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劍橋中國史─隋唐篇 (上冊)

崔瑞德 主编 南天書局
出版时间:

1987  

出版社:

南天書局  

作者:

崔瑞德 主编  

译者:

中文版總校訂:高明士  

Tag标签:

无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劍橋中國史─隋唐篇 (上冊) PDF格式下载



  书虽然是平装,但是印刷纸张、油墨以及装订都很好,唯一的缺憾可能是有点过于厚重,不太方便阅读。我用电子秤称了一下,近1400克重,躺在床上看不是太方便。
  
  内容不错,用西方历史学的观察和研究方法审视中国秦汉历史,视角新颖,但可能因为此书成书较早,近期一些历史研究成果和考古发现没有收录,另外可能也和作者对中文材料的收集、理解有限有关。
  
  翻译方面,水准还不错,虽然偶有小错误,个别词句可能有些佶屈聱牙,但总体不影响意思的理解。
  
  作为秦汉历史的普及型读物来说,这是一本不错的书!


    秦皇汉武,这是多么让中国人自豪的名称。多么代中国人或称颂或指责。可是又有几人质疑过,秦始皇真是这么残暴吗?汉武帝国果真如此英明吗?
    读毕此书,上述的疑问稍加解决。试举一例,秦国统一六国之战,史书杀人无数,如白起长平坑杀四十万人最为有名。可真有这么多人吗?当时七国有多少人?有多少士兵?《史记》中说为了长平之战,秦皇尽发十五岁以上男丁为兵,可以说几倾全国之兵,就算是大胜,自身损失也不会小,在这种情况下,还能杀光四十万人,不提是否会反抗,就算是四十万头猪,不管是生理上或是心理上都是巨大的负担,战后的秦军是否有能力是个问题,而且此役后秦军依旧进攻,而赵国也未亡,还抵抗了许久(李牧还拥有相当军队)。这无论如何是不可能的。其实在数字方面中国史书到处如此。书中就指出,“万”这个字在中国历史上更多是形容词,而量词,如“万里”长城,阿房宫的大小数量都是如此。这反映了中国史官们对史实记录上非常注意,但在数量上则按自己或政治的目的描写。
    所以对秦始皇和汉武帝还包括王莽的评价都是如此。史书的作者都是儒家。对人对事的评价都从儒家的价值观出发。所以秦始皇和王莽则成为了牺牲品。难怪中国古代对史官都颇为重视,“你有千军万马,我有史笔一支”,千军万军灰飞烟灭,史笔如刀字字诛心。
    此书前半部以纪年为叙,后半部则分说各种方面,特别是后部的儒家发展过程颇值一读。可对照参考。


  似乎更想是一篇论文集,由于涉及历史研究的各个方面,一些章节读起来有些晦涩,可能翻译水平也一般吧.但是西方的历史研究还是给了我新的思考角度,
  比如说以前读中国的史书,很多东西似乎都是板上定钉的,因为xxxx书就是这么写的,但是这些就一定可信吗?是不是有其他独立的资料或者考古发现来佐证?
  还比如说,历史研究是不是就是专注于王侯将相,才子佳人的生活.还是我们还可以关注那个时代普通人的喜怒哀乐?
  
  顺便谈一些其他豆友在讨论的对史记的怀疑."史记"和司马父子的确是伟大的,他们可能做到了那个时代的最好,但是并不表示史记的内容都经得起推敲.
  史记的相当部分内容精彩得象是历史小说,而不是乏味的事实,这一直让我很困惑.在那个通信极其不发达,甚至书写都很简陋的年代,这些绘声绘色的事件是怎么流传下来的?
  司马迁为了写史,他查阅了大量的内府资料,这些资料现在可能都已经亡佚,无从印证,但他同时也游历四方,搜集了很多山村野闻,很遗憾,我们无法从书中把这些区分出来.更何况,由于古时书籍流传的困难,后来者能够加入自己的编撰和修改.
  所以,史记是经典,但是它的内容如果得不到其他资料的印证,没有什么不可以怀疑的/


如果你了解司马迁的治学态度,你就知道是哪里出问题了。著史之人,要有董狐直笔的态度方能无愧于心。


第一句,“似乎更像是一篇论文集”,说得很好。才读到第二章,深有同感。固然汇集了许多学者的研究成果,这种方式编通史是不是也有缺点呢?
最后一句,“史记是经典,但是它的内容如果得不到其他资料的印证,没有什么不可以怀疑的。”是不是怀疑论的念头占了上风呢?固然一切研究皆要质疑,也不要忘记那时代史官的责任和精神。这种责任和精神是三代以来至秦汉对史的近乎宗教性的崇拜和恪守。史官的职业由家庭世袭,类似某些社会和民族中祭司的情况。旧约就是犹太人的古代史,一本宗教书,应该是祭司记录和保留下来的吧。在我国是由史官记录的。崔杼弑庄公就是很好的例子。太史伯兄弟相继以死,而忠于史的真实性。司马迁本身也是世代沿袭的史官。用现在的话讲,在这种熏陶下,更有职业精神。司马迁受腐刑,生难死易。实地调查也许是有的,但不应以为他把所谓山村野闻记入正式。这实在是我们现代很多历史和传记作者的弊病。
讲这么多,不是不可以怀疑。司马迁依据的材料想必也不完备,或被人误导,或受主观意识影响。再说古人写书不像现在写论文,处处标上数字,后面列满参考文献。这一点咱们中国人得跟外国人好好学。


哦,我一点也不质疑司马父子的职业精神和献身精神。在史记中出现鬼怪奇事,山村野闻,一点也不奇怪,也没什么羞愧的。2000年前的人类对于自然界和社会的认识还处于初级阶段,司马以他的视野去记录历史,定义了史书,前无古人,这是伟大的成就。但是,任何一部史籍本身并不代表历史。
同样遗憾的是,中国文化此后的2000年的历史观基本局限在了“史记”的成就中,历史就是世家,本纪,传,也就是王侯将相的历史。这也许也并非司马所愿。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