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精神的升华

傅治平 默认
出版时间:

2007-9  

出版社:

默认  

作者:

傅治平  

页数:

370  

字数:

300000  

前言

  古人认为,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人们一向把“精气神”三者,作为人体生命存亡的关键。人的衰老是因损耗了“精气神”,而“精气神”充盛,则生命自会延长。这是精气神的本意。作者将其引申到对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论述,表明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生命之源、活力之源,颇有深意。在这本书里,作者采用了近年来发展红色旅游所用的一个名称——“红色精神”,使党的精神更富有鲜明的色彩。红色是鲜血的颜色,是生命的象征。红色精神就是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所形成的良好传统与作风的内在灵魂,是中国共产党的精气神。  中国共产党的缔造者之一毛泽东曾说过,人是要有点精神的。这精神就是人的精气神的集中表现。人有了这点精神,就有了精气神,就有了精神支柱。人生就有了激情、有了意义,人就有了追求、有了价值。对于一个组织、一个政党来说,精神也同样重要。中国共产党从最初的几十人发展到今天的七千多万人,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政党,也成为执政时间最长的政党之一。迄今,中国共产党在走过的八十多年的历程中,经历过无数坎坷曲折与艰难险阻,但始终保持着旺盛的斗志与青春的活力,并带领全体党员与全国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奇迹。原因何在?就在于她始终保持着一种精气神。  精气神是一股劲儿,一股气势。古语有云:“气势如虹。”我们共产党人有了这股劲头与气势,就能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所向披靡;我们共产党人有了这种劲头与气势,即便再凶恶的敌人也会望风披靡。在革命时期,许多共产党人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而正义凛然,面对生死考验而放声大笑,连敌人都不得不慨叹:共产党人是铁打的筋骨。在建设、改革时期,无数党员兢兢业业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工作,亦是豪气万丈。就像大庆人写的诗歌一样:“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  精气神又是一种态度,一种境界,一种不服输的信念。在井冈山时期的艰苦岁月里,红军将士每天吃着红米饭、南瓜汤,却能打胜仗,就凭的这种精神;在和平建设时期,河南林县人民为了丢掉贫困帽子,立下愚公移山志,敢叫曰月换新天一他们苦干工。年,劈山凿岭修起了一条人间天河一红旗渠,被国际友人称为“世界第八奇迹”,也凭的这种精神。  红色精神所表现的精气神,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政治与思想优势,因为红色精神所体现的共产党的形象,已成为凝聚民心的一种无形的力量。其光芒穿越时空,成为全党、全国人民永远的激励。平常,我们不是经常听到有人这么讲吗?“苦不苦,想想红军长征两万五”,实际上,就是在用长征精神鼓励自己。而许多共产党人在遇到挑战时,总会用五四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红色精神来鼓舞自己的斗志。  中国共产党的红色精神,形成于党成长、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队伍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的精神状态,是对一个时期共产党人精神面貌的生动写照,它体现在共产党人身上以及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队伍中。红色精神就是在共产党人以及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队伍的伟大行为中体现出来的,但它不是成于一朝一夕,而是经过一个长时间的积累,要用几年、几十年甚至一个世纪来度量;而一旦形成,又将不断鼓舞人们为正义事业不懈努力。因此,我们必须把红色精神作为党的传家宝,世世代代传下去,使之能够长期被用来引导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成为全体党员、群众的精神支柱。  探讨红色精神,我们发现每一种精神,都有着鲜明的背景。或与时代背景相联系,或与某种事件相联系,可以说,它是特定背景下孕育出来的一种特殊精神状态。说到五四精神,我们眼前会浮现出慷慨激昂的革命青年,高举反帝反封建大旗毫无畏惧地迎着军阀枪口前进的雄姿;说到井冈山精神,我们耳边会响起“红米饭,南瓜汤”的歌声;说到长征精神,我们会不由自主吟诵起“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的雄壮诗篇……也就是说,红色精神不是孤立的,它离不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伟大革命实践。它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天辟地的实践中进发出来的精神、形成的优秀传统。   虽然红色精神在不同时期表现的行为方式不同,但其精神状态有共同之处。董存瑞手举炸药包与“铁人”王进喜用身体搅拌水泥,完全是两种不同的行为,但都体现了共产党人为革命不怕牺牲的精神。井冈山流传的朱德的扁担的故事,在延安为烧炭而牺牲的张思德,以及在新中国涌现的焦裕禄、郑培民等先进人物,都体现了人民公仆的光辉形象。邓小平曾经指出,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他要求全党坚持和发扬五种革命精神,即革命和拼命精神、严守纪律和自我牺牲精神、大公无私和先人后己精神、压倒一切敌人和压倒一切困难精神、革命乐观主义和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精神。