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非常印象

杨维民 编 中国今日美术馆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11  

出版社:

中国今日美术馆出版社  

作者:

杨维民 编  

页数:

127  

前言

  中国的油画作为舶来品,远在明代由海外传入,历经数百年,自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由留欧和留日的两大派系油画家的拉动,形成一个发展高峰。新中国成立后直至改革开放前的中国的油画技法又多以苏派为主。改革开放后,随着科技、文化的引入,艺术的多种形式也涌入我国的高等院校,影响了一大批在校学生,自此,中国的油画发展,不可避免地受到国际环境的影响,但是,中国的艺术家又有着独特的东方文化底蕴和不同于西方同龄人的经历,所以,他们的发展历程在后现代艺术的大潮流下,又有着自己独特的经历阶段,创作出来的油画作品也越来越显现出独特之处。  翻看中国当代艺术史,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当代中国油画艺术的题材、内容、表现手法等方面发生了很大的转变:首先在绘画题材上由英雄、偶像转向了寻常人物、转向自身、转向当下,应和了“后现代”的“英雄远去”之说。技法表现由单一走向多元,绘画色彩由红黄蓝转向黑白灰,又由黑白灰转向红黄蓝。艺术风格更是极为丰富多彩。“政治波普”、“艳俗艺术”、“新生代”、“后生代”乃至“卡通一代”等艺术专业词语的出现,显现出中国现当代画坛几代人所经历的时代背景和思想。在这些众多的新的艺术流派中,“新生代”和“后生代”可以说是中国当下正在进行时的最引人关注的当代油画艺术有生力量。  我们所阐述的“新生代”是特指以方力钧、刘晓东为代表的一批出生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又是改革开放初期毕业于专业美术院校,在九十年代一举成名的一代画家。“新生代”画家与他们的老师辈的出生于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四五十年代的“中生代”有着大不同:“新生代”已经没有对社会、对他人过于沉重的“使命感”和过多的教义性要求,在就是“新生代”艺术家不再像老一辈以一种对社会的共性的主题价值和普遍关怀的态度来对待艺术创作。对于他们来说,绘画是一种传达个人理念和情绪的媒介形式。画好画是个人的事情,他们的作品里的问题“意识越来越少了。他们越来越不安于“大集体”的生活现状,喜欢在他们自己一定的“小圈子”里,享受后工业文明的快餐,汲取后现代文化元素,创作出的绘画形象十分轻松,远远不同于也没有“中生代”画家作品中的形象高大、题材严肃。色彩由改革开放前的“红光亮”变成了“红黄蓝”,自九十年代初又转向了“黑白灰”。  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我们社会不断的发展,物质的富足,造就了新世纪新一代,既有开跑车的“富二代”和飙狂车“官二代”,也有非常向上的“后生代”。在中国的当代艺术中,“后生代”指继“新生代”之后崛起而备受关注的出生于“文革”始末,成长于“世纪之交”的“新新人类”画家,是“新生代”之后的美术界迅速崛起的新一代,也就是中国当代艺术年轻群体中涌现出的又一代成功的艺术家。“新生代”之后的“后生代”,大多是艺术院校的学士、硕士、博士一路走来。虽然在创作上大多步新生代的后尘,但是在精神层面首先与其差异很大。“后生代”画家作品表现的情感心路和生活痕迹不同于先前的“新生代”腕们的那种玩世不恭,亦不同于“卡通一代”玩过家家式的玩酷扮酷,而是更着重于追求生活的自然,艺术的纯粹。他们在生活里、创作中,寻找自由自在,“还原绘画纯粹求美的初衷”。“后生代”在艺术风格,创作题材上与“中生代”、“新生代”虽有差异,但根本上的不同是创作“态度”大不相同::“中生代”是和集体意识紧密相关的“自觉”的“严肃”态度;“新生代”是去“主题”而重“自我”的“调侃”态度;“后生代”则是追求自由自在的“自然”的“真实”的态度。“后生代”的作品大多与“时政”无关,但不乏观念。他们描绘生活中的触动、显现心中的亮色,将情感的波澜及心灵深处的感悟都表现出来,他们在喧嚣和繁乱中寻找着属于自己的那份艺术语言,而他们的油画色彩由“黑白灰”转向了“红黄蓝”,而色彩的碰撞更显示出他们内心世界曾经的记忆和对现实感悟的反映。  袁文彬的油画作品关注着大时代背景下的“小人物”,倾向于用人文化的态度描绘现代人中普遍存在的失落与迷幻,在对笔法与题材的掌控上相较于同时代的画家显得更加清醒与自信。