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聪明妈妈告诉你

宋可力 中国华侨
出版时间:

2009-5  

出版社:

中国华侨  

作者:

宋可力  

页数:

250  

前言

  “谁不会生孩子、养孩子、教育孩子?”还有些父母说:“我们小时候不也这样过来的吗?现在不是很好吗?”  在我来美国定居之前,确切地说是在我成为一个孩子的妈妈之前,我也是这么想的。后来,我读了美国哈佛大学的教育学博士,接着又有了孩子,在融入美国社会并体验教育孩子的乐趣与酸甜苦辣后,我对培养孩子有了另外的认识,我发现我原来的教育理念有很多都是不合理的,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经历了很多误区。  2006年9月,我跟随丈夫又回到阔别了18年的祖国。  回国后,我继续从事教育事业。我原以为,社会发展这么快,人们的物质和文化水平得到了这么大的提高,人们培育孩子的方式也一定更科学、更有效。可是,在我对身边的妈妈们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观察之后,发现她们的误区一点儿也不比我当年少。  我经常发现这样的现象:  忽视早期对孩子的启蒙教育,总以为孩子还小,再大一点儿管也不迟;一切以孩子的喜怒哀乐为转移,以孩子欲望的实现为满足;孩子出了问题后就大声地训斥孩子,甚至非打即骂;一味责怪孩子的过错,从来不知反思自己;以强制性的方式,较多地限制子女的行为;家长成为老师的“助教”,课外又给孩子布置大量作业与习题;重视学校教育,忽视社会对孩子的影响等等。  还有,有的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子女期望值很高,为此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许多父母投入大量的钱,花费大量的时间陪孩子学习、上课,学钢琴,学绘画,早出晚归,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事业。  然而,由于许多家长缺乏教育子女的必要知识,不懂得如何对孩子实施有效的教育,结果往往收获不大,付出与收获不成比例,有时候甚至事与愿违。  教育孩子,到底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想必没有能在每个孩子身上都适用的“标准答案”。但是,不科学的、错误的做法却是所有做父母的都应该避免的。  做父母不难,但做个优秀的父母不容易。每个父母都不想走入误区,但很多时候我们是不知不觉地就走进去的。我写这本书,主要就是解决家长们“如何避免走入教育孩子的误区”这个困惑的。  我们经常教育孩子知错能改,那我们自己呢?当我们做父母的知道了本书中介绍的一些错误做法以后,也应该及时纠正,唯有这样,才最有利于孩子的成长,才能把孩子培养成为优秀的人才。

