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当代西方哲学演变史

江怡 编 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9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作者:

江怡 编  

页数:

657  

Tag标签:

无  

前言

历史总是与时间相伴随的,历史中描述的总是发生在相同空间中的不同时间中的事件;由此,我们对事件的认识似乎才有了所谓的深度。然而,我们往往意识到,要把握时间之箭是如此困难,以至于我们似乎总是在追逐时间,完全无法充分理解在某个时间中发生的事件。在这种意义上,要真正了解这些事件的真实意义,我们只能暂时停下我们追逐时间的步伐,仔细观察和研究事件本身及其带给我们的启示。这就需要一种共时性的研究思路。本书正是试图在这方面做一些尝试。虽然我们把本书冠名为《当代西方哲学演变史》,但细心的读者很快就会发现,本书所论述的西方哲学完全发生在20世纪下半叶至21世纪初,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仅仅是弹指一挥间。然而,西方哲学就在这一挥间中演绎了一幕幕多彩的哲学话剧,展现了丰富多样的概念空间。当代西方哲学中出现的新转折和新视野,无非是在相同的时间阶段发生于不同空间中的哲学变化;正由于它们具有的这种共时性特征,才使得本书在不同论题上的讨论有了重合和相交之处。这些重合和相交并不意味着完全的重复,而是处于相同时间的不同空间中的哲学家们对所面临的共同时代问题的不同处理方式,时间上的重合和相交恰恰使得这些不同的处理方式有了相互交流和较量的哲学舞台。这在本书上篇中就表现得特别明显。上篇从四个不同维度展现了当代西方哲学的转折,目的就是要说明,哲学家们的不同理路都向我们表明了西方哲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即哲学的宗旨是要走向实践和生活。

内容概要

本书上篇从四个不同维度展现了当代西方哲学的转折,目的就是要说明,哲学家们的不同理路都向我们表明了西方哲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即哲学的宗旨是要走向实践和生活。 下篇将集中论述当代西方哲学中出现的新视野,包括由不同哲学流派传统之间的对话和融合带来的新的哲学问题视阈、当代哲学地位变化引发的哲学思考、哲学本身对人类命运的更为全面的关注以及哲学家们对形而上学问题的重新思索等。当代西方哲学中新的研究领域和分支学科的产生,表面上繁荣了哲学事业,但实际上则是大大弱化了哲学的理论力度,把哲学原本具有的思辨和批判特征逐渐转化成了为社会生活和人类存在作出实践辩护的功能。这在当代哲学的社会地位变化中就表现得非常明显。当然,西方哲学家们并没有完全放弃自己的哲学理想,他们在对形而上学的研究中找到了哲学的家园。从21世纪初的西方哲学研究总体趋向上看,西方哲学的未来发展将可能出现两种道路并存的局面:一条道路是把哲学的触角直接伸向生活和社会,力图通过具体分析社会生活问题或为这样的问题提供理论援助而对社会生活产生重要影响;另外一条道路是依然坚持哲学的家园,力图通过批判地对待一切社会生活问题而凸显哲学的唯一作用。无论如何,当代西方哲学正面临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书籍目录

序导言 演变中的当代西方哲学 一、当代西方哲学中的“第二次革命” 二、现代、当代和后现代上篇 西方哲学的新转折 第一章 分析哲学的哗变 一、逻辑经验主义的终结与逻辑实用主义的产生 二、形而上学与本体论研究的复兴 三、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的交锋 四、分析的哲学与哲学的分析 五、心灵哲学的兴起 六、从心灵哲学到社会哲学 第二章 现象学的诠释学道路 一、现象学的诠释学转向 二、无方法的真理 三、交往的诠释学基础 四、哲学语用学转向的形成及其特点 五、语言理解与言语交往 六、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 第三章 政治哲学的兴盛和演变 一、自由、秩序与法律 二、正义理论 三、权利理论 四、平等 五、社群主义 六、最新问题和发展动向 第四章 从结构主义到后结构主义 一、结构主义的基本问题 二、结构主义与文学 三、后结构主义的嬗变 四、时间概念的历史与被叙述的时间 五、横穿的精神或精神分裂 六、哲学文体的改变:怎么写而不是写什么下篇 西方哲学的新视野 第五章 当代哲学地位的变化 一、后现代哲学对传统哲学地位的挑战 二、哲学家们或哲学流派的回应 三、哲学在公共生活中的地位变化 四、哲学的终结、转化或完成 第六章 哲学内部的分化与融合 一、走进历史的分析哲学 二、从语形、语义再到语用 三、分析哲学与现象学 四、分析哲学与诠释学 第七章 哲学对人类自身的关注 一、道德哲学在当代的变迁 二、意识问题的当代解决 三、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哲学思考 四、科学的进步与生命的价值、尊严和权利 第八章 形而上学的当代命运 一、当代分析的形而上学 二、激进诠释学的反形而上学取向 三、知识社会学视野中的形而上学 四、形而上学与第一哲学结束语 迎接哲学新时代的到来主要参考书目后记

