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王阳明及其学派论考

钱明 人民
出版时间:

2009-4  

出版社:

人民  

作者:

钱明  

页数:

609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着眼于方法上的考证与义理相结合,文献求证与逻辑分析兼顾,将人物研究、学派研究、思潮研究与地域文化研究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力求在多年搜集王阳明散逸著作和一些较难查阅的明清人士评述王阳明的史料的基础上有所突破,通过史料爬梳、合理解读,分上下两篇展开对王阳明及阳明后学进行深入而系统的探讨:上篇主要是对阳明史实的辨考,包括阳明洞、天泉桥、家谱、家教、字辈(同辈与后辈)、家事、世袭、形象、艺能等;下篇主要是对阳明学派的论考,包括弟子、地域、粤学、黔学、闽学、徽学、浙学、赣学等:附录则是对阳明后裔的访谈以及对明代儒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从中可见作者对王阳明及其学派诸多学术问题的澄清、否证乃至独到见解。 本书分上下两篇展开对王阳明及阳明后学进行深入而系统的探讨:上篇主要是对阳明史实的辨考,包括阳明洞、天泉桥、家谱、家教、字辈(同辈与后辈)、家事、世袭、形象、艺能等;下篇主要是对阳明学派的论考,包括弟子、地域、粤学、黔学、闽学、徽学、浙学、赣学等。

作者简介

钱明,男,1956年11月生,浙江杭州人。现任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国际阳明学研究中心主任、杭州师范学院和中国计量学院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明清思想史、东亚思想文化比较史和浙江地方思想家的研究。主要学术成果有《阳明学的形成与发展》(专著)、《徐爱·钱德洪·董淫诗文集》(古籍整理点校)、《简素的精神——日本文化的根本》(译著),以及学术论文100余篇。

书籍目录

上篇 阳明史实辨考 第一章 阳明之“道场”——阳明洞考 第二章 阳明之“教场”——天泉桥考 第三章 阳明之世家——家谱考 第四章 阳明之成长——家教考  第一节 王华的言传身教  第二节 岑氏的养育之恩  第三节 赵氏的慈爱之心 第五章 阳明之同辈——“守”字辈考 第六章 阳明之“隐私”——家事考  第一节 家庭琐事与阳明隐私  第二节 所遗财产与家庭纷争 第七章 阳明之后辈——“正”字辈考  第一节 黄绾的保孤情怀  第二节 王畿的忧危意识  第三节 同门的意见分歧  第四节 正亿的学术贡献  第五节 正宪的功过是非 第八章 阳明之后裔——世袭考  第一节 荫封世袭之系谱  第二节 王家衰微的原因 第九章 阳明之遗像——形象考  第一节 阳明画像的出现  第二节 明清遗存画像  第三节 日韩所传遗像  第四节 遗像中的历史记忆 第十章 阳明之才艺——艺能考  第一节 音乐才能  第二节 书艺才能  第三节 绘画才能下篇 阳明学派论考 第十一章 阳明之传人——弟子考  第一节 入门标准  第二节 弟子成分  第三节 早期弟子  第四节 弟子人数 第十二章 王学之传播——地域考  第一节 传播区域及其特征  第二节 楚中王门概述  第三节 粤中王门概述 第十三章 王学之先行——粤学考  第一节 阳明、白沙是否同道  第二节 阳明何故“不言”白沙  第三节 以江右为中介的浙粤之互动 第十四章 王学之过化——黔学考  第一节 龙场悟道的起因与黔中王门的形成  第二节 黔版阳明著作与阳明黔中讲学之目的 第十五章 王学之渗入——闽学考  第一节 王阳明闽中讲学考  第二节 闽中王门的成立  第三节 阳明后学与闽中王门 第十六章 王学之遭遇——徽学考  第一节 王学向新安地区的渗透及其挫折  第二节 从阳明的三篇佚文看王学的遭遇  第三节 《朱子晚年定论》的成书及其意义 第十七章 王学之变异——浙学考  第一节 受阻于浙南的浙中王学  第二节 浙南阳明学者的性格及其成因 第十八章 王学之滑转——赣学考  第一节 王塘南的学行与著述  第二节 从阳明学到东林学的过渡参考文献附录一 王阳明后裔今何在——王诗棠、王书铭先生访谈录附录二 明代儒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以阳明学与阳明后学为中心后记