内容概要

教育孩子,到底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想必没有能在每个孩子身上都适用的“标准答案”。但是,不科学的、错误的做法却是所有做父母的都应该避免的。 做父母不难,但做个优秀的父母不容易。每个父母都不想走入误区,但很多时候我们是不知不觉地就走进去的。作者写这本书,主要就是解决家长们“如何避免走入教育孩子的误区”这个困惑的。 我们经常教育孩子知错能改,那我们自己呢?当我们做父母的知道了本书中介绍的一些错误做法以后,也应该及时纠正,唯有这样,才最有利于孩子的成长,才能把孩子培养成为优秀的人才。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你常把“孩子还小”挂在嘴边吗 “孩子小”不是理由 不能让孩子成为第二个方仲永 妥协是一个最不应该使用的武器 3岁以前,抓住教育的关键期 儿童的头上不应该有光环 及时扶正长弯的小苗第二章 男孩穷着养,女孩富着养 再富也要苦“小子” 帮助她找到更多伙伴财富 钱财富裕口袋,知识富裕脑袋 大方公主养成记 舍得给孩子在提高艺术修养方面的投资 “富”并不是单纯的物质上的 富着养未必是娇惯第三章 做孩子终生最好的明友 放下父母架子,“蹲下来”和孩子讲话 我给女儿当姐姐 参加一些家务的决断,能给孩子主人翁的感觉 和孩子一起分享:喜怒哀乐都可以 注意和孩子说话的语气 善听孩子的弦外之音 向孩子学些新潮话,用孩子的语言和动作表示自己的想法 给孩子恰如其分的赞扬第四章 孩子最需要智慧的导师 成为孩子的重要导师 孩子需要顾问式的父母 与孩子交流时多听少说 理想太多就等于没有理想 任何事情,“要他做”和“他要做”,结果截然不同 一点错误的诱导可以抹杀很多其他可能的才能 过早让孩子接受一些过于复杂的东西会适得其反 从不会到会很容易,从会到优秀需要耐心 在聪明的孩子面前,父母不能做“菜鸟”第五章 父母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最大 孩子真的不“懂事”吗 戒掉妈妈的零食,预防零食“传染” 给孩子一个真爱的世界:让孩子看到你的爱心,他会效仿你 给孩子一个平安的世界:安定伴随着孩子,他信赖他人与自己 做学习型的家长,为孩子营造终生学习的气氛 父母的坏习惯一定不要被孩子看到 不要重复脏话,以免反面强化 说一套做一套的父母最不称职 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吵架第六章 给孩子定“踮起脚”就能够得蔷酌目标 给孩子定目标不能太高 借孩子崇拜者的口说:只要……就…… 美国的孩子为什么大胆 对孩子的每一点进步都给予肯定 分解大目标,一点点实现 给孩子贴“标签”,孩子就会沿着这个“标签”发展 用幽默的语句去描述孩子的失败 孩子把一个特长练好就能让他终身受用第七章 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吗 避免说“你不能这样”,“你只能那样” 孩子不听话就一定是孩子的错吗 爱听话的她,更爱淘气的她 孩子不听话,是因为他想的和你不一样 太乖的孩子还有自己的主见吗 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的五个技巧 批评孩子的时候你注意场合了吗 对孩子不能用恳求 多说“妈妈更喜欢你……” 不要让孩子做你的傀儡第八章 打骂不是惩罚孩子的最有效的方武 宽容比责骂力量大 允许孩子们犯错 允许孩子们有缺点 打骂孩子,实际上剥夺了他反省自身错误的机会 别把孩子看作麻烦的制造者,要把他当作解决问题的参与者 代替惩罚的七个技巧 让孩子去体验 处理自己的负面情绪 别把爱扯进来当挡箭牌第九章 越早认识这个世界的孩子越成功 关心孩子内心的迷惑 让孩子的每个问题都找到答案 不要避讳谈钱,尽早让孩子知道理财的重要 不存在家长完全不能与孩子讨论的话题 竞争是常态,没有竞争才是异常 有些事情必须让他自己做 妈妈是女儿的望远镜,让她见识更多 妈妈要为孩子创造接触社会的机会第十章 怀着爱的愿望约束孩子——给孩子的行为立个规矩 话不可以收回来 不能急于求成 纠正孩子的技巧之一:描述你所看见的 纠正孩子的技巧之二:描述你的感受 当无理取闹不能奏效时,他就不会再继续 孩子犯错的成本太低,他就会屡错屡犯 乱扔玩具就没收 自作必须自爱 在乎孩子的心理感受第十一章 孩子比我们想象的要坚强 做父母与做保姆的不同 在父母的鱼缸中永远难以长成大鱼 电视上那些表现出众的名人都不是娇惯出来的 蹒跚学步时不急着去扶 过度的保护,带来孩子的无能 妈妈不要承担本来是孩子的责任 妈妈给孩子的“特殊待遇”会让孩子认为心安理得 狠心拒绝也是爱第十二章 爱玩的孩子更聪明 安静的孩子很少有好身体 不因孩子“闯祸”责骂他,只要这与他的创作活动有关 你知道孩子淘气的原因吗 面对妈妈不喜欢的孩子的玩伴,最好尊重孩子的选择 支持、引导孩子的兴趣 不做多愁善感的林黛玉 家庭是没有教材、没有作业的课堂

