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溫度決定生老病死

馬悅淩 著 大都會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出版社:

大都會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作者:

馬悅淩 著  

页数:

301  

内容概要

  人體的自然修復力竟然都和溫度有關?遺傳、免疫、醫療因素也和溫度有關?  ★榮登中國10大健康類書籍排行榜Top1  ★暢銷80萬本的自我保健、中醫治療寶典  ★創造性提出國人健康養生新概念  ★《不生病的智慧》作者馬悅凌精心佳作!  人體的溫度與飲食有關、與外界環境有關,還與身體的運動有關。當你身體營養供應充足、新陳代謝良好時,是不是就不會生病?是不是就能延緩衰老?是不是就能「輕鬆呷百二」?  運動、勞動、活動都能讓身體產生熱量,使人溫暖起來;但現代人生活條件越來越好,活動也就越來越少,當然身體產熱的效果也就越差;加上常年躲在密閉空間中,貪圖冷暖氣所帶來的舒爽,同時還吃著反季節的蔬菜水果……你知道自己正在違反大自然的規律嗎?  現代人企圖用各種方法為身體降溫,但此舉卻讓身體的免疫系統「整天都陰雨連綿」,以致於抵抗力不足、容易生病、動不動就過敏、心情鬱悶,還老是筋骨痠痛……其實,這一切都與「溫度」有關!  《溫度決定生老病死》是 一本自己與全家人都應該擁有的好書,讓你了解:你應該知道的醫界隱情和就醫智慧,你的「生命銀行」是否達到收支平衡,食物如何影響你的身體健康,家中掌廚之人掌握全家生死大權,99%的病都能透過正確的食療治好,溫度決定生老病死,也決定你一輩子的健康大事!

