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雪花與祕扇

馮麗莎 高寶
出版时间:

2006  

出版社:

高寶  

作者:

馮麗莎  

译者:

張慎修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愛與憎恨如何在內心之中矛盾地並存?
一個無可匹敵、美麗動人卻又令人心碎的故事……
★《出版人週刊》
──這是一個既懸疑又悲切的故事,又是一部令人著迷的編年史;這部小說將躋身暢銷書與讀書會的最愛之列。
★《洛杉磯時報》
──作者含蓄的散文風格隨著十九世紀的中國文化隱隱發光,也讓我們的怒火隨著書中性歧視的醜陋與不公一再熾燃著。藉由將這些中國女子的祕密世界栩栩如生地雕塑成形,作者召喚出一個與世隔絕的小天地,而非任由它頹然而逝。
★ 亞瑟.高登,《藝伎回憶錄》作者
──只有最傑出的小說家,能夠達到馮麗莎女士的成就。她不只賦予一個角色生命,更將一種與西方截然不同的文化與情感完整呈現給讀者。馮女士以深刻又有說服力的文筆,成功地刻畫一位女人的身心如何在童年時被強制塑型,以及一份終生支持她的友誼。
★《華盛頓郵報》書的世界
──本書最引人入勝之處,就是它帶領讀者神遊域外卻又似曾相識;域外之故源自本書的時代與場景,似曾相識乃因其中的愛與愁我們都深有同感。《雪花與祕扇》是一個無可匹敵、美麗動人卻又令人心碎的故事。
★ 克利斯汀.杭特利,《書單雜誌》
──作者的文筆綿密而典雅,專注於細節,從不旁騖,給讀者愉悅而投入的閱讀體驗。這樁美麗的奇譚將引逗許多人的注意。
★譚恩美,《喜福會》原著小說作者
──本書為馮麗莎女士最好的一本著作!《雪花與祕扇》美麗又傷感的故事,對一個曾經真實存在的神祕世界,有最生動的想像。情節自起頁至最終都如此令人著迷,即使闔上了書,仍鮮明地縈繞在讀者心中。
★《書籤雜誌》──作者對於中國文化的研究,使她描寫書中各種讀者罕知的細節時,能夠駕輕就熟:痛不欲生的裹腳練習,女書的奇妙世界,和大半生都在這與世隔絕的小天地裡度過的妻子們與母親們。
十九世紀的中國,女人必須纏足,生活與外界幾乎完全隔絕。在湖南省一個偏遠地區的婦女,發展出她們獨特的溝通密碼:女書。有些少女結盟為「老同」,如同精神上的婚配,情誼可延續一生。這些婦女在扇子及巾帕上繡寫女書,並編唱故事歌謠,藉以互通心跡,從封閉的世界中暫時走出,分享彼此的希望、夢想以及成就。
金蓮與雪花的關係,起始於一把絲扇上的邀約。她們年僅七歲便結為老同。隨著時光轉移,歷經飢荒與叛亂,她們一同省思媒妁之言的婚姻、寂寞、以及為人母親的歡喜和悲傷。兩個女人在彼此身上找尋慰藉,延續成一種支持彼此生存的情感連結。然而一場誤解的產生,讓她們終生的友誼遭到崩解的威脅。
《雪花與祕扇》這部傑出的小說,真實地帶領讀者回朔到中國史上,一個令人好奇又傷感的時代。本書與亞瑟.高登(Arthur Golden)所著之《藝伎回憶錄》(Memoirs of a Geisha)相互呼應,對人物時代的背景以及情感的起伏有極細膩的描繪。作者以打動心靈的文字,探索人際中極為奧妙的一種關係:女性之間的友誼。

作者简介

馮麗莎Lisa See
出生於巴黎,卻在洛杉磯的華人街裡長大。著作包括《花網》(Flower Net)、《本質》(The Interior)、《龍骨》(Dragon Bone)以及備受讚譽的傳記《在金山》(On Gold Mountain),主要描述她的曾祖父馮習(Fong See)自中國到美國奮鬥,篳路藍縷的艱辛過程,最後成為洛杉磯華人街教父的故事。《花網》一書並獲推理文學愛倫坡獎(Edgard Award)提名。華裔美國婦女聯盟推舉她為2001年度全國傑出女性。於2005年榮獲南加州書商協會最佳小說獎。目前定居洛杉磯。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雪花與祕扇 PDF格式下载