章节摘录

嘉靖三十六年(1557),王塘南36岁,在福建漳浦、诏安等地指挥所属府县卫所官兵,大败倭寇;次年冬,倭寇又犯诏安,掳掠乡村,塘南“督筑城垣,除夕犹登城犒兵,以示不自暇逸之意,达旦始下”。嘉靖三十七年(1558),王塘南37岁,是秋,广贼王子文、温祖源等千余人流劫福建地方,塘南督兵截剿。次年离闽,尝总结三年福建为官经历道:“某自备数南都数年,赖良友夹持,勉自树立,矢志坚确,不以身家为念,及任漳南,自觉赤子之心未失,沽己爱民激厉(励)属寮,御寇保境,殚心竭智,不遗余力。尝冒险者数四,幸无他虞。惟嫉恶大严,如呈革府县科民之害,究治所官虐军之罪,摧抑豪右,不避权贵,但侵凌细民者,一以法绳之。在任三年,无一字达京师问候及修鲵致敬于闽中显宦之门。盖素性愚拙,不能曲阿也。”并“取卷牍,摘其中有关系者,录成一帙携归,题目《漳南存稿》”。嘉靖三十八年(1559),王塘南38岁,心师罗念庵,自称:“某在闽二三年,未尝与人谈学,以空言不若见之行事也。惟自念学到究竟,必有归宿,始为大成。尝贻书质之罗念庵先生。至是,躬诣先生宅上,乞墓铭。先生见名刺,即出大门外相迓。升堂坐定,问日:‘向所云归宿者,何如?’某以生死之说对,先生默然。”“念庵先生持己清严,其观人亦以制行为重,后学敬惮,未敢狎见。然先生汲引心切,与后学言,每倾怀开示,亦未尝专立一说。于某注念甚渥,以为可教,尝日:‘汝但自求自试,久当自得。”“某先后所得念庵先生手柬,裱成一卷,以备观省,实心师之。”

后记

近年来,当曾经被视为近现代阳明学之重镇的日本在阳明学研究领域表现出冷却迹象的时候,阳明学研究的热度却在中国海峡两岸以及韩国呈现出异常热闹的景象。即将出版的这部书稿,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草就的。说是“草就”,其实不然。本书若从2000年日本九州大学文学部访问研究期间做资料准备算起,已断断续续地写了9年之久,近于“十年磨一剑”。且初稿三年多前即已完成,但总觉得不甚满意,于是便拆拆剪剪、修修补补的,最后终于弄成这等模样,现硬着头皮拿出来,用当下的流行语说,无非是想把自己研究阳明学的心得和感想向学术界同仁及广大读者“晒一晒”,只要不被视为“山寨”版的,也就心满意足了。在本书撰写过程中,就一直想着要为它写篇“前言”,以便对全书作一提纲挈领式的概述。但总是下不了笔,不知从何写起。于是只好像本人以往的著作一样,弃而改写“后记”,欲通过“后记”的方式,把自己的一些思路和想法向读者作番交代。其实本人并非怕写“前言”,而是在我看来,“前言”显得过于理性,“后记”倒颇具感性色彩;“前言”的写法略显“呆板”、“迟滞”,“后记”则可写得激情四射,随心所欲;“前言”可以把著作的思考理路、写作方法和盘托出,“后记”却可把写作的真实心境、折腾经过再做回味。


编辑推荐

《王阳明及其学派论考》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王阳明及其学派论考 PDF格式下载



研究阳明后学的一部力作。


静下心来,慢慢看,免得到处找,汇总了看,节约时间。

通过文字感悟心学,总觉得自己是在盲人摸象,摸象就摸象吧,看看前面的人摸索的感受,多少有用吧。


心学的好书


在意境上和陈来的可能有所不同或者说稍逊但是资料的搜集整理上一等一的佩服


本书适用于研究王守仁 看的我是昏天暗地啊 著者写的相当细心 资料很全 没有写自己的看法 对哲学相关的东西我还没来得及看


学术性的书籍


作者确实不愧为研究王阳明的专家,它倾注作者很多心血。


书好、质量也好,满意;这样的书还确实是在这里买比较放心,也只有这里找得到。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