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原來閱讀這麼有趣

王碧華 等 著 智庫
出版社:

智庫  

作者:

王碧華 等 著  

前言

  推薦序  閱讀是教育的根本,照說不需要特別推動,讀書本來就是閱讀。我們小的時候,很想看書,可是大人不讓看,常常只能偷著看,若將課外書帶到學校來,還會被沒收,因為大人的觀念是「課本都讀不完,讀什麼課外書」。我們只好躲在棉被裡面看,或把課外書藏在課本下面,這樣偷偷讀完了許多世界名著。想不到風水輪流轉,現在反而要求孩子閱讀,因為孩子不愛閱讀了。  1992年,我剛回台灣時,看到學生不愛讀課外書,覺得是非常的詫異,(不愛讀課本是可以理解的,沒有哪一個世代的孩子是愛讀課本的),我甚至發現國立大學的研究生連西遊記、水滸傳或七俠五義等這些經典的中國小說都沒有讀過,更不要說國外的經典了。他們寫出來的論文,橫著讀不通、豎著也讀不通,不知所云。追究起來就是國文程度不好,十二年教育只讀課本那一點東西是無法充分表達自己意思的。因此,我在授課之餘,開始去各個小學推廣閱讀。這十多年來,逐漸有看到家長觀念的改變,尤其進入二十一世紀後,家長看到新的資訊大量湧出,孩子若沒有快速閱讀的能力,很快就會被社會所淘汰,加上學校了解知識本來就是相通的,課外知識越多,讀課本越輕鬆。閱讀就慢慢蔚為風氣,許多學校開始推閱讀,也有很多基金會買書贈送,尤其這次發行這本書的智庫出版社,它的發行人華文衡先生更是大量贈送好書到偏鄉學校去,所以現在甚至在小琉球等偏遠的離島都會看到孩子人手一書在閱讀了。  閱讀風氣雖然開始普遍了,但是還有很多學校不知如何去做,曾經有校長寫信給我說,他把早上07:50到08:30規劃為安靜閱讀的時間,由老師帶著學生在班上晨讀,但是效果不好。他在走廊上問學生昨天看了什麼書,才過一天,學生竟然回答不出來。我去學校看時,發現原來偏鄉的孩子心理詞彙不夠,當他不知道什麼叫「水壩」時,書中所講的他是有看沒有懂,晨間閱讀的時間他就坐在那裡看圖片,一個早上可以翻完十本書,卻一點也沒有讀進去,因此在把孩子帶進閱讀之門之前,老師其實要做很多的準備工作的,所以我非常高興看到明倫高中出了《原來閱讀這麼有趣》和《原來推動閱讀這麼容易》的兩本書,把他們自己推動閱讀的經驗與大家分享,書中除了老師設計的「學習單」之外,還有學生和已經畢業的學長們讀書的心得,相信對其他想推動閱讀的學校有很大的幫助。  林語堂在民國24年說,天下沒有哪一本書是每一個人必須要讀的。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點、不同的心情,會有不同的選擇,對書的感受也會不同。他這句話十分的對,因為閱讀是用「心」在讀,不只是「眼」而已。他認為閱讀應該是「悅」讀,人要讀自己喜歡的書才讀得進去。他更說:如果讓每個學生出一百元,就可以買一萬本書;把些書堆在一個房間裡,讓學生自由去閱讀,只要他在這個房間看書的時間跟他在課堂裡上課的時間一樣多,四年下來,他的收穫會比上課還要多。他認為學習就是要大量的閱讀,只有透過大量閱讀,知識才能融會貫通。  林語堂先生這個在當時算是前衛的閱讀看法是對的,因為說話是本能,閱讀是習慣,一個孩子放在正常的環境裡,沒有教他說話,他會說話,但是一個孩子放在正常的環境裡,沒有人教他閱讀,他是文盲。所以要把孩子引進閱讀的門,一定要先從他喜歡的書著手,等他找到了他喜歡的,他自然會一本接一本的讀,還會繼續去找跟它相關的書來看,所以林語堂才說,四年後他所學的不會少於課堂上老師所教的,因為自己閱讀是主動的學習。  在動物實驗上,我們看到兩隻受到一模一樣待遇的動物,一隻是主動學習,另一隻是被動學習,結果在神經迴路的連接上有天壤之別,主動學習的神經連接很綿密,被動的就顯得很稀疏。林語堂先生在這麼早以前就看到主動學習的效應,真是令人敬佩。  因為閱讀是習慣,不是本能,因此明倫高中的老師用心的替閱讀主題的每一本書,設計了「讀書單」,把學生閱讀這本應該看到的重點都列寫出來,這對初入門的學生來說,是很有幫助的。尤其每次讀完書,老師都有和學生討論,讓每個人講他個人的看法。這種方式很有用,同學會因此而恍然大悟:難怪過去我和同學溝通有困難,原來他的觀念跟我的觀念根本就南轅北轍。看法不同時,雖然說出來的話是同一句話,但是兩人對這句話的解讀就完全不同了。這會使同學透過閱讀後的討論,了解到天下人都是不一樣的,在跟別人溝通之前,先要了解別人立場的基準線在哪裡,才能順利溝通。  這種書報討論同時也讓學生了解別人很可能跟你的看法不同,不要武斷,一定只有你對。我曾看到大學生在聽到別人的意見跟他不同時,跳起來說:「這怎麼可能!」忘記了邏輯有準則可循,順著邏輯推理會推出同樣的結論,但是思想是天瑪行空,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想法。古人對「心有靈犀一點通」覺得很珍貴,因為那是精神上的契合,是可遇不可求的,也是古人說的「知己難求」的意思,想想看,當你一開口,別人就知道你下面要講什麼,當他的思路跟你一致時,你會很快樂。  閱讀可以增加同理心,也能幫助孩子人格均衡的發展,使孩子不偏激,不固執。所以閱讀除了增廣見聞,培養品德和價值觀之外,它也是與人溝通必要的工具。我們都教學生在與別人談判之前,要把別人的說帖看的滾瓜爛熟,翻過來、轉過去的從別人的觀點來想,再找出他的弱點來擊破他。  閱讀使孩子可以從別人的觀點來看事情,使他做事圓融,幫助他跳脫現在的層次,站在制高點來看事情,使他事業比別人更成功。所以全世界的國家都在推閱讀,尤其在網際網路這麼盛行時候,你孩子瀏覽網路訊息的速度,可能會決定他拿不拿得到這個訂單,會不會被別人捷足先登。從新加坡推零歲閱讀我們就知道,閱讀是21世紀的決戰武器了。所以今天看到這兩本書的出版,很高興有這麼多有心的老師和出版人在後面打造我們孩子的未來,下一代年輕人的成就是可以拭目以待的了。  洪蘭教授