作者简介

  馬悅凌  民間名中醫,在運用食療和經絡防病養生方面卓有創見,已出版《不生病的智慧》一書,深受讀者歡迎。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章 如果失去了溫度,我們的身體將會怎樣第二章 給生命銀行增加儲蓄第三章 讀懂身體的「求救」信號第四章 做好自己的營養師第五章 做自己的按摩師——輕鬆掌握經絡按摩法第六章 做自己的保健師——小活動大功效第七章 做自己的醫師——常見病速治法附錄全科醫生才是最好的醫生人體穴位圖後記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如果失去了溫度,我們的身體將會怎樣?  體溫降低造成動脈硬化  一位朋友住院開刀,術後輸血的時候我看到輸血管的過濾網上有一層黃色的脂肪。我這位朋友是個胖子,血脂高,愛吃肉又不喜歡運動,怕熱,特別貪涼,一到夏天就離不開空調,喜歡喝冰鎮的啤酒、飲料,冬天還喝冷飲。  現在正好可以給他上一課。我就指著過濾網上的那層脂肪對他說,捐血給你的人一定是一個血脂高的人。什麼是血脂高?就是血裡的油多。你看只輸送給你200西西的血,過濾網上卻濾出了厚約2公釐的油,那麼這個人的血管裡可以說到處都有油。一旦遇上體溫下降,就比如來了寒流,受了涼或者寒涼的東西吃多了,油遇冷凝結、沉澱,就會堆積在血管壁上,而冷的同時血管又會收縮。如果這種情形長期、反復出現,就很容易造成血管堵塞。如果堵的是心臟的血管,輕者心肌缺血、心絞痛,重者心臟因大面積缺血而停跳造成人猝死;如果堵塞在腦部血管,輕者頭昏、頭痛、肢體麻木,重者腦部長期缺血、缺氧,結果自然也是導致死亡。動脈硬化(即動脈粥樣硬化),指的是血管裡看起來似粥樣的黃色東西——也就是膽固醇等脂質——積聚、沉積在血管壁上,使血管壁增厚,使血管管腔變小。動脈粥樣硬化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出現的血管疾病,其規律是通常在青少年時期發生,在中老年時期加重、發病。  血管內的血脂多,就如四處飄動的雪花慢慢堆積,使血管壁的內徑變小,造成淤堵,更加重了各個臟器的供血不足。肝臟的供血減少,功能下降,脂肪不能完全代謝,堆在肝臟裡形成脂肪肝,堆在血管裡又加重了血管的淤堵。  目前治療高血脂的方法,多數是設法將血管中的血脂排掉,就像用各種方法去掃雪。但在掃雪、排雪的過程中,用的都是瀉的方法,久而久之不但傷了身體的正氣,還造成血液虧損,而且很多降脂藥物屬性寒涼,反過來又加重了身體內的寒濕,造成了惡性循環。這就是為什麼目前血脂異常的人越來越多,卻沒有特效藥的根本原因。  我的治療理念不是將雪掃掉、排掉,而是給大地升溫,讓雪融化,融化後的雪水去滋養大地,不但疏通了交通,還能變廢為寶。  第二章給生命銀行增加儲蓄  防病和治病原則相同,方法有別  大家已經知道,充足的血液、暢通的經絡和適宜的溫度,是我們的身體健康不生病的保證。而一旦生病了,也一定是這三方面出了問題。這時只要我們將血液補足,將經絡疏通,將寒濕祛除了,我們的身體就有可能回到健康、平衡、和諧的狀態。  比如我們常見的感冒,多數是在身體疲勞時受了寒涼而發病的。那麼我們在平時就要注意用食物補足血液,並通過每晚睡前的泡腳讓身體放鬆,緩解一天疲勞同時起到祛寒的作用,再注意保暖,少吃寒涼的食物,注意勞逸結合,就會減少得感冒的機會。即使得了感冒,仍用食療補足血液,注意休息,同時食用生薑紅糖水,並用泡腳發汗的方法祛寒,再配合適當的按摩疏通經絡,感冒很快就能治癒。  以前我身體差時,常年感冒不斷,而且每次都要拖上好長時間,最後總要發展到咳嗽。現在已經很少感冒了。因為只要有感冒症狀,就是身體在提醒我最近累了,疲勞了,抵抗力下降了,受寒涼了,我就及時用食療補足血液並祛除寒濕。原來我一天吃一次當歸粉,感冒後一天吃三次;再喝上生薑紅糖水暖胃腸、祛寒濕。原來泡腳只是讓身體感到發熱,微微出汗就行了,這時我會用艾葉水泡腳,多出汗,排出寒氣;同時注意休息,多喝溫開水,感冒的不適症狀很快就消失了,不會超過兩天。  因此正確的食療、保健、按摩不但能防病,同樣也是治病的最好方法。不管你得了什麼疾病,首先要做的就是在醫生指導下檢查自己的身體是否血液虧虛,是否寒濕重,是否經絡不通(在書中我已經教給了大家,用簡單的方法就能很快知道身體的狀況)。比如查出了心臟病,除了按時服藥,還要搞清楚為什麼會生病。