樂的時光,也因此激發了我想要替他完成一部回憶錄的想法。從那時候算起,這部回憶錄前後共進行了十二年,經歷了無數次的訪談與紀錄,這十二年來,我、本書的共同編著廖錦桂以及其他夥伴們,看到了許文龍真情流露以及很多不為人知的一面。  比方說,外界普遍以為,許文龍是安靜、話語不多的老人,其實這句話只對了一半。許文龍是喜歡安靜,這是因為他喜歡思考,安靜才可以專注於思考,但是,若你話題能引起他的興趣,你會馬上發現他非常健談,聰明得不得了。我一生見過也讀過很多聰明的人,我很誠實的說,他是我見過最有智慧的人,而且他的觀察力敏銳到驚人的程度。  他重視的是人。他洞察人性,有人本思想、人文興趣、人道關懷,更重視人才,很會看人和用人。他深知領導者要能創造環境又充分授權,平等對待又消滅管理……,他既能清明地洞澈人性弱點,對人的信任又能做到令人難以置信的地步!我覺得,這是他成功之謎的最大關鍵。  他是個human being,being,存在。他在每個時空下都很享受存在的當下,怡然自得,自由自在。相對於他,像我這種讀書人常是「不太存在的」,因為我們的世界觀是依賴理論和知識建構起來的,是分析性強過感知性的,用婉如的話來說,人智學裡將一個人的成長過程分為好幾個階段,我就是屬於「星芒體」發展相對不足的那種!  「星芒體」就是一個人在七歲到十四歲階段,經由體驗發展出來的感受力。可惜我那方面的天賦,在制式教育下早已經被「謀殺」了!但許文龍不同,他是從內心去感受,以經驗去體認這個世界的。他歷經了三個朝代,台灣歷史就像發生在他家客廳一樣。我的朋友大多是學術中人,他的朋友則是三教九流;我的知識是「讀來的」,他的智慧是「體驗來的」。錦桂就有一個很敏銳的觀察,她說她觀察到許文龍跟我講話的神情常帶著調皮,像在說,「我就偏偏這樣說,看你要怎麼回?」非常享受觀念交鋒、思想辯證的快樂。  他對自由的愛好與徹底實踐,會讓你嚇一跳!在許文龍的思想體系裡,有兩個極富趣味的兩端,一個是「歸零」,一個是「無限大」,無限大用他的話來說,就是數學符號「躺下來的8」,而貫穿零與無限大之間的,就是他的自由、彈性,和極限思考;他投資事業的膽識、對人尊重的程度、對藝術文化的見解,都與他愛自由的稟性有關。只要所處的環境能讓人自由的發揮自我,有力者又能照顧無力者、照顧弱勢者,國家的規模是小而美、甚或像現在一樣小而弱,又有什麼關係?  所以許文龍不喜歡管人,也不喜歡被人管。捫心自問,許文龍還真是說出了我們心裡的話。人畢生披星戴月,追求的不就是這樣!  許文龍把賺來的錢幾乎都投入藝術文化,例如蓋博物館,以及世界無人出其右的提琴收藏,就是因為他洞悉文化才是一個民族真正的驕傲跟尊嚴所在,才是我們在國際上可以真正抬頭挺胸的依靠。其他,都是虛的。物質、名與利、錢與權,看似無盡繁華,其實都是過眼雲煙。他做的是更崇高的百年大業,是台灣人跟人類文明接觸、對話、反芻後的生命領悟。  他完全是這塊土地上土生土長出來的。他流著漢人的血、從小在運河邊的貧民窟成長、接受日本明治維新全人教育的啟蒙、歷經三個朝代的政權嬗遞,但精神上完全是自由主義的!他不會說英文,思想卻與西方文明不謀而合。  原汁原味的許文龍,才是最精采的  對我而言,他不僅是人師,他完全顛覆了中國士大夫觀念中對商人的看法,我自己心甘情願的成為他的信徒。他是許文龍學校的開山祖師,我是他一個駑鈍的門徒。  