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系统哲学

乌杰 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6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作者:

乌杰  

页数:

337  

字数:

300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系统哲学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自然辩证法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科学的研究成果和新的理论成就,以客观系统物质世界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哲学的科学。系统哲学是对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补充、丰富、完善和发展,是对传统哲学范式的一种超越,是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新形态。本书旨在准确、科学地表述系统物质世界的辩证发展规律,深刻、全面地揭示自然界、人类社会、思维领域系统运动的本质特征和普遍联系,并从整体上考察系统事物的生灭转化过程和系统内外的辩证关系。 本书是在作者1988年出版的《系统辩证论》基础上修订后,并将“系统辩证论”提升为“系统哲学”。在这一版本的修改中,作者主要突出了两个问题:一、关于差异的哲学;二、关于价值哲学。

作者简介

乌杰(曾用名:云·乌兰力沙克),蒙古族,研究员、教授,系统科学及系统哲学专家1934年生,内蒙古呼和浩特人。任政协第九届、十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八届全国人人代表、第八届全国人大环资委委员。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20所高等学校兼职教授。现兼任邓小不思想研究会(北京)会长、中国系统科学研究会会长、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软科学研究会副理事长等。主要著作有:《和谐社会与系统范式》、《系统辩证沦》(并被译成英义出版)、《整体管理论》、《邓小平思想论》(该书被评为1993年度全国优秀畅销书、井先后泽成英文和俄文出版)、《城市管理论》、《不归之路》。与H·哈肯(德)、E·拉兹洛(美)合著《跨世纪洲际对话》,主编了《马克思主义的系统思想》、《经济全球化与国家整体发展展》等。