章节摘录

  第一章 你常把“孩子还小”挂在嘴边吗  “孩子小”不是理由  很多父母觉得孩子还小,有些事情等他们大一点儿再教不迟,于是对孩子乱放东西、没大没小、不知道保持良好的清洁习惯、任性等坏习惯都不加阻止,觉得孩子大了自然会改正;或是什么事情都帮孩子做好,孩子只管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习惯了依赖,长大后更难改过来,因为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陋习已经影响孩子做事的条理性以及健康人格的形成。想要除却它们并非易事。所以,父母要注重早期的启蒙教育,不要以孩子小为借口,过分地、没有原则地宠爱孩子。  其实,孩子越是小,越是“不懂事”,越是对其进行品德教育和行为习惯训练的绝好时机。由于孩子小,对事物充满好奇心,他们才希望自己懂更多的事。他们凡事都跃跃欲试,想探个究竟。但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若做应该把握什么原则,就需要家长告诉他们,对他们进行培养训练,这实际上就是在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行为规范的训练。  科学研究证明,孩子年龄越小,感受能力越强,可塑性也越强。也就是说,小时候对孩子进行行为规范训练,作用最明显,效果最好。人们常说的“小孩子就像一张白纸,可以画最好的图画”即是此意。  我的女儿妮妮在一两岁的时候也像大多数孩子一样喜欢乱扔玩具,因此家里总是乱糟糟的。那时,我并不像很多家长那样一边大声斥责,一边帮她收拾。我常蹲下来帮她把那些散在地上的玩具捡起,并且说:“以后,这些事情就得你自己做。看好了,这些东西放在什么地方了?等下一次想玩了,你就知道在什么地方找了。”这样,妮妮就能慢慢养成习惯,就能知道乱扔东西不好。等她稍微大一点儿,已经有了一定的做事能力了,我就不再帮她收拾东西了。有时我还鼓励妮妮自己动手,我则站在一边指导,让她知道什么东西应该放在什么地方,用过的东西应该放回原处。  现在,妮妮不仅能自己打理事务,将她的小屋收拾得干干净净,还经常帮我们做家务。看来我们对其的启蒙教育已初见微效。  如果那些娇惯孩子的家长能够深谙此理,重视对孩子的早期行为规范教育和训练,想必中国那些考上大学还不会洗衣服的孩子定会大量减少。有句古话说得好:“幼则束以礼让,长则教以诗书”,就是要求家长在孩子正处于“似懂非懂”的这个年龄阶段,对孩子进行行为规范训练,这种做法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易经?蒙卦》中的“蒙养以正,圣功也”中的“蒙养”,即开启蒙昧的意思。意即,对蒙而无知的童子,及早施教,使之不失其正,是圣人之功。由此可见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纵观古今,那些成大事的人莫不是有着良好的家教,从而才能知书达理,明辨是非,成就伟业。爱国志士李大钊的成才就与其启蒙教育密不可分。  李大钊从小就父母双亡,与爷爷相依为命。他的爷爷是个读书人,李大钊出生时,他已经70有余了。为了把李大钊培养成一个德才兼备的人,不管学习上还是生活上,都从没有半点儿疏忽和迁就。他常对左邻右舍说:“小孩子就像一棵茂盛的小树,由他自己去长,一点儿也不管教,那是万万不行的。从小看大,三岁知老。小时候要是不注意好好管教,长大以后就来不及了。”从3岁起,爷爷就教李大钊识字;白天教,晚上问。四五岁就开始教他读《百家姓》、《三字经》等启蒙书本。而在生活中,爷爷也教给孙子为人处事的道理。  在爷爷的教育下,李大钊刻苦学习,进步很快。上学时,他受到了乡邻亲友和私塾先生的赞扬。后来又为革命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现今的家长虽然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给孩子报了各种学习班,希望他们赢在起跑线上。但是,却疏于对他们的启蒙教育。尤其是对其性格的培养。如果以孩子小、不懂事为由而放弃早期行为习惯训练,加之孩子好模仿,缺乏分辨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极易受不良环境因素的熏染,进而形成一些坏习惯和坏品德。如果等长大了再管教,就可能为时已晚。因此,对孩子进行行为规范训练要趁早,家长千万不要坐失良机。  不能让孩子成为第二个方仲永  有的父母认为孩子还小,对其定向培养似乎早了一些。殊不知,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长、天赋,关键在于是否表露出来,家长如何发现。而善于“发现”孩子长处与兴趣的家长无疑是最聪明的。  不知你平时仔细观察了没有:  如果你第二次给孩子讲述同一个故事时,无意中说错了某个地方,孩子能否马上指出?当你带孩子走街串巷时,孩子是否能指出曾经到过的地方?若是类似的问题你都答“是”,说明你的孩子记忆力相当不错,在语言方面应该有一定的天赋。  你还可以留意一下,孩子是否一听到音乐就随之翩翩起舞或小声哼唱?