要說這是本「許文龍學」,是有點太學究,但是從他身上,確實可以學到無窮的人生智慧,或至少可以做為一面鏡子。許文龍經營企業的能耐與人生風景的豐富,無須我多說。每個讀者隨著生命歷練的不同與歲月的成長,一個為小孩盡心盡力的媽媽,一個感到異化的勞工,一個力爭上游的中級主管,一個終日奔忙的大老闆,或是像我一樣,只是年歲到了中年的人,在許文龍的思想裡,都可以讀到不同的東西,會有各自的領受。  我跟錦桂在這部《零與無限大:許文龍幸福學》中所努力的,就是把許文龍最真實的一面呈現在大家眼前。十二年來,我和他對話超過百次,我當然有很多自己對他的詮釋,但是,我們最後決定把這些詮釋全部放下。因為最原汁原味的許文龍,才是最精采、最豐富、最真實,也是最魅力無法擋的,再生花妙筆的詮釋、分析,都比不上聽他一席話。  我自己現在人到中年,越來越能切身體會許文龍的智慧。這幾年來,每當面對人生重大決定時,許文龍曾經告訴我的一些人生道理,就會閃過我腦海──我若是他,在這個當下會做什麼決定?受到他的啟蒙,我也漸漸懂得把成與敗的包袱放下。  人世間觀念動人的講法俯拾皆是,各領域成功的人也很多,但我們若探頭細看,有些人的成功之路,是我們不想學習的,而多數人成功後所過的生活,是我們不想過的。為什麼許文龍就是有辦法走一條令人喜愛的成功之路?  人生七十古來稀,許文龍已經年過八十,還能過著受人尊敬、又幸福快樂的日子,實在是我們每個人都心嚮往之的!  感謝眾多朋友的參與和協助  最後,我和共同編著廖錦桂要衷心感謝在這本書的催生過程中,許多前輩與朋友的智慧與付出。我和錦桂都是念社會科學的人,抱著歷史研究的方法論,一頭撞進了許文龍橫跨八十年、奇美五十年、又是三百六十度的生命史,若沒有這些先進在不同專業領域上的解說、年代上的重複考證,本書無法完成。他們是奇美集團的廖錦祥先生、何昭陽先生、林榮俊先生、卓侃男先生、林慶盛先生、郭玲玲女士、石麗蘭女士、楊明盛先生,與鍾岱廷先生;楊再禮先生的回憶手稿,更豐富了我們對於奇美早期篳路藍縷精神與制度沿革的想像。  為了確認奇美企業理念的獨特性與在台灣產業發展史上的地位,幾位經濟學與管理學大師的指引,更使我們獲益匪淺,他們是陳博志、柯承恩、魏啟林、林能白、李吉仁與龔明鑫等教授學者。他們精采的立論因篇幅所限無法同時呈現,是本書一大憾事。  此外,本書今天能留下難能可貴的口述資料,與過去十二年來在不同階段中熱情參與華山論劍的台灣智庫好友有極大關係,他們是莊國榮、潘美玲、翁仕杰、黃崇憲、李連權、汪庭安與曾建元,我們火力全開、沒大沒小,許文龍也兵來將擋、知無不言;中場休息時間,許文龍還演奏各式樂器,把我們通通給比了下去,卻是我們共度的歡樂時光!而謝敏芳、蕭伶玲、江盈誼、李良文、李兆立在資料蒐集上的協助,提供我們年輕人的觀點與刺激,更是功不可沒,特別是敏芳,還協助龐大資料的判讀和撰寫部分初稿,實在是不可多得的好人才。  過程中還有很多朋友或參與討論、或協助日文翻譯、或充當加油隊,因為篇幅的緣故無法一一致謝,不過,這本書是獻給台灣人民的。當然若有任何誤植之處,責任是我跟錦桂的。  我們也要特別感謝早安財經發行人沈雲驄與編輯夥伴,以無比的耐心與創意把書編到盡善盡美。當初在幾家極其出色的出版社比稿中,我們最後決定了小而美的早安財經,就是因為許文龍在選擇代理商時有一個「沒錢的人比較有衝勁」的見解。我們依循許文龍的理念選擇出版社,不但幸運結交了一些好朋友,也再次證實了許文龍的眼光果然有獨到之處!