书籍目录

序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系统哲学的一般问题 一、系统概念的哲学意义 二、系统哲学与辩证哲学的内容 三、系统哲学与辩证哲学的统一 第二节 系统哲学思想的历史发展 一、朴素的整体思想 二、机械的系统思想 三、辩证的系统思想 四、定量化的系统思想 五、系统思想是对马列主义的回归与拓展 第三节 系统哲学的产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一、哲学的时代特征 二、现代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三、发展马克思主义就要勇于实践、勇于探索 第二章 物质世界的系统性 第一节 系统观 一、世界是物质的 二、物质世界是系统的 三、系统的三基元——物质、能量、信息——宇宙核 四、系统的三因素——要素、结构、功能——系统核 第二节 过程观 一、系统是运动的 二、系统总是过程的发展 三、系统运动过程的多重性 四、历史是系统的过程 五、真理是系统的过程 第三节 时空观 一、时空是系统存在的形式 二、时空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三、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性 第四节 系统哲学的科学体系 第三章 系统哲学的基本规律 第一节 自组(织)涌现律 一、从无开始的自组织 二、自组织原理 三、涌现(突现)原理 第二节 层次转化律 一、层次的客观普遍性 二、层次转化的守恒原理 三、层次等级秩序原理 四、层次中介原理 第三节 结构功能律 一、结构功能律的基本内容 二、系统的耗散结构 三、结构功能律与质量互变律 第四节 整体(涌现)优化律 一、整体优化律的基本原理 二、整体优化律的普适性 三、整体优化律是系统哲学的基础规律 四、整体优化律与否定之否定规律 第五节 差异协同律 一、差异概念的哲学意义 二、协同和谐原理 三、差异协同律与对立统一规律 第四章 系统哲学的范畴 第一节 存在(联系)范畴 一、系统——结构——要素 二、结构——涨落——功能 三、状态——过程——变换 第二节 发展范畴 一、渐变——状态变量——突变 二、平衡——定值——不平衡 三、吸引——能量——排斥 第三节 过程范畴 一、有序——序度——无序 二、有限——现状——无限 三、控制——信息——反馈 第四节 社会范畴 一、自然界——劳动——人类社会 二、劳动力——生产力——社会发展力 三、个体——集体——社会 第五节 认识范畴 一、主体——实践——客体 二、表征——表征链——被表征 三、单义决定——概率——或然决定 第五章 系统哲学的认识论、方法论、价值论 第一节 系统哲学的认识论 一、系统哲学认识论的基本内容 二、系统哲学认识论是整体的反映论 三、系统哲学认识论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四、系统哲学认识论待研究的主要问题 第二节 系统哲学的方法论 一、系统哲学方法论的基本内容 二、系统分析方法 三、系统综合方法 四、系统哲学的其他方法 五、诸方法论(范式)之比较 第三节 系统哲学的价值论 一、价值论的含义 二、价值观发展的历史过程 三、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价值观 四、系统哲学的价值观 五、价值与真理的辩证关系 六、人的价值问题 第六章 系统哲学与当今实践 第一节 系统哲学与我国改革 一、改革范式演化 二、系统整体优化原则 三、结构功能耦合原则 四、机制应变协调原则 第二节 系统哲学与现代科学技术 一、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新特征与新技术革命 二、科学技术与产业革命 三、系统哲学为科学研究提供方法论 第三节 系统哲学与当今世界 一、当今世界发展的基本趋势 二、用整体思维认识世界 三、推动世界多极化,加速新秩序的建立 参考文献 后记实践赋予哲学以活力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总之,要素与系统是相对的,仅仅在某一特定系统内,二者才有绝对的意义,即要素是部分,系统是整体。但这种绝对中包含着相对。正是这种相对性,使整个物质世界表现为系统等级序列。 2.结构。结构是若干要素相互联系和非线性的相互作用的方式。如果说没有要素部分就没有整体的话,那么没有诸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非线性的相互作用的方式,就失去了结构性质的规定性——有机性、组织性。因此了解系统的结构就有着关键的意义。结构,是对系统内诸要素关系的总和,是要素之间互相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总和。系统结构具有下面几个特性: (1)有序性。任何系统都有其自身存在的具体的时空样态。时空样态不同,构成了不同的系统结构。而就其共性来讲,任何系统具体样态都是有规律地存在着的,都有一定的时空秩序。在空间上表现为规则性,如要素排列顺序、水平分布、立体构系、组织形式、时空布局等。 (2)层次性。结构在空间和时间上的有序性、演化性、组织性,使每一个层次上都有自己特定的结构层次。层次的结构性决定了系列的物质系统的多样性、差异性。在每一个层次的序列体系中,每个结构都形成了一个特定的层次,一个特定的整体性,没有层次的结构与没有结构的层次同样都是不存在的。结构决定了这个层次上的特性,结构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稳定的层次性,宇宙演化、自组织的进化必然要经过层次的转化,是宇宙进化的中介。 (3)稳定性。任何系统状态中都包含不易受外界影响而改变的部分和易受外界影响而改变的部分,前者构成了系统的结构状态。系统结构的有序性、整体性和层次性,会使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作用产生一种惯性,以维持动态平衡,即显现出系统的稳定性。系统结构的不同,根源于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性质的差异。而这种差异事实上就在于系统要素之间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方式不同。系统要素之间这种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方式不同,对系统结构的变化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证明,在引力场中,物体的时空状态完全取决于引力的强度、物质质量的大小和分布。物质的质量越大,分布越密,空间曲率愈大,时间流逝就越慢。这说明系统结构与要素间质量和能量、动量等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微观物质结构理论已经证明,物质系统结构反映着特定的结合形式。核子之间为核电能,核子与电子之间为电能,原子与分子之间为化学能和热能,天体之间为引力能,不同结构的特定结合能量是对应的。结合能量的大小,不仅决定其特定的结构,即特定秩序,而且也决定着结构的稳定性。 3.功能。系统的功能,是指系统整体与外部环境相互联系时所能表现出来的特性、能力和行为。


编辑推荐

《系统哲学(修订版)》旨在准确、科学地表述系统物质世界的辩证发展规律,深刻、全面地揭示自然界、人类社会、思维领域系统运动的本质特征和普遍联系,并从整体上考察系统事物的生灭转化过程和系统内外的辩证关系。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系统哲学 PDF格式下载



送货挺快的,书的质量很好。正在阅读。内容理论性很强,值得研究。


书中的基本观点是建立在对辩证唯物主义两点论的批判基础上的,有些观点不敢苟同。总体感觉,作为一家之言,可以看看,但还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两点论。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