在他的作品上大多采取了宗教绘画似的神秘气氛,与其说是巧妙地将众多中国绘画元素揉入许多经典西方绘画主题中,不如说是将西画的造型布局笼罩在富有象征性的东方元素之上,以一种舒缓的方式传递出冲突感,在“平易近人”的外表下渗透着对现世文化碰撞的独立思考。  看南方不同时期的作品,“有趣”是其共性,充满了跳跃感的色彩,细节处隐藏的小趣味总是给人以出乎意料之感。虽然近几年来南方一直在画他的儿子,但真的很难想象这样单一的创作对象竟能有如此丰富的主题,无论是形态、神情、内容、场景、意境都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可能性。这些丰富的可能性伴随着他和他儿子在一起成长,也呈现出了更多角度、更深层次的思考与探索。  谭永石新系列的作品依旧延续从前的魔幻感,但在主题与气氛上出现了明显的柔和与宁静。谭永石通过儿童这一创作主题的成功把握让人对于他今后的发展充满了期待。  何净多以彩色照片负片形式,描绘当代人的生活常态,用另类视角表达出自我对社会现实的感触。  项仕中的古典坦培拉画法虽然貌似“落伍”,但在后现代艺术大范围下的今天,这种方式恰恰符合这后现代艺术的精神——自由穿梭在艺术史中,各种形式、各种媒介都可以为我所用,只为能够准确表达所思所想;  张晨初的近作——以圆形构图,婴儿在水中为内容,让观者极易联想起西方圣母子题材的古代宗教画,对生命的解读在看似轻松惬意中充分表现出来;  戴增钧作品中形象的风趣刻画,与动物的并置,产生的一幅幅调侃式的图式,让观者会心一笑的同时,引发更深刻的思索;  冉珏的作品带有女性特有的亮丽,有中国画岩彩的色彩,有工笔画的意味,又因为卡通似的形象,赋予了画面独特的趣味性;  罗奇则以中国的禅味元素融入西方的艺术媒材,在充满了宁静而神秘意味的画面折射出他“软现实主义”的理想光晕;  申树斌作品中的僵化的形象,极有力地表现出他对当代社会中人们在丰富的物质社会里精神失重的情绪、状态之非常感受。丰腻女性之困:何去何从;光鲜男士惑:无从下口;  李少言的玩具、卡通形象,很明显带有儿时的记忆,不同于“卡通一代”的是,他在其中增加了一份哲学与思想意味;  汪洋虽然是刚刚硕士毕业走进画院的专业画家,但是他的的画里已经有了他自己的辩证法,对于观众来讲,有时你真的很难说清楚是你在看画,还是画再看你;是墙挡住了你,还是你挡住了墙。将这种这种智慧的思辨融入到颇有趣味性的写实画风中让汪洋的画愈加引人瞩目。  中国的“后生代”艺术家中年长的已进入“不惑”之岁月,年少的也将踏入“而立”之年。他们是中国首批成功的“独生子女”,他们不仅“成家”生育了又一代独生子女,而且“立业”成为了与“新生代”同行的当代艺术又一支生力军---“后生代”。在他们的作品里大量出现的孩童“成长”题材,充分表明了他们在关注自我、关注家庭进而关注社会的责任心。他们不是无根的一代,更不是无为的一代。他们努力营造自我充满色彩和活力的生活,在生活和创作中“活出自我”、“画出自我”,同时又将生活的自我、艺术的自我置身于社会之中衡量自我的成功价值。他们的艺术理想和生活追求更具体、更务实。“后生代”是真实一代,透明的一代,是非常向上的一代。他们传承与创新并重的创作态度决定了当下艺术市场的认可度:中国“后生代”艺术家的创作不仅是中国当代艺术的学术热点也是中国艺术市场新的增长点。  “非常印象-----中国后生代油画作品展”的首展是五年前在今日美术馆的老馆,后经上海春季艺术沙龙、深圳的文博会、北京国贸的艺术博览会和农展馆的“ART北京”,今年深秋又回到了今日美术馆的一号馆继续举办。五年来历年历回参展画家有去有留又有新提名的,但展览的学术宗旨没变:推介原创性、绘画性兼有,技术性、学术性俱佳的新人新作。“非常印象”展反复提出的“后生代”的学术词语也渐渐为业内引用,其他艺术机构及批评家、策展人也开始以此主题策展或撰文,乃至相关参展画家有的也是曾经被提名参加过“非常印象--后生代油画展”。五年前中国当代艺术兴盛之时,“卡通一代”大平涂、大色块、大头像一度流行。中国的油画艺术继“新生代”之后难道就是“卡通一代”代表未来学术发展的方向了吗!No!我看到还有一大批晚于方力均为代表的“新生代”之后出生于70年左右的年轻画家,仍然推崇架上绘画的原创性和绘画性,其创作技术性和学术性俱佳。他们的作品不仅有后现代的观念而且又富有东方意味,“后生代”一词油然而生,“后生代”即是展览的主旨也是展览主题和前言的关键词。历经五年“非常印象-后生代油画展”首展参展的南方、张晨初、李继开、徐波、王斐等一批成功的年轻画家们不仅是“后生代”画家的代表人物,也是当代艺术市场之骄子。我为他们骄傲,为我们的时代骄傲。我感谢“非常印象-中国后生代油画展”历年历回的参展画家们,感谢支持我的艺术机构、专业媒体、艺术院校,感谢帮助我的领导、同事、同仁和我的老师、同学、朋友、学生、亲人们,正是有了你们的一路同行,我才有了信心和勇气,才有了努力和坚持,才有了成功和继续。  2010年11月8日凌晨于京城嘉园

