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社會分工論

Émile Durkheim,埃米爾.涂爾幹 左岸文化
出版时间:

2002  

出版社:

左岸文化  

作者:

Émile Durkheim,埃米爾.涂爾幹  

译者:

渠東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在《社會分工論》裡,他主張社會分成有機與機械二種。機械社會是一種較為初始的狀態,在這樣的社會中,每個人共享的集體意識十分強烈,而每個人的工作(或職業)也多半或少有非常相似的性質,這樣在每個人之間的「同質性」造成了集體情感共享的源頭,但是由於每個人的社會職能太過相似,非常容易造成小集團之間的分裂。涂爾幹接著用對於道德和法律的分析--法律是道德的實現,並且是社會對於維持團結的一種努力--來論證在機械社會之後,在文明的不斷擴張下,社會的職能也不斷的擴張,這個範圍大到遠超過一個人所能承擔的知識。人的集體意識共同性減低了,由此,社會變成有機的社會。有機社會是分工的社會,它把各集團的人們納入一個更大的體系:分工的體系。實際上的歷史地理來說,就是各個聚落開始具有特殊貨物的色彩,透過貿易,聚落和聚落之間形成一個網路,事實上,依照涂爾幹自己的比喻,就像身體的各個器官一樣相互依賴。透過分工,不同集團的人開始相互依賴而不可分離。涂爾幹最後說明,分工事實上增進了人的團結與幸福,而對於分工將古老專業的榮光分拆開來而使得工匠丟失工作的美德,只是一種表面的說法。
城市的出現,是一個明顯的文明指標,它代表著人類文明的多元色彩已經非常龐大,人所共享的道德和以前的機械社會比起來只剩下微小的一個部分,那個部分是差不多所有人都同意的。
道德可以協調個人與集體。社會決定個人。但個人只有把社會事實內化後,而且互動得足夠,才能服從社會。他教育小孩子們要有集體紀律,但這個紀律不妨礙孩子的成長。道德從哪裡來?他說不准。家庭與國家沒有辦法管好個人,職業團體可以。社會問題不是經濟問題,要想解決,只有組織起職業團體,提高覺悟。
比較要補充上述對涂爾幹分工論的觀點如下: 1.通篇貫穿分工論的關鍵概念就是「集體意識」。有機連帶社會並非集體意識共同性降低,應該認識為,構成新的集體意識與社會連帶關係(有別於機械連帶),所以像道德並非不重要,而是出現新的道德。 2.分工類型的轉變僅是組成方式的不同,由過去較為分立(小團體易於林立)的方式,轉而向更細密分工,但是社會各部分更需要緊密合作的有機連帶方式,一如身體器官,各司其職,機能各自不同。 3.延續1與2點,突顯有機社會其實更需要集體意識,因為單部分分工者,無法完成自身所有需求,唯有統合在更大的集體意識下,才能完整的構成社會,這一點,在機械社會裡面,集體意識需求的規模並不需要這麼高。

作者简介

艾彌爾·涂爾幹 (Émile Durkheim)出生於1858年4月15日的法國洛林,逝世於1917年10月15日。法國社會學家,猶太人,是社會學的三大奠基人之一(其他兩位是馬克思及韋伯),主要著作有《自殺論》(Suicide)、《社會分工論》(The Division of Labor in Society)、《社會學方法的規則》(The Rules of Sociological Method)以及《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The Elementary Forms of the Religious Life)。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社會分工論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