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存在边缘上-巴赫金边缘思想研究
1970-1
段建军、 陈然兴 人民出版社 (2008-12出版)
段建军,陈然兴 著
285
无
学术的发展端赖学者的专门精深研究,没有学者长期沉潜、训练有素的研究,没有含英咀华、厚积薄发的成果,则学术的繁荣要么流于一句空话,要么就成了印刷垃圾的堆砌。在日益资讯化和全球化的今天,仿效古人将相关成果藏之名山以冀传之后世,不仅是不可取的,也是不可能的。故学术成果的刊布与交流就显得至关重要了。而学术共同体与学术机构的职责就在于不断提供这样的平台,促成学术交流在共同体内外彼此互动,良性循环,以维持学术之树生生不息,常青常新。近十年来,本院秉持为人文学术研究繁荣发展设平台、与津梁的素朴理念,曾先后与日本东北大学、专修大学,韩国庆尚大学、放送大学,台湾淡江大学、佛光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大陆的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西安交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机构进行合作,主办或合办了十多次重大学术活动,为学术交流尽了自己的微薄之力。本院还常设”名师讲坛”与”新视角讲座”两个论坛,有计划礼聘海内外大家名师来院内讲学,举行专题讲座与报告达近百场(详见本院网站所列,恕不逐一列举)。讲坛上鸿儒硕学络绎,名流大腕云集,成为校园内一道亮丽的风景,演讲者的智慧机锋,每次与听众互动的思想火花,不时爆出佳话。
《人,生存在边缘上:巴赫金边缘思想研究》对前苏联伟大的思想家米哈伊尔·米哈伊洛维奇·巴赫金(M.M.BAXTHH1895-1975)的哲学人类学思想,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在国内巴赫金研究领域独辟蹊径。作者观点独特,认证严密,语言生动,将学术性与可读性进行了很好的结合。
引言第一章 边缘问题的提出第一节 巴赫金早期的哲学思想一、存在即事件二、应分三、存在位置与主体性四、我与他人第二节 审美创造与外位原则一、审美价值产生的语境二、艺术作品的内容、形式与材料三、审美创造的特点和意义第三节 形式即边缘 一、孤立与外位二、超视与主人公的形象塑造三、边缘思想的提出第四节 审美创造中的人际关系一、外位与对话二、审美对话的特点第二章 身体作为人的边缘第一节 身体的存在意义第二节 拉伯雷的身体时空体一、时空体与世界图景二、身体时空体第三节 狂欢节上的身体第四节 来自边缘的笑声一、严肃与诙谐二、狂欢之笑三、越界的快感第三章 语言作为人的边缘第一节 复调小说中的人际关系第二节 思想的形象与语言的形象一、对话与思想形象的塑造二、镶嵌与语言形象的塑造第三节 超语言学与对话的人一、超语言学二、语言与人的对话本质三、对话的自我和他者第四节 人整个地存在于边缘上一、个人意识的对话性二、照镜活动与自我意识第四章 文化及其边缘第一节 文化的本质及其存在方式第二节 人文科学方法论第三节“开放的整体”结语参考书目附录:边缘生存者的狂欢
第一章 边缘问题的提出第一节 巴赫金早期的哲学思想巴赫金自称为哲学家,然而他并没有写过一部完整的哲学著作,由于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他主要的哲学思想是通过大量的文艺学著作进行表达的。未完成的《论行为哲学》是唯一一部专门讨论哲学问题的著作,大约写于1920-1924年间,是巴赫金学术生涯最初阶段的成果。巴赫金在这部著作中主要探讨的是伦理哲学问题,但是其中的一些概念和命题,已经初步显示了巴赫金人学理论的基本思路。尤其是对“我眼中之我”在具体的世界建构时的中心地位的讨论,预示了“边缘”问题的提出。在此,我们仅就相关的内容作以下四个方面的论述。一、存在即事件巴赫金提出“存在即事件”这一概念,把人和人的行为置于存在的中心。“只有从行为出发,从唯一的完整的承担统一责任的行为出发,才能达到统一而又唯一的存在,达到这一存在的具体现实;第一哲学只能以实际行为作为自己的目标。”存在是由人的行为构成的事件性过程,这是巴赫金行为哲学的基本问题。
《人,生存在边缘上:巴赫金边缘思想研究》作者巴赫金从“边缘”视角出发,对“人”的各个方面的广泛讨论已经暗示了一种特殊的哲学人类学思想,本文的目标就是在巴赫金繁复的思想中对其进行挖掘和提示……
无
书嘛!质量不错就行了。这书还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