他强调,如果一个共产党员没有这些精神,就决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实际上,邓小平提出的这五种革命精神,就贯穿在党的各个历史时期,只是以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   应该说,党的八十多年历程中可以提炼出来的红色精神有许多种,以历史事件命名的就有五四精神、嘉兴南湖红船精神、二七精神、古田会议精神、长征精神、抗战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红旗渠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以红色精神发生地命名的就有井冈山精神、百色精神、延安精神、南泥湾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大庆精神、大寨精神、太行精神等;以创造红色精神的群体与个人命名的就有琼崖纵队精神、红色娘子军精神、抗大精神、抗联精神、新四军精神、临沂红嫂精神、杨靖宇精神、刘胡兰精神、张思德精神、白求恩精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孔繁森精神、郑培民精神,等等。这些精神,都体现了党的先进性,充分展示了共产党人的光辉形象。   在红色精神里,五四精神是红色精神的源头,因为正是五四运动,使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得到了极好的锻炼。也是在五四运动中,寻找先进文化的先进知识分子找到了革命的真理。当然,说得更直接一些,则可以把井冈山精神作为红色精神的源头,是井冈山作为中国革命的摇篮,奠定了中国革命精神的基础。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红色精神是对井冈山精神的弘扬、丰富和发展。这当中,如果说延安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的代表,那么,西柏坡精神则是延安精神的继续发展。它们共同反映了2。世纪中国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体现了中国革命史的主旋律和时代主题。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这期间又形成了大庆精神、红旗渠精神以及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等,这些都是红色精神的延续。今天,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不仅要继承和发扬已有的红色精神,还要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赋予其新的内涵,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中,不断总结和提炼新的红色精神。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与时俱进,不断用新的、时代需要的红色精神鼓舞人民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红色精神不是自封的,而是获得全体人民认同并在长期实践中被证明了的,反映着对客观世界的正确认识,也反映了客观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它继承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结晶,是民族精神在新的时期的传承与升华,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红色精神丰富与提升了民族精神,是继承和创新的辩证统一,具有与时俱进的基本特征。发扬红色精神,就要求我们紧跟时代发展,以创新的理念、饱满的热情和忘我的态度投入到各项工作创新之中,不断把党和人民的事业推向前进。   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考验着每一位共产党人,也锤炼着每一位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和精神状态。正是在严峻的历史考验之中,共产党人精神状态的可贵价值,才得以彰显和传承。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每个党员干部都要坚定信念,保持本色,光大浩然正气。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廉洁奉公,艰苦奋斗,自觉抵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酒绿灯红的侵蚀和影响,始终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高风亮节。   在当今中国,红色精神已经成为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宣传红色精神、学习红色精神、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弘扬红色精神,是全党和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的价值取向,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动力。   傅教授所著的几部书,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把别人看起来枯燥的理论变为可读的美文,且不失理论深度。而且,他的思路开阔,文风活泼,并非所有的著作都一种模式、一种风格,每一本书都会别出心裁地创造一种新的格调。《精神的升华——中国共产党的精气神》一书论述中国共产党的红色精神,其章节标题就颇有创意。用诗歌把各章的内容贯通起来,每一章独立成诗——各个小标题组合起来,就是一首清新隽永、朗朗上口的诗。我们只要拿起这本书,翻上两页,就会被其巧妙的构思与清新活泼的语言所吸引。他的“观念三部曲”已经完成了两部,且赢得了广大的读者。我期待着这本《精神的升华》早日面世,为“观念三部曲”画亡一个圆满的句号。

