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裝幀時代

李志銘 行人文化實驗室
出版时间:

2010-10-13  

出版社:

行人文化實驗室  

作者:

李志銘  

页数:

224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八名書封藝術設計家,跨越兩個世代的燦爛手工圖繪  五○-七○年代的台灣,書封設計家也是畫家,  他們以最少的元素傳達最精細的繪畫意境,  在畫中創造完美世界,也締造台灣手工裝幀時代裡最美麗的書衣風景。  三百幅手繪書封珍藏,為那過去年代留住絢爛的面貌。  書籍裝幀在台灣這幾年備受重視,新一代的設計家在電腦桌前面前,打造出精彩的出版風景,讓每本書都有一幅獨一無二的標記,讓書中故事都有一則鮮明形象。  但台灣封面設計史並非現在才開始,早在台灣出版開端之日,就有許多設計師、藝術家,汲取各種國內外的視覺素材經驗,在台灣創造出繽紛華麗的圖書文化。這些設計師的用色、佈局與規劃與今日都截然不同,但在今日看來,這些作品依然精彩、令人驚艷。  《裝幀時代》從1950年開始延展,包括廖未林、梁雲坡、楊英風、龍思良、朱嘯秋、高山嵐、陳其茂、黃華成八位書封設計名家,介紹他們的生平梗概及創作理念,並羅列出各自最具代表性的封面設計,讀者將可看見他們秉持著藝術創作的理念,以手工繪圖創作出一幅幅燦爛的書封作品。  在電腦製作主導書籍封面設計的今日,《裝幀時代》為台灣保存了彌足珍貴的書封手工繪圖史,也提醒了新一代的書封美術設計者,他們的身分不僅是設計者、更是藝術家,也為讀者帶來全新的書封設計欣賞觀點。

作者简介

  李志銘  1976年生於台北,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具有天秤座理性的冷淡與分析傾向,對人對事缺乏諂媚的熱情。工作餘暇偏嗜在舊書攤中窺探歷史與人性,著作《半世紀舊書回味》曾獲2005年《中國時報》「開卷」十大好書。

书籍目录

序一 重溫歷史的美感 梁小良序二 書裝幀:閱讀美學的一種延伸 吳雅慧序三 文藝身分的設計 陳智德導言 失落的間奏曲隱遁於大時代的鋒芒與淡泊--廖未林沙龍時代的造像者--龍思良微物空間的物件史詩--黃華成花與剪影之浮世魅惑--高山嵐從鄉土走過--楊英風承繼那古典餘韻--梁雲坡寄寓質樸生命的舞踊姿態--朱嘯秋刀筆下的木刻紀事--陳其茂後記遠流出版社發行人 王榮文皇冠文化集團副社長 平雲茉莉二手書店執行總監 傅月庵舊香居店主 吳雅慧平面設計師 王行恭平面設計師 李男平面設計師 王志弘平面設計師 聶永真讚嘆推薦

章节摘录

  隱遁於大時代的鋒芒與淡泊  百變設計家——廖未林  封面裝幀,乃為傳統藝術造型與現代商業設計的綜合產物,早年被歸入「裝飾畫」或「圖案設計」領域,附屬於繪畫創作學門底下。走過二十世紀「五四」以來動盪顛沛的大時代環境,經歷「全盤西化」歐風美雨的思潮衝擊,從事裝幀美術創作的華人藝術家們,總是難以迴避、掙扎於本土「民族性」與西方「現代性」的激流交匯。  當前面臨全球藝術設計思潮層起浪疊的景況,設計者欲建立起屬於自我標誌的鮮明風格固然不易,世人眼中所謂「設計名家」當如是道。然而,若能夠進一步超脫所有類型侷限之上,兼具傳統底蘊與現代思維,悠然出入於各種風格屬性而歷久彌新,無疑則是不世出的天縱奇才了。  一九五、六○年代在台灣設計界享有盛名的廖未林,便屬這類只宜以「天才」衡度之人。  昔日杭州藝專同儕席德進稱廖未林為「裝飾家」、「設計家」、「插畫家」,學弟王修功則形容他是「藝術雜家」。其作品涵蓋漫畫、年畫、裝飾畫、書刊封面、插圖、宣傳畫、郵票、室內設計、電影佈景,既保有古代民間美術旨趣,又兼具西方現代藝術的原創神髓。  一九二二年生於湖南岳陽的廖未林,自幼即在父親啟蒙下開始對繪畫產生濃厚興趣。「那時我才五歲,我父親也有些許藝術天份,」廖未林自述:「他會對我的塗塗抹抹表示讚許,而且教我怎樣畫一隻在樹上的鳥或一艘在河裡的船」。  不久後,由於中日戰爭爆發、戰情局勢急轉直下,日軍很快便攻佔了湖南省城,於是廖未林一家人乃趁著「日本鬼子」尚未到來之前趕緊逃走,撇下了大批財物,舉家遷居廣西。在那段時局艱難的貧困日子裡,廖未林和父母、六個兄弟及六個姐妹同住一處擁擠不堪的屋簷下,父親的身體狀況也隨著季節變遷而急遽衰退。  十五歲時,某日放學途中,廖未林偶然在桂林市區內一處繁忙的街角,看著一幅漫畫壁報裝在玻璃框裡;在午後耀眼的陽光下,那漫畫的顏色直欲撲向他跳出來。而在這幅「街頭漫畫」旁還附了一張告示,內容大抵是說:署名龍敏功的畫家正在尋找一名助手,有意者請備一幅自作之畫送交軍方政治部。於是,憑藉著與生俱來的藝術才華與熱情,廖未林順利地錄取成為龍敏功的助手,在這段約五個月的工作期間,他陸續接受許多繪畫稿約,完成了一幅又一幅的漫畫作品。之後,因父親不幸過世而家道中落,家人為了謀生計,廖未林的兩個哥哥和朋友夥開了一間雜貨舖,他們安排廖未林在那兒當學徒、從事記帳工作。種種前因後果,深深影響著廖未林在往後的人生歲月裡,每每深感為稻粱謀而戮力驅策畫筆維  繫生計之必要。  早在考入杭州藝專以前,時逢抗戰軍興,廖未林即已透過龍敏功的引介而經常投稿漫畫,不僅曾在軍方政治部附屬機構「國防藝術社」擔任了兩年的繪畫員職務,待駕輕就熟後,便又幹起了當時隸屬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由上海漫畫界救亡協會組織的「抗日漫畫宣傳隊」工作(簡稱「漫宣隊」)。「漫宣隊」於一九三七年九月從上海出發,沿途行經南京、武漢、長沙,一路咸以鮮明的街頭漫畫和街頭劇形式持續進行抗日宣傳。隨著戰事吃緊,長沙失守後,「漫宣隊」輾轉來到桂林,在桂林中學等地舉辦大型抗日漫畫展覽會,以及防空常識宣傳畫流動展覽;這時的廖未林便以最年輕隊員之姿加入行列,還成了抗日街頭劇裡登台亮相的「小童星」,從而在演劇後台初遇作家巴金。

媒体关注与评论

  遠流出版社發行人 王榮文  皇冠文化集團副社長 平 雲  茉莉二手書店執行總監  傅月庵  舊香居店主 吳雅慧  平面設計師 王行恭  平面設計師 李 男  平面設計師 王志弘  平面設計師 聶永真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裝幀時代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