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十一号谈话室

盧蘇偉 寶瓶文化
出版时间:

20050214  

出版社:

寶瓶文化  

作者:

盧蘇偉  

页数:

268  

内容概要

  《十一號談話室,沒有孩子“該”聽話:看見自己的天才系列2》是作者在地方法院的談話室。十多年來,盧老師和這間談話室陪著五、六千名的個案一同走過他們人生中,起伏最大的一段生命歷程,自始至終盧老師始終抱著回饅與感恩的心情,期望能夠將他一路走來所受到的幫助與恩惠一一回饋給需要的人,讓更多人能夠感受到溫暖、幸福和愛。

作者简介

  盧蘇偉,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系畢業,並以第三名考上高等考試司法行政觀護人科,現任板橋地方法院少年調查官(保護官),出版過三十餘本著作。  他是一位輔導專家,負責觀護百位問題青少年,同時也是位國內、外知名的潛能整合專家,會受邀於美國、加拿大、澳洲、馬來西亞、新加坡、香港、菲律賓等國家,演講已逾三千場。  由於小時候的一場高燒,造成他在記憶及圖像方面的能力嚴重受損,以至於他在學習及成長的路上,經歷比一般人更多的波折,因此,也有更多與眾不同的體悟。二〇〇四年二月,他將他自己的成長故事寫成《看見自己的天才》一書,出版後獲得各界的好評。

书籍目录

【自序】要孩子聽話才是最大的錯誤1 你期待什麼樣的幸福?別叫我第一名完美的小孩我不想再讀書了可不可以換個爸爸媽媽的眼淚我寧可沒有媽媽我相搬出去住做爸爸期待的小孩父不祥嚣孤子糊了妝的臉2 沒有愛,處處都是監獄偷窺情鎖玫瑰夢幻婚禮意外的訪客小爸爸的遭遇情人看刀烏秋還我女兒身3 沒有愛,就沒有幸福?

章节摘录

  我查訪過永清媽媽的家庭背景,她未婚且與爸媽同住,一間傳統、簡樸的公寓,父母和藹可親,她本身則是一位樸實認真的工廠作業員,過去也不像從事過色情行業,我在心裡衡量了一下,“了解”與“不了解”這件事實對永清的影響——  永清國中畢業又有工作,是初犯竊盜機車的案件,裁定訓誡及假日生活輔導的機率很高,尚不需長期輔導,基於這樣的考量,我選擇尊重媽媽的意願,但我仍告訴她,這件事對永清有著很大的負面影響,多知道一點,或許可以成為輔導永清成功的關鍵。  “老師,我真的不知道”媽媽緩緩的說出了她的故事。  她告訴我,永清受胎是在她國三畢業前夕,她只記得有一回,幾位女同學受男同學的邀約,去卡啦OK歡唱來慶祝畢業,不知道是不是飲料被下了迷藥,她被五、六個男孩子輪暴了,當她清醒後,他們又跪又求的,要她無論如何都不要讓事情爆發,否則他們都會完蛋。她一時心軟,也就答應了絕不對任何人講這件事,誰知道她竟然懷孕了。  會被爸媽發現,是懷孕到六、七個月,肚子大得再也藏不住時,不論他們怎麼逼問她,她什麼也沒說,直到孩子生下來。本來,父母都堅持要把孩子送給別人去收養,但也不知怎麼的,當她一看到孩子,就捨不得,那孩子,就是永清。  媽媽出乎意料的冷靜,只是輕輕的滑下一、兩滴淚水,這淚水應該不是因委屈、無奈而流的,可能是為永清而流的,媽媽是那麼愛他,而他好像沒領受到這份愛。  “永清知道這件事嗎?”她搖頭,不想再多說。  對一個媽媽而言,如何啟口去講這段經歷呢?講了對永清未必是好!但,在永清的成長過程中,“沒有爸爸”這件事勢必常被拿來當成笑柄,尤其是鄉下,十幾年的時間,鄰居、親友指指點點,風風雨雨,永清的媽媽才三十出頭的年紀,感覺上比實際年齡蒼老許多!我不忍心再讓她回顧及經歷這些苦楚辛酸,同時也在心裡許下個願望,希望在個案調查的過程中,能為她和永清做點努力,改善他們的親子關係。  “你覺得你對不起你的爸媽和永清?”她蒼白暗淡的臉上,顯得更加沒有神采,她似乎不願主動再多談什麼。  ……


编辑推荐

  他們不是壞孩子,更不是有問題的兒童或青少年,  他們不過是不會被真正了解及愛到的孩子!  榮一幾乎是個完美的小孩,溫和有禮、工作認眞、服從性高、聽話,但,爸爸並不喜歡他,偶爾甚至還會藉故找他麻煩或打他,只因為他是孩子中,唯一一個對他百依百順的。  炫華的同學們都靠作弊來得到高分,雖然他很想憑自己的實力得到第一名,但他怕自己辦不到,達不到父親的要求,只好開始作弊,炫華錯了嗎?  會經也是品學兼優的玫瑰,國中畢業典禮前就逃家,最後被男友強迫吸毒致死。那年她才十九歲,還來不及完成做父母心中的乖小孩的心願。  小雲,抽菸、吸毒,在不良場所打工,十八歲,已經進出戒治所多次,她無法適應媽媽對她的約束屢屢蹺家,雖然她愛媽媽,但媽媽給她的愛卻令她感到窒息。  在我們傳統的觀念裡,都期待聽話、乖巧、上遊、認真、積極、負竇的孩子,但我僻很少去認識、了解孩子的真正需求。聽話的孩子真的就是好的嗎?孩子乖巧真的是必要的隔?  事實上,要孩子、學生聽話只是滿足了父母、老師的需求,但孩子是獨立的生命體,不是父母生命的延伸,更不是迎合老師需求的配角。尊重每個孩子的想法和看法,別讓你的孩子成為一個只在乎別人的想法和看法,不懂得關心自己的“聽話:孩子吧!  “第十一號談話室”是作者在觀護所的談話室,在談話室中,盧老師訪談過許許多多的個案,接觸的每個孩子,每位父母背後,都有著一段觸動人心的故事。在多年的輔導經驗中,作者最想傳達的是,沒有一個孩子“應該”是聽話的、乖巧的、孝順的;當然,也沒有一對父母“理所當然”的必繚永遠扮演付出的角色,只要我們都能夠充分了解到自己扮演的角色,就不會有過多的期待,自然就能夠互相擁有彼此的愛。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十一号谈话室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