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宋前隐逸诗研究

霍建波 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12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作者:

霍建波  

页数:

28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隐逸文学、隐逸文化博大精深,奥妙无穷,错综复杂,有着很大的研究空间和研究价值。本书正是作者对宋前隐逸诗的研究。本书主要探讨了先秦两汉隐逸思想探源、魏晋南北朝隐逸诗的多元化发展、陶渊明与田园隐逸诗的成熟、隋唐隐逸诗的全面繁荣等。 本书主要探讨先秦至隋唐隐逸诗的发展流变状况,由五章二十四节组在,约二十万字。 第一章主要做了一些基础性的研究工作。首先,对“隐逸诗”一词的历史来源进行了考证。其次,对隐逸文化、隐逸文学、隐逸诗研究的历史加以回顾。第二章论述了隐逸思想形成的渊源。第三章探讨了魏晋南北朝隐逸诗主题形态上的多元化发展局面。第四章为个案研究,重点考察陶渊明与田园隐逸诗创作的成熟情形。第五章探讨隋唐隐逸诗的繁荣状况。结束语总结全书,点明本书在四个方面所取得的较为突出的新成果。最后指出,研究隐逸诗能为改善现代人的生存状诚、寻找和谐的精神家园提供不少有益的借鉴,因而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作者简介

霍建波,文学博士,现为延安大学文学院讲师、古典文学教研室主任、文学研究所副所长,先后发表了《先秦儒、道隐逸观略论》、《论、中的孔子形象》等学术论文十余篇。

书籍目录

序一序二中文摘要英文摘要第一章 隐逸诗述论 第一节 隐逸诗三题 一、“隐逸诗”的来历 二、隐逸诗的界定 三、隐逸诗与山水田园诗、游仙诗关系的辨析 第二节 隐逸诗研究现状及其价值意义 一、隐逸文化研究述评 二、隐逸文学研究述评 三、隐逸诗研究述评 四、研究隐逸诗的价值意义 第三节 本论题的研究思路与方法第二章 先秦两汉隐逸思想探源 第一节 《周易》开启了儒、道隐逸思想的端绪 第二节 先秦儒家手段式的待时之隐 第三节 先秦道家目的式的适性之隐 第四节 先秦的反隐逸思想 第五节 两汉史家的重隐逸思想 第六节 先秦、两汉隐逸诗的不成熟性 附:隐士名称与隐士分类考略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隐逸诗的多元化发展 第一节 隐逸精神的高扬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隐逸诗统计 第三节 游仙隐逸诗的形成与初步发展 一、阮籍、嵇康与游仙隐逸诗的形成 二、郭璞与游仙隐逸诗的初步发展 第四节 招隐诗的两次新变 第五节 山水隐逸诗登上诗坛 一、大谢、小谢的山水隐逸诗 二、沈约、江淹等人山水隐逸诗的变异 第六节 佛家思想与佛理隐逸诗的形成 一、佛家思想对隐逸文化的渗透 二、佛理隐逸诗的形成第四章 陶渊明与田园隐逸诗的成熟 第一节 陶渊明隐居的意义 一、陶渊明的仕隐经历 二、陶渊明隐居的意义 第二节 陶渊明田园隐逸诗的成就 一、隐逸题材完备 二、艺术上独具特色 三、审美上自成风格 第三节 陶渊明的隐逸辞赋、隐逸散文与隐逸诗第五章 隋唐隐逸诗的全面繁荣 第一节 隐逸精神的低落与转变 第二节 山水田园隐逸诗的昌盛 一、山水隐逸诗、田园隐逸诗的合流与昌盛 二、田园清歌——孟浩然的山水田园隐逸诗 三、山水禅音——王维的山水田园隐逸诗 第三节 游仙隐逸诗的兴盛 一、道教神仙思想与游仙隐逸诗 二、仙境逸响——李白的游仙隐逸诗 第四节 佛理隐逸诗的繁荣 一、佛理隐逸诗创作概况 二、红尘佛声——寒山的佛理隐逸诗 第五节 吏隐诗的嬗变 一、吏隐与吏隐诗 二、官场闲吟——白居易的吏隐诗结束语:寻找和谐的精神家园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宋前隐逸诗研究 PDF格式下载



考证了“隐逸诗”一词的历史来源;统计了先秦至隋唐的所有隐逸诗作;对隐逸诗进行了归类


还没看,希望有有用的资料,送货很快。


好书,等着用的


研究隐逸诗可以参考。


霍松林先生的高徒,写的很好。算是填补了隐逸诗研究的空白。


书的内容不错,隐逸诗的补白,里面的质量也不错,只是封面应该是白色的,都染成黄黄的了,很旧一样看上去


充其量填补空白而已,仅仅罗列口号式隐逸诗及人,实则古人的隐逸无尽意往往已然深化进日常歌咏中,倒不是非要我隐我隐我隐隐隐的明喊出来不可,但向对隐逸诗的关注者推荐,因为这类哪怕抛砖之作也是不多的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