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鑚石途徑Ⅳ

Almaas, A. H. 心靈工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时间:

2009/03/05  

出版社:

心靈工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作者:

Almaas, A. H.  

页数:

389  

译者:

胡因夢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二十一世紀是屬於超個人心理學的時代,A. H. 阿瑪斯即為其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現代心理學的主要任務,不但要治療人類在俗世生活裡的煩惱,還要為人類帶來真正的解脫,以及身心靈的健康和整合。在這股強調知識整合的巨大心靈浪潮中,阿瑪斯所創立的「鑽石途徑」工作方法,已令他被譽為「現代心理學劃時代運動的先驅」。多年來,阿瑪斯帶領各種大小型的內在工作團體,並將演講內容、與學生互動討論的精華,整理而成《鑽石途徑》系列著作。  在《鑽石途徑I:現代心理學與靈修的整合》中,阿瑪斯解析了何謂本體、本體不同的品質和面向、如何藉由發現本體來解決內在議題;《鑽石途徑II:存在與自由》則探討開悟的七大元素,以及這些元素如何結合成所謂「鑽石意識」,使心靈散發光彩;《鑽石途徑III:探索真相的火焰》,阿瑪斯將焦點集中在自我及身分認同,從個人性及宇宙性來探討自我了悟,使人經驗到最根本的自我改變。到了本系列最深入的《鑽石途徑IV︰無可摧毀的純真》中,阿瑪斯提出個人本體性當在剝除防衛、脫離表相、消除疆界後,進入合一之境,回歸處子的純真狀態,讓知覺常保煥然一新,在光輝熠熠的實相中,看見鮮活美好的世界。

作者简介

  阿瑪斯(A. H. Almaas)  本名哈彌?阿里(A. Hameed Ali),他是「鑽石途徑」的創始者,1944 年,誕生於科威特,學術上的專長是物理、數學及心理學。1975年,他分別在科羅拉多的博爾德及加州的柏克萊創立了圓滿學苑(Ridhwan School),目前已經有上千位成員,分佈在美國、加拿大、澳洲、德國、荷蘭、英國、義大利等國家。1986年,阿瑪斯創立了鑽石叢書出版社(Diamond Books)、鑽石途徑研習學院(The Diamond Heart? and Training Institute,DHAT),目前仍持續發行有關阿瑪斯教誨的錄影帶及錄音帶。  過去二十五年來,阿瑪斯發展出「鑽石途徑」,認為人類的內在本體宛如一顆鑽石,擁有堅實的密度及繁複的切面,透過靈修加以琢磨,將可散發出珍貴無比的光彩!《鑽石途徑》系列叢書是阿瑪斯與學員互動時的心得記錄,也是其著作中最貼近一般大眾的教誨,心靈工坊已出版《鑽石途徑I︰現代心理學與靈修的整合》、《鑽石途徑II︰存在與自由》、《鑽石途徑III︰探索真相的火焰》、《鑽石途徑IV:無可摧毀的純真》。

媒体关注与评论

  ?鑽石途徑整合了向上迴旋和向下迴旋之道,成為一個前後連貫而又十分有效的內在工作形式。」  --《萬法簡史》、《恩寵與勇氣》作者/肯恩?威爾伯(Ken Wilber)  「阿瑪斯將深刻的靈性智慧及心理學知識注入到鑽石途徑裡,這項工作令他成為現代心理學劃時代運動的先趨。」  --《狂喜之後》作者/傑克?康菲爾德(Jack Kornfield)  「東西方的內在智慧傳承,在阿瑪斯的《鑽石途徑》裡,得到了巧妙的實質性整合,也清晰地指出了一個新的可能性。」  --胡因夢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鑚石途徑Ⅳ PDF格式下载



  这本书真的很好,让我们可以了解自己的心理,了解自我。
  心安静了,就有机会看见当下。我们的许多模式、冲突和无明其实是求生本能的一部分,现在我们已经卡在这些为了防止太多的痛苦或遭到灭绝而发展出来的模式和机制作用之中。我们一直没有能力放掉它们,于是它们偏决定了我们的人格内涵。。。


  买过最失败的一本书,和它相比我宁愿硬着头皮把我的《马克思...》看完。
  真想看看写些什么,硬着头皮看.... 我还是放弃了 ....