内容概要

  《零與無限大: 許文龍幸福學》耗時12年,由許文龍口述,林佳龍、廖錦桂共同編著,完整呈現許文龍橫跨日據時代至今八十載的生命歲月,更立體展現許文龍三百六十度人生的各種面向與人生價值觀,是目前唯一一部也是最完整、最貼近許文龍的傳記回憶錄。  許文龍的領袖風範與經營事業的卓越成就無庸置疑,這是社會大眾所認識的許文龍。對他來說,這只是人生中的四分之一,他對藝術、自然、社會環境的熱愛與投入,更證明了許文龍幸福學的獨到之處。  本書以四個部分帶領讀者一窺許文龍的人生智慧。從運河旁貧民窟,營養不良的童年到台灣壓克力之父,許文龍從釣魚中,孕育出自成一格的釣魚哲學,他說:「我最大的資產,就是我很自由,不會讓人被事物綁住。」第二部幸福經濟,回顧五十年創辦奇美的艱辛路程,而許文龍怎麼運用零與無限大的思維,突破困境,帶領奇美走向年營業額突破五千億的ABS王國,但這樣的成就不是許文龍的終極目標,他說:「賺錢只是我的手段,不是目的,追求幸福,才是我的目的。」  書中完整呈現許文龍歷經日劇時期、威權時代到如今的民主社會,他對政府機器的看法與建言,透過許文龍的眼,你將會看到許文龍心目中的理想國,他說:「人都不喜歡被管,政府卻喜歡違反人性。」最後,許文龍暢談對藝術的看法,從莫札特到林布倫,從交響樂到寫實主義,這部許文龍幸福學,帶來快樂的不是財富,而是藝術。他說:「錢若要換成快樂,就要去買藝術品。」  《零與無限大-許文龍幸福學》不只一窺許文龍的成功之路,跟隨許文龍的腳步,每個人都能在其中找到一條令人喜愛的成功之路。

作者简介

  許文龍  雙魚座,奇美集團創辦人。1928年生於台南運河邊貧民窟,從小半工半讀,31歲創辦奇美實業,成為台灣壓克力之父,63歲把ABS做到世界第一,70歲成立奇美電子,成為全球面板第四大廠。事業有成便將盈餘用來興建醫院與博物館,照顧故鄉人民的身體與心靈健康。自己物質欲望極低,平日釣魚、讀書、拉琴作畫自娛,是台灣備受敬重的幸福企業家。  ■編著者簡介  林佳龍  水瓶男,1964年生於萬華裁縫之家,廖婉如的先生,AJ和涵涵的爹。就讀台大時發起「自由之愛」,參與三月學運、獨台案救援與廢除刑法一百條行動,促進台灣民主化與言論自由。取得耶魯大學政治學博士後,赴聯合國機構工作,返國任教中正大學並創辦台灣智庫。歷任國安會諮詢委員、政府發言人、新聞局長、國大代表、總統府副秘書長、民進黨秘書長。深知從政之路不能幸福,但關心民主之志無法或忘。  廖錦桂  雙魚女。一直很想悠閒度日、卻總不斷被價值動員的人。高中念商校,卻跑去當柏楊的文學助理;大學讀法律,卻成為《新新聞》創刊記者;博士班就讀New School for Social Research社會學,返國又當起紀錄片導演。歷任小妹、女工、作家助理、新聞記者、NGO義工與董事、媒體主管、智庫主管等。最新身分是王建民與許文龍粉絲。

书籍目录

導讀:走一條令人喜愛的成功之路 林佳龍序:價值觀,是我一生做事的原動力第一部 釣魚哲學1.五十五歲以前,我算是個病人。2.大多數早晨,我都在海裡,如果天氣不好,我就在溪裡。3.接受自然的偉大,人真的要謙卑。4.花會開會香,也會謝會落,這就是無常。5.事業失敗了有什麼關係,了不起去菜市場賣魚。6.找答案,不要找責任。7.兩個餌,只釣一條魚就好。8.別人釣很多,但我釣最多,這是最快樂的結果。9.事業,是我人生三六○度裡的九十度而已。10.若你人生的目的只是追求錢,那你整天盯著「銀行簿仔」就好了。11.企業沒有永遠這回事。永遠存在的,是我的博物館和醫院。12.你的幸福,要如何定義?13.錢,不一定要留給後代。第二部 幸福經濟第一節 零與無限大14.如果把一件事情放大,會怎樣?15.孫子兵法中最好用的,就是第三十六計。16.假如真的沒辦法,就讓它「歸零」,再出發也比較快。17.失敗的旁邊,都有寶物!第二節 命運共同體18.不要拚第一,要拚第一幸福。19.吃藥會中毒,做企業同樣也會中毒。20.領導者應該是夢的推銷者,和幸福環境的塑造者。21.大股東要讓小股東占便宜,有力者要讓無力者占便宜。22.從工資來降低成本的,是無能的經營者。23.「吃到我的財產耗盡為止」這句話你敢講出來,你就是流氓頭子,什麼人都會要跟你。24.下決定時一定要想:萬一失敗,會不會連累到很多人。