當心裡有數了,就及時地去補足血液,祛掉寒濕,疏通經絡。然後注意觀察心臟不適的症狀是否緩解,緩解了就說明對症了,這樣堅持下去,心臟病就會得到有效預防。  不管你得的是大病還是小病,只要不是意外傷害,便有可能與你的血液虧少、經絡不通、寒濕重有關。只要補足血液,疏通經絡,祛除寒濕,病自然就更容易治好。長期堅持這些保健方法,你就不會生病。  第三章 讀懂身體的「求救」信號  手部診病很實用  中醫典籍《黃帝內經》認為,諸內必形於外。全身臟腑、經絡、氣血的狀況,都可以在人體的每一個局部(如舌、耳、鼻、眼、皮膚、毛髮、手、腳、骨骼等)看到它們的訊息。所以中醫診病的「望、聞、問、切」,就是將各種訊息全面、系統、準確地結合起來,進行綜合分析,從而判斷病情,治療疾病。  近二十年來,介紹手診、面診、耳診、舌診等診療方法的書籍非常多。我就廣泛閱讀,經常對照著書上的方法,為自己、家人、朋友以及病人看病。經過反復實踐,慢慢摸索出我自己診病的一套方法,比如通過觀察舌頭、眼睛、耳朵、皮膚、頭髮、牙齦等的變化,以及通過早晨起床後的各種身體不適來判斷身體狀況,這些在後面都做了介紹。而在這些方法之外,我更看重手診。  因為人的手就像一個顯示器,全身的臟器、四肢關節,都如小小的微縮景觀,在手上占有一席之地。通過看手紋,不但讓你全方位地瞭解到全身各臟器現在大致的健康狀況,還可以通過手本身的色澤、紋理、青筋的變化,知道身體相應臟腑病變時間的長短。甚至可以瞭解到人體的先天素質,小時候得過什麼病,營養吸收好不好等眾多訊息,還能大致預測身體將來的情況。這些立體的、透明的、穿越時空的訊息都放在你的面前,只要能進行正確的綜合分析,就能從患病的根源著手、直達病灶來處理疾病。這樣就不會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錯誤,也不可能去犯不知病因、稀裡糊塗亂用藥的庸醫們所犯的低級錯誤。  自古就有「相家必良醫」的俗語。手相所反映出的訊息可以使你跳出通過局部、細節來看病的思維,能夠站在更高的層面上,掌握醫家防病、治病的大道。  下面就把我這十幾年總結出來的手部診病的方法教給大家。這些都是最簡單、最直觀的方法,不是很全面,但很實用。  第四章做好自己的營養師  巧食五味保健康  和近代營養學相比,中醫對食物的認識不僅歷史悠久,而且要全面深刻得多。  中醫將食物的味道分為辛甘酸苦鹹,稱為五味。辛,就是辛辣。甘,就是甘甜。此外還有淡味、澀味,習慣上把淡附於甘味,把澀附於鹹味。  中醫的歸經理論講:「五味入口,各有所歸」,這個「歸」是指五味在進入人體後喜歡進入哪個臟器,具體來講就是辛入肺、甘入脾、酸入肝、苦入心、鹹入腎。進入人體的臟器不一樣,對身體所起的功效就不一樣。食物同藥物一樣,有的歸一種臟器,有的歸兩個或三個臟器。具體每種食物所歸臟器請參考中醫的食療著作。在這裡只介紹五味的歸經。  ※辛辣的食物  辛辣的食物都是溫熱性質的食物,如生薑、辣椒、蔥、蒜等,在進入人體後所起的作用是通血脈、行氣,有宣散的功能,還能促進腸胃的蠕動,增強消化液的分泌,促進身體內的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並能祛散風寒,疏通經絡。當身體受到風寒侵入時,吃些辛辣的生薑、蔥、蒜等食物就能使身體發汗,宣散外寒,就能治療因風寒引起的頭痛、感冒、咳嗽、胃痛、腹痛、腹瀉。當遇到因寒凝血脈不暢引起的腰痛、腿痛、關節痛及胃痛、腹痛、背痛、痛經、心絞痛時,吃些辛辣的生薑、辣椒、蔥、蒜等,能行氣、祛寒、通經絡、止痛。  但辛辣的食物主要是入肺,而中醫理論中肺為嬌臟,肺主皮毛,開竅於鼻,肺與大腸相表裡,肺氣與秋氣相通等等,如果辛辣的食物吃得過多,肺就容易燥熱、上火。肺熱重了,一是容易胸悶、燥咳,二是容易口、鼻、皮膚長癤瘡,三是容易大便乾燥、便秘。秋天氣候多乾燥,所以秋天應該以潤肺為主,辛辣的食物就要少吃了。  ※甘甜的食物  甘甜的食物在中醫的食物分類中是非常多的,幾乎占了常用食物的80~90%,如:  性平的食物有:  大米、玉米、南瓜、黃豆、豬肉、雞肉、鯉魚、鮭魚、花生、山藥、胡蘿蔔、大白菜、土豆、芋頭、香菇等。  性溫、性熱的食物有:  糯米、燕麥、牛肉、羊肉、烏骨雞、羊奶、鱔魚、淡菜、帶魚、桃子、核桃仁、櫻桃、紅糖、人參、杜仲、當歸等。  