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宋理宗研究

张金岭 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0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作者:

张金岭  

页数:

286  

字数:

300000  

Tag标签:

无  

前言

  有人将文化比作一条来自老祖宗而又流向未来的河,这是说文化的传统,通过纵向传承和横向传递,生生不息地影响和引领着人们的生存与发展;有人说文化是人类的思想、智慧、信仰、情感和生活的载体、方式和方法,这是将文化作为人们代代相传的生活方式的整体。我们说,文化为群体生活提供规范、方式与环境,文化通过传承为社会进步发挥基础作用,文化会促进或制约经济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文化的力量,已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在人类文化演化的进程中,各种文化都在其内部生成众多的元素、层次与类型,由此决定了文化的多样性与复杂性。  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来源于其内部生成的多姿多彩;中国文化的历久弥新,取决于其变迁过程中各种元素、层次、类型在内容和结构上通过碰撞、解构、融合而产生的革故鼎新的强大动力。  中国土地广袤、疆域辽阔,不同区域间因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等诸多方面的差异,建构了不同的区域文化。区域文化如同百川归海,共同汇聚成中国文化的大传统,这种大传统如同春风化雨,渗透于各种区域文化之中。在这个过程中,区域文化如同清溪山泉潺潺不息,在中国文化的共同价值取向下,以自己的独特个性支撑着、引领着本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内容概要

宋理宗赵昀(1204-1264),宋太祖之后,燕王德昭一脉的后裔,南宋第五位皇帝,在位四十年(1225-1264),时间约占南宋朝的四分之一,于两宋皇帝中在位时间之长仅次于在位四十一年(1023-1063)的宋仁宗。理宗用过宝庆、绍定、端平、嘉熙、淳祐、宝祐、开庆、景定八个年号。宋理宗去世后十二年,即恭帝德祐二年(1276),南宋都城临安就被元军攻占,临安陷落。三年后的卫王祥兴二年(1279),被元军追杀而流亡东南的海上行朝在压山(在今广东新会)覆亡。在宋元最后一次海上决战--压山海战中,宋军樯倾楫摧,不可挽回地失败了,陆秀夫抱着小皇帝赵昺(宋理宗之孙)蹈海殉国,南宋彻底灭亡。理宗虽没有亲见南宋王朝的崩溃,但作为统治时间长达四十年的他,对此无疑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当然,南宋的国势不振和败亡也不能只归罪于一人,理宗欲以个人之力扶大厦于将倾确实极其困难,他本人对此恐怕也深感无奈。

作者简介

张金岭,1965年生,河南省方城县人。1992入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攻读硕士学位,师从罗世烈先生研修先秦史。1995年在同系攻读博士学位,师从胡昭曦先生研究宋史。1999-2001年于四川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研究工作,师从项楚先生研究唐宋文献。2001年破格晋升教授,

书籍目录

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成果文库总序以杭州(临安)为例还原一个真实的南宋(代序)序言前言第一章 皇室远族继嗣登位 第一节 皇室远族被选人宫 第二节 继嗣登位 第三节 湖州之变第二章 受制史相渊默十年 第一节 委政史弥远 第二节 齐鲁失控 第三节 联蒙灭金 第四节 韬晦中的隐计第三章 亲掌帝政更化图治 第一节 “端平更化” 第二节 淳祐再变革 第三节 析“小元祐”第四章 昏庸怠政嗜欲享乐 第一节 纵容奸佞弄权擅政 第二节 贾似道专权 第三节 立低能儿为皇嗣 第四节 沉溺享乐第五章 宋理宗与理学 第一节 以儒为主,释道并用 第二节 推崇理学 第三节 理宗与理学家 第四节 理宗推崇理学的深远影响第六章 理宗身后陵毁尸解 第一节 永穆陵被掘 第二节 明初魂兮归来结语 对宋理宗的历史评价附录 宋理宗年谱后记编后语