内容概要

  臺北市立明倫高中國文科老師,王碧華、謝端純、林文玲、林宴寬、林宛儀、楊子儀老師,六個老師、六個認真的老師六個認真生活的老師,六個女人、六個愛閱讀的女人,六個愛閱讀又愛分享的女人,六個人構成的不是六角形;而是一個同心圓,每個圓大小不同、弧度各異,各有各的姿態,但核心的熾熱溫度,是我們最穩固的團隊價值。

书籍目录

推動閱讀活動照片洪蘭教授推薦序用閱讀力活化孩子們生命的動能 王文珠校長到不了的地方,就靠閱讀吧! 教務處 陳志禎主任閱讀──我的幸福 圖書館 陳素真主任閱讀──改變自己最美麗的力量 輔導室 李青芳主任在閱讀的時光長河中 王碧華老師這些年我們一起愛閱讀 謝端純老師閱讀與寫作 黃維智老師回首暮雲遠 陳思榕老師推動閱讀,擁抱生命教育 林文玲老師竹本農夫的耕耘手記 林宴寬老師從一粒種籽談閱讀 林宛儀老師推動閱讀甘苦談 楊子儀老師答案啊答案!主題閱讀學習單精華收錄版洪蘭教授作品學習單《曠野的聲音》學習單一輩子的摯友 家長 張璧明倫的推手 家長 張玉潔明倫,閱讀與我 家長 葛鳳文這是一段長遠的過程 校友 王敬□主題閱讀與我 校友 王瀅捷蓋一棟摩天樓 校友 林庭慧品味100種生活 校友 黃絹智過來人談主題閱讀 校友 廖宜萱我想閱讀,也享閱讀 校友 廖雅孟風簷展書讀 校友 謝欣庭主題閱讀外一章 楊子儀老師總結閱讀手記 校友蔡明潔出版後記 智庫文化發行人 華文衡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原來閱讀這麼有趣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