他的一举一动是否优美协调?他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学会骑自行车、滑板车之类?如果你的答案都是肯定的,那么,无疑,你的孩子具有一定的音乐天分,平衡能力也很好,舞蹈、武术也许能尽展他的才艺。  但如果不能对孩子进行及时的引导,那么他的过人天赋终有一天会消失殆尽。因为人的知识与才能不是一成不变的,后天的教育和学习在造就人才方面起了决定的作用。有天赋的人要自觉学习,珍惜自己先天的优异条件,如果不接受后天教育或是后天的教育达不到要求,都会难以长进,还可能连原有的聪慧也保持不住。  记得北宋王安石曾写过一篇名为《伤仲永》的文章,里面讲的是一个神童因为没有得到很好的教育最后沦为常人的故事。  金溪的百姓方仲永,其家世代靠种田为生。仲永长到五岁不曾见过书写工具,那一年他却突然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十分诧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他当即做了一首四句诗,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人们都连连称奇。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全乡的秀才看后也是震惊不已。从此有人指定事物叫他写诗,他能立刻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令人叹服之处。因此,很多人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人用钱财和礼物求仲永写诗。他的父亲认为那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方仲永四处拜访,不让他学习。几年之后,方仲永渐渐与常人无异,再叫他做诗已是难事了。  仲永天资聪颖,有悟性,比一般人要机智很多。但是,正因为他的父亲着重于眼前的利益,过于看重他的天赋,而忽视了,后天的培养。一个天才诗人就这样被扼杀了。  成人文化的恶俗部分常常侵犯、践踏儿童世界,剥夺儿童的童年生活权利。因为有奇才就“不使学”,岂不将孩子的大好前程白白葬送掉?对他们重要的是引导,不能过早太吹捧了,也不适合媒体像推歌星般的炒作。因此,父母不仅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天赋,还应帮其正确地发展下去。若是因为孩子在某一方面超出常人就沾沾自喜,不可一世,常将其作为炫耀的资本,久而久之,就会成为第二个方仲永。这对孩子的天性是一种残忍的扼杀!希望孩子自由地选择他的爱好,然后把爱好着重培养。  我在美国有个同事,他在女儿两三岁时,惊奇地发现孩子竟然识字了,而家人从没主动教他认字。那天,他们父女二人在街上走,突然,女儿指着路边的一家鲜花店说:“Fresh flow—er shop。”我那同事一看,的确是“Fresh flower shop”的字样。在同事的追问下,女儿告诉父亲,她是从电视上学来的。从这个小细节上他感觉自己的孩子学习能力可能比较强,就到书店购买了一套学英语的VCD光盘。从此,孩子认识的单词越来越多,到了四岁的时候,她已经能自己看一些浅显的书了。  如果普天下的父母都能够像我的同事那样善于发现并引导孩子的天赋,那么世间也便少了许多诸如方仲永式的悲剧。家长,尤其是中国的大多数家长,不要用理想去要求孩子发展兴趣,而只能用兴趣去构建孩子的理想。  妥协是一个最不应该使用的武器  在国内,我经常看到这样一个情景:孩子在商店里看上了某个玩具,缠着妈妈要买。妈妈好言哄他:“这个玩具不好,我们去别的地方买。”或者说:“今天妈妈带的钱不够,明天再来买好吗?”孩子却依然不依不饶,非要买。妈妈一气之下说:“今天就是不买,我看你怎么办!”结果,孩子倔脾气上来了,哇哇大哭起来,甚至赖在地上,乱踢乱闹,死活不肯起来。无奈之下,妈妈为了哄住孩子,只得把玩具买下来。  但是,这样的家长有没有想过:如果孩子下一次有过分的要求,你该怎么办?一味的妥协与迁就只能使孩子更任性,妥协是一个最不应该使用的武器。因为最初孩子向家长提出要求的时候,常以试探的方式坚持自己的要求,若是得到满足,孩子的任性行为就得到了强化。尝到了“甜头”的孩子,以后还会向家长提出更离谱的要求,那时,家长恐怕只能被迫接受了。  家长常向孩子妥协,看似也有其无可辩驳的理由:为了上班不迟到;为了缓解在众人面前尴尬的局面;为了让孩子更高兴。其实,诸如此类的理由,会纵容孩子,使其愈加任性。家长一味的妥协,一次次地把问题搁置下来,腐蚀了孩子成长的根基,为孩子将来的生活埋下了无数隐患。所以,要在一开始,就让孩子知道:无理的要求,即便是撒泼耍赖也不能得到满足。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女一高兴,爸爸妈妈就高兴,越往后,儿女就越认为自己的行为合理。如果孩子的行为表现只由他的欲望指使,他就会对生活享受产生异常狂妄的要求,但对自己却几乎没有任何要求,长此以往,他就会成为贪得无厌、为非作歹的坏人。”

