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北京与莫斯科

李华 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9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作者:

李华  

页数:

558  

字数:

440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包括中苏同盟的形成、中苏关系的新发展、苏共20大与中苏裂痕产生、高层频繁交往的1957年、苏中之间的控制与反控制、中苏关系的继续恶化、“压不了也压不倒”的中共、中苏关系的缓和与逆转、中苏两党关系的中断、中苏关系跌入谷底、中苏关系正常化进程、冷战后中俄关系的跨越式发展等内容,全景式地展现了半个多世纪以来,新中国与其最大的邻国——苏联、俄罗斯——关系的曲折发展历程。

作者简介

李华:1962年生,武汉大学历史系毕业,硕士学位,现为江苏南通师范学院法政系教授,主要从事苏联、俄罗斯历史及国际关系史等方面的研究。他先后出版有:《苏联史新论》(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年版)、《联合国通论》(香港大名出版公司1998年版)等专著,并在《俄罗斯中亚东欧

书籍目录

前 言第一章 1949—1953年:中苏同盟的形成 第一节 毛泽东第一次出访莫斯科 第二节 中苏关系进入“蜜月期” 第三节 中苏友谊中的龃龉和矛盾第二章 1954一:1955年:中苏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第一节 1954年赫鲁晓夫首次访问北京 第二节 第一次台海危机与中苏利益冲突 第三节 苏联人在中苏同盟中的领导者心态第三章 1956年:苏共二十大召开与中苏裂痕产生 一 第一节 苏共二十大的非斯大林化 第二节 毛泽东对斯大林的评价 第三节 米高扬出席中共八大 第四节 波匈事件与中苏两党反应第四章 1957年:中苏两国频繁的高层交往 第一节 周恩来总理出访苏联、东欧 第二节 北京隆重接待伏罗希洛夫元帅 第三节 米高扬杭州通报“倒赫事件” 第四节 中苏签订国防新技术协定 第五节 毛泽东第二次莫斯科之行第五章 1958年:中苏之间未能实现的军事合作 第一节 苏联请求建立长波电台问题 第二节 苏联提议建立联合舰队问题 第三节 赫鲁晓夫第二次访问北京 第四节 第二次台海危机与苏联的反应 第五节 美制“响尾蛇”导弹风波及其影响 第六章 1959年:中苏关系继续恶化 第一节 赫鲁晓夫影射攻击中国内政 第二节 苏联撕毁中苏两国核技术协定 第三节 彭德怀事件的“苏联因素” 第四节 中印边界冲突与赫鲁晓夫介入第七章 1960年:“压不了也压不倒”的中国共产党 第一节 赫鲁晓夫把毛泽东比喻为“旧套鞋” 第二节 中共纪念列宁诞辰90周年 第三节 苏共在布加勒斯特会议上设“陷阱” 第四节 苏联专家成为中苏政治斗争牺牲品 第五节 8l国共产党代表会议与《莫斯科声明》 第八章 1961—1964年的中苏关系:缓和与逆转 第一节 1961年中苏关系改善昙花一现 第二节 苏共二十二大召开与中苏争执再起 第三节 7万中国新疆边民逃亡苏联事卜 第四节 苏美合谋阻挠中国成为核国家 第五节 没有胜利者的中苏大论战第九章 1964—1965年:中苏关系改善失去机会 第一节 苏联国防部部长提出“推翻毛泽东” 第二节 中共评价赫鲁晓夫下台是件大好事 第三节 毛泽东发誓要与苏共公开论战一万年 ……第十章 1966—1968年:“文化大革命”前期的中苏关系第十一章 1969年的中苏边界战争:缘起与结果第十二章 1970—1976年:“文化大革命”后期的中苏关系第十三章 1977—1979年:后毛泽东时代的中苏关系第十四章 1980—1990年:中苏关系实现正常化第十五章 1991—1992年:中苏关系向中俄关系过渡第十六章 1993—1999年: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构建第十七章 2000—2007年:新世纪之初中俄关系继续发展附录一:主要参考文献附录二:图片来源说明


编辑推荐

新中国以来,北京与莫斯科从结盟走向对抗,从对抗走向和解,再从和解走向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演变,是一个漫长、曲折、复杂的历史过程,也是一个人们感兴趣的重大历史和现实问题。《北京与莫斯科:结盟·对抗·合作》一书的作者,利用大量中外历史文献、影像、图表等资料,生动记述了近60年来这对双边关系跌宕起伏、曲折发展的历程,不仅向人们全景式地再现了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政坛风云人物在中苏中俄关系发展演变的足迹与作用,而且全面、客观、系统地分析了两国交往中一系列重大事件的来龙去脉。本书是一部集学术性、史实性与现实性于一体的力作。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北京与莫斯科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