  即使心情再浮躁,只要指尖抚上书页,就能感觉一种宁静流过……在这繁华喧闹的社会,整日忙忙碌碌,可曾停下,静静思考?  这本书,从内心深处,给人以感悟……很多事情,是需要停下脚步,细细沉思的。  不要让眼前的事物蒙蔽了你的眼睛,而应该不时地回味生活,这样,能发现更多你未曾接触却又渴望知道的角落。  此外,胡因梦女士也把这本书译的非常好,即使不去看原版,也能感悟到本书的精髓


  这种书需要买回来慢慢读,对于任何一个想看清真相的人来说都是有益的!
  
  这本书之于每个对灵修了解不同层次的人来说作用当然不同。它的深度之于我则是刚刚好,得到了一些新的让我有些震动的感受!不过正如书中所说的,若想看到实相,必须把学习到的整合到我们的行为和生活中!理解是远远不够的!
  
  下面是部分原文摘录:
  
  第三章 臻于成熟的人
  
  这些精微面向不该形成狭隘的成就感,或是形成一种过度良好的自我感。需要良好的自我感,其实是孩子或年轻人的需求。
  
  虽然内在工作的目的并不是满足婴儿式的需求,但并不意味这些需求必须被排拒或贬抑。我们必须了解和认清它们,这样你才会发现自己已经不再是个孩子,于是就能超越它们,放下它们。
  
  内在工作的作用就是要支持我们发展为成熟的人,而不是拿它来抚慰婴儿。
  
  能帮助你走过这个过程的所有内在工作,都应该拿最深的敬意来对待,因为这么做就是在尊重自己以及人类的潜能。这样得工作应该被看成是最重要的事,因为在根本上它的确是超越一切的。我们应该将其置于那些幼稚的价值观、准则和影响力之上。
  
  第五章 彻底整合的人
  
  有很长的一段时间,自我了解的一大部分就是要揭露虚假人格,认清这个人格的人生其实是十分空洞的。
  
  如果你真想发展出自我了悟,变成完全成熟平衡的人,就得善用真实的生命经验转化自己。
  
  人格总是试图模仿真人的生活,但因为和本体脱离了,所以做出了许多虚妄的事。
  
  第十一章 勇敢的心
  
  你以为你是因为对方的表现而产生了反应,其实是从你自己的思想里产生了反应。
  
  所有头脑设想出来的关系,都会涉及到对自己、对他人的批判和谴责或是把他人理想化,夸大自己的重要性。这种非黑即白的划分方式,就是自我试图让自己继续存在的防卫机制。
  
  
  
  
  
  
  
  
  
  


  何为内在工作
  
  本文见《金融实务》2010年第1期 出版日期2010年01月04日
  
  活出自己真正的本质意味着心中不趋乐、不避苦,不企图得到别人的赞同也不去批判、打击别人,或是向外追求名望及权力
  
  野兽爱智慧
  
    人类会承受某种特殊的痛苦,而动物却不会。所有形态的生命都会遭受到疾病和死亡的痛苦,但人类还会经验到情绪和心智上的痛苦及烦恼。在这种普世性的情境之下,有少数人已经认清,这份痛苦大部分源自于人和自己的疏离。我们的不满足绝大部分并非源自于疾病或物质上的困境,而是未能充分活出自己。因为我们不知道自己是谁,不认识我们真正的存在本质,无法自在地做自己,所以才会有情绪上的苦恼。这种自我疏离的现象留给我们一份空虚和痛苦的感受,时间久了,就会造成生理上的困扰、身心的疾患和其他问题。
  