  我渴望爱,一直渴望却从未得到;
  我是累赘,在娘家人看来,只是个替别人养的过客;对婆家人而言,也不过是个生孩子的外人。
  我从裹脚开始,就一直生活在女人的世界里了,两年都没出过那个女人的房间。将近七十年一直活在女人的世界里。
  我的丈夫对我而言只是帮我生孩子的人而已,因为除了做爱做的事的时候,见他一面都是奢望。
  对于老同,我分不清对她的感情,是爱、是依赖、还是慰藉,只是,我知道我离不开她。我试过,这让我们都备受折磨。
  雪花是出悲剧,可我又怎样呢,除了吃得好穿得华丽,又与她有何区别呢?
  我一直以为的女人的世界,不曾想到男人一直在试图进入,可我却被剥夺了了解他们的机会,我无怨言,因为
  我要做的,就是顺从、顺从、再顺从,才可以做自己的事情。


   时间太晚,思绪也没理清楚,先想到哪儿写到哪儿,过几天再来完善。
  
   我承认看这部小说的初衷是因为电影《雪花秘扇》。在轰轰烈烈的造势营销下,雪花秘扇被很多人解读为迎合时下最热门的穿越片(我理解的穿越不一定是网络小说写的被雷电击中或出车祸而造成的灵魂穿越,也可以是某种微妙的命运、身世相连。这种感觉或许用日文表达更准确——運命の絆),或者是打了一记漂亮擦边球Les片。
   电影能说的有限,我看李冰冰跟全智贤演绎这个故事的时候,就一直在想,电影对两位女主的感情线表述不清,故事不应该是这样的,但被很多事儿耽搁,就没去找原著来比对。
   最近闹书荒,凑巧又有闲暇时光,就仔仔细细把《雪花与神秘的扇子》看完了。
  
   ……我先睡了……


   无意间,我走进了这么一个弥漫着悲伤和纯情的胭脂国度……
   在那样一个女性地位低下,缠足等各种限制及残害女性自由与健康的恶俗肆意蔓延的年代里,百合的命运因为一个卦师和一个媒婆,以及她母亲为其缠出的一双近乎完美的三寸金莲,从他那个拮据的贫农家庭里挣脱出来了,进入那么有声望的家族里,便从此而拥有那令人羡慕的一生,读完整本书唯一让我庆幸的便是百合的幸运,我想也正是因此,她一直坚信通过自身的努力便可以改变命运,并经常以此来安慰和鼓励雪花,然而这最终成了雪花的心理负累,“但是这个世界上难道就没有命运悲惨的人了吗?”对啊,人一生下来就是不平等的,有幸运的人也就必定有悲惨的人,有时候我们即便再努力也无法改变什么。
   可以这么说,一个是从麻雀变成了凤凰,而另一个则却相反,而正是这样两个注定有着天差地别的不同命运的女人却走到了一起,缔结出这么一段超乎爱情的友情。其实这样的友谊是不是可以等同于柏拉图式的爱情呢,没有肉欲的纠缠与情欲的撕扯,一切都显得那么纯粹。
   “ 尽管我不如你优秀,但我相信天上的神灵与我们同在,我们永远不会分离。”
   这部小说除了本身所具有的故事和情感使我着迷以外,其间所展现的关于女书的这一特殊女性文字文化也使我天空的一角窥探到了那片美不胜收的文化花园。


  一开始是冲着李冰冰的电影而去。想看看原著,前面几章感觉还可以,渐渐的倒觉得味儿变淡了。    我没研究过女书,或者女同,很难第一次就能从书中彻底明白,也许书里描述的大部分内容是对的,毕竟那样一个初会,女人的地位是十分卑微的。可是我还是觉得作者把女人与女人之间的情感,母亲与女儿之间的情感,还有丈夫与妻子之间的情感,完全淡化了,关从他描写百合和她母亲的那些字句中,很难想像她们是一对母女,尽管偶尔会出现一些关爱的场景。但是全书看下来,我倒觉得百合的婶婶更配当她的母亲。    不过这本书还是挺让我感动的,在那样一个女人无用的社会,除了规规矩矩的做好“三从四德”,生儿子,让子宫成为她所有的一切,女人什么也不是。  我不认为这样的习俗在现今这个社会已经完全消失,而是到处都可见到他们的影子,所谓的爱无论在哪个时代,都有它的缺憾。  至于女人与女人之间的情感,我很讨厌有人说女同就是“同性恋”之意,我认为她们完全误解了这里面的真正含义,女人之间的情感有时候比岩石还要坚固,能成为真正的朋友,是必须用心去体会对方的。


  情节很感人。雪花的伟大真的让我感动,但是一本写中国风俗感情的小说,却是用外国文字写出来,读起来怪怪的,文笔风格一看就知道不是中国人的,而是像哈利波特等翻译出来的文字,读起来有些干巴巴的。如果文字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的那种风格会更好的。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