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从“总量翻两番”到“人均翻两番”

韩振峰 人民
出版时间:

2008-1  

出版社:

人民  

作者:

韩振峰  

页数:

114  

内容概要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根据中央关于“宣传贯彻十七大精神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善于用事实说话、用典型说话、用数字说话”的要求,我社特组织编写了《十七大热点通俗读物》丛书,邀请众多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针对干部群众学习贯彻关冲中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用“一题一书”的形式进行阐释与讲解,每本书篇幅简短精练,观点准确,力图做到形式活泼,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成为广大基层干部群众、青年学生进一步学习领会十七大精神的重要读本。

书籍目录

一 “天下为家”与“天下为公”——中国人的千年生活梦想二 “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邓小平对小康社会的新设计三 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任务四 社会新变化与人民新期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新形势五 吹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号角——十七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六 抓住新机遇 迎接新挑战——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任务而努力奋斗主要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一 “天下为家”与“天下为公”——中国人的千年生活梦想小康,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勾画的一幅社会理想蓝图,是中华儿女千年的生活梦想。为了实现小康之梦,无数中华儿女付出了毕生心血、智慧甚至宝贵的生命。当历史的车轮驶入21世纪的门槛,人们世代追求的小康社会的梦想开始一步步变成现实。中国人开始一点点感受到小康生活的滋味。小康不再是人们脑海里追求的那幅美丽蓝图,而是真正融入每个普通中国人生活中的现实美景!2007年10月,举世瞩目的党的十七大在北京召开。胡锦涛同志代表党中央所作的十七大报告,根据世情、国情、党情、民情发生的重大变化,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在党的十六大确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勾画了我国到2020年新的宏伟发展蓝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了前进方向。“小康”一词,产生于中国,源于中国传统文化,流传于人民的日常生活语言当中,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富有中国特色的概念。现在国外也使用小康这一概念,但它是由中文翻译过去的。尽管译法各式各样,其主要意思有人民过着比较舒适生活的社会,或相对富裕的生活等,不过,这些翻译都很难说有多么准确,因为它们很难准确地揭示出小康所包含的丰富内涵。“小康”一词,最早出自《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成书时间距今大约2500年。《诗经•大雅•民劳》中说:“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意思是说,老百姓终日劳作不止,最大的愿望就是稍微过上安康的生活。从中国历史发展上看,“小康”一词大体有两种含义:一是指普通老百姓的理想生活水平。它代表一种介于温饱与富裕之间的生活状态,即温饱有余而富裕不足。《诗经》中讲的小康就是这个意思。鲁迅在《呐喊•自序》中说:“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这里所讲的小康也是这个意思。作为一种生活理想,小康在中国老百姓中有着经久不息的魅力。另一层意思是指知识分子的理想社会模式。


编辑推荐

《从"总量翻两番"到"人均翻两番"》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从“总量翻两番”到“人均翻两番”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