    内在工作(inner work)是一种内在探索,它能帮我们识出苦的事实以及造成苦的原因,并且能帮助一个人回归到自己的本质,消解那些不必要的痛苦。真正从事内在工作的人都知道,探索内心是极为困难的一件事,只有少数人愿意踏上回归本体之道。其中真正有进展的人很少,能完成的人更是寥寥无几。
  
    事实上内在工作并没有那么困难,这跟以往的假设刚好相反。它显得那么困难,主要是因为我们不具足某种特定的语言、知识——我们称之为内在知识。
  
    譬如,人们一向认为很少有人能进行内在工作,因为大部分人都无法完全献身其中。我们现在已经发现,无法专心的议题跟某个深层的心理问题有关。要一个人专注于内在工作,首先必须解除无意识里对分离的恐惧。我们的内心都有一股深沉的恐惧,非常害怕失去自己的身份,失去自己的独立性和个人性。它们通常源自于幼年时代无意识里的一些信念。我们的无意识认为如果把自己交出来,可能就会失去自己。从某方面来看确实是如此,因为进行内在工作时,我们会跟早先所认同的虚假人格分离。为了继续致力于内在工作,必须先解除怕失去身份的恐惧,然后才能看见和发展出我们真正的身份。
  
    极少有人能真的进行内在工作,真正领会本体是什么,并体认到做一名成人的圆满性是什么。就本质上的发展而言,大部分的人都活在一种幼儿阶段,现代教育的知识学问之中,并不包含对成人及其运作方式的了解。关于如何长大,我们并没有正确的引领,因为社会的存在只是要满足人的基本保障和需求。我们会发现自己早已认同了内在的匮乏感,因此会用粗重或精微的面向来满足那些原始需求。其中一个模式就是利用灵性体悟来胜过他人。但我们的灵性潜能并不是用来满足个人需求的,譬如想要获得赞同、赏识、爱、接纳、安全感、权力,甚至快乐。人类灵魂的精微次元乃是要用来转化人格,以便脱离幼稚的模式。这些精微面向不该形成狭隘的成就感,或是形成一种过度良好的自我感。
  
    内在工作是要支持我们发展为真正的人。在这里学到的一切经验,都会带来滋养、帮助我们长大成人。这些经验会带来改变,并示现成价值观和生命法则的转变。这种转变会影响余生,也会更明显地影响我们和他人互动的方式。
  
    活出自己真正的本质意味着心中不趋乐、不避苦,不企图得到别人的赞同,也不想获得别人的赞赏。同时你也不去批判别人、打击别人,或是向外追求名望及权力。你只是很真实自然地活着,并且尊重和体恤他人。你的爱心是没有企图的,也不是刻意造出来的。生为一个成熟的人,爱心、慷慨、体恤、恭敬有礼、行为举止细腻、态度成熟,就是你的第二天性。
  
    重点在于必须下功夫觉察自己和他人的互动方式,尤其是尊重自己和别人,诚恳地展现自己,学习维持自己的完整性和尊严。这意味着不抱怨,而且不论自己的感受是什么,都能尊重和体贴别人,即使快要死了,仍然能尊重自己和他人。因为你是谁,比你将要死亡更为重要,也可能比失业或失去情人更重要。
  
    建立每日禅修的习惯
  
    首先选一个适当的空间作为例行禅修的地方。任何你能轻松坐下而较少受到干扰的地方都可以。准备一块禅垫或一把椅子,安排好四周的坏境,可以提醒你禅修的目的,使它感觉起来像个神圣而安详的空间。你或许想用花或圣像做个简单的圣坛,或放置你最喜爱的灵性书籍,以便有一些启发性的阅读时刻。尽情为自已创造这种空间。
  
    然后,配合你的作息与性情,选择固定的练习时间。如果你是早起的人,可以试试在早餐前静坐。如果傍晚较适合你的性情或作息,就先试试在傍晚静坐。开始时,每次先坐10或20分钟,然后延长时间或增加次数。每日的禅修可以变成像洗澡或刷牙一样固定的习惯,定期清扫和稳定你的心与心智。
  