章节摘录

(一)“语言的转向”之后的西方哲学“语言的转向”为西方哲学带来的不仅是分析哲学的产生,而且引导了哲学家们对语言的深刻关注。从总体上看,传统哲学家们对语言的认识基本上是持一种工具论观点,认为语言是一种表达思想的工具,关注语言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表达思想。但经过了“语言的转向”之后,哲学家们不再把语言仅仅看做是一种表达工具,而是更多地关注语言表达与思想本身的密切联系。这在英美分析哲学与欧洲大陆哲学那里都有不同的表现。在英美哲学中,哲学家们直接关注语言的逻辑性质,把思想看做是语言表达本身。这种认识开始于维特根斯坦。在《逻辑哲学论》中,维特根斯坦就明确地把思想看做是具有意义的命题,从命题和语言的层面揭示思想的性质。所以,石里克把维特根斯坦称做推进语言转向的第一人。“语言的转向”之后的英美哲学进入了分析的时代。这里的“分析”并不限于我们通常知道的“逻辑分析”,而且包括了对概念作用作出详尽刻画的“概念分析”以及对语言用法作出描述的“语用分析”等等。“语言的转向”为英美哲学带来的不仅是分析哲学,更重要的是带来了一门新的哲学学科,这就是“语言哲学”(philosophy of language)。如果我们把分析哲学理解为一种哲学思潮的话,那么,语言哲学就是由此诞生的哲学学科。一种哲学思潮的存在往往是历史性的,而哲学学科的存在则是恒久的。正是由于语言哲学的诞生,分析哲学家们的工作才得到更多人的了解,分析哲学的思想才得以为更多人所熟悉,分析哲学的方法也才会在更多的人那里得到应用。在欧洲大陆哲学中,哲学家们对语言的关注是与他们的哲学立场密切相关的。他们的哲学立场虽然各不相同,但他们都自觉地意识到了语言问题在他们思想中的重要作用。总地来说,与英美分析哲学不同,欧洲大陆哲学对语言的理解更多地是融入他们的思想之中,把语言看做是他们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是可以从旁观者的角度冷静观察的研究对象。这的确反映了欧洲大陆哲学与英美分析哲学的不同哲学旨趣。在英美哲学家那里,语言是如同科学研究的对象一样被看做是可以按照研究者的意愿进行处理的客观之物。正是出于对语言的这种冷静态度,弗雷格和罗素、维特根斯坦等人才会提出在哲学研究中放弃使用日常语言。

后记

本书的完成花费了接近抗战的时长,其中除了人员变动等客观原因之外,最主要的还是由于这个题目本身的难度之大远远超出了我们当初的想象。2001年,我们现代外国哲学研究室成立了关于“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哲学重大演变研究”的课题组,并得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的重点课题资助。在资料收集阶段,课题组的大多数成员先后赴英、美、德、法、荷等国家从事学术访问,了解到大量最新的研究进展情况,并与西方哲学界和哲学家建立了良好的学术联系。在最初的课题设计上,我们依据的主要是现有的资料,对西方哲学的最新发展还没有更多的了解。随着研究资料的增加以及与西方哲学家们交流的深入,我们越来越感觉到当初的设想过于简单,应当进一步拓展我们的研究视野,把问题直接深入到当下西方哲学讨论的问题之中,并力图揭示西方哲学未来可能的发展走向。因此,我们重新整理思路,增加课题内容,于2002年以“20世纪下半叶以来的西方哲学重大演变研究”为题申请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项目资助,并获得批准。这样,我们的研究工作才正式开始。在这漫长的研究阶段,课题组的每位成员都竭尽全力,认真负责地完成自己的撰写任务,并对其他章节的内容展开了多次热烈的讨论,形成了许多共识。在这里,我要首先感谢课题组的徐友渔研究员,他不仅高质量地按时完成了自己的工作,而且关心课题研究的总体进展情况。还要感谢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的杨通进研究员、甘绍平研究员、蒉益民副研究员,还有江苏科技大学的洪波教授,他们在课题组需要的时候鼎力相助。


编辑推荐

《当代西方哲学演变史》:睿智的哲学大师渐次离世森严的学派界限日渐模糊当今的西方哲学界表面的平静却孕育着一个哲学新时代的来临以问题为中心超越国家和流派分野以对话为前提寻求相互交流和理解以综合为基点强调多元化和相对性这就是我们从中国哲学的“他者”视角描绘出的未来西方哲学的演变地图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当代西方哲学演变史 PDF格式下载



梳理了当代西方哲学演变的进程,让我们看到了当代西方哲学正面临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江怡主编的这本当代西方哲学演变史内容很好,很好的诠释了20世纪中叶及以后的西方哲学的演变以及西方哲学的分化与融合,这本书绝不是简单的叙述哲学思想,更多的是对问题的探讨并以此引起我们对哲学问题的关注


还没来得及看,不能妄下评价,但是书本质量没问题。


相关图书