内容概要

  《非常印象:中国后生代油画家作品集》收录了“非常印象 :中国后生代油画家作品展”中12位参展画家的作品,分别为袁文彬、何净、项仕中、张晨初、戴增钧、冉珏、罗奇、南方、谭永石、申树斌、李少言、汪洋。这批生于1970年左右的年轻画家,仍然推崇架上绘画的原创性和绘画性,其创作技术性和学术性俱佳。他们的作品不仅有后现代的观念,而且又富有东方意味。

作者简介

  杨维民,美术批评家、策展人,中国美术出版总社《美术向导》杂志责任编辑,今日美术馆《东方艺术·收藏》学术主持,《艺术+》杂志总策划,湖北美术学院硕士生导师、教授,中国古陶瓷学会会员,中国磁州窑研究会理事。

书籍目录

袁文彬在文化问隙中穿行——试析袁文彬的艺术特征 邹跃进何净何净画语录:与另一个我斗争 何净项仕中谨描细写 崇技尚理——我的写实油画创作观 项仕中张晨初生命回归何处?——浅谈张晨初作品 李习山戴增钧世相——戴增钧油画新作品悟 杨维民冉珏绘画的断想 冉珏罗奇蓦然回首 别样美丽——读罗奇近年画作 杨维民南方男人的童话和童话中的男人——论南方及其绘画艺术(节选)  肖小兰谭永石魔幻的画面 自然的现实——读谭永石油画“暖化的夜”系列 杨维民申树斌迷失·迷失 申树斌李少言幻想的现场——评李少言近作 谢海汪洋异化——真实 汪洋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非常印象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