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是说蒙古话的女真人
2006/9/15
歷史智庫出版
朱學淵
无
无
我虽然对这本书的结论不是很赞成,但是书中很多内容还是很能刺激到我的。特别是一些图片。
如果要论血缘,看长相是最准的,这书中的画像就够震撼,让我直接相信爱斯基摩人就是爱新觉罗人。有些少数民族连画像都没留下,是一大遗憾。
语言传承不是那么严格。原始人的分布状态应该是类似于五百年前的印第安人,各种小部落,语言都不一样。他们也是同一祖先分化的,但是部落越小语言变化的就越快。印第安人几百种语言,当时的中国也应该是这样的。之所以融合成一个大民族,很可能是其中某个部落掌握了某项划时代的技能。比如骑马、射箭、制造金属之类的。然后他们的语言在部落变大之后保留了很长时间,有些甚至保留至今。
那些小民族未必被屠杀尽了,多数都是学习了这些占有优势的语言,之后抛弃了自己的母语。语言相同可以是传承下来的,但也可能只是曾经接触过。一个外黄内白的香蕉人,不会说汉语,你不能以语言判断他的祖先是央格鲁人吧。这就是作者的思维硬伤。
这本书可以帮你了解北方少数民族之间互相影响的关系,但是千万不要相信他的结论。
研究历史,一定先要做一个语言学家,尤其是要了解相关的民族的语言。
这一点我很钦佩作者的切入角度。
只不过,作者有点顾此失彼,很多结论下得比较草率,论证也稍欠调理,证据有的也比较勉强。
而且,我觉得有一个问题,就是作者说北方民族是从中原出走的。
我认为恰恰相反。
非洲是人类的发源地,中原民族应该是从非洲出来的两支,一支从北方,一直从南方,到中原之后融合产生的。
不过,这不影响作者的另外一个重要结论,那就是中原民族和北方民族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北方民族是中原民族的“底”。
在书店里逛,看到这哗众取宠的书名就随手翻翻,然后看到介绍是说从语言、语音的角度着手,似乎有点意思,就买下了。
基本上是耐着性子才看完的。作者大意如下:北方部族原本活动在中原地区,后来由于南方蛮族占据中原,而北方部族就北迁了。中原地区形成新的语言,与北方部族的语言不同,但留下了一些线索,就是人名可与北方部族的族名对应。作者又考证来考证去,发现通古斯——女真族足迹遍天下,赢政与雍正的本名胤缜音同是女真人名“按春”,因此秦国是女真族云云。又比如孟轲实为蒙古,句践是女真(当然,句不能读勾,而女真为读为主儿扯、朱里真)。作者又将百家姓里的复姓逐一检阅,又有重大发现,即复姓名都可与北方部落名一一对应,包括司徒司马这样的姓,实在不是官职名而是鲜卑姓氏“尸突”,公孙公西等一众公字打头的姓,也应该读为“乌孙”,而乌孙即为爱新,即为金,即为女真族名。
记得有民族给新儿取名时是将祖先的名字逐个念出,当小儿有反应时就取那个名字。也许在作者看来,古人取名也是如此,只不过是将部族名取为人名或干脆作姓。
之前看吕思勉中国通史,说三代以来,大抵是西北戎狄向东南侵入。实在未听说有南蛮北侵将中原部族逐往北方的。我猜想,大约作者以为不如此则无法解释北方部族何以在上古即涉足中原,而弃中原沃土就北方苦寒之地,也只能是被南方部族赶走了。作者对这一点却从未论证,只当结论来用。
可以这么简单地打个比方,中文的“油”与英文的“oil”(哦油)语音与字义都相近,这就说明了中文与英文是同源的,中国人与英国人一定有个共同的祖先。——这就是作者的逻辑。把线索当成结论,把可能当成必然,把必要条件当成充分条件。而作者居然是物理学博士。
哈哈,还有一佐证汉英同源,北京话里也管看看叫喽喽,同look look.
嗯,到往复论坛看看便知道此君的治学之方了。
苏三之道不孤。
http://www.douban.com/subject/1558539/?from=mb-126349031
英国人和中国人同源的证据好多:
还有mom和妈,daddy和爹
哈哈,写三星堆的那个苏三啊
其实还不错啦。挺有意思的。
比苏三总归要靠谱一点了。
到底是60年代大学物理本科毕业生
而作者居然是物理学博士
+1
不能因为不能接受书中的结论就否定这本书啊,一楼的逻辑比书中简单得多,而且也没真正说出原书的研究方法哪里不合理。还有作者是不是物理学博士不应该影响读者对书的判断,判断一本书的好坏的根本标准在这本书本身,而不是其他。
LS破了万卷就这水平?
哈哈,还有一佐证汉英同源,北京话里也管看看叫喽喽,同look look
----------------------
喽喽是满语~~~
怎么这么多这种研究方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