    找到一个你可以在椅子或禅垫上轻松坐直而不会僵硬的姿势, 让身体牢牢坐稳,双手轻松地放好,心是柔软的,眼晴轻柔地闭上。一开始,先感觉你的身体,有意识地放松一切明显的紧张,放下任何习性的思考或计划。注意呼吸的感觉,深呼吸几下,找出你最容易感觉到呼吸的部位,例如鼻孔或喉珑里凉凉或刺刺的感觉,胸部的动作或腹部的起伏。然后让呼吸自然进行,非常仔细地感受自然呼吸的感觉,放松地进入每一个呼吸,注意呼吸的轻柔感觉在呼吸的变化中如何来去。
  
    几次呼吸之后,你的心很可能会飘走。当你注意到这点,无论飘离了多久,还是单纯地回到下一个呼吸。在你返回之前,可以觉察刚才去了哪里,在心中用一个轻柔的名字称呼它,例如“思考”、“漫游”、“听”、“痒”等。轻柔、安静地为刚才注意力去的地方命名之后,温柔而直接地回来感觉下一个呼吸。在日后的禅修中,你将能处理心的漫游,但初期训练时,最好的方法是用一个词指认,然后单纯地回到呼吸。
  
    静坐时,让呼吸自然地改变韵律,允许它或短或长、或快或慢、或粗或细。借由放松进入呼吸,使自己平稳下来。当呼吸变得轻柔, 注意力就要变得温柔而仔细,就像呼吸本身一样轻柔。
  
    就像训练小狗一样,温柔地把自己带回来一千次。经过数周到数个月的练习,你会逐渐学会用呼吸来使自己平稳、集中。这个过程会有许多周期,狂乱和清明的日子会轮流出现。只要坚持下去。当你这样做时,深深地倾听,你将发现呼吸会帮助你联结整个身心,并使之平静下来。
  
    呼吸练习是其他禅修方法的绝佳基础。发展出某种程度的平静和技巧,并与呼吸联结之后,就能把禅修范围扩大到身心所有层面的疗愈和觉察。你将发现对呼吸的觉察会成为你所做一切的稳定基础。
  


  《内观--葛印卡的解脱之道 》《发心》《完美的爱,不完美的关系》《无可摧毁的纯真》《超越死亡:恩宠与勇气 》《纳甲筮法新解》《寻找灵魂的现代人》《灵问书(附光盘) 》《如是我闻听净空讲经》《仓央嘉措诗传 》《般若与业力 》《天机相卦学 》《中国民间术数大全》等众多新书上架!
  新时代身心灵书坊祝您吉祥平安,新年快乐!
  http://shop34788497.taobao.com


呵呵,收藏起来,有时间再翻出来看看:)


我想买,买不到,你是有,看不进去,哎,........................


即使心情再浮躁,只要指尖抚上书页,就能感觉一种宁静流过……赞这一句。
喧闹都市,红尘中人,一颗心难免有时随波逐流。但是,只要捧起这样的杰作,顿时安静下来。。。静、定、慧——真理是相通的 :)


要看看的


有些句子是摘录的呀,如果是这样,最好注明,或者加引号。


同意 药师命·玖悦狐,有些小段落都跟原书内容差不多。最好加引号吧!硬搬过来是不好的。


多谢楼上两位书友的提醒。看来你们看书看的很仔细,这是好事。^_^
依法不依人,重要的是这些话语能否启发你,它们不属于我,也不属于阿玛斯。
有意忽略“谁说的”,是为了凸显“说了什么”。


这里面有一个原创权和著作权的问题。
尊重他人的,自己才能得到尊重;懂得保护别人的权利,自己的权利也能得到保障。


建议修习“黄庭禅”


楼上有推荐“黄庭禅”的书吗?
我还是看张德芬的书的时候才知道有这个东东。


张德芬的那本小说里有附录光盘,据说该光盘录制者也开始在内地开工作坊了。我没练习过,不知如何。


有不少字句让我产生共鸣。跟几年前的阅读相比,又有了一层深度的体会,是一本能陪伴成长的书籍。值得留藏,并时不时翻阅。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