媒体关注与评论

  中国的父母已经意识到,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也是终身课堂;家庭教育要跟上时代的变化,父母就要重新学习,重塑自己。于是今天,家庭教育呈现出几大渴求:孩子渴求现代父母,父母渴求现代家教,家教渴求有效方法。  ——《卢勤:把孩子培养成财富》  知识之丰富与否,思想之发展与否,良好习惯之养成与否,家庭教育实应负完全的责任。  ——中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和幼儿教育家 陈鹤琴  要是不系统进行教育学的教育,不提高家长的教育素养的话,无论怎样成功的教育工作都是完全不可思议的。  ——苏联当代最有名望的教育家 苏霍姆林斯基  家庭生活在儿童生长的每一个时期,不,在人的整个一生中,是无可比拟的重要的。  ——德国著名的教育家 福禄培尔


编辑推荐

  走进孩子心灵,聚焦家庭教育盲点。  原来孩子可以这样教。有权威调查证明:有70%的家庭对子女的教育存在,教育不当的问题,有100%的父母曾经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犯过这样那样的错误!  中国的父母已经意识到,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也是终身课堂;家庭教育要跟上时代的变化,父母就要重新学习,重塑自己。于是今天,家庭教育呈现出几大渴求:孩子渴求现代父母,父母渴求现代家教,家教渴求有效方法。  ——《卢勤:把孩子培养成财富》  知识之丰富与否,思想之发展与否,良好习惯之养成与否,家庭教育实应负完全的责任。  ——中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和幼儿教育家陈鹤琴  要是不系统进行教育学的教育,不提高家长的教育素养的话,无论怎样成功的教育工作都是完全不可思议的。  ——苏联当代最有名望的教育家 苏霍姆林斯基  家庭生活在儿童生长的每一个时期,不,在人的整个一生中,是无可比拟的重要的。  ——德国著名的教育家 福禄培尔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聪明妈妈告诉你 PDF格式下载



书中的例子,是生活中的一部分,家庭生活在孩子整一生中,是无可比拟的重要。让我知道孩子,鼓励孩子与家长合作的技巧。让我知道怎么教育孩子,我认为是一本较好的参考书。


还不错啊,给个赞了。。。。。呵呵呵= = = = = = =
恩恩。
内容不错,希望提更多丶就好了,是不是啊。


给姐姐买的,说不错


毕竟美国和中国的国情还是有差别的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