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漢寶德談藝術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漢寶德談藝術 PDF格式下载



  生命因艺术而坚韧华美
  ——评《汉宝德谈艺术》
  
   人生是长远的风雨路程,生命因艺术而坚韧华美。
   当被科技卷入后现代后不久,我们蓦然发现,物质富足所带来的心灵满足并不能维持多久。对物质、技术和功利的追逐使我们的人生被焦虑撕成碎片,我们的科技教育使孩子的成长变得畸形,我们的信仰随同那些被我们制造出来的“大师”头衔一道,被当成婴儿泼掉了。科技之剑划过的人生园圃,花非花,月非月。当亚当和夏娃为智慧树果实的甜美而迷恋时,他们失去了永远的伊甸园。科技教育熏陶下的人类,失去了自我。
   睁开被尾气遮蒙的双眼,在焦虑和空虚的苦海中,我们惊见,情感和艺术的教育如同洁净的天空和充实的草原一样,已然成为稀缺品。
   沙子里总会有埋藏宝藏的可能。在喧嚣而芜杂的时下出版界,《汉宝德谈艺术》无疑正是这么一部稀缺作品。
   书的作者汉宝德先生是世界华人艺术界公认的美学大师、建筑大师,同时也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大学校长、博物馆馆长、作家、建筑师,他在学术界、教育界等众多领域享有崇高声望。有人风趣地做了比较,在现代建筑史上,他相当于大陆的刘敦桢加童隽。言虽戏谑,但充分表明了大师在中国近代美学史和建筑史上的崇高地位。事实上,汉先生身份之杰出,已为台湾社会重要的活资产,他被聘为“总统府”国策顾问。
   毋庸讳言,在被形形色色的“大师”蒙蔽之后,我们变得小心起来。我们发现,只有回归到作品本身,抛去一切浮华,让时间来做最终鉴定者,才是印证大师的唯一标准。
   浓缩的不一定是精品,但历久而弥新者必为绝品。此书为汉先生数十年美学论文之精萃再编,其内容之广泛丰富,令方家叹止。本书所拮录的篇章涵盖了建筑、书法、绘画、设计、摄影、雕刻等各个领域,同时对国画中锋用笔、书法与建筑、抽象艺术乃至市场制度对艺术发展的戕害等形而上的领域也做了深邃的研讨。
   正所谓神骛八极,心游万仞,唯赤子之心能神通。在书中,作者提出了许多发人深省的观点,如在研究传统中国画偏爱“中锋用笔”,而日韩书家则多“偏锋用笔”的自然朴拙这一现象时,汉先生尖锐地指出,这其实是我们传统文化习惯于音义的假借,很容易把不同的象征连结为一体,把我们道德上不允许的行为象征化,祸延至笔墨,偏锋就被“某些过分的理论家看成邪气了”。放眼全书,这样的精妙观点如珠落玉,满眼皆是,让人目不暇接。汉先生凭着对美的敏锐,从笔墨点划到白壁砖瓦,在真假美丑之间,他辨证着美的真实,字字句句,构筑着自己的艺术圣殿。这些观念已经超越时空限制,而为数十年当代美学和建筑学的发展所验证。
   笔者也深深地为大师的优美文字所打动,其一词一句,沁人心脾,平白如诉,直指人心。彻阅此书,真有一种漫步艺术大观园而欣然忘返的感觉,而作者就是园中的蔼然点拨的园丁。
   掩卷良久,细思何所谓大师?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此说固然;而能称“大”者,必是能以自身的人生足迹、典范成就印证了自己的理想和理念。
   书中披露,汉宝德先生自幼贫寒,但他并没有放弃对艺术、对美好人生的追求。美,成为了他成长的支柱。他说自己早年求学,虽家贫无计,但不能割舍对美的钻研、热爱。他不顾亲朋的蜚言和别人的不屑,在没有任何现实报酬的情形下,写成了数十篇美学论文。其情其志,让人喟叹。
   艰苦的生活也培育了他对美的高妙直觉,在深入研讨了台湾地区著名原生态画家洪通的画作所蕴含的“天然稚拙、浑然化外”后,汉宝德对这位目不识丁的艺术家生命中所绽放出来的美的因子赞叹不已。他说:“……画家……大多很少读书,甚至不读书……他们自童年开始大多过着艰苦的生活,从事辛苦的劳动工作,甚至没有拿笔的机会。”接着他充满感情地写道:“(直到)有一天,画笔忽然落在他手上,那笔竟象有神灵附体一样,开始了一个传奇故事的历程”。
   读到这里,我眼前似乎浮现出一位微烛之下、刻苦攻读的书生形象。这个形象其实在我们民族的历史中经常定格。他就是那在破庙食粥,长成后在边塞举手瞭望“衡阳雁去”的范仲淹;他就是那牧笛过后,泼墨画荷的少年王冕;他也是那“余即饿死京华,公等勿怜”坚韧蓬勃一如其画的白石老人。这些让人无法忘怀的先贤形象和今天的汉宝德、洪通等无数知识分子一样,正是因为生命中有了美的因子,才使他们以自身的信念和坚韧抵挡着人生的风雨,也才写就了他们的华美人生。
   艺术的根基在生活,艺术的目的正在生活。今天,面对对物质和技术、功利的追求所导致的人生困境和窘境,发现生活,已经成为我们的使命和归宿。罗丹指出,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纷繁芜杂中,我们更加真切地需要能指导自己前行的大师作品,而《汉宝德谈艺术》无疑是一盏使我们心明眼亮的智慧明灯。
   (靳文泉)