章节摘录

  第一章 皇室远族继嗣登位  第一节 皇室远族被选入宫  一、史弥远废立皇储之谋  嘉定十三年(1220)秋,南宋都城临安(浙江杭州)史弥远丞相府,史弥远为子弟们聘请的家庭教师余天锡准备暂时离开史家,据称是回故乡庆元府(浙江宁波)参加乡试,平静的背后隐藏着一个将会扭转乾坤的政治阴谋。余天锡家与史弥远家是世交,关系非同一般。余天锡(1180-1241),字纯父,号畏斋,庆元府昌国(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甬东村监桥人。宋宁宗嘉定初年,与余天锡有世谊的史弥远任宰相,聘其为弟子师。余天锡“祖父(余)涤教授史浩子孙,因居于鄞。先是天锡亦为弥远府童子师。性谨愿,绝不与外事,弥远器重之。”余天锡与史弥远两家是三代人的情谊,祖父余涤就是史家的童子师,余天锡在考取进士以前也是史府的弟子师。史弥远与余天锡之间实质上是主仆关系。  余天锡为人谨慎小心,言谈举止极有分寸,除了兢兢业业地教育史氏子弟外,不干预分外之事,表现得相当忠诚和稳重。余天锡深得史弥远赏识,渐渐成为他可以推心置腹的人。临别,史弥远交给余天锡一个重任,他对余天锡意味深长地嘱托:“今沂王无后,宗子贤厚者幸具以来。”余天锡领会这个安排的重大政治意义。当时的政局对史弥远来说潜伏着严重的危机,史弥远不得不谋划应对之策。  “是时弥远在相位久,皇子兹深恶之,念欲有废置。”余天锡虽然不主动参与外事,但是,生活在政治斗争旋涡中心的史弥远府中,对当时社会的方方面面了如指掌,而且作为史弥远的心腹和谋士,对史弥远的嘱托奉命唯谨。余天锡就担负着为史弥远找一个所谓“贤厚宗子”的重要任务。理宗的出现与余天锡的发现与推荐就变得很关键了。所以,有必要对这段历史细节加以考察。  首先,要澄清一下《东南纪闻》所述关于余天锡和赵与莒(理宗)为同里人的错误。《东南纪闻》卷二写道:“理宗初在潜邸,与余天锡同里。初生之夕,天锡见外问失火,红光烛天,奔到火所,实无有也。惟荣王府开关明烛。天锡入问,王答云:‘适生小儿。’天锡知其为异,即求一观。及入室,异香馥郁,若有二童子张青盖护之。后太子兹忤史相弥远,史遂密谋于余,余遂告以理宗降诞之异,史遂命余荐之,权处以小职。”余天锡的家乡在庆元府昌国县,而理宗的出生地为绍兴府山阴县虹桥里,本不在一地,所以不会发生余天锡与宋理宗同里,余天锡看到理宗降诞的异兆之事。也就是说,余天锡并非原来就认识理宗,而确实是后来偶然遇见他。理宗被余天锡寻访得到,并引荐给史弥远,事情完全出于偶然。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宋理宗研究 PDF格式下载



宋理宗是南宋第五位皇帝,在位时间四十年仅次于北宋第四位在位四十一年的宋仁宗,但是按宋史评价看来,两位君主所面临的形势和各自的绩效都相去甚远。宋仁宗正值北宋最鼎盛的时期统治,他的所作所为,也基本得到后人的肯定和赞许,宋理宗则不然。南宋朝廷内忧外患越来越严重,南宋与蒙古联合灭亡金国后,又自然而然地受到更强大的蒙古的威胁,理宗上台前十年,整个朝政完全被史弥远操纵,而他最后的十年怠于国事,贪于淫乐,更使得纪纲大坏,奸相横行,南宋在他手里走向衰微和没落。然而理宗却并不是一个十足的昏君,从端平元年(1234)起实行的端平更化,他裁撤贪官酷吏,整治朝政,肃清风气,恢复发展生产,于国于民也确实有过不小的贡献。这本书系统梳理了他的一生,对他的功过作了很客观公正的评判。他确实像作者所说的那样,是一位“身世传奇、个性鲜明、性格复杂、功过参半、影响深远”的封建帝王。


本文作者宋史工地扎实、治学认真,看得出确实对南宋晚期史料精研得炉火纯青,值得一读。


很专业,适合研究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