性涼的食物有:  小麥、大麥、蕎麥、薏苡仁、綠豆、鴨肉、蘋果、茄子、金針菜、豆腐、藕、絲瓜、黃瓜、冬瓜、金針菇、蜂蜜等。  性寒的食物有:  烏魚、香蕉、桑葚、西瓜、荸薺、空心菜等。  甘甜味的食物有補益、強壯身體的作用,凡血虛、五臟虛弱的人都比較適宜。甘甜能消除肌肉緊張,緩解疲勞,補充能量。  甘甜味是入脾的;脾臟為後天之本,是血液生化之源,人體各臟腑組織器官都要依賴脾臟所生化的水穀精微來濡養。脾有一個特點就是喜燥怕濕,最能養脾胃的是那些性平、性溫的甘甜食物,而經常使用性涼、性寒的甘甜食物就會傷脾。  當你已經感覺疲勞乏力,出現了脘腹脹滿、痰多、腹瀉、便溏、水腫以及頭暈眼花、面色蒼白、萎黃、唇、舌、指甲無華等脾虛、血虛症狀時,說明你的脾胃已經受傷,變得非常虛弱了,身體已經是血少了。這時千萬要警惕那些香甜味的,可口、誘人卻是寒性的甘甜食物,如香蕉、桑葚、西瓜、甜瓜、荸薺等都不要再吃了。除了夏季,上面提到的涼性甜味食品也儘量不要吃了,這是保護脾胃最好、最省事的方法。只要管住入口食物的品質,提供給身體它需要的食物,你的脾胃就會好好地為你工作。保護脾胃是保證健康最關鍵也是最重要的一步。世上的事情就是這麼矛盾,越是香甜誘人的食物,越是藏有重大隱患;而越是平淡的食物,卻越是你身體最需要的。  ※酸味的食物  酸味的食物除了醋、優酪乳外,大多數都是水果,而且同時多伴有甜味,如性平的葡萄、山楂、李子、花紅;性溫的杏子、荔枝、檸檬、金橘、楊梅、石榴、木瓜;性涼的梨子、蘆柑、柳丁、草莓、芒果、枇杷、番茄;性寒的柚子、楊桃、獼猴桃等。  酸性食物有增進食欲、健脾開胃、舒肝理氣、增強肝臟功能的作用。酸味是入肝的,中醫認為肝的功能除了藏血之外,肝還主疏泄,具有維持全身氣機疏通暢達,通而不滯,散而不鬱的作用。肝同時分泌膽汁,有助於油脂類食物的消化吸收。肝喜舒暢、通達,而酸性食物多具有舒肝、理氣、順氣的功效。所以肝臟不好、肝火旺的人不適宜吃辛辣上火的食物,而酸甜性平、性涼、性寒的食物對肝火旺的人最好,性溫的酸甜食物如杏子、荔枝、檸檬、石榴就要儘量少吃。但如果病人在肝火旺的同時脾胃已很虛弱,那麼性寒、性涼的酸甜食物就不要吃了,只吃性平的酸甜食物就可以了。  ※苦味的食物  苦味的食物有性寒的苦瓜,性涼的蓮子心、苦丁茶,還有苦中微帶甘甜的性平的白果,苦中微帶甘甜的性涼的百合、芹菜、慈姑、綠茶、啤酒、菊花、西洋參、決明子,性溫的咖啡等。  苦味具有清熱、除燥濕的功能,就如人們最常吃的苦瓜,就有祛暑解熱、明目清心的作用;蓮子心性涼味苦,有清心火、降血壓、止汗、養心神的作用;咖啡性溫,功效是強心、興奮、提神醒腦。  苦味是入心的。中醫認為心主血脈,具有推動血液在脈管中運行的作用;心主神志,主神明;心為陽臟,主陽氣,在四季中與夏氣是相同的。心本身為陽臟,夏天是陽氣最旺的季節,所以夏天最容易心火旺,症狀有目赤、發燒、舌尖紅腫、口舌生瘡、牙齦腫痛等,有的心火旺的病人還伴有心悸、失眠、煩悶、急躁等症狀。而苦入心經,苦味的食物多數寒涼,所以到了夏天人們都喜歡吃一些帶有苦味的食物以降心火、除煩悶、解暑熱。所以苦味食物只適合夏天或平時遇到內熱大、心火旺的時候適當食用。如果將苦味食物作為保健品常年使用,雖然瀉了心火,卻也導致了心的陽氣不足,心臟跳動的力量就會減弱,血液運行的速度就會減慢,全身的供血都會受到影響。所以有句話叫「苦寒傷心」,大量的苦寒食物是能損壞心臟的,是會影響全身血液循環速度的。  咖啡是溫性的苦味食物,有強心的功效,但心臟過於興奮不利於睡眠,所以只能適當地喝一些,不能大量長期飲用,否則將加速心臟的內耗。  ※鹹味的食物  鹹味的食物除了鹽、醬油、麵醬外,多為海產品,如海帶、紫菜、海藻、海蜇等。除了海蜇性平之外,大多是大寒的食物。  鹹味入腎經,鹹的代表是鹽,功效有補腎、引火下行、潤燥祛風、清熱滲濕、明目。李時珍說:「鹽為百病之主,百病無不用之。故服補腎藥用鹽湯者,鹹歸腎,引藥氣入本臟也。」適當的食用能補腎強腰,強化骨骼,使身體有勁,充滿活力。但吃了過多的鹹味食物反而傷腎。鹹味食物多是大寒,久食大寒食物不但傷腎,降腎火,同時也損傷脾胃。所以,鹹味是維持生命活動中必須的,但一定要注意量的控制,每天少量食用對身體是極為有利的。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溫度決定生老病死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