25.只要有能力,誰都可以做總經理。26.再差的屬下,也是別人家裡的好父親;女工回到家,也是千金小姐!第三節 奇美發展史27.問問自己,要打大算盤還是小算盤。28.研究出來的是「製品」,市場能接受的才叫「商品」。29.客戶會倒你,是因為他覺得你不重要。30.別人是商業資本思想,我是工業思想的販賣。31.灌香腸,不用自己養豬。32.我重新制定了生產規格,我是「99元吃到飽」。第四節 企業的社會責任33.土地是要用的,不是要漲的。34.炒股票,是全世界最合法的搶劫。35.台灣已經到了「第三塊麵包」的時代。36.讓員工全心投入工安,降低危險的發生。第五節 經營祕訣37.要尊重生態。先了解自然,再去做加減。38.會做生意的人,不做老虎讓人怕,要做傻豬讓人殺。39.你若對一個人好,他就是你的情報員。40.錢可以賺就賺,不能賺也沒必要去做魔鬼。41.目標管理要徹底,不要用手段管理。42.重點不在於管身,而是管心。43.經營,就是一種「適應環境的行為」。44.我的工廠就是總公司。45.奇美可說是一個「無文字的社會」。46.我欣賞莊子的無為而治,所以要「消滅管理」。47.產品如果得拜託客戶買,就已經是失敗了。第六節 企業轉型48.只要撐過冬天就好了。49.本來是想養小狗,結果養成了大象,現在又變成要養恐龍。50.留意那些眼睛看不到的地方,你才會跟別人不一樣。51.用間接的手段來解決問題。52.面板產業,未來是台韓在拚。53.情報,就好像小孩子玩的拼圖。54.技術,能不買就不買。第三部 理想國第一節 政府怎麼了?55.我最討厭聽到政府說「拚經濟」。56.政府到底是在為誰發言?57.我們的政府,身高一六五,體重破百公斤。58.你愛炒股票,我就讓你炒!59.為了中世紀古槍,你猜政府印章要蓋幾個?60.我們的政府得了「管理病」,什麼都管,又什麼都管不好。61.被管理,也是要付出代價的。第二節 觀念62.政府要減肥,第一重要就是觀念改革。63.人都不喜歡被管,政府卻喜歡違反人性。64.國家統治要好,一定要了解「老鼠理論」。65.老鼠要在哪裡抓,是一門技術。66.管理的最高境界,要達到「感覺不出被管理」。67.抽屜理論:政府要成功改造,必須先歸零。第三節 小而美68.政府的好壞,要看它能為人民帶來多大幸福。69.我心目中的理想國,就是小而美的城市國家。70.民間能做的,政府不做;地方能做的,中央不做。第四節 自由與自治71.中央授權給地方,社會比較正義。72.好的執政者,一定是尊重在地文化、在地習俗的人。73.中央的權與錢不下放,就是在吃人家豆腐。74.直接變成城市國家,或是採取聯邦制。75.消滅中央集權,人民會比較自由。76.人力精簡時,一律減少是很可怕的。77.靠特權的,一定缺少競爭力。78.做出一個「留得住資金與人才的環境」。79.輔導政策,只會造成不公平競爭。80.只要業者認為有利可圖,他自己會從全球引進技術。第五節 改革之路81.教育應該多元化,讓學校自由競爭。82.別把孩子「考」到笨。83.給教育改革的四點建議。84.醫療已經是成熟的市場,應該用自由市場的原則來管理。85.病人看越多,收入變越少的怪現象。86.只要醫院態度好、醫生好、醫藥費便宜,我許文龍因此而破產,也很光榮!87.賊不是自己愛做賊,是被環境逼出來的。88.我實在不知道政府在掃什麼黃。89.吃了嗎啡,沒有是非。90.一個政府是否文明,要看它對弱勢者提供怎樣的照顧。91.解決失業,除了增加公共投資,還可禁止引進外勞。92.政府最優先該做的,就是山坡地復育。93.政府拿了一個放大鏡來看,說:「哇,你的眼睛怎麼這麼大!」第六節 配套94.政府減肥之後第一件事,就是減稅。95.幫助中小企業升級,要先解決土地跟電力問題。96.政府不是秦始皇,不可管到人民叫不敢!97.人民啟蒙沒做就談改革,就像一個人的手還沒消毒,就要進去手術檯。第四部 永恆的藝術98.美,就是對每一個觀賞者的心靈都有所訴說!99.音樂會就是「音」在快「樂」地開「會」!100.我的博物館只有一個精神:為了大眾而存在。101.台灣的文化復興,是從台南開始;台南的文化復興,是從奇美開始!102.我有一把小提琴,美國人來借,保費五百萬美金;法國人來借,派槍來保護。103.你是否聽到遠處傳來的鐘聲?104.音樂跟美術教育,不要被政治給污染了。105.原住民的音樂,可以在國際上大聲說話。106.政府要做文化,就應借重民間的力量。107.同樣是一張紙,圖畫比股票更值錢。後記:與許文龍對話錄動物吃飽了,比人類還懂得和平共存附錄1:許文龍遺囑身後事,自然事附錄2:許文龍年表與奇美大事紀一路走來,零與無限大

章节摘录

  第一部:釣魚哲學  事業,是我人生三六○度裡的九十度而已。  我這二、三十年來每週只上一、兩天班、每天都在釣魚,很多人都說一定不可能,是在騙人的。其實,他們若真來看我的生活就會發現,這是真的,因為事業只是我人生三六○度裡的九十度而已。  很多人在學校讀很多書,畢業之後,事業變成生活裡的三六○度,就沒有時間去吸收別的東西了。  但對我來說,我的事業很重要,更重要的卻是我的休閒時間。如果一個人只是被工作綁住,忙到都沒有閒,一輩子的打拚,就非常沒有價值了。  我本來就很愛休閒,不愛上班。到五十歲時我就想,不然一禮拜上班一天就好了。後來因為基金會的事情多,就變成一禮拜上班兩天。而這兩天其實也只是兩個半天,早上不上班,去釣魚,下午才上班,幾十年來就這樣實施。找我一定是禮拜一和禮拜四下午,剩下的,是我自己的時間。當然,若有特別重要的事、生意上的事,你可以到家裡來找我。  這兩個半天,也不是全花在工作,因為我有博物館要忙,買畫買琴什麼的。實在來講,我花在事業上的時間,一禮拜應該不超過五小時。如果超過五小時,我就覺得浪費太多時間了。  我們有個重要的會議,是禮拜一下午,在這個會議上決定集團的重要決策,一個禮拜開一次,差不多就兩個半鐘頭。所以認真來講,過了這兩個半鐘頭,我的工作就結束了。當然若臨時有重要事情,我就叫他們晚上過來。過去奇美有一些重要決策,就是在家裡做的。  我也不愛應酬,什麼同業公會、婚喪喜慶,我都不參加。我們公司從來沒有開幕、破土、動工這類的儀式。  政治的事情,一般我很少談;也有罵政府的朋友來這裡透透氣,不過他們都是過去兩蔣時代被壓迫的人,像我這種歲數的。我生意上的朋友反而很少。  我想,主要也是價值觀。有人會為了拚國策顧問去大費周章,我是認為都無所謂。如果你把價值放在社會地位,當然會去追求,可是當你的價值是放在拉violin、釣魚、唱歌時,你就不會去追求社會地位了。我很討厭台北那種生活,都是不得已的時候才會去的。  那我的私人時間都怎麼利用呢?你看,我一禮拜至少有四、五天是在釣魚。釣魚是很耗時間的,五、六點鐘就要起床。回來之後,游個泳就累得要命,我身體又不是說很好,都睡到下午三、四點。所以客人若要找我,都是四、五點以後。  再來,我很喜歡音樂,一禮拜有兩天是家庭音樂會,他們會來和我一起唱歌、彈琴。禮拜五是晚餐以後他們來,一定是唱到半夜十二點;禮拜天是晚上六點就來,也是演奏到十二點,大家都很快樂。  我也怕小提琴退步,每天都要花一些時間練習。除了小提琴,我曼陀林、吉他、鋼琴也彈一點。  然後差不多十年前,我又開始想說這些世界名畫要把它做一些拷貝,所以也畫畫。講到繪畫,我頭一張就畫了半年,臨摹《琴韻少女》,現在放在我客廳。這是十九世紀奧地利的油畫,剛開始的時候,畫了又改、畫了又改,有時候畫著畫著,會想說,這畫為何這麼歹命,被我畫成這樣。可是後來又想,畫完以後子孫可以說:「這是阿公畫的,阿公也是不賴的!」所以也就很開心了。  我能留下的,只是這些而已。我素描的基礎算是相當好的,應該是不輸給這些美術科的人。因為雕塑跟繪畫有關,所以我也捏一些雕塑。  我喜歡看書,報紙也得翻一下,看看有沒有什麼事情。看書是很大的享受,最近我讀一些十九世紀的小說,發現十九世紀的小說實在很偉大。我很討厭的,是經營管理的書,從來不摸也不看。雖然這樣講是很不好意思,但實在講,一個很簡單的原理,往往被這些學者寫得很複雜,對我們沒什麼幫助。  我在家裡就是忙這三樣:拉琴、畫畫、讀書,光是這幾樣,我的時間就不夠用了。  總之在生活裡,我很不喜歡被人吵,我很喜歡自己的時間。喜歡靜靜的,思考,或是做什麼事都好。  這,就是我的三六○度人生。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零與無限大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