内容概要

红色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生命之源、动力之源,是中国共产党的精气神。   此书为作者“观念三部曲”之三。三部曲所咏唱的内容虽不连贯,却激扬着一个共同的主旋律: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观念的更新与发展。而且,三部曲的标题,从跨越到聚变,再到升华,实际上就是思想观念的升华。   此书中所展示的十种红色精神,每一种精神都是一个观念群。每个观念群,在党的不同历史时期的实践中发挥着先导作用,并在实践的冶炼中升华成为一种高贵的精神,成为党永葆青春的传家之宝。   本书构思别具匠心,用诗歌把各章的内容贯通起来,每一章独立成诗 ——各个小标题组合起来,即成一首清新隽永、朗朗上口的诗。这样的构思又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希望用诗一般的语言来赞颂、评价中国共产党的红色精神,二是寓示红色精神如诗如画般瑰丽。诗一般的标题,加上文采飞扬的文字所描述的史诗般的内容,将使书中展示的红色精神让读者为之精神一振。

作者简介

傅治平,男,1950年生于湖南省华容县。中共海南省委党校教授,海南发展战略研究所所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先后从事过哲学、美学、领导科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多类学科的研究与教学工作。近年来主持和参与十多项国家及省级课题,其作品曾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已出

书籍目录

序 第一章 红色精神,源远流长  马列信仰 孕育赤魂  人间正道 天下公心  华夏精神 恢弘演绎  民意所隶 宗旨坚定 第二章 红色精神,凛烈万古  理想信仰 红色激情  价值导向 精神支撑  思想先导 活力之源  民族振兴 历史使命 第三章 红色精神,时与日新  红色精神 穿越时空  实践孕育 实践提升  指导现实 激励后人  一脉相承 与时俱进 第四章 五四精神,不倒长城  救亡图有意 拳拳报国心  德、赛两先生 熔为青年魂  民族复兴计 血脉世相承  走向新世纪 精神铸长城 第五章 井冈山精神,星火燎原  巍巍井冈山 革命作摇篮  艰苦奋斗志 信念倍坚定  留下好传统今人作典型  要当共产党 井冈须长铭 第六章 长征精神,铄古铸今 第七章 延安精神,党风大成 第八章 西柏坡精神,兴亡思辨 第九章 大庆精神,爱国是魂 第十章 雷锋精神,平凡见真 第十一章 红旗渠精神,挑战贫困 第十二章 抗洪精神,与天斗争 第十三章 载人航天精神,科技攻坚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2.群众的利益需求是决策的基础红旗渠的修建成功:给我们的启示之一是:不论做一件什么事情,首先要考虑到群众是否需要。一个工程耗时10年,如果不是群众有迫切的需求,是无论如何发动不起来的。缺水之难把林县人民逼得太苦了。在当时,林县人民的最大需求就是:水!林县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就是:水!有资料记载,1942年,林县旱灾非常严重,夏、秋两季都没收成,加上日本侵略军疯狂“扫荡”、国民党顽军大肆抢掠,广大群众只得扒树叶、剥树皮、挖草根充饥,后来竟然吃起白甘土。这一年,全县外出逃荒1万多户,饿死1650多人。民国初年,桑耳庄村的桑林茂,大年除夕爬上离村七里远的黄崖泉担水,等了一天才担回一担水,新过门的儿媳妇摸黑到村边去接,不小心把一担水倾了个净光,儿媳妇羞愧地回屋悬梁自尽了。王洞村的王老二,他的媳妇洗衣服用水多了,婆婆说了几句,媳妇一气之下,上吊自杀,后来王老二含悲搬家到桃园村就水吃,从此该村王姓断绝。原康西南山的村民,一到旱年,就携儿带女,到浙河畔的头道河村就水居住。因为缺水,很多山区小伙子娶不上媳妇,牛岭山村因为缺水,本村闺女嫁到山下,别村闺女不上山,当时全村40岁以下的“光棍汉”有30多个。张大郊村的王白丑73岁都没有娶上媳妇,自己找了个12岁的死姑娘,告诉别人说,待他死后同她合葬。因此,长期以来,林县人民养成惜水如命的传统习惯,有些山村的农民,平时很少洗手洗脸、洗衣服,只在过年过节、走亲戚时才洗手洗脸。不少村庄的群众赶着毛驴驮上带盖的大水桶,跑十里多路取水,赶毛驴的人还要再挑一担水。在这种悲惨的情况下,山区群众幻想得到老天的恩赐,就省吃俭用,捐资集财,到处修建龙王庙,烧香叩头,祈天求神降雨水。结果想水盼水千万年,多少朝多少代都过去了,干旱缺水仍像一把刀架在林县人民的脖子上取不下来。缺水给林县人民造成了种种苦难,应该说,兴修水利是当时林县人民最大的利益需求,也是最得民心的工程。


编辑推荐

《精神的升华:中国共产党的精气神》编辑推荐:党员干部必须弘扬的11种精神。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精神的升华 PDF格式下载



老公很喜欢的一本书,书的质量还不错,谢谢当当,总能让我买到价格优惠的好书。


讲共产党人的精神,非常值得一读!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