  人人都需要的艺术教育
  
   专业分工如此现代和西方的今天,学习农村经济的不懂历史,在村庄经济调查中就不会以历史的眼光和方法去研究;搞考古的,掌握不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就不能够运用现代科技手段鉴定和分析;学习音乐的却不了解一般文化知识,在大奖赛上能高歌能运调,但就是不知道老子的代表作是什么。
   虽说人不是全能的,但相比较而言有能的人的确堪称是全能的。也就是具有非常全面的素质。
   比如爱因斯坦,他能演奏优美的小提琴曲;比如鲁迅能写抨击时世的战斗檄文,他也能设计出美妙和谐的图书封面;再比如吴冠中先生能创作出价值不菲的画作,也能写就一篇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文章。
   其实,都不需要举这些事例来说明,因为掌握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能确实能对一个人成为专业领域的优秀人物有必然的影响和作用。
   其实正如李政道先生说的:科学和艺术是一枚硬币的两面。是互相融会和贯通的。也正如佛家修行的两种途径“渐修”和“顿悟”。以“渐修”达到“顿悟”。
   汉宝德先生正是这样的全面兼长的人物,他能设计出具有古典美的建筑,如“南园”联合报员工休假中心、“中研院”的民族所;也能写出跨界的美文。对于艺术的境界与美感,他有其独到的见解也以身践行,从他的身份介绍中可以看出他的着力所为:他同时具有学者、大学校长、建筑师、自然科学博物馆和宗教博物馆馆长、台湾“总统府”国策顾问、作家身份。堪称学术界、教育界、建筑界、博物馆界、政界、文艺界六栖明星。他从事建筑也兼及教育,鞭及博物馆即美育教育,又因此为政界服务。他是有专长的建筑学者,也更是跨界学者。
   他作为建筑学者对艺术的见解,从《汉宝德谈艺术》一书中可以看出:是他首先道出台湾乡土艺术家洪通绘画的魅力所在,是他看出了台湾当代最著名书法家——董阳孜先生的书法如何与建筑、艺术交相辉映,是他捕捉到了台湾当代著名摄影家阮义忠先生以人文为本的温暖视角,是他在掌握西方现代建筑理论又同时了解中国传统建筑精髓的高度上阐发出来陈其宽先生的建筑精神……他以流畅的文字风格,深刻洞见的观点视野,引领读者进入了艺术的繁华胜境,为读者上了一堂精彩的艺术思辨与论辩的智慧课、一堂建筑理论与评论的领读课。
   然而在如此浮躁和功利的当下,谈艺术、谈美对大众来说有什么用呢?他们要求的是吃得更好,穿得更华美,住得更宽敞,坐上更豪华的跑车,娶上更多不同类型的美女……总之赚更多的钱,享受更多的所谓的“快乐”。这本书的出版,从大众市场来说,简值是另类。
   北京大学教授彭吉象先生在前些天举办的“世界美学大会”也谈到:当下社会上功利主义盛行,审美情趣堕落,希望通过艺术教育能提高大众的审美修养,培养鉴别和鉴赏能力……
   然而,人皆为父母,皆为孩子。我们希望我们的孩子也如此“工具理性”吗?
   对此,彭吉象先生说:艺术教育对广大青少年的重要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提高青少年的审美和艺术修养;二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吸收和借鉴外国优秀文化;三是更切实地落实素质教育,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调动青少年的潜能。
   希望《汉宝德谈艺术》、《汉宝德谈现代建筑》的出版,能为当下做点什么,能解决点实际问题,是一种艺术熏陶。使之不同于那些自说自话、自娱自乐的“圈内”书。期待我们在去认识美、欣赏美的同时,有能力创造美。人人都可能成为一个全面的“人”。


  生活不能没有艺术和品位
  诗人说,我们要诗意地栖息
  那么,在这个浮躁的时代
  我们的生活和生存需要怎样的品质来维护呢
  这本书就是教我们如何学会生活
  如何学会有品位地诗意地生活
  内容还没来得及看
  但只看包装和品相
  我就知道是一本具有诗意的图书
  谢谢作者为我们奉献出如此高品位的精神食粮
  


  通俗的文字,丰富的知识,让人耳目一新,填补了国内艺术教育领域大众读非同一般,加之先生本身的丰富的经验和较高的艺术素养,非常值得推荐!有句话说得好,生活中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所以说先生说的极是:人人都需要艺术教育!


   人人都需要的艺术教育
  
   专业分工如此现代和西方的今天,学习农村经济的不懂历史,在村庄经济调查中就不会以历史的眼光和方法去研究;搞考古的,不知道运用现代科技手段鉴定和分析;学习音乐的却不懂一般文化知识,在大奖赛上能高歌能运调,但就是不知道老子的代表作是什么。
   虽说人不是全能的,但相比较而言有能的人的确堪称是全能的。也就是具有非常全面的素质。
   比如爱因斯坦,他能演奏优美的小提琴曲;比如鲁迅能写抨击时世的战争檄文,他也能设计出美妙和谐的图书封面;再比如吴冠中先生能画价值不菲的画作,也能写就一篇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文章。
   其实,都不需要举这些事例来证明,掌握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对一个人成为专业领域的优秀人物有天然的影响和作用。
  
   其实正如李政道先生说的:科学和艺术是一枚硬币的两面。是互相融会和贯通的。也正如佛家修行的两种途径“渐修”和“顿悟”。以“渐修”达到“顿悟”。
  
   汉宝德先生正是这样的全面的人物,他能设计出古典的建筑,如“南园”联合报员工休假中心、“中研院”的民族所;也能写出跨界的美文。对于艺术的境界与美感,他有其独到的见解,从洪通绘画的魅力所在,董阳孜的书法如何与建筑艺术辉映、水墨画中的中锋用笔、抽象艺术的生命力,到阮义忠的摄影、陈其宽的建筑,汉先生以流畅的文字风格,深刻洞见的观点视野,引领读者进入艺术界的繁华胜境。带领读者去认识美,欣赏美,进而创造美。堪称为读者上一堂精彩艺术思辨与论辩的智慧课。
  
   北京大学教授彭吉象先生说:社会上功利主义盛行,审美情趣堕落,通过艺术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培养鉴别和鉴赏能力,任重而道远。彭吉象先生还说:艺术教育对广大青少年的重要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提高青少年的审美和艺术修养;二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吸收和借鉴外国优秀文化;三是更切实地落实素质教育,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调动青少年的潜能。希望《汉宝德谈艺术》《汉宝德谈现代建筑》的出版,能为当下做点什么,能解决点实际问题。使之不同于自说自话、自